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构建共表达白细胞介素7(interleukin-7,IL-7)和趋化因子配体19[chemokine(C-C motif) ligand 19,CCL19]的溶瘤病毒VSVΔ51(7×19 VSVΔ51),并探索其在肝癌中的抗肿瘤活性。方法:细胞的活力测定(MTS法)检测溶瘤病毒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性;ELISA法检测病毒感染上清及肿瘤组织匀浆中的IL-7和CCL19的含量;皮下移植瘤模型检测溶瘤病毒的肿瘤抑制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浸润T细胞的表型;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浸润T细胞及IFN-γ的含量。结果:VSVΔ51和7×19 VSVΔ51病毒均可以在小鼠肝癌细胞H22和Hepa1-6中复制,在2 PFU时裂解细胞的效率接近100%;VSVΔ51和7×19 VSVΔ51病毒均对小鼠肝癌移植瘤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且7×19 VSVΔ51病毒较VSVΔ51病毒抑制能力更强[瘤质量(232.7±13.72) mg vs.(603.8±20.3) mg,P<0.000 1];7×19 VSVΔ51病毒组治疗后肿瘤组织中IL-7[(673.5±62.6)pg·ml-1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IL 15对脐血单个核细胞抗肿瘤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法分别检测静止的脐血单个核细胞对K5 6 2的杀伤活性、经不同浓度的IL 15及不同效靶比条件下激活的脐血单个核细胞的抗瘤活性并与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比较。结果 :静止脐血单个核细胞对K5 6 2的杀伤活性显著低于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经IL 15活化后脐血单个核细胞抗瘤活性显著增强 ,可达成人水平。本实验中IL 15活化脐血单个核细胞抗肿瘤活性的最佳效靶比为条件为 2 4h ,效靶比为 4 0∶1,最佳浓度为 5 0ng ml。结论 :IL 15在ng水平便能显著提高脐血单个核细胞的抗肿瘤效应 ,为今后优选IL 15活化脐血进行肿瘤过继免疫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于癌症的治疗,一直是人们努力研究的方向。传统的放化疗存在抗肿瘤能力低,杀伤指数小,副作用大等一系列缺陷,早在一百年前,已有人发现极少数的肿瘤患者在感染病毒后,出现肿瘤暂时消退的现象,引起了人们极大兴趣,并开始尝试用病毒治疗肿瘤,但限于人们认知能力及科技手段的局限,历经数十年,未取得明显进展。近年来,随着肿瘤生物学、遗传学、病毒学等相关学科的飞速发展,才为我们提供了一系列研究溶瘤病毒(oncolytic virus)及病毒和肿瘤相互作用机制的有力工具。这样,肿瘤的病毒治疗便进入了一个实质性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4.
5.
用病毒作为治疗肿瘤的一种手段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初期.有报道记载,患有恶性肿瘤的病人当接种狂犬疫苗或患有某种病毒病以后,肿瘤会自发的消退[1,2].20世纪20年代的动物实验证明,病毒能够感染实验小鼠的肿瘤细胞,并使其裂解.50年代又有报道说,新城疫病毒和流感病毒可以有效地裂解小鼠的肿瘤细胞[3].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溶瘤病毒用于肿瘤治疗的研究发展非常迅速,有些溶瘤病毒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并取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成果。文章简要综述了溶瘤病毒肿瘤治疗的靶向性、杀伤性、安全性和疗效监测。  相似文献   

7.
溶瘤病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燕  李明远 《医学综述》2004,10(5):301-304
20世纪初,当给患有恶性肿瘤的患者接种狂犬病疫苗后肿瘤消退,使人们首次认识到可以用病毒治疗肿瘤。到了20年代,动物实验证实了病毒的感染能力及溶解小鼠的实体肿瘤的能力。50年代,又有实验研究报道展示了流感病毒、新城疫病毒(NDV)对小鼠的EAC(Ehrlich’sascites carcinoma)溶瘤特性,从而兴起溶瘤病毒对人体肿瘤的研究。最有影响力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溶瘤病毒用于肿瘤治疗的研究发展非常迅速,有些溶瘤病毒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并取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成果.文章简要综述了溶瘤病毒肿瘤治疗的靶向性、杀伤性、安全性和疗效监测.  相似文献   

9.
对腺病毒基因组进行改造可以使其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而不影响正常细胞,由此构建的溶瘤腺病毒( 又称条件复制型腺病毒)(conditionally replicative adenoviruses,CRAds) 作为癌症病毒治疗的方法之一已经应用于临床试验。然而病毒溶瘤作用不强限制了其进一步应用,目前多数的研究设计在溶瘤腺病毒内加载治疗基因,以增强其杀伤作用和对肿瘤微环境或免疫系统的调节,同时合理联合已有治疗方法,可提高溶瘤腺病毒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0.
普遍认为,肿瘤患者体内存在免疫耐受或免疫抑制,特异杀伤肿瘤细胞的NK细胞和CTL细胞数量减少,同时能激活杀伤肿瘤细胞的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IL-38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患者各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探讨其与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建立组织芯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8例无术前放、化疗史的胃癌患者手术标本和72例癌旁组织中IL-38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对随访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IL-38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84.6%,在癌旁组织表达率为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38阳性表达与肿瘤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IL-38的高表达与胃癌不良预后有关(P<0.01)。经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IL-38、肿瘤TNM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与患者预后有关,且IL-38、有无淋巴结转移可作为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IL-38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IL-38阳性表达与肿瘤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IL-38高表达与胃癌患者不良预后相关,且IL-38、有无淋巴结转移可作为独立的预后因素。本实验明确IL-38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之间的关系,为胃癌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兔膝创伤性关节炎早期白介素15(IL-15)炎性因子的表达及其变化,以进一步探讨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机制。方法将48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4只。实验组行左后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切断和内侧半月板切除术;对照组行单侧膝关节切开术作为假手术对照。2组分别在术后6、12、24h,1、2、3、4周7个时间点抽取关节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关节液中IL-15含量表达。组织学观察其关节软骨和滑膜的变化。结果48只大白兔中进入结果分析29只。2组术后6h兔膝关节液中IL-15含量较其他时间点明显增高(P<0.05);术后1周IL-15表达较术后24h明显降低(P<0.05);术后1、2、3、4周4个时间点的IL-15表达成升高趋势;实验组术后各时间点IL-15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实验组术后4周,关节软骨失去原有的光泽,呈灰黄色,有裂纹,HE染色见表层略不平整,有小裂隙,纤维组织增生,玻璃样变性,局灶性软骨基质异染性减弱,软骨细胞减少,软骨基质纤维化。结论创伤后兔膝创伤性关节炎早期IL-15高表达,关节软骨及滑膜退变,创伤性关节炎早期与IL-15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血清IL-6、IL-8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患者细胞因子的产生及其细胞免疫功能的障碍,是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许多研究表明IL-6、IL-8在众多肿瘤细胞的形成和分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解胃癌患者血清中IL-6、IL-8的水平变化,我们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动态检测了43例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IL-6、IL-8水平变化,并与良性胃病组和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宋悦  沈铿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48):3449-3452
靶向溶瘤性腺病毒,又称条件复制性腺病毒(conditionally replicating adenoviruses,CRAd),是一组经过基因改造的腺病毒,能够选择性地在肿瘤细胞中完成感染一复制周期,从而特异性溶解、杀伤肿瘤细胞,而不伤及正常组织。已成功构建了多种CRAd,据其作用机制大致可分为3类:一是删除病毒在正常细胞中复制所必需的基因如E1A-CR2基因和E1B-55kD基因,从而使它们不能在正常细胞中复制;二是利用肿瘤特异性启动子调控病毒复制基因使它只在肿瘤细胞中转录、表达,三是修饰病毒的包膜蛋白,使之高效感染肿瘤细胞。目前,  相似文献   

15.
今后几年将在溶瘤治疗肿瘤方面获得重大进展,对此英国伦敦皇家癌症基金会的David Kim解释说,病毒通过在肿瘤细胞内而不是在正常细胞中的复制而导致肿瘤细胞的选择性杀死是一种新的观点。早在1904年,《柳叶刀》杂志就曾报道说,一位患有白血病的妇女在遭遇一次病毒感染后病情意外地好转了。但直到最  相似文献   

16.
目前治疗肿瘤常用方法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但这些手段对某些癌症却不起作用,因此新的癌症治疗手段有待探索。溶瘤病毒在肿瘤治疗方面已经成为一种新兴制剂。溶瘤病毒疗法联合免疫激活已成为有吸引力的肿瘤治疗手段,同时也具有原位肿瘤疫苗的作用。而且,溶瘤病毒可以构建成具有肿瘤特异性、可强化免疫激活途径或可与其他肿瘤治疗药物联合使用的制剂。  相似文献   

17.
IL-15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mRNA及蛋白质水平研究白介素15(IL-15)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及非皮损皮肤中的表达,探讨其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法对28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及非皮损皮肤中IL-15的表达情况进行了检测,同时以10例正常人皮肤作为对照。结果2种IL-15前体蛋白的mRNA在所有皮肤标本中都有表达,银屑病皮损中IL-15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非皮损处皮肤(P〈0.001)和正常人皮肤(P〈0.001),非皮损皮肤的表达与正常人皮肤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IL-15低表达于非皮损和正常皮肤的基底细胞层,而在银屑病皮损处高表达,且表达范围可达表皮全层及真皮乳头层。皮损处IL-15的表达明显高于非皮损(P〈0.001)和正常皮肤(P〈0.001),非皮损与正常皮肤之间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寻常型银屑病的皮损中高表达IL-15,在疾病的发生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5 (STK15)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以及ki67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STK15和ki67在89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STK15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34.83%(31/89),显著高于邻近的非癌组织的4.49%(12/89)(P<0.01);STK15基因过表达与分化型胃癌及其侵润深度密切相关(P<0.05),而与ki67的表达无相关性.结论 STK15基因可能在胃癌发生、发展中起相应作用,其过表达程度可作为胃癌的某些生物学行为新的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19.
溶瘤病毒治疗恶性肿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永强 《广西医学》2005,27(10):1583-1585
基因治疗成为近年来肿瘤治疗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常用的基因治疗方法主要有:抑癌基因治疗、抗血管生成基因治疗、自杀基因治疗、免疫基因治疗、修饰基因治疗及溶瘤病毒治疗等.本文就目前研究较多、发展较快的有关溶瘤病毒基因治疗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5(STK15)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以及ki67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STK15和ki67在89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STK15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34.83%(31/89),显著高于邻近的非癌组织的4.49%(12/89)(P<0.01);STK15基因过表达与分化型胃癌及其侵润深度密切相关(P<0.05),而与ki67的表达无相关性。结论STK15基因可能在胃癌发生、发展中起相应作用,其过表达程度可作为胃癌的某些生物学行为新的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