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脓毒症是具有感染证据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可导致重度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是危重症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和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影响因素众多。中性粒细胞来源微颗粒是中性粒细胞活化和凋亡时产生的微小囊泡样物质,具有特殊的生物学特性。作为一种炎性介质,中性粒细胞来源微颗粒在炎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快速抗炎反应、保护炎症血管及调节免疫等多样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余泽伟  孙健 《中国现代医生》2022,60(31):117-121
脓毒症是宿主对感染的免疫反应失控,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脓毒症不同病程机体免疫功能呈动态变化,晚期机体常出现持续炎症与免疫抑制同时并存,进而引起中远期病死率增加。研究显示,在脓毒症早期,细胞自噬利用溶酶体机制对自身受损的细胞器及入侵的微生物进行降解,能调节免疫细胞的增殖并维持机体的免疫稳态,对机体组织器官具有保护作用。然而,随着脓毒症病程进入晚期,细胞自噬功能受阻而导致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细胞及淋巴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凋亡增加,甚至出现T淋巴细胞耗竭而加重免疫抑制,提示自噬功能紊乱可能是促进脓毒症免疫抑制的根本原因。因此,进一步探索自噬在脓毒症免疫抑制中的作用机制,有可能成为脓毒症新的潜在治疗靶点。本文就细胞自噬功能紊乱加重脓毒症免疫抑制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入选96例脓毒症患者,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及存活组,比较各组早期WBC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比例、NLR、APACHEⅡ评分及PCT、CRP,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NLR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脓毒症患者ICU内总死亡率为47.6%,其中不同预后组住ICU内时间、机械通气时间、APACHEⅡ评分、中性粒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比例、NLR、血乳酸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回归分析提示机械通气时间≥3.5d、APACHEⅡ评分≥21.5分、NLR≥10.8均为脓毒症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NLR、APACHEⅡ评分与脓毒症患者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因此应重视NLR异常升高的脓毒症患者。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心血管疾病中最严重类型,可导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猝死,近年来研究表明炎症反应与AMI的发生、发展及心肌梗死后的损伤修复密切相关。各种炎症细胞作为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部分,参与了AMI的发生及发展。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lymphocyteratio,N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monocyteratio,LMR)及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 inflammation index,SII)等炎症相关衍生指标可反映机体炎症状态,已被大量研究发现其在AMI诊断、治疗、预后及并发症方面存在一定预测价值。该文主要对炎症相关衍生指标在与AMI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AMI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炎症是具有血管系统的生活机体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复杂的防御反应,病理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浸润.肺炎时,致炎因子激活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后可释放一系列细胞因子如TNF-α、IL-6、IL-8等,促进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同时机体可释放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如IL-10等.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水平的动态变化在参与调控炎症反应系统与抗炎反应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而IL-6与IL-10是研究较多的促炎因子与抑炎因子之一,就两者与肺部感染性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脓毒症是炎症、免疫激活、缺氧等复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目前仍缺少针对性治疗方案。文章指出免疫负性调控蛋白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通路可通过胞内多种机制,如磷酸磷脂酰激酶-3(PI3K)等诱导脓毒症患者T、B淋巴细胞,抗原提呈(DC)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免疫细胞的凋亡、耗竭,以此维持机体抗炎和促炎反应的平衡,这种过度的免疫负性调控导致晚期脓毒症患者出现免疫抑制状态,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提示脓毒症免疫抑制是一个多细胞、多种群、多层次参与的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PD-1/PD-L1通路在晚期脓毒症免疫抑制发挥着重要作用。抗PD-1抗体在体内和体外实验中已取得阶段性治疗成效,PD-1/PD-L1通路可成为治疗脓毒症的一个新靶标。  相似文献   

7.
早在1863年,Rudolf Virehow就已发现在肿瘤组织中有白细胞存在,并最早提出“肿瘤组织周围炎症反应引起炎细胞浸润和肿瘤发生之间有着一定联系”的观点[1]。现今,已有大量的研究表明炎症反应和肿瘤之间的确有着一定的联系,是影响肿瘤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免疫系统所具有的免疫监视功能,对癌变细胞具有识别清除作用,免疫系统功能的正常运转是机体对抗肿瘤的有效武器。故而有学者提出术前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比值( neutrophils to lymphocytes ratio ,NLR),并研究其对肿瘤发生发展的影响,近年来,NLR与肿瘤的关系更是备受关注。大量数据显示,相当部分的肿瘤患者NLR与术后复发率、生存率等预后指标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包括众多的恶性肿瘤,如膀胱癌,尿路上皮癌,非小细胞肺癌,食管癌,胃癌,胰腺癌等[2-3]。一方面,有研究发现,自主神经系统对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有着一定的影响,如交感神经兴奋能引起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rophils,N)增多[4],淋巴细胞计数(lymphocytes, L)减少,副交感神经兴奋能使L增多[5]。也正因为自主神经系统在免疫系统方面有着一定影响,所以自主神经系统在肿瘤预后方面有着一定作用[6],故本文就肿瘤患者NLR对肿瘤预后的影响、自主神经系统对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影响及自主神经和肿瘤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中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onocyte-to-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ratio, MH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 NLR)与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4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行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83例,收集患者基础数据、CRP、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从而计算出MHR、NLR并分析其与炎症因子相关性。结果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HR、NLR与CRP具有相关性(P<0.01),MHR与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呈正相关(P<0.05),以NLR为因变量,回归模型纳入CRP,以MHR为因变量,回归模型纳入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年龄、体重。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MHR、NLR与CRP有相关性,MHR与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有相关性,NLR、MHR可进一步研究作为患者炎症状...  相似文献   

9.
陈星宇  姚辉华  徐荣华  李媛媛  司超  赵春   《四川医学》2017,38(10):1120-1124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肿瘤间质炎症反应与胃癌患者根治术后总体生存时间(OS)的相关性。方法收集67例患者资料,按NLR是否大于3分为低NLR组及高NLR组。高倍镜下评估肿瘤间质中性粒细胞、单个核细胞浸润程度和浸润细胞的主要类型,分别按浸润程度及类型分组。分析NLR、肿瘤间质炎症细胞浸润特点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各指标与患者预后关系。结果 NLR与肿瘤标准物CA199、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密切相关,肿瘤间质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与肿瘤浸润较深、伴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肿瘤间质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显著相关,但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局部炎症反应无显著联系(P>0.05)。高NLR组患者OS较低NLR组明显缩短,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高的患者OS明显缩短(P<0.05)。结论 NLR和肿瘤间质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对胃癌患者预后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浒苔多糖对腹腔脓毒症大鼠的免疫调理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 研究浒苔多糖对腹腔脓毒症大鼠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影响,阐明浒苔多糖对腹腔脓毒症大鼠的免疫调理作用.②方法 制作SD大鼠盲肠结扎穿孔(CLP)脓毒症模型,被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只.制作脓毒症模型后分别在3、12、24、48h采血待测.检查外周血涂片、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和CD4+、CD8+ T淋巴细胞亚群.③结果 实验组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比对照组明显降低,而淋巴细胞计数和CD4+ T淋巴细胞水平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④结论 浒苔多糖可以明显降低脓毒症大鼠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从而减轻炎症反应;提高脓毒症大鼠淋巴细胞计数和CD4+T淋巴细胞,从而改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1.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9,25(19):1492-1495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在脓毒症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研究的方法,纳入绵阳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脓毒症患者37例,根据30 d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n=15例)和死亡组(n=22例),同时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成年人2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入科第1、3、5、7天及健康成年人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淋巴细胞计数(LYM),计算NLR;比较其在不同组间的变化;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预测预后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根据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脓毒症患者第1天NLR显著升高(P<0.001),对早期脓毒症有较高的诊断效能(AUC=0.959),远远优于WBC(AUC=0.788),与中性粒细胞比例(NEU%)(AUC=0.942)相当;第7天WBC、NLR是脓毒症患者30 d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脓毒症30 d死亡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AUC=0.721)。结论:NLR可以作为一个简便有效的辅助指标用于脓毒症患者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尤其对于急诊、基层医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白蛋白比值(neutrophil to albumin ratio,NA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onocyte to lymphocyte ratio,M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及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在精神分裂症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南宁市社会福利医院收治的21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纳入精神分裂症组,选取同期于该院健康体检者113人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NAR、NLR、MLR、PLR、SII,并分析其与精神分裂症临床症状评分的相关性及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的变化。结果 精神分裂症组患者的NAR、NLR、PLR、MLR、SII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NAR、NLR、SII与阳性症状评定量表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精神分裂症组患者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各炎症指标均有所下降,但NAR、MLR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存在免疫炎症激活状态,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NAR、MLR水平下降不明显,可能与精神分裂症症状的持续存在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3.
张磊  刘俊峰  刘洁 《河南医学研究》2022,31(9):1721-1724
慢性炎症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系统炎症的新型血清学标志物,尤其是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NLR)已被证实与多种肿瘤的生存和预后相关.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对NLR在泌尿系统肿瘤预后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系统性免疫性炎症指数(SII)、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乘积与淋巴细胞比值(NMLR)、衍生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dNLR)等衍生炎性参数对寻常型银屑病炎症状态的判断价值。方法选取79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寻常型银屑病组)及30名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人群(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两组研究对象抽取2 mL外周静脉血行血常规检查,对寻常型银屑病组及对照组血常规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比较NLR、PLR、SII、NMLR、dNLR在不同分组间的表达,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其与银屑病的关系,并用Spearman分析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寻常型银屑病组中NLR、PLR、SII、NMLR、dNLR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s回归显示以上参数和银屑病相关(P均0.05);NLR、SII、dNLR与银屑病病情严重程度评分呈正相关(P均0.05),进展期的NLR及SII均较静止期表达升高,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寻常型银屑病组中各参数在不同病情严重程度分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且代谢性疾病并不直接影响NLR、PLR(P0.05)。结论血常规指标衍生的系统炎症指标可用于寻常型银屑病的炎症预测及病情评估,为银屑病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更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中性粒细胞是人体内含量丰富的免疫细胞,在机体的免疫防御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机体感染的初期防御中扮演着第一道防线的重要角色。传统对中性粒细胞的认知,多集中于其在固有免疫中的作用。但研究发现,中性粒细胞与炎症免疫防御密切相关。并于近年发现了除其通过趋化、吞噬及直接杀菌方式来杀灭病原菌的传统机制外的另一种死亡方式——中性粒细胞外网状陷阱(NETs)。并证实NETs对机体免疫机制的影响起双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急性脑出血患者早期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CRP、PCT的特点及对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科2018年2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92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入院时(T0)、入院第2天(T1)、入院第5天(T2)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RL)、CRP、PCT等临床资料.根据出院时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进行分组,分为预后良好组(GOS>3分)和预后不良组(GOS≤3分),分析比较两组在各时间点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RL)、CRP、PCT水平.结果 T0时,92例患者中性粒细胞、NLR升高,淋巴细胞、CRP、PCT基本正常;T1时,中性粒细胞、NLR、CRP、PCT升高,且中性粒细胞及NLR明显高于T0时(P<0.05);T2时,中性粒细胞、NLR均低于T1时,CRP、PCT均明显高于T1时(P<0.05).入院时GOS评分低的患者预后不良的发生率更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GOS评分(OR=1.701,95%CI:1.378,2.099)为预测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急性脑出血患者发病早期出现炎症机制异常,中性粒细胞、NRL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脑水肿发展趋势,但中性粒细胞、NRL、CRP、PCT不影响患者预后;入院时的GOS评分可作为评估急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7.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反映了体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水平的平衡状态,是一个新型的全身炎症反应标志物。对于冠状动脉内固定狭窄的治疗,多采用支架置入治疗,NLR有助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患者在术前进行危险分层评估,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前、支架置入时及发生术后并发症时均发现与NLR水平升高有一定关系,NLR对于PCI术后出现并发症有预测价值。NLR是一种容易获得的炎症标志物,今后将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是一种炎症参数, 易于从全血细胞计数结果中计算获得。越来越多的学者对NLR在皮肤病中的变化进行研究, 发现NLR在皮肤病的诊断、严重程度、并发症、疗效和预后评估等方面有其独特的价值。文章对NLR在银屑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白塞病等多种皮肤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脓毒症系病原微生物入侵机体感染后所致的全身性炎症反应,是严重创伤、损伤、外科大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是危重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脓毒症患者免疫功能和凝血纤溶的紊乱,促炎症反应和抗炎症反应间的不平衡是该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早期目标导向、集束化治疗等并未明显降低脓毒症患者的死亡率.治疗脓毒症的突破点可能是如何调控机体免疫功能、维持促炎和抗炎平衡.关于氢气、一氧化碳、挥发性麻醉药等对脓毒症器官功能的保护作用为脓毒症防治提供一个全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中性粒细胞与前白蛋白比值(NPRI)对脓毒症患者院内死亡及器官功能障碍的早期预警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东区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75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情况(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序贯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