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检测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和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系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的改变,探讨PTSD发病机制。方法 将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分为对照组(n=10)和模型组(n=50)。采用改良的单一连续应激方法制备PTSD大鼠模型,在造模后1 d、4 d、7 d、14 d和28 d处死大鼠(每个时间点处死5只),流式细胞术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海马第10号染色体缺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编码产物(PTEN)、磷酸化Akt(p-Akt)、磷酸化mTOR(p-mTOR)的表达水平。 结果 PTSD后1 d、4 d、7 d和14 d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P<0.05);PTSD后1 d大鼠海马PTEN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P <0.05),4 d达高峰,14 d仍高于对照组(P<0.05);p-Akt蛋白表达水平在PTSD后1 d即低于对照组(P<0.05),以后逐渐增高,28 d仍低于对照组(P<0.05);p-mTOR蛋白在PTSD后4 d低于对照组(P<0.05),以后逐渐增高,但28 d仍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TSD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Akt/mTOR信号通路激活,参与海马神经元凋亡调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海马和杏仁核神经元凋亡及Caspase-9表达水平的变化,阐明PTSD大鼠海马与杏仁核体积异常的原因。方法:将10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20只)和PTSD组(80只),利用改良的单一连续应激(SPS&S)制作PTSD大鼠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和僵立行为实验检测大鼠行为学表现;TUNEL方法检测大鼠海马和杏仁核神经元凋亡阳性细胞率;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大鼠海马和杏仁核神经元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海马和杏仁核中Caspase-9表达水平。结果:PTSD组大鼠逃避潜伏期(EL)和僵立行为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TSD后1、4、7和14d大鼠海马和杏仁核TUNEL阳性细胞和凋亡率高于对照组(P<0.05),28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SD后1、4、7和14d大鼠海马和杏仁核Caspase-9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28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SD大鼠海马和杏仁核神经元凋亡增加,Caspase-9表达水平上调,提示其凋亡可能是引起海马与杏仁核体积异常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Apelin-13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模型小鼠行为学的影响及其神经机制。方法 32只SPF级雄性C57BL/6J小鼠, 6周龄,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n=8):对照组、模型组、生理盐水组、Apelin-13组。采用单一连续刺激(single-prolonged stress, SPS)法制备PTSD模型, 生理盐水组和Apelin-13组小鼠在PTSD造模后分别给予侧脑室微量注射0.9%氯化钠溶液(2 μL)和Apelin-13(1.5μg/μL, 2 μL)。采用旷场实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小鼠的行为学改变, 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海马的形态结构, 采用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 PI3K)、磷酸化PI3K(phosphorylated-PI3K, p-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 Akt)、磷酸化Akt(phosphorylated-Akt, p-Akt)、叉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杏仁核Akt和mTOR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随机将4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采用改良的单一连续应激方法(SPS & S)建立PTSD大鼠模型,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法检测杏仁核p-Akt和p-mTOR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杏仁核p-Akt、p-mTOR的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SD大鼠杏仁核Akt和mTOR磷酸化水平降低,可能与PTSD时杏仁核神经元的凋亡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对抑郁症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和自噬的拮抗作用,探讨柴胡疏肝散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雄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给药组。通过给予慢性不可预见温和应激建立抑郁症模型;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给药组在模型基础上给予柴胡疏肝散饮片溶液。采用糖水偏好实验、悬尾实验和Morris水迷宫实验进行行为学检测,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自噬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和自噬基因Beclin-1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给药组大鼠糖水偏好百分比降低(P<0.05),悬尾不动时间和逃避潜伏期延长(P<0.05),细胞凋亡率、LC-3Ⅱ/LC-3Ⅰ比值和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大鼠糖水偏好百分比升高(P<0.05),悬尾不动时间和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细胞凋亡率、LC-3Ⅱ/LC-3Ⅰ比值和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具有显著的抗抑郁作用,可能与拮抗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和降低自噬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分子伴侣钙网蛋白(CRT)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海马神经元中表达的变化,探讨CRT对PTSD大鼠海马神经元内Ca2+信号的调节,为研究PTSD海马记忆异常的发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单一延长应激(SPS)方法刺激大鼠建立PTSD大鼠模型,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SPS1 d、4 d、7 d组和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印迹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大鼠海马神经元CRT的表达变化;用荧光探针标记法检测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内游离Ca2+浓度变化。结果 SPS刺激后大鼠海马神经元CRT的表达于刺激后7 d最多;细胞内游离Ca2+浓度于1 d增至顶峰,之后逐渐下降。结论PTSD致内质网应激、海马神经元钙超载、内质网分子伴侣CRT表达上调、激活未折叠蛋白反应,可导致细胞凋亡,这可能是PTSD大鼠海马记忆异常的病理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7.
8.
创伤后应激障碍行为异常大鼠海马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11α表达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样精神与行为异常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方法:在大鼠海马惊厥阈下电刺激PTSD动物模型基础上,采用流式细胞仪、荧光标记术及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定量观测了PTSD样行为异常大鼠海马细胞内游离Ca^2 含量与钙调素(CaM)相对活性平均通道荧光,及海马组织总CaM、Ca^2 /CaM依赖性蛋白激酶IIα(CaMKIIα)表达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电刺激停止后72h内阈下刺激组实验动物海马细胞内游离钙浓度明显增高,游离CaM平均通道荧光则同步降低;而海马组织总CaM表达于电刺激停止后48h内明显增多,CaMKIIα表达则显著降低。结论:海马细胞Ca^2 -CaM-CaMKIIα信号途径调控紊乱可能是实现动物长时程PTSD样行为异常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9.
海马在恐惧学习和记忆中扮演重要角色,是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病生机制的关键脑区。神经影像学研究证实PTSD患者海马结构和功能连接异常,然而海马亚区改变仍不明确。脑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成人PTSD患者海马角和齿状回萎缩,患者再体验症状可能与齿状回神经发生减少导... 相似文献
10.
大鼠创伤后应激障碍模型的建立及其海马糖皮质激素受体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建立较理想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动物模型,并初步探讨脑组织糖皮质激素受体(GR)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频率25Hz、波宽1ms、串长10s、串隔7min、强度100μA的恒流、单脉冲电流,反复刺激大鼠海马建立PTSD模型,观察实验情感行为改变;并利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组织GR.要通过反复惊厥阈下电刺激海马,成功诱发了实验动物较长时程 明显活动习性改变、警觉水平增高、惊恐行为、环境适应能力下降、射藏逃避反应等多种PTSD样情感行为障碍;电刺激停止后1周内海马GR表达明显增高。结论 海马惊厥下电刺激可基本满足PTSD主要临床表现,而海马结构GR持续高表达可能直接参与了PTSD持续性精神行为障碍和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1.
慢性应激对大鼠行为及海马各区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应激是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的反应 ,对机体既有有利的一面 ,如 :动员机体非特异性适应系统 ,提高机体对内外环境干扰因素的抵抗 ,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 ;也有不利的一面 ,如反应不适当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心理生理障碍 ,甚至引起严重的躯体疾病。海马是介导应激反应的最重要的脑区之一 ,是应激激素作用的主要脑区[1] 。海马既能调节应激反应 ,又受到应激反应的影响。研究发现急性应激时海马结构和功能无明显影响 ,但慢性应激可引起海马结构及功能的损害 ,最终诱发抑郁症。试验参照Katz[2 ] 等使大鼠连续三周处于应激状态 ,研究慢性应激对大鼠行为…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 研究复合刺激PTSD模型大鼠重要脑区的病理变化。方法 成年健康SD雌性大鼠2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每组10只。模型组按复合刺激方法建立PTSD大鼠模型,4W后对两组大鼠行高架十字迷宫和Morris水迷宫检测;行为检测结束后对大鼠大脑皮层和海马CA1、CA2、CA3区和齿状回进行HE染色和Nissl染色,观察其病理变化特点。结果 正常组大脑皮层和海马各区细胞形态规则、分布均匀,核仁及边界清晰,胞浆尼氏体丰富,无明显神经元变性坏死;模型组大脑皮层细胞形态较规则、分布均匀,无明显病理改变;海马CA1、CA3区细胞形态不规则,排列紊乱,细胞间隙增大,细胞数量减少,有较多空泡样细胞病变,CA3区更为明显;CA2区细胞排列较规则,分布较均匀;齿状回可见部分细胞排列疏松、细胞间隙增大、尼氏体数量减少。结论 PTSD模型大鼠海马CA1、CA3区和齿状回均有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为探讨PTSD患者的病理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分子伴侣葡萄糖调节蛋白94(GRP94)的表达变化。方法建立单一延长应激(SPS)大鼠模型,随机分为SPS刺激后第7天组、第14天组及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RT-PCR方法检测各组海马神经元GRP94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结果均显示:造模第7天海马神经元GRP94蛋白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而第14天明显降低(P<0.05)。RT-PCR结果显示:造模第7天海马神经元GRP94 mRNA水平明显增加(P<0.05),第14天则明显降低。结论 PTSD大鼠海马GRP94蛋白水平发生了变化,为进一步研究内质网径路细胞凋亡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样精神与行为异常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方法 在大鼠海马惊厥阈下电刺激PTSD动物模型基础上,采用流式细胞仪、荧光标记术及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定量观测了PTSD样行为异常大鼠海马细胞内游离Ca2+含量与钙调素(CaM)相对活性平均通道荧光,及海马组织总CaM、Ca2+/CaM依赖性蛋白激酶IIá(CaMKIIá)表达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 电刺激停止后72 h内阈下刺激组实验动物海马细胞内游离钙浓度明显增高,游离CaM平均通道荧光则同步降低;而海马组织总CaM表达于电刺激停止后48h内明显增多, CaMKIIá表达则显著降低.结论 海马细胞Ca2+-CaM-CaMKIIá信号途径调控紊乱可能是实验动物长时程PTSD样行为异常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样精神与行为异常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方法 在大鼠海马惊厥阈下电刺激PTSD动物模型基础上 ,采用流式细胞仪、荧光标记术及Westernblotting等方法 ,定量观测了PTSD样行为异常大鼠海马细胞内游离Ca2 + 含量与钙调素 (CaM )相对活性平均通道荧光 ,及海马组织总CaM、Ca2 + /CaM依赖性蛋白激酶II偄(CaMKII偄)表达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 电刺激停止后 72h内阈下刺激组实验动物海马细胞内游离钙浓度明显增高 ,游离CaM平均通道荧光则同步降低 ;而海马组织总CaM表达于电刺激停止后 48h内明显增多 ,CaMKII偄表达则显著降低?崧邸『B硐赴鸆a2 + CaM CaMKII偄信号途径调控紊乱可能是实验动物长时程PTSD样行为异?闹匾±砩砘≈ 相似文献
16.
海马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马结构参与学习和记忆过程、调控机体内分泌和自主神经活动,并协调、控制应激反应的发生和发展。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应激相关的障碍,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对应激信息的记忆障碍,使条件化的恐惧反应难于抑制或消退。海马与PTSD有密切关系。PTSD引起一系列神经生化、神经内分泌和免疫功能的异常改变与海马功能紊乱互为因果,最终导致海马形态结构改变,使海马损伤。 相似文献
17.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由异乎寻常的痛苦事件引发的精神障碍。其特点是时过境迁后有关的痛苦仍然驱之不去,持续回避与事件相关的刺激,并长期处于警觉状态犤1犦。某中专学校1名学生自杀身亡后,给同班同学以强烈的心理冲击,许多学生出现了创伤后应激障碍。我们在这名学生自杀后的第3周,对其所在班级进行了SCL-90和EPQ测评犤2犦,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对自杀学生所在的班级进行整班测评。该班入校查体时44人,其中男10人,女34人;年龄16~19岁,平均年龄17.56±1.82。1.2方法用SCL-90评定心理卫生状况,用EPQ(龚耀先修订)测查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8.
应激是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的反应,对机体既有有利的一面,如:动员机体非特异性适应系统,提高机体对内外环境干扰因素的抵抗,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也有不利的一面,如反应不适当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心理生理障碍,甚至引起严重的躯体疾病.海马是介导应激反应的最重要的脑区之一,是应激激素作用的主要脑区[1].海马既能调节应激反应,又受到应激反应的影响.研究发现急性应激时海马结构和功能无明显影响,但慢性应激可引起海马结构及功能的损害,最终诱发抑郁症.试验参照Katz[2]等使大鼠连续三周处于应激状态,研究慢性应激对大鼠行为及海马不同区域神经元细胞凋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心理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突发性、威胁性或灾难性生活事件发生后,受害者和救援人员可能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即个体再度体验创伤,并伴有情绪的易激惹和回避行为。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治疗主要采用心理干预,如暴露治疗、焦虑管理训练、认知行为治疗、眼动脱敏和再加工治疗。研究发现这些技术可以一定程度地预防疾病、缓解症状、减少疾病、阻止迁延。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与创伤后成长之间关联性。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茂名市第三人民医院66例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采用创伤后成长量表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筛查问卷对患者开展调查。分析患者量表及问卷得分情况;比较不同特征患者量表及问卷得分;分析创伤后成长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之间关联性;比较患者出院时和出院后2个月时量表及问卷得分。结果:不同性别、年龄、学历患者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和创伤后成长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生活的欣赏、精神改变、个人力量、新的可能性及与他人的关系与回避、再体验评分均为负相关(P<0.05)。出院后2个月时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得分低于出院时,创伤后成长得分高于出院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同创伤后成长存在明显相关性,创伤后成长能力越强,应激障碍症状则恢复越快。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