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黄芩素调节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PPARγ)/肝X受体α(LXRα)/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信号通路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肝功能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通过高脂饲料喂养建立NAFLD大鼠模型,将造模后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双酚A-二甘氨酸醚(BADGE)组(PPARγ抑制剂,20 mg·kg-1 BADGE)、黄芩素组(50 mg·kg-1黄芩素)、黄芩素+BADGE组(50 mg·kg-1黄芩素+20 mg·kg-1 BADGE),10只/组,另取10只大鼠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大鼠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PG)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状况;油红O染色检测肝脏脂质沉积情况;TUNEL染色测定肝细胞凋亡情况;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验肝组织中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与对照组相...  相似文献   

2.
PPARα,PPARγ和胰岛素抵抗及糖尿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PPAR s)是1990年Isse-m ann等首先发现的一种新的甾体激素受体。它与其他甾体激素受体一样,也是配体激活转录因子,属于核受体超家族成员。通过与位于某些基因上游的特异的DNA反应元件(peroxisom e proliferator responsive elem ent,PPRE)相互作用而调控基因表达。PPAR s存在三种亚型:PPARα、PPARβ(亦称PPARδ)、PPARγ,分别由不同基因编码,结构、功能各异。本文主要对PPARα、PPARγ在糖尿病和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进行概述。1 PPAR s的结构与其他核受体相似,PPAR s也含有四个功能域,即N末端…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药效团和分子对接等模拟方法,基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PPARγ)-肝X受体α(LXRα)-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l(ABCA1)通路发现中药中具有降脂作用的潜在活性化合物。方法首先,选择PPARγ和LXRα作为研究载体,分别构建其激动剂的药效辨识模型。通过对药效团模型的验证与评价,获得PPARγ和LXRα的最优药效团模型。随后,利用最优药效团模型筛选中药化学成分数据库(TCMD),结合Lipinski五规则及化合物与药效团模型的匹配度,得到初筛化合物。最后,利用分子对接方法进一步精简筛选结果,保留对接打分值较高的化合物,并分析其关键氨基酸,分别得到PPARγ和LXRα的潜在激动剂。结果本研究构建了PPARγ激动剂的最优药效团模型,包括1个氢键受体、1个疏水基团和2个芳香基团;LXRα的最优药效团模型,包括2个氢键受体、1个疏水基团和2个芳香基团。同时利用分子对接方法构建PPARγ和LXRα的蛋白三维模型,并将其用于分子对接研究。结合药效团及Lipinski五规则的筛选结果,分别获得20个和180个初筛化合物。依据筛选标准(打分值和关键氨基酸),最终确定鹰爪木脂醇和桧双黄酮为PPARγ的潜在激动剂,栝楼酯碱和刘寄奴酰胺为LXRα的潜在激动剂。筛选得到的PPARγ和LXRα潜在激动剂可以通过分别作用于PPARγ-LXRα-ABCA1通路上的对应靶标协同发挥降脂作用。结论本研究高效、快速的筛选了TCMD中具有潜在活性的PPARγ和LXRα激动剂,用于协同上调ABCA1的表达,为高脂血症的药物研发提供先导化合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姜黄素(curcumine,CUR)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ox-LDL)所致小鼠巨噬细胞泡沫化过程中脂质聚集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小鼠巨噬细胞株RAW264.7,分别采用oxLDL(50 mg/L)和Dil(Dioctadecyl)-ox-LDL(10 mg/L)处理细胞24 h,将细胞培养于含不同浓度CUR(0.1~50.0μmol/L)的培养基,MTT法筛选合适的实验浓度;荧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Dil-ox-LDL处理后脂质聚集情况;酶学终点法定量细胞内总胆固醇和游离胆固醇的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LXRα和ABCA1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泡沫化组相比,CUR治疗组脂质聚集显著下降;总胆固醇和游离胆固醇的含量均明显下调;另外CUR可以在蛋白水平上引起LXRα和ABCA1的高表达。结论:CUR具有抑制ox-LDL氧化小鼠巨噬细胞脂质聚集的作用,且该作用可能与其上调LXRα-ABCA1表达从而调节细胞内胆固醇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姜黄素对糖尿病脑病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并探讨姜黄素对海马组织中PPARγ-ABCA1胆固醇转运体的影响.方法 采用STZ诱导法,构建糖尿病脑病大鼠,分为正常组、姜黄素对照组、糖尿病脑病组和糖尿病脑病姜黄素组.STZ腹腔注射诱导建立糖尿病脑病大鼠,糖尿病脑病姜黄素组和姜黄素对照组予以姜黄素60 mg·kg-1.d-1灌胃,持续12周,余大鼠用等量的羧甲基纤维素钠灌胃,连续12周.通过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大鼠的认知功能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海马部位的PPAR-γ、LXRα、ABCA1的蛋白表达.结果 Morris实验显示:与糖尿病脑病组相比,姜黄素可以明显改善糖尿病脑病出现的认知功能障碍(P<0.05).糖尿病脑病组PPAR-γ、LXRα、ABCA1的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和姜黄素对照组(P<0.01),而糖尿病姜黄素组海马中PPAR-γ、LXRα、ABCA1的蛋白水平均高于糖尿病脑病组(P<0.01).结论 姜黄素可以改善糖尿病脑病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而该过程可能依赖海马PPARγ-LXRα-ABCA1胆固醇跨膜转运体的激活.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PPARa激活后对PPARγ诱导小鼠脂肪肝的影响。方法给野生型(C57BL/6)小鼠饲喂含有0.125% PPARa激动剂Wy-14,643饮食 8天,或给野生型小鼠尾静脉注射PPARγ腺病毒(Ad/PPARγ)5天;或先给野生型小鼠Wy-14,643饮食 3天,再尾静脉注射Ad/PPARγ 5天,收集肝脏组织称重、照相,H&E、油红O染色观察PPARa激活后对PPARγ诱导肝脏脂肪变性的影响。结果 野生型小鼠给予PPARa激动剂Wy-14,643处理8天,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小鼠肝脏明显增大,呈现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反应;野生型小鼠给予Ad/PPARγ 5天,小鼠肝脏显著增大,出现脂肪肝;给予PPARa激动剂Wy-14,643 3天,再给予Ad/PPARγ 5天,小鼠肝脏增大更加显著,H&E染色、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小鼠肝脏脂肪变性明显减轻。结论 激活PPARa能够缓解PPARγ诱导的小鼠肝脏脂肪变。本研究为脂肪肝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靶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三七总皂苷(Panat notoginseng saponins,PNS)对泡沫细胞ABCA1和LXRα mRNA表达及脂质沉积的影响.方法 提取SD大鼠腹腔巨噬细胞纯化后,与高、中、低剂量PNS(80、40、20μg/ml)及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共孵育48 h.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内脂质堆积情况,酶法测定细胞内总胆固醇(TC)、游离胆固醇(FC)、胆固醇酯(CE)的含量,并计算CE/TC值.采用RT-PCR法检测泡沫细胞ABCA1和LXRα mRNA表达情况.结果 模型组细胞中TC、FC、CE含量及CE/TC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模型组相比,PNS高、中剂量组细胞内TC、FC、CE含量及CE/TC值均显著降低(P<0.05).PNS高、中剂量组中ABCA1及LXRα mRNA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 PNS可以上调ABCA1和LXRα mRNA表达并减少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中脂质沉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大鼠骨髓腔内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 PPARγ)和核心结合因子α1(core binding factor alpha 1,Cbfα1)表达的变化与2型糖尿病骨折愈合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5)和实验组(n=15)分别给予普通饲料、高糖高脂饲料喂养.8周后摘眼球取血,两组分别腹腔注射枸橼酸盐缓冲液和链脲佐菌素(STZ,35 mg/kg).2周后再次摘眼球取血,并建立大鼠左胫骨牵引成骨模型,牵引14 d后处死动物,收集血液及左胫骨,无菌分离双侧股骨.X线摄片比较两组胫骨牵引间隙内骨痂的形成情况.组织学观察牵引骨痂内微骨柱(MCF)与初始基质前沿(PMF)及骨折两端髓腔内脂肪细胞的形成情况,并计算骨折两端髓腔内脂肪细胞与骨髓腔面积百分比.RT-PCR法检测两组动物股骨骨髓腔内PPARγ和Cbfα1 mRNA的表达.结果:8周后实验组大鼠血清甘油三酯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血清总胆固醇较正常组升高(P<0.05),空腹血糖、血胰岛素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10周后实验组大鼠空腹血糖、血清甘油三酯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血清总胆固醇较正常组升高(P<0.05),血胰岛素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建立.与对照组比较,2型糖尿病组大鼠X线摄片显示骨折断端之间牵引骨痂形成明显减少,骨痂组织学检查表现为MCF排列紊乱,PMF浅染;骨折两端髓腔内脂肪细胞及脂肪细胞占骨髓腔面积百分比明显增加(P<0.01);RT-PCR法检测显示双侧股骨骨髓腔内PPARγ mRNA表达上调(P<0.05), 而Cbfα1 mRNA的表达下调(P<0.05),而对照组则相反.2型糖尿病对早期骨折愈合表现为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2型糖尿病大鼠骨折愈合障碍可能与2型糖尿病条件下骨髓腔内PPARγ mRNA表达增加而Cbfα1 mRNA的表达受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9.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是一类由配体激活的核转录因子,属于Ⅱ型核受体超家族,由a、β(亦称δ和NUC1)、γ3种亚型组成。其中PPARγ通过调节相关基因的表达,影响糖脂代谢、脂肪形成,并与多种疾病如糖尿病、肥胖、高血压等密切相关。目前研究认为在病理状态下(如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和高脂血症等),IRS-1/PI3K/Akt/NO和IRS-1/RAS/MAPK/ET-1间平衡可能被打破,导致内皮功能失常和胰岛素抵抗(IR)。研究PPARγ在治疗和预防胰岛素抵抗中的机制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1(PPARγ)反义寡核苷酸对THP-1巨噬细胞CD36表达及细胞胆固醇流入的影响,探讨PPAR7的作用及机制。方法用50mg/L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分别与不同浓度PPARγ的反义寡核苷酸(400nmol/L)、错义寡核苷酸(400nmol/L)或15μmol/LPPARγ激动剂ciglita-zone共同孵育THP—l巨噬细胞24h后,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印迹分析分别检测CD36的表达,采用液体闪烁计数法检测[3H]胆固醇流入。,结果与OX—LDL组比较,PPARγ反义寡核苷酸下调巨噬细胞CD36的表达,且细胞胆固醇流入率下降(OX—LDL组为28.1%、反义寡核苷酸组为22.5%)。而ciglitazone则使巨噬细胞CD36的表达上调,胆固醇流入率明显增加(36.8%)。结论抑制PPARγ表达,可抑制THP-1巨噬细胞CD36的表达,并减少细胞胆固醇流入。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THP-1巨噬细胞胆固醇外流及ATP结合盒受体A1(ABCA1)、CD36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ox-LDL诱导泡沫细胞模型,THP-1巨噬细胞体外培养,用辛伐他汀进行干预,用[3H]标记胆固醇,液体闪烁计数法检测胆固醇外流量,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泡沫化程度,Western Blot、RT-PCR检测细胞内ABCA1及CD36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辛伐他汀组较ox-LDL诱导组胆固醇外流明显增加,ABCA1受体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5),同时CD36受体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下调(P<0.05)呈剂量依赖性。结论辛伐他汀可促进ox-LDL诱导的泡沫细胞胆固醇外流,抑制巨噬细胞泡沫化,该作用可能与辛伐他汀上调ABCA1及抑制CD36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核受体PPARγ-LBD在原核系统的最适表达及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诱导PPARγ LBD的最适表达条件 ,提高可溶性PPARγ LBD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量 ,然后用Ni2 + NTA离子交换树脂对表达蛋白进行分离纯化。方法 PPARγ LBD在大肠杆菌BL2 1(DE3 )中进行诱导表达时 ,以不同IPTG浓度、不同温度 ( 3 7℃ ,3 0℃ ,2 0℃ ) ,确定可溶性PPARγ LBD蛋白表达的最适条件 ;然后用Ni2 + NTA离子交换树脂进行分离纯化 ,其产物进行SDS PAGE纯度分析和Westernblotting鉴定。结果 建立了重组蛋白PPARγ LBD的最适诱导条件 ,即 0 .5mmol LIPTG浓度 ,2 0℃诱导 14h其可溶性表达蛋白的量最高 ;纯化产物经SDS PAGE纯度分析大于 90 %以上 ;Westernblotting检测 ,纯化产物为PPARγ LBD目的蛋白 ,其分子质量约 3 4× 10 3。结论 重组蛋白PPARγ LBD在E .coli中进行了成功表达和纯化 ,并且降低温度可提高可溶性蛋白PPARγ LBD表达量达 5 0 %以上  相似文献   

13.
噻唑烷二酮(TZD)包括一系列具有2,4-噻唑烷二酮结构的化合物。它们均具有不同的侧链取代基,因而药理特点各有不同。最近发现一种化合物TZD18,一种兼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和降低甘油三酯、胆固醇作用的PPARα/γ的双重激动剂。本文综述了TZD18在脂质代谢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和抑制剂T0070907对肾癌A498细胞促凋亡, 抗肿瘤的影响.方法 A498细胞分为3组, 分别加入含有PBS, 罗格列酮 (50μmol/L) 以及T0070907 (50μmol/L) 的完全培养液孵育24 h, 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 应用Western Blot和RT-q PCR分析细胞中BAX、Caspase-3、Cyt-C和Bcl-2的表达水平, 分别在光镜和荧光显微镜下观察A498细胞形态变化.结果 MTT实验结果显示, 罗格列酮和T0070907能够明显抑制A498细胞增殖率 (P<0.05) , 上调A498细胞内Caspase-3、Cyt-C及Bax蛋白和m RNA的表达, 下调Bcl-2蛋白和m RNA的表达 (P<0.05) ;经光镜和Hochest染色观察也发现罗格列酮和T0070907能够促进A498细胞凋亡.结论 罗格列酮和T0070907均可抑制肾细胞癌A498细胞的增殖, 诱导其凋亡, 其抗肿瘤机制有可能与PPARγ的介导有关.  相似文献   

15.
【立论依据】 内脏脂肪组织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是2005年首次从自发性T2DM肥胖大鼠脂肪组织中分离得到的一种cDNA片段,人体内脏脂肪组织中也有表达,在代谢性疾病中起代偿作用。PPARγ与脂肪细胞分化和胰岛素抵抗关系密切,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能使体外培养的3T3-L1 前体脂肪细胞Vaspin mRNA的表达上调。因此提出假设,PPARγ与Vaspin基因启动子上的某一基因片段结合从而发挥促进Vaspin表达的作用。 【设计思路】 首先测定3T3-L1 前体脂肪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PPARγ与Vaspin的蛋白表达谱,比较两者是否有相同变化趋势。然后构建Vaspin启动子-PGL3(含荧光报告基因)质粒和PPARγ-pcDNA3.1(+)质粒,转入293细胞,检测PPARγ是否使报告基因表达。再用启动子截短试验、结合位点的核苷酸点突变结合Gel mobility shift和荧光报告试验确定与Vaspin启动子结合的位点。 【实验内容】 首先在3T3-L1 细胞诱导分化过程的第0、2、4、6、8天,用蛋白质印迹法测定PPARγ与Vaspin的蛋白表达谱。再PCR扩增小鼠Vaspin 启动子-1200bp的DNA序列,用Cloning方法构建Vaspin启动子-PGL3质粒和PPARγ-pcDNA3.1(+)真核载体,转染入293细胞中,检测PPARγ能否使报告基因表达,再分别加入PPARγ激动剂和抑制剂,检测报告基因表达是否增加和减少。再用启动子截短试验,确定PPARγ与Vaspin启动子结合的位置区间。最后利用结合位点的核苷酸点突变结合Gel mobility shift和荧光报告试验确定PPARγ与Vaspin启动子结合的位点。 【材料】 3T3-L1细胞,293细胞,小鼠全基因,PGL3质粒,pcDNA3.1(+)质粒,PPARγ激动剂,PPARγ抑制剂。 【可行性】 文献提示PPARγ可能对Vaspin的表达起促进作用。实验平台为复旦大学分子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设备优良齐全。所需的各项实验技术和材料均已得到成熟广泛的应用。指导教师在脂肪细胞分化中的基因转录调控方面研究经验丰富,课题组成员具备优良的基础医学知识水平和实验操作水平。 【创新性】 目前国内外无任何研究证实PPARγ对Vaspin的表达有直接促进作用,也无相关机制的报道。本实验成果不仅是Vaspin表达机制的新发现,还是对PPARγ功能的新补充,能够为2型糖尿病和肥胖等代谢性疾病的预测和治疗提供新靶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与过氧化体增殖剂激活的受体的关系。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287例冠心病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空腹血清Hcy的水平,根据测量结果将冠心病患者Hcy的水平分为冠心病Hcy正常、轻、中、重组,实时RT-PCR、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血浆单核细胞PPARα、PPARγ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冠心病轻、中、重组患者的PPARα、PPARγmRNA、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和冠心病Hcy正常组(P〈0.05),并与Hcy呈明显负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Hcy较高而PPARα、PPARγ等的表达较低,提示高Hcy血症通过某种方式抑制PPARα、PPARγ等的表达.是其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葛根素防治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作用机制。方法大剂量地塞米松诱导体外培养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脂分化,在诱导成脂的同时给予不同浓度的葛根素进行干预。干预6 d后检测细胞内成脂标志物PPARγmRNA和C/EBPαmRNA的表达。结果葛根素干预组PPARγmRNA和C/EBPαmRNA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葛根素防治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机理不仅是改善股骨头局部的微循环,同时还与其抑制激素诱导下的BMSCs成脂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miR-19b对巨噬细胞ABCA1表达的影响。方法在THP-1源性巨噬细胞中转染miR-19b模拟物(mimic)和抑制物(inhibitor),荧光定量PCR检测ABCA1 mRNA,Western blot检测ABCA1蛋白水平。结果转染miR-19b mimic后,巨噬细胞ABCA1 mRNA及蛋白水平均显著下调;转染miR-19b inhibitor后ABCA1蛋白则明显上调,但ABCA1 mRNA无变化。结论 miR-19b下调巨噬细胞ABCA1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李慧艳  谢贤和  侯梅 《海南医学》2011,22(12):12-14
目的观察PPARγ在人类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3例结直肠腺癌患者的癌组织、相应癌旁组织、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PPARγ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差异与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PPARγ蛋白在结直肠正常黏膜组织、癌旁组织、癌组织中的表达依次增高,其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检验,P〈0.001;LSD法,P〈0.01);结直肠癌组织中PPARγ蛋白在不同的分化程度、浸润程度、淋巴转移、远处转移情况下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ARγ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表达上调;在高分化癌组织、浸透浆膜层、有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的结直肠癌组织中,PPARγ蛋白的表达增高,提示PPARγ蛋白不仅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有关,而且与其进展有关,有可能作为检测结直肠癌的新的分子标志物并可提示其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巨噬细胞内胆固醇含量的变化及ATP结合盒受体A1(ATP 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A1,ABCA1)的表达情况.方法 选取2010年8月至2012年3月重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慢性肾功能不全(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患者30例和健康对照组20例.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诱导贴壁巨噬化,油红O染色鉴定,应用酶法测定巨噬细胞内胆固醇含量,应用real-time PCR与Western blot方法测定细胞ABCA1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巨噬细胞内胆固醇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ABCA1在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巨噬细胞中的mRNA与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巨噬细胞的胆固醇含量明显增加,胆固醇含量增加与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ABCA1的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