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膜式血浆分离器行血浆置换(PE)联合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对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确诊为TTP并接受PE联合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的住院患者9例,观察PE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及各项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结果 8例患者存活(5例完全缓解、3例好转),1例患者(原发性TTP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PE 1次后死亡.PE治疗后患者神经系统症状有不同程度减轻,体温恢复正常;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无明显变化;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较治疗前升高(P<0.01);乳酸脱氢酶(LDH)、间接胆红素(IBIL)较治疗前降低(P<0.01).结论 膜式血浆分离器行PE联合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对TTP患者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肺动脉CT血管造影技术(CTPA)相关心功能参数对肺栓塞(PE)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肺栓塞患者60例(PE组),同时选取健康者50例(健康对照组),均接受CTPA相关心功能参数检查,分析PE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PE组肺主动脉干最大内径(DPA)、肺主动脉干与主动脉干最大内径比(PA/AO)、右心室与左心室短轴最大径(RVD/LVD)、奇静脉直径(DAV)及同一层面测量上腔静脉最大内径(DSVC)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年龄、左心室内径、右心室内径、右心室内径/左心室内径、DPA、PA/AO、RVD/LVD是影响PE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高龄(> 65周岁)、DPA、RVD/LVD是影响PE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CTPA相关心功能参数DPA、RVD/LVD对PE患者预后具有显著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3.
李燕茹 《河北医学》2022,(4):589-593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GH)患者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富亮氨酸重复序列相互作用蛋白(LRRFIP)、血小板聚集率(PagT)表达及预测子痫前期(PE)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93例GH患者,根据病情进展情况分为子痫组(n=22)、PE组(n=31)、GH组(n=...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探讨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病因构成、妊娠期与分娩期管理和妊娠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产科分娩的917例妊娠期血小板减少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917例妊娠期血小板减少患者最常见病因分别为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GT)、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及子痫前期(PE).分层分析显示血小板计数≥50×109/L组患者病因为GT者占90%以上,随血小板减少程度加重,病因为ITP的比率逐步上升,在血小板计数<10×109/L患者病因为ITP者占45.8%、GT占29.2%、PE占25%.<37周早产率、≤34周早产率和足月低体质量儿发生率在血小板<10×109/L病例中明显升高,分别为29.2%、8.3%、4.2%.本组妊娠期血小板减少诊治不规范.在血小板<50×109/L患者中,有32.9%未接受任何规范治疗而均以阴道分娩结束妊娠,有37.5%通过椎管内麻醉进行剖宫产.结论 轻、中度妊娠期血小板减少以GT为主,极重度以ITP为主.应加强规范诊断和治疗,在保证分娩安全的基础上,可积极探索不同的诊疗规则,包括分娩方式、麻醉选择等.  相似文献   

5.
张永强  王跃平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23):2522-2523
目的:探讨肺栓塞(PE)患者血液中血小板粘附、聚集和血栓素功能及其PE发病机制中的关系.方法:检测25例PE和30例正常人血液中血小板粘附、聚集和血栓素的功能,并将粘附、聚集和血栓素与PE疾病作相关性的分析.结果:PE患者血液中血小板粘附、聚集和血栓素测值明显增高,且血小板粘附、聚集和血栓素与PE疾病呈正相关性.结论:本文通过检测PE患者血液中血小板聚集、粘附和血栓素分析,能反映PE疾病各期的血小板功能情况,可作为评价PE受损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小板参数在丙肝病毒(HCV)复制严重程度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90例丙肝患者,测定HCV-RNA载量,统计HCV-RNA复制程度.所有患者均检测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及血小板平均体积(MPV)],使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的曲线下面积(AUC)评价血...  相似文献   

7.
血浆置换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忠俊  卢来春  滕本秀  陈幸华  罗娟  陈特 《重庆医学》2007,36(17):1728-1728,1743
目的 研究血浆置换(PE)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疗效.方法 对12例患者进行血浆置换治疗,并结合免疫抑制剂及抗血小板、改善微循环治疗.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为91.7%(11/12),1例患者死亡.结论 血浆置换治疗结合免疫抑制剂及抗血小板、改善微循环治疗是TTP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ouble plasma molecular absorb system, DPMAS)模式和传统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 PE)模式人工肝治疗对患者血小板的影响, 评价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thrombopoietin, rhTPO)对此类血小板下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1月入住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的15例DPMAS模式人工肝患者, 纳入DPMAS组, 另选择同期、年龄匹配(±5岁)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接受PE的患者15例纳入PE组, 对两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人工肝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如乏力、黄疸、少尿、水肿等)是否改善, 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常规(特别是血小板)、凝血功能等指标, 记录患者治疗期间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的使用情况以及血小板的输注量。结果: DPMAS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率为86.67%, 高于PE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90 d内转归情况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白细胞、血红蛋白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DPMAS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 < 0.05), 且显著低于治疗后PE组(P < 0.05)。治疗后PE组患者的国际标准化比值得到明显改善(P < 0.05), 但DPMAS组患者国际标准化比值水平变化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PMAS组使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平均约(8.2±3.1) 支, 住院期间输注血小板(1.5±0.3) IU, DMPAS组患者输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后血小板明显上升。结论: 与PE模式相比, DPMAS人工肝模式可降低患者血小板水平, 应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可刺激患者血小板再生, 提高血小板水平, 从而降低因血小板低下而发生的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9.
王瑞  乔媛  刘娟弟 《海南医学》2022,(5):567-569
目的 探讨子痫前期(PE)患者血清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激活素A(activin A)水平与氧化应激、新生儿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0月西北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180例PE患者为PE组,另选取同期来本院住院分娩的健康产妇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产妇的血清sFl...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的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8月住院的GDM患者72例患者血小板参数,并选取同期正常妊娠妇女7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①妊娠糖尿病患者年龄明显高于正常妊娠妇女(P<0.01);②GDM组的血小板计数(PLT)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1.
陶甜甜  秦易楷  卢文  闫丽   《四川医学》2024,45(3):286-291
目的 探讨子痫前期(PE)患者血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和同型半胱氨酸(Hcy)表达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我院进行产前检查与分娩的PE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孕妇产前血清PAPP-A、Hcy表达水平。根据妊娠结局将患者分为结局良好组与结局不良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E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E患者血清PAPP-A、Hcy表达水平对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效能。结果 128例PE患者妊娠结局不良发生率为27.34%(35/128)。结局不良组患者血清PAPP-A水平较结局良好组下调(P<0.05),Hcy水平较结局良好组上调(P<0.05)。结局不良组患者分娩时孕周、血小板计数均少于结局良好组(P<0.05),而重度PE、早发型PE患者占比则高于结局良好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重度PE、早发型PE、Hcy高表达均为PE患者妊娠结局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血小板计数与PAPP-A高表达均为保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inc purpura,ITP)对胎儿及新生儿血小板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1年6月~2012年8月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56例,分别于孕16周、28周及39周检测母亲血小板数量,56例胎儿于分娩后取胎儿脐静脉血检测血小板数量。结果 6例血小板≤50×109/L且经阴道分娩新生儿有3例(33.3%)发生颅内出血,2例血小板<10×109/L且经阴道分娩新生儿均发生颅内出血。结论胎儿血小板低于50×109/L者应选择剖宫产。  相似文献   

13.
陈益宏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4):495-496,500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预后中的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03年1月~2005年4月诊治的124例肝炎患者,分为3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5例为甲组,重型肝炎早期患者42例为乙组,重型肝炎晚期患者37例为丙组.选取我院同时间段68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4组血小板4项参数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血液净化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疗效. 方法:6例SLE合并TTP的患者均接受连续性血液净化(CBP), 其中3例接受血浆置换(PE)治疗. 结果:CBP治疗后,一般状况有所改善,特别是PE治疗后血小板、血红蛋白均有上升,血清肌酐下降,抗核抗体滴度下降.6例患者中,2例肾功能稳定,2例进入肾脏替代治疗,1例死亡,1例失随访. 结论:SLE合并TTP患者病情严重,CBP联合PE有助于改善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15.
王虹 《吉林医学》2010,31(7):928-929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住院分娩的GDM患者120例患者血小板参数,并选取同期正常妊娠妇女12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GDM组的血小板计数(PLT)和血小板容积(PCT)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DM组的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GDM患者存在血小板活化、聚集、消耗性减少及血栓倾向。从血小板参数变化入手为GDM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注射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各类急性白血病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2016年确诊的经化疗初次缓解后巩固化疗的各类急性白血病86例次,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化疗结束后72 h开始皮下注射rhTPO 300 U/kg.d。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措施处理血小板减少。结果表明,两组患者化疗后的血小板最低值无明显差异。如血小板检测≤20×10~9/L,可选择输注单采血小板。动态监测血小板恢复情况,分析比较两组病例血小板恢复时间、血小板30×10~9/L及≤50×109/L的持续天数及血小板输注次数。结果治疗组化疗后血小板计数≥50×10~9/L早于对照组;减轻了化疗后血小板的下降程度;缩短血小板50×10~9/L的持续时间;减少血小板输注次数。结论 rhTPO是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妊娠性血小板减少(gestational thrombocytopenia,GT)对母儿的影响及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00年1月至2004年10月收治的61例G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血小板计数10~20×109/L 2例,占3.3%;21~50×109/L 12例,占19.7%;51~99×109/L 47例,占77%.阴道分娩38例,剖宫产23例(血小板计数<50×109/L 8例,产科因素剖宫产15例.无1例出现凝血功能异常.新生儿未发现异常情况,脐血血小板计数均正常.结论:GT患者母儿预后好,GT在妊娠及分娩期不需要特殊治疗,除非血小板计数<20×109/L或血小板计数<50×109/L伴出血症状.  相似文献   

18.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是一种以全身性微血管血小板(PLT)异常聚集、减少及红细胞(RBC)机械性受损为主要特征的血栓微血管病.多数患者起病急骤,病情凶险,病死率高.血浆置换(PE)联合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仍是TTP首选治疗方案.现将PE联合药物治疗成功救治的2例TTP患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间歇充气装置(IPC)联合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LMWH)护理在应用内科并发肺栓塞(PE)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9至2015年4月内科并发肺栓塞的高危患者150例,并根据不同的治疗及护理方式分为三组,即IPC联合LMWH治疗组,LMWH组,对照组(各50例),分析各组的治疗疗效及全血粘稠度.结果 三组患者经相应方案干预治疗、护理后:联合治疗组PE发生率4% (2/50),明显低于LMWH组20% (10/50)、对照组40% (20/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治疗组治疗后血流变化指标有所改善.结论 本研究应用IPC联合LMWH护理方式到内科住院患者中,可降低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血小板参数在糖尿病性无症状性脑梗死中的作用及二者间相关关系.方法 分别对50例糖尿病性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及48名健康体检者进行HbA1c与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测定.结果 糖尿病性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HbA1c水平及血小板参数(MPV及PDW增加、血小板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HbA1c水平与MPV及PDW增加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52,0.683),与血小板计数无相关性(P>0.05).结论 测定糖尿病性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的HbA1c及血小板参数(血小板、MPV、PDW),对于判断病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