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电针对豚鼠膜迷路积水的干预情况,以期优选出电针治疗膜迷路积水的适宜治疗参数,并初步探讨电针治疗梅尼埃病的可能机制。[方法]健康雄性豚鼠48只,采用完全随机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假电针组、电针组(据不同频率分为3个亚组),每组8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通过腹腔注射醋酸去氨加压素的方法建立膜迷路积水模型。空白组不进行干预;模型组造模后仅采取与各治疗组动物相同的固定方式,不行其他干预;电针组中各个亚组,取"百会"和左侧"听宫"穴,分别以2、15、100Hz 3种不同频率进行电针治疗,1次/d,输出电流1mA,留针20min;假电针组予针刺"百会"和左侧"听宫"穴,但不通电,其余处理同电针组,均连续治疗10d。干预结束后,采用听觉脑干诱发电位仪检测各组豚鼠听性脑干反射(auditory brairstem response,ABR)反应阈值,HE染色检测耳蜗积水程度,并通过公式蜗管横截面积/(蜗管横截面积+前庭阶横截面积)计算出比值(R值),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耳蜗水通道蛋白2(aquaporin 2,AQP2)表达情况。[结果]各组豚鼠ABR反应阈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豚鼠耳蜗R值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豚鼠耳蜗R值均降低(P<0.01,P<0.05);与假电针组比较,100Hz电针组R值降低(P<0.01),2、15Hz电针组R值均较假电针组降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电针组组间比较,100Hz电针组R值较2、15Hz电针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15Hz电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豚鼠耳蜗AQP2表达增强(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豚鼠耳蜗AQP2表达减弱(P<0.01,P<0.05);各治疗组间比较AQP2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假电针及电针治疗均能减轻豚鼠膜迷路积水,其中100Hz电针效果最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耳蜗AQP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针灸方法干预对豚鼠膜迷路积水的效应差异。方法 50只豚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艾灸组、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腹腔注射醛固酮的方法诱导膜迷路积水模型。各治疗组分别在"百会""听宫"实施相应穴位刺激,每日1次,连续治疗10 d。治疗结束后,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测试,观察听阈值。HE染色法观察耳蜗积水程度,计算蜗管横截面积与蜗管加前庭阶横截面积之和的比值(R值)。结果 1针刺组、艾灸组、电针组听阈值均较模型组降低(P<0.01),电针组听阈值较艾灸组、针刺组降低(P<0.01),艾灸组听阈值较针刺组降低(P<0.05)。2针刺组、艾灸组、电针组R值均较模型组降低(P<0.01),电针组R值较针刺组、艾灸组降低(P<0.01,P<0.05),艾灸组R值较针刺组降低(P<0.01)。结论针刺、艾灸、电针刺激"百会""听宫"均能减轻豚鼠膜迷路积水,并且改善耳蜗听功能。电针表现出最好的效应,优于艾灸、针刺;艾灸优于针刺。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泽泻汤及拆方对豚鼠膜迷路积水模型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醋酸去氨加压素法复制膜迷路积水模型,以颞骨切片蜗管面积与蜗管面积加前庭阶面积之和的比值为指标,研究泽泻汤及其拆方的作用。结果泽泻汤组与模型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泽泻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泽泻汤组与泽泻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白术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泽泻汤具有显著的减轻膜迷路积水的作用,其疗效优于方中任何一味药物。  相似文献   

4.
外耳道间断加压对豚鼠膜迷路积水及ANP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研究外耳道20cmH2O间断加压对豚鼠膜迷路积水及耳蜗外侧壁心钠素(ANP)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豚鼠外耳道间断加压模型。常规火棉胶切片观察膜迷路积水的发展,用免疫组化S-P法研究ANP的表达,结果 20cmH2O间断加压对中耳及内耳均无明显损伤,间断加压使膜迷路积水程度减轻。加压组与对照组反应阈无明显差异。加压耳蜗管外侧壁ANP表达能无明显效果,耳蜗ANP阳性细胞可能有内分泌或旁分泌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泽泻汤中泽泻与白术不同剂量配比对膜迷路积水豚鼠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醋酸去氨加压素法复制膜迷路积水动物模型。观察各组豚鼠的行为学变化及蜗管组织病理学改变,计算各组豚鼠蜗管横截面积与蜗管加前庭面积之和(总面积)的比值,以评价膜迷路积水的程度。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豚鼠蜗管横截面积与总面积的比值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3组实验组豚鼠蜗管横截面积与总面积的比值均下降,但实验1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组实验组中,以原方剂量配比(泽泻∶白术为5∶2)的实验1组缓解豚鼠膜迷路积水作用最佳,证实了仲景方剂配伍的科学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电针百会穴对内淋巴积水豚鼠耳蜗形态学和血生化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梅尼埃病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以腹腔注射血管加压素建立内淋巴积水豚鼠模型。40只豚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穴位组(电针百会穴)、非穴位组(电针股部非穴位)、药物组(血管加压素拮抗剂OPC-41061灌胃)及针药联合组。干预28 d后,采用生化、组织形态学观察豚鼠耳蜗内淋巴积水、前庭耳蜗功能和形态的改变。结果:使用血管加压素以及电针或OPC-41061对豚鼠的主要器官和组织未产生明显影响,各组豚鼠血液中生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结果显示,穴位组较非穴位组前庭膜膨隆明显减轻,内淋巴积水减少,与OPC-41061的效果相似。顶转、第二转和底转中的前庭阶占前庭阶和中阶的面积之比[S前庭阶/(S前庭阶+S中阶)]模型组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穴位组、药物组和针药联合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穴位组与非穴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百会穴能明显改善由血管加压素诱导的豚鼠内淋巴积水,提示针刺百会穴可能是通过血管加压素信号途径改善豚鼠内淋巴积水。  相似文献   

7.
目的 本研究拟采用自发性膜迷路积水动物模型PHEX基因突变小鼠研究紧密连接蛋白ZO-1在耳蜗血管纹组织中的表达,分析突变体小鼠在病理学、影像学及听力功能上的动态改变.方法 选取出生后21 d(P21)、出生后90 d(P90)、出生后120 d(P120)的PHEX基因突变的Hyp-Duk/Y雄性小鼠为实验组,同龄的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艾灸疗法对梅尼埃病膜迷路积水豚鼠模型听阈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醛固酮的方法复制梅尼埃病膜迷路积水豚鼠模型,以听性脑干反射(ABR)检测的阈值为观察指标。结果治疗后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听阈值有显著性差异(P0.01);艾灸组与模型组听阈值变化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艾灸疗法有改善梅尼埃病膜迷路积水豚鼠模型听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水通道蛋白-1在膜迷路破坏豚鼠耳蜗及内淋巴囊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以氯仿鼓室注射制造豚鼠膜迷路破坏的动物模型,运用免疫组化二步法在不同的时间点上检测膜迷路破坏豚鼠耳蜗及内淋巴囊中水通道蛋白-1的表达。结果 耳蜗中AQP-1的表达表现出一种波动性过程,即随螺旋韧带细胞形态的破坏出现下调。而后当螺旋韧带细胞出现再生时AQP-I的表达出现上调。在内淋巴囊处水通道蛋白-1的表达则无明显改变。结论 水通道蛋白-1可能参与维持耳蜗螺旋韧带处结构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AQP1、AQP2及AQP3在人腺性膀胱炎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水通道蛋白(aquaporin,AQP)1、2、3在人腺性膀胱炎组织中的分布及表达情况。方法:取经尿道腺性膀胱炎电切手术切取的腺性膀胱炎组织及周围正常膀胱组织各3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AQP1、AQP2及AQP3的分布及表达,并通过计算机对染色结果进行灰度值测定。结果:在腺性膀胱炎组织中AQP1主要表达在微血管内皮细胞,免疫组化阳性指数35.947;AQP2主要表达在炎性膀胱黏膜上皮细胞的胞膜及胞质内,免疫组化阳性指数34.644;AQP3则呈阴性表达。AQP1在正常膀胱组织中主要表达于膀胱黏膜下微血管和小动脉的内皮细胞, AQP2和AQP3表达于膀胱黏膜上皮细胞的细胞膜及胞质中。AQP1、AQP2及AQP3在正常膀胱组织的免疫组化阳性指数分别为57.038、61.425及60.468,与在腺性膀胱炎组织中的表达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腺性膀胱炎时AQPs的表达量明显减低,炎症病变影响AQPs在膀胱组织中的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卡托普利和洛沙坦对正常大鼠肾脏水通道蛋白-2(AOP2)mRNA表达的影响及尿液水通道蛋白-2浓度的改变。方法 30只健康大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卡托普利组.洛沙坦组。经用药后观察血Na^+、尿量以及尿渗量水平,用RT-PCR半定量检测肾内髓质AOP2及血管加压素2型(V2)受体mRNA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尿液AOP2浓度。结果 卡托普利组与洛沙坦组大鼠尿量均较正常组显著增多,卡托普利组尿渗量低于洛沙坦组和正常组,但尿液中AQP2浓度却高于洛沙坦组和正常组。RT-PCR半定量显示卡托普利组AOP2 mRNA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5),V2受体mRNA没有显著差别。结论 卡托普利可以抑制正常大鼠肾内髓质AOP2 mRNA的表达,同时促进肾内AOP2经尿液排出。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电针对膜迷路积水模型豚鼠耳蜗积水程度及血管纹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电针对梅尼埃病膜迷路积水的干预作用及可能的调节机制。方法将健康雄性豚鼠39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电针组、模型组、空白组,每组13只。电针组与模型组采用腹腔注射醋酸去氨加压素建立膜迷路积水模型。电针组豚鼠固定后,取百会、听宫穴,采用100Hz频率进行电针治疗,留针20min,1次/d,连续治疗10d;模型组仅作固定,不予其他处理;空白组不作干预。干预结束后,观察3组豚鼠一般行为学变化,通过HE染色法观察耳蜗蜗管积水程度,并计算蜗管横截面积/(蜗管横截面积+前庭阶横截面积)比值(R值);采用透射电镜观察豚鼠耳蜗血管纹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1)经造模后,电针组和模型组豚鼠普遍出现精神萎靡,轻微脱毛,步态迟缓,进食减少,体重增长缓慢甚至下降,活动减少,耳郭反应迟钝。经电针干预后,电针组豚鼠精神状况及耳郭反应灵敏度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所改善,但电针组豚鼠皮毛光亮程度、饮食、体重、自发活动情况与模型组比较无差别。(2)3组R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模型组高于电针组与空白组(均P<0.01)。(3)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模型组豚鼠耳蜗血管纹细胞细胞器受损,出现线粒体肿胀,空泡化变性,线粒体嵴断裂甚至消失;运用电针干预后,电针组豚鼠耳蜗血管纹细胞水肿明显减轻,线粒体空泡化变性及肿胀程度明显改善。结论电针百会、听宫穴能减轻豚鼠膜迷路积水程度,血管纹细胞超微结构病理状态的改善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 1,AQP1)、水通道蛋白2(Aquaporin 2,AQP2)、水通道蛋白3(Aquaporin 3,AQP3)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及正常膀胱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探讨其意义。方法:取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25例及正常膀胱组织25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AQP1 、AQP2和AQP3在膀胱尿路上皮癌和正常膀胱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结果:AQP1散在表达于正常膀胱组织中微血管和小动脉的内皮细胞的细胞膜及细胞质,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AQP1大量表达于肿瘤的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膜及细胞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AQP1表达水平较正常膀胱组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QP2主要表达于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及正常膀胱组织的细胞间质中,两者表达强度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QP3主要表达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及正常膀胱组织的黏膜上皮细胞的胞质及胞膜,在癌组织中的表达强度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QP1 、AQP3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增高。提示AQP1、AQP3可能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其机制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膜迷路积水患者静态和动态背景下主观视觉垂直线(SVV)、主观视觉水平线(SVH)偏斜角度的特点。方法 选取44例临床确诊膜迷路积水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和3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所有人均进行静态和动态背景下SVV、SVH检查。比较分析膜迷路积水患者在两种背景下SVV、SVH偏斜角度的临床特征。结果 对照组30人均完成静态、动态SVV、SVH。静态背景下偏斜角度分别为(1.24±0.57)°、(1.31±0.93)°。动态背景下SVV、SVH偏斜角度为(4.56±3.11)°、(3.97±3.10)°。观察组44例均完成静态背景下SVV、SVH,36例完成动态SVV、SVH,8例感头晕不适未完成检查。静态SVV、SVH偏斜角度为(2.73±2.55)°、(2.94±2.70)°。观察组患者患侧旋转背景下SVV、SVH偏斜角度中位数为7.53(0.07~38.73)°、7.65(0.20~60.20)°。对侧旋转背景下SVV、SVH偏斜角度中位数为4.88(0.40~20.53)°、6.12(0.27~25.23)°。观察组静态背景下SVV、SVH偏斜角度大于对照组SVV、SVH偏斜角...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卡托普利和洛沙坦对正常大鼠肾脏水通道蛋白-2(AQP2)mRNA表达的影响及尿液水通道蛋白-2浓度的改变。方法 30只健康大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卡托普利组,洛沙坦组。经用药后观察血Na+、尿量以及尿渗量水平,用RT-PCR半定量检测肾内髓质AQP2及血管加压素2型(V2)受体mRNA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尿液AQP2浓度。结果 卡托普利组与洛沙坦组大鼠尿量均较正常组显著增多,卡托普利组尿渗量低于洛沙坦组和正常组,但尿液中AQP2浓度却高于洛沙坦组和正常组。RT-PCR半定量显示卡托普利组AQP2mRNA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5),V2受体mRNA没有显著差别。结论 卡托普利可以抑制正常大鼠肾内髓质AQP2mRNA的表达,同时促进肾内AQP2经尿液排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 4,AQP4)、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 FASN)、上皮细胞激酶A2(epithelial kinase A2,EphA2)在脑膜瘤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 选取脑膜瘤患者43例,对患者行手术切其脑膜瘤组织,分为脑膜瘤组,同时选取因外伤手术而切除的脑膜组织43例。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AQP4相对表达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FASN、EphA2相对表达量,对AQP4、FASN、EphA2在脑膜瘤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相比正常脑膜组织,脑膜瘤组织中的AQP4、FASN、EphA2表达升高(P<0.05);AQP4、FASN、EphA2相对表达量与脑膜瘤分级、瘤周水肿、骨侵犯具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Ⅱ级、Ⅲ级、有瘤周水肿、存在骨侵犯的脑膜瘤组织中的AQP4、FASN、EphA2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脑膜瘤组织的AQP4、FASN表达呈正相关(r=0.506,P<0.001);FASN、EphA2表达呈正相关(r=...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临床常用利尿剂呋塞米、双氢克尿噻及安体舒通对正常大鼠肾脏水通道蛋白-2(AQP2)基因表达及尿液水通道蛋白-2浓度的影响.方法 4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呋塞米组、安体舒通组、双氢克尿噻组.观测尿量、血钠及尿渗量,应用RT-PCR半定量检测肾内髓质AQP2和血管加压素-2型受体(V2-R)mRNA水平,Westernblotting检测肾髓质AQP2蛋白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法)检测尿液AQP2浓度.结果 ①与对照组比较,利尿剂组大鼠尿量均显著增多(P<0.05),尿液中AQP2浓度明显增加(P<0.05).但呋塞米组尿渗量低于对照组(P<0.05),而双氢克尿噻组和安体舒通组尿渗量高于对照组(P<0.05).②呋塞米组肾脏AQP2 mRNA、V2-RmRNA和AQP2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而双氢克尿噻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安体舒通组有所减少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三类利尿剂均可显著增加正常大鼠尿液AQP2蛋白的排出.但对正常大鼠肾脏水通道蛋白2基因表达的影响并不相同,双氢克尿噻可以抑制正常大鼠肾内髓质AQP2mRNA和蛋白的表达,呋塞米能增加正常大鼠肾内髓质AQP2mRNA和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水通道蛋白1(AQP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和意义,以及与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关系.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78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AQP1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以及与HIF-1α、VEGF表达的关联性. 结果 78例非小细胞肺癌中,腺癌、腺鳞癌和大细胞癌的AQP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5%(23/40),33.3%(1/3)和20.0%(1/5),鳞癌无阳性表达.阳性物质呈均质细颗粒状定位于胞质和(或)胞膜,亦见细胞核着色,瘤体边缘与正常组织交界处表达增多.肺腺癌中AQP1的表达与N分期、复发/转移和生存时间存在关联性(P<0.01或P<0.05),与HIF-1α、VEGF的表达亦存在关联性(均P<0.01). 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中存在AQP1的表达,与HIF-1α和VEGF之间可能存在协同作用,促进肺腺癌的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水通道蛋白1(AQP1)、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中的表达,探讨其在乳腺IDC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20例乳腺IDC组织和12例乳腺腺病组织中AQP1、HIF-1α和VEGF的表达。结果AQP1、HIF-1α和VEGF在乳腺IDC中的表达比在乳腺腺病中的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三者的表达呈正相关,且与乳腺IDC的肿块大小、TNM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肿瘤坏死有关。结论AQP1、HIF-1α在乳腺IDC中相互作用,通过诱导VEGF参与乳腺IDC的血管生成,共同促进乳腺IDC的进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电针刺激对激素促排卵大鼠子宫组织中VEGF、VEGFR2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10周龄SD雌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治疗组,每组各10只。模型组和治疗组腹腔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20U,48h后注射同等剂量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与种鼠合笼,次晨分笼造模,治疗组在与种鼠合笼前1周连续电针治疗7d(刺激强度1mA,疏密波2/15Hz,持续刺激15min)。合笼后第3.5天处死实验动物,留取子宫组织,观察形态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VEGF、VEGFR2蛋白的表达;采用qPCR技术测定子宫组织中VEGF、VEGFR2mRNA的表达,采用2 -△△Ct 方法计算。结果 肉眼观察对照组子宫形态规整,表面红润光滑;模型组子宫形态肿大扭曲,表面色泽暗红充血;治疗组子宫形态略微肿胀,表面红润,无充血现象。免疫组化可见VEGF、VEGFR2蛋白在3组子宫内膜上均有表达,平均光密度没有明显差异,但表达分布部位有差异。模型组相比于对照组,在基质细胞和腺体上的表达分布较为广泛。VEGFR2在子宫的肌层组织中表达有明显差异:对照组几乎没有表达,模型组表达则明显增高(P<0.05),治疗组比模型组表达有明显下降(P<0.05)。模型组子宫内膜组织VEGFmRNA的表达是对照组的0.68倍,下降趋势明显;治疗组是对照组的0.88倍,有上升趋势。模型组子宫内膜组织VEGFR2mRNA的表达是对照组的0.46倍,下降趋势明显;治疗组是对照组的0.82倍,有比较明显的上升趋势。结论 电针可以调整促排卵大鼠子宫组织中VEGF及其受体的表达,从而调整激素促排卵导致的子宫内膜种植窗口期的同步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