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Disabled-1(Dab1)基因在乳腺上皮细胞及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并阐明Dab1对乳腺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永生化的乳腺上皮细胞MCF-10A及乳腺癌细胞MCF-7、BT-549和MDA-MB-231,实时荧光定量(Real-time PCR)法检测MCF-10A、MCF-7、BT-549和MDA-MB-231细胞中Dab1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Dab1蛋白的表达水平。取对数生长期的BT-549细胞,分为对照组、转染pKH3组和转染pKH3-Dab1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周期的变化情况。结果:Real-time PCR法检测,与MCF-10A细胞(0.998±0.020)比较,乳腺癌细胞MCF-7(0.504±0.037)、BT-549(0.302±0.027)和MDA-MB-231(0.330±0.031)中Dab1 mRNA相对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MCF-10A细胞(0.227±0.021)比较,乳腺癌细胞MCF-7(0.134±0.014)、BT-549(0.076±0.01)和MDA-MB-231(0.074±0.005)中Dab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与对照组和转染pKH3组比较,转染pHK3-Dab1组BT-549细胞出现细胞周期G1期阻滞。结论:Dab1在体外培养乳腺癌细胞系中表达下调,Dab1过表达可阻滞乳腺癌细胞G1细胞周期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沉默人三阴性乳腺癌(TNBC)细胞MDA-MB-231中beclin 1(BECN1)基因后其生物学特性的变化.方法:设计3组沉默BECN1基因的慢病毒(干扰组1、干扰组2和干扰组3)以及阴性对照慢病毒(NC组)分别转染MDA-MB-231维胞,空白组不做处理.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BECN1 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WB)实验检测各组细胞BECN1蛋白与自噬标志蛋白LC3B的表达,筛选出抑制率最高的一组用于后续实验.细胞计数试剂8(CCK-8)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与周期分布情况.结果:慢病毒感染细胞后,干扰组2中BECN1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与蛋白的表达量最低(P<0.05),WB结果显示干扰组2的LC3B蛋白中LC3-Ⅱ/LC31-Ⅰ的比值明显低于空白组和NC组(均P<0.05),选取干扰组2用于后续实验.沉默BECN1基因后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明显降低(均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干扰组2、NC组与空白组的凋亡率没有明显差异;相比于空白组与NC组,干扰组2处于G0/G1期的比例升高(P<0.05).结论:BECN1基因沉默可以降低细胞的自噬水平,抑制TNBC MDA-MB-231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沉默人三阴性乳腺癌(TNBC)细胞MDA-MB-231中beclin 1(BECN1)基因后其生物学特性的变化.方法:设计3组沉默BECN1基因的慢病毒(干扰组1、干扰组2和干扰组3)以及阴性对照慢病毒(NC组)分别转染MDA-MB-231维胞,空白组不做处理.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BECN1 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WB)实验检测各组细胞BECN1蛋白与自噬标志蛋白LC3B的表达,筛选出抑制率最高的一组用于后续实验.细胞计数试剂8(CCK-8)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与周期分布情况.结果:慢病毒感染细胞后,干扰组2中BECN1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与蛋白的表达量最低(P<0.05),WB结果显示干扰组2的LC3B蛋白中LC3-Ⅱ/LC31-Ⅰ的比值明显低于空白组和NC组(均P<0.05),选取干扰组2用于后续实验.沉默BECN1基因后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明显降低(均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干扰组2、NC组与空白组的凋亡率没有明显差异;相比于空白组与NC组,干扰组2处于G0/G1期的比例升高(P<0.05).结论:BECN1基因沉默可以降低细胞的自噬水平,抑制TNBC MDA-MB-231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4.
5.
[摘要]目的: 探讨ZIC1基因转染联合姜黄素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慢病毒载体pLV Zic1 PGK Puro稳定转染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转染后MDA-MB-231细胞ZIC1蛋白的表达水平。通过MTT法检测抑制率在50%左右的姜黄素浓度,并作为后续实验的标准加药浓度。以ZIC1空载不加姜黄素为对照组,空载加姜黄素、转染不加姜黄素及转染加姜黄素为实验组,以MTT法检测ZIC1、姜黄素及ZIC1联合姜黄素对MDA-MB-231细胞黏附的影响;用划痕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迁移能力;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率。结果: 乳腺癌细胞转染ZIC1质粒后,ZIC1蛋白呈阳性表达,而转染空载体细胞中ZIC1蛋白表达阴性。细胞增殖抑制率在50%左右的姜黄素浓度为5 mg/L,以此作为标准加药浓度。与对照组比较,转染组、姜黄素组及转染联合姜黄素组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凋亡率明显增高(均P<0.05)。其中,ZIC1转染联合姜黄素对细胞增殖的抑制及凋亡诱导作用更明显(P<0.05)。结论: ZIC1基因与姜黄素对乳腺癌的抑制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LKB1基因沉默对乳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LKB1基因表达沉默对乳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以RNA干扰技术建立LKB1表达抑制的细胞模型,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干扰LKB1蛋白表达的效果;通过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检测LKB1基因沉默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变化;流式细胞技术分析LKB1基因沉默后乳腺癌细胞周期的变化及其凋亡和增殖情况。结果成功建立了LKB1基因沉默乳腺癌细胞模型,稳定表达LKB1-siRNA细胞的LKB1蛋白表达明显被抑制,LKB1基因沉默后乳腺癌细胞增殖明显加快。结论 LKB1基因的下调表达对乳腺癌细胞部分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发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乳腺癌扩增基因1 (AIB1)蛋白的表达与三阴性乳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8例三阴性乳腺癌病理标本中AIB1蛋白表达情况,结合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分析AIB1不同表达水平与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108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AIB1蛋白阳性表达43例(40%),阴性表达65例(60%).与AIB1蛋白阴性表达组比较,AIB1阳性表达组的总生存与无复发生存均明显低于阴性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IB1蛋白阳性表达与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进一步明确AIB1可否成为三阴性乳腺癌潜在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SHP-1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MCF-7细胞株分别瞬时转染SHP-1的特异性siRNA干扰序列;然后分别通过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MCF-7细胞干扰前后SHP-1基因和蛋白表达变化,并通过RT-PCR检测干扰前后MMP-9基因变化;通过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干扰SHP-1对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RT-PCR和Western-blot证实SHP-1在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中有表达以及SHP-1SiRNA的干扰效率;干扰SHP-1后,MMP-9的表达量上调;Transwell小室实验证实,与MCF-7阴性干扰对照及空白对照细胞相比,siRNA组的侵袭能力显著增强(P<0.001)。结论乳腺癌MCF-7中SHP-1的表达水平高低和该细胞侵袭能力高低呈负相关,其侵袭可能和MMP-9的表达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腺癌特异基因1(BCSG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评价乳腺癌特异基因1与乳腺癌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乳腺癌30例患者、乳腺纤维瘤29例患者、乳腺增生27例患者,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乳腺癌特异基因1在乳腺癌、乳腺纤维瘤、乳腺增生症的表达。观察乳腺癌患者与非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特异基因1的比较,以及观察在乳腺癌患者中乳腺癌特异基因1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BCSG1在乳腺癌组织内表达,阳性表达积分光密度值(IOD)为84.5±21.4,与乳腺纤维瘤、乳腺增生症IOD的32.4±15.5、24.4±9.4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BCSG1的表达与乳腺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CSG1可能与乳腺癌恶性化有密切关系,可作为乳腺癌诊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槐耳多糖(HP)对子宫内膜癌细胞生物学行为和星形胶质细胞升高基因1(AEG-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HP(0~11μg/mL)处理人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24 h,通过检测细胞活力确定HP处理浓度;将ishikawa细胞分为Ct组(正常培养)、HP-L组(1μg/mL HP)、HP-H组(5μg/mL HP)、si-NC组(转染si-NC)、si-AEG-1组(转染si-AEG-1)、HP-H+pcDNA组(转染pcDNA+5μg/mL HP)、HP-H+pcDNA-AEG-1组(转染pcDNA-AEG-1+5μg/mL HP)。CCK-8法、EdU染色测定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Transwell、划痕实验分别检测细胞凋亡、侵袭、迁移;Western blot评估AEG-1、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Bcl-2相关X蛋白(Bax)、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通过细胞实验分组进行裸鼠体内成瘤试验检测HP及AEG-1对裸鼠肿瘤生长的影响。结果:选取1μg/mL HP、5μg/mL...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雌激素17β-雌二醇(17β-estradiol,E2)及其抑制剂对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阳性的乳腺癌细胞株ER-MDA-MB-231、MCF-7中PDZK1(PDZ domain containing1)蛋白表达量的影响。方法应用Western blotting法观察E2及ICI182,780在不同时间、不同浓度作用下2种细胞内PDZK1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结果浓度为10-8mol/L的E2作用72h可以使MCF-7、ER-MDA-MB-2312株细胞内PDZK1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而抑制剂ICI182,780则相反,以10-6mol/L的浓度作用36h即可明显抑制ER-MDA-MB-231细胞中PDZK1蛋白的表达,且以上变化表现出剂量、时间依赖关系。结论PDZK1是雌激素应答蛋白,它在ER阳性的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受雌激素信号转导通路的调节。雌激素及ICI182,780可能通过调节其蛋白表达量来影响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耐药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克隆MDR1及TNF-α基因cDNA,构建反向pEGFP-MDR1重组表达载体和pDsRed2-TNF-α重组表达载体,并在乳腺癌耐药细胞株MCF-7/ADR中进行表达。方法 应用RT-PCR和DNA重组技术构建反向绿色荧光蛋白pEGFP-MDR1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和红色荧光蛋白pDsRed2-TNF-α融合蛋白表达载体,经脂质体分别和同时导入乳腺癌耐药细胞株MCF-7/ADR中进行表达,应用荧光显微镜直接观察融合蛋白的表达情况,G418筛选阳性克隆。结果 转染了反向pEGFP-MDR1载体的MCF-7/ADR细胞在胞浆和胞核均可见到绿色荧光。而转染了pDsRed2-TNF-α载体的MCF-7/ADR细胞在胞浆和胞核均可见到红色荧光。而同时转染了反向pEGFP-MDR1载体和pDsRed2-TNF-α载体的细胞胞浆和胞核均可见到红色及绿色荧光。结论 反向pEGFP-MDR1融合蛋白和pDsRed2-TNF-α融合蛋白能在乳腺癌耐药细胞MCF-7/ADR中分别及同时获得表达,为进一步研究基因治疗联同免疫治疗逆转乳腺癌耐药建立了很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树突状细胞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观察树突状细胞(DC)在人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细胞数和表达强度,探讨DC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利用CD1c作为DC的特征性标志分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20例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及相对正常乳腺组织中DC的分布和形态学变化。同时观察了CD4+T细胞和CD8+T细胞。结果乳腺癌组织中树突状细胞的CD1c表达强度较相对正常乳腺组织明显减弱(P<0.05);CD1c+DC数量较相对正常乳腺组织明显减少(P<0.05)。乳腺癌组织中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数量与相对正常乳腺组织相比均减少(P<0.05)。结论DC在人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总量下降,提示DC在抗乳腺癌的免疫反应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RasGRF1在结直肠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对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不同结直肠癌细胞系DiFi、SNU175、HT-29、HCT-15细胞中RasGRF1mRNA;体外培养人结肠癌细胞,随机分为si-RasGRF1-NC组(阴性对照)、si-RasGRF1组(沉默RasGRF1表达)、NG组(空白对照)。采用qRT-PCR检测各组RasGRF1 mRNA,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情况,AnnexinV/PITC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PI3K/Akt通路蛋白。结果 DiFi细胞中RasGRF1 mRNA相对表达量最高(P <0.05),选择DiFi细胞进行后续实验。si-RasGRF1组光密度值低于NG组、si-RasGRF1-NC组(P <0.05)。si-RasGRF1组细胞凋亡率高于NG组和si-RasGRF1-NC组(P <0.05)。si-RasGRF1组p-PI3K/PI3K、p-Akt/Akt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NG组和si-RasGRF1-NC组(P <...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iSS1对卵巢癌细胞株HO8910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含有人KiSS1基因全长cDNA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KiSS-1经酶切和测序鉴定正确后,转染卵巢上皮癌细胞株HO8910,观察其KiSS1mRNA表达、细胞生长及增殖能力和细胞侵袭力的变化。结果pcDNA3KiSS1成功转染HO8910细胞,KiSS1mRNA表达阳性,而亲本HO8910细胞为阴性。转染目的基因后细胞生长曲线、软琼脂克隆形成率等与未转染之细胞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细胞侵袭能力明显下降(P<0.01),穿透Matrigel膜细胞数较未转染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KiSS1基因对卵巢上皮癌细胞HO8910的生长、增殖能力无影响,但可抑制其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das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γ, PPARγ)在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ER)+乳腺癌中的表达和意义及对MCF-7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7例ER+乳腺癌组织中PPAR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运用阳离子脂质体转染法,分别将myc标记的野生型(PPARγWT)及功能区缺失的突变型PPARγ表达质粒(PPARγMUT)转染ER+乳腺癌MCF-7细胞;Western Blot法观察转染后细胞中Wnt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运用流式细胞术和CCK-8法检测转染PPARγWT及PPARγMUT对MCF-7细胞周期、增殖活力的影响。结果:PPARγ蛋白的高表达与ER+乳腺癌的腋窝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TNM分期、Ki-67有关(P<0.05)。外源性转染PPARγWT与转染PPARγMUT比较,能降低MCF-7中的β连环蛋白(β-Catenin)、T细胞受体4(T cell factor-4, Tcf-4)及Wnt通路靶基因c-myc、cyclin D1蛋白量,明显地抑制MCF-7细胞生长和细胞周期进程。结论:PPARγ与ER+乳腺癌发生发展有关,可抑制人乳腺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低氧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丙酮酸脱氢酶E1α亚单位(PDHA1)表达及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肺鳞状细胞癌细胞株LC-42和肺腺癌细胞株SELS分别在常氧及低氧条件下培养6 d,每天计数细胞,绘制生长曲线,计算细胞倍增时间。两种细胞分别在低氧和常氧条件下培养72 h,采用Transwell侵袭实验测定细胞侵袭能力,采用克隆形成实验观察克隆形成能力,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PDHA1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低氧条件下两种细胞PDHA1蛋白表达与穿膜细胞数及克隆形成率的相关性。结果:与常氧组相比,低氧组的两种细胞株均出现生长缓慢、细胞倍增时间延长,体外侵袭能力及克隆形成能力增强,PDHA1蛋白表达降低(P<0.05)。LC-42、SELS缺氧组细胞中PDHA1蛋白的表达与穿膜细胞数及克隆形成率均呈负相关(LC-42:r=-0.951、-0.758,SELS:r=-0.803、-0.791,P均<0.05)。结论:低氧导致肺鳞状细胞癌及腺癌细胞PDHA1蛋白表达下降,恶性生物学行为增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特异性siRNA干扰核仁蛋白PES1对乳腺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以Western Blot和免疫细胞化学法对PES1的表达和定位进行检测,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 PES1在细胞核内高表达,经siRNA干扰后,乳腺癌细胞G2期发生阻滞现象.结论 核仁蛋白PES1在调控乳腺癌细胞周期中起着重要作用;siRNA干扰核仁蛋白PES1对乳腺癌细胞周期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RASSF1A基因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40例乳腺癌组织和15例乳腺良性病变即乳腺增生病组织中RASSF1A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①RASSF1A mRNA在乳腺增生病组织中全部表达,在40例乳腺癌组织中有21例表达缺失,缺失率为52.5%;②在乳腺癌组织中淋巴结有转移者RASSF1A mRNA的表达率明显低于淋巴结无转移者,RASSF1A mRNA的表达缺失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与年龄、组织学分级及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CerbB-2蛋白的表达没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 RASSF1A基因表达缺失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预后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乳腺癌特异基因1在乳腺癌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检测乳腺癌特异基因1(BCSG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评价其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28例乳腺癌、7例乳腺增生症及5例乳腺纤维瘤中BCSG1的表达。结果 28例乳腺癌中有BCSG1表达12例(42.9%),其中Ⅲ/Ⅳ期乳腺癌的表达率为69.2%(9/13例),乳腺良性病变中BCSG1无一例表达。BCSG1的表达与乳腺癌分期密切相关(P=0.02),与患者年龄、月经、肿瘤部位以及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核增殖抗原、C—erbB2的表达等无相关性。结论 BCSG1可能是与肿瘤恶性进展有关的肿瘤标记物,是乳腺癌发生过程中的中晚期事件,为判定乳腺癌预后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