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 探讨颈动脉不同部位斑块与冠心病的关系,为预防冠心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对北京市石景山区古城社区和苹果园社区40岁及以上的社区居民进行一般人口学资料问卷调查、体格检查、生化指标检测以及颈动脉超声检查;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部位的颈动脉斑块与冠心病的关系.结果 共纳入3 840名研究对象,其中冠心病组481名(12.6%),非冠心病组3 349(87.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整年龄、性别、体质指数、文化程度、吸烟、饮酒、高血压、2型糖尿病、高血脂、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压药物、降糖药物因素后,颈总动脉、颈动脉膨大部、颈内动脉,斑块检出者均比未检出者患冠心病风险高[(OR=1.486,95% CI:1.122 ~1.968)、(OR=1.501,95% CI:1.183 ~ 1.904)、(OR=1.566,95% CI:1.213~2.022)];颈总动脉、颈动脉膨大部、颈内动脉每增加一个斑块,冠心病风险分别增加26.5%(OR=1.265,95% CI:1.083~1.478)、24.7%(OR=1.247,95% CI:1.120~1.390)、30.5% (OR=1.305,95% CI:1.102 ~1.546),颈内动脉斑块总面积每增加1mm2,冠心病患病风险增加1.6%,(OR=1.016,95%CI:1.005~1.027);斑块病变部位与冠心病的患病风险之间存在剂量-反应关系(线性趋势检验P<O.001).结论 颈动脉不同部位的斑块与冠心病存在关联关系,且颈内动脉斑块与冠心病最具有关联性,颈动脉斑块病变部位数增加提示冠心病的患病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肥胖是否与偏头痛发病存在相关性。方法按照Cochrane 系统评价的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 EMBASE英文数据库以及万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收集所有研究肥胖与偏头痛发病相关性的 文献。使用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比值比(OR)和95%可信限(CI)评估肥胖和偏头痛发病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 14个研究,包含193274个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肥胖人群对比体质量正常人群,偏头痛发生风险增加19%(OR,1.19; 95% CI,1.02~1.38;P=0.029),肥胖人群对比非肥胖人群,偏头痛发生风险增加19%(OR, 1.19;95% CI,1.02~1.38;P=0.024)。结 论肥胖与偏头痛发病存在相关性,肥胖人群偏头痛发病风险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广州市社区老年人慢性病共病与营养状况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择广州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加2019年度健康体检的2 127名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营养状况包括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研究慢性病共病现状、营养状况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老年人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  结果  老年人慢性病共病患病率为38.08%(810/2 127),营养不良患病率为10.81%(230/2 127),超重/肥胖率为46.26%(984/2 127)。老年人慢性病共病与超重/肥胖存在正相关关系(r=0.144,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每增加5岁,患营养不良的风险增加(OR=1.369,95% CI:1.205~1.555),超重/肥胖的风险降低(OR=0.885,95% CI:0.813~0.965)。未婚、离婚和丧偶是老年人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OR=1.791,95% CI:1.164~2.754)。吸烟是老年人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OR=0.558,95% CI:0.408~0.764)。在校正一般资料及健康相关因素后,缺齿的老年人营养不良发生风险是不缺齿的1.337倍,慢性病共病的老年人超重/肥胖发生风险是未患共病的1.849倍。  结论  广州市社区老年人慢性病共病、营养不良、超重/肥胖检出率较高。缺齿与营养不良之间,共病与超重/肥胖之间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2016年吉林省延吉市城区儿童和青少年超重/肥胖现状及相关的生活方式,阐明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普查方法对吉林省延吉市城区6~17岁的儿童和青少年42 132人进行身高和体质量测量,计算体质量指数(BMI)。采用问卷调查、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参加体检调查对象中抽取10~14岁儿童和青少年1 523人,调查饮食习惯。采用中国肥胖工作组制定的标准筛查超重和肥胖,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中介效应分析方法筛选超重/肥胖影响因素。结果:2016年吉林省延吉市城区6~17岁儿童和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总体检出率分别为16.7%和18.4%,超重+肥胖检出率为35.0%。男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18.6%,22.0%)均高于女生(14.7%,14.4%)(P<0.01)。7~13岁男生各年龄组超重检出率均高于同年龄的女生(P<0.05或P<0.01),男生各年龄组肥胖检出率均高于同年龄的女生(P<0.01)。男生超重检出率在12岁达到高峰,在6~10岁肥胖检出率(23.8%~25.6%)均较高,11~17岁肥胖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每周吃烧烤食物≥ 3次(男生OR=1.767,P=0.010,95% CI:1.148~2.719;女生OR=2.205,P=0.002,95% CI:1.327~3.664)和节食减肥(男生OR=2.113,P<0.001,95% CI:1.456~3.065;女生OR=2.128,P<0.001,95% CI:1.430~3.167)增加儿童和青少年超重/肥胖风险,每周吃甜点心≥ 3次(男生OR=0.359,P<0.001,95% CI:0.226~0.573;女生OR=0.324,P<0.001,95% CI:0.186~0.565)和按时吃三餐(男生OR=0.683,P=0.028,95% CI=0.486~0.960;女生OR=0.624,P=0.016,95% CI=0.424~0.916)可降低超重/肥胖风险。自我评价体型在超重肥胖和每天按时吃三餐之间具有完全中介效应。结论:吉林省延吉市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处于较高水平,日常饮食习惯和节食减肥是超重/肥胖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哮喘患儿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西安市儿童医院收治的100例哮喘患儿(哮喘组)进行调查,并纳入同期10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对发生儿童哮喘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家族哮喘史(OR=2.010,95%CI 1.100~3.673)、患儿/家族过敏史(OR=2.131,95%CI 1.192~3.810)、呼吸道感染(≥6次/年)(OR=1.811,95%CI 1.252~2.620)、天气变化(OR=2.301,95%CI 1.092~4.849)、毛绒/泡沫玩具(OR=1.782,95%CI 1.202~2.642)以及母乳喂养比例少(OR=2.111,95%CI 1.222~3.647)等均是影响儿童哮喘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或P<0.01)。结论导致哮喘患儿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存在多样性,遗传因素、不良环境因素及母乳喂养比例少均可增加儿童哮喘发病的风险,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中国成年人群的哮喘患病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中国12个地区的常住居民为研究 对象,评估不同特征人群哮喘的患病状况;采用logistic回归对2009年和2011年中国健康营养调查(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CHNS)的数据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中国成人哮喘患病率为1.25%(95% CI:1.06%~1.43%)。年 龄、性别、地区、城乡、吸烟、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受教育程度、婚姻、幸福感等在哮喘患者与非哮 喘患者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正常人群比较,哮喘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的 风险较大(均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成人哮喘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OR=1.042,95% CI:1.032~1.053)、 性别(男性OR=1.533,95% CI:1.080~2.167)、地区(北京OR=2.470,95% CI:1.155~5.308)、城市(OR=1.355,95% CI: 1.026~1.786)、BMI(OR=1.021,95% CI:1.000~1.037)、吸烟(OR=1.428,95% CI:1.028~1.989)、饮酒(OR=0.711, 95% CI:0.515~0.976)、受教育年限(OR=0.964,95% CI:0.930~0.999)、短期健康状况欠佳(OR=5.295,95% CI: 4.055~6.934)、主观幸福感(低OR=2.219,95% CI:1.272~3.887)、打游戏机(OR=2.732,95% CI:1.023~6.088)、看电视 (OR=1.695,95% CI:1.036~2.941)。结论:中国成年人哮喘患病受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 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杭州地区中年人群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之间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杭州市某三甲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45~59岁人群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测。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之间的关系。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680例,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为13.4%;调整混杂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高尿酸血症可以增加高血压的患病风险(男性:OR=1.405,95% CI:1.031~1.938;女性:OR=1.252,95%CI:1.014~1.412, P均<0.05)。结论 高尿酸血症可以增加高血压的患病风险,且男性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家庭迁徙对儿童哮喘患病风险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武汉地区3所小学,对抽中学校的2 280例6-13岁的儿童开展问卷调查及临床体检,对儿童哮喘进行筛查。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资料完整纳入统计分析的儿童为2 275例,其中筛查出126例哮喘儿童,哮喘累积患病率为5.5%。本地出生儿童哮喘患病率为6.3%,市外出生为3.2%,异地出生患病率为1.8%,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χ2=9.860,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非本地出生儿童哮喘患病风险较本地出生儿童低(OR=0.46,95%CI:0.25-0.84);女童风险低(OR=0.66,95%CI:0.45-0.98);有湿疹(OR=6.39,95%CI:4.31-9.47)、药物过敏(OR=2.92,95%CI:1.88-4.54)和父母过敏史(OR=1.69,95%CI:1.03-2.79)的儿童哮喘患病风险较高。结论:迁徙是武汉市儿童哮喘患病的保护因素,应重视本地孕妇的健康管理,并增加儿童课外活动内容,以预防儿童哮喘发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IgE高亲和力受体β链(FcεRIβ)基因-6843G/A多态性与哮喘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检索PubMed、Embase、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检索系统及维普数据库,收集研究中国人群FcεRIβ基因-6843G/A多态性与哮喘易感性关系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末次检索时间为2009年10月1日。病例组和对照组基因型分布的比值比(OR)及95%CI为效应指标,应用RevMan 4.2.8软件对各研究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并检验异质性,采用STATA10.0软件检验发表偏倚。结果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有9篇文献研究-6843G/A多态性位点,G携带者(GG+GA)的哮喘发病风险较AA野生型纯合子(AA)增加49%(OR=1.49,95%CI1.01~2.22)。亚组分析显示,G携带者成年发病的风险明显增高(OR=1.83,95%CI1.32~2.52),而儿童发病风险无显著性差异(OR=1.19,95%CI0.68~2.08)。结论中国人群FcεRIβ基因-6843G/A多态性与哮喘易感性密切相关,突变子G携带者的哮喘发病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五指山市居民肥胖与主要慢性病的关联度,为慢性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18岁以上常驻居民2 425例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测量、血糖和血脂检测,分析肥胖和主要慢性病的相关性。结果 黎族地区居民的主要超重、肥胖和中心型肥胖率分别为24.4%、5.7%和9.1%。超重和肥胖在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和婚姻等因素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心性肥胖在性别、年龄、民族和婚姻等因素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超重患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风险是体重正常者的1.7倍(OR=1.7,95%CI=1.3~2.1)、1.4倍(OR=1.4,95%CI=0.9~2.1)和2.1倍(OR=2.1,95%CI=1.7~2.6),肥胖患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风险是体重正常者的2.9倍(OR=2.9,95%CI=1.9~4.5)、2.1倍(OR=2.1,95%CI=1.1~4.0)和4.8倍(OR=4.8,95%CI=3.2~7.3);中心性肥胖患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风险是体重正常者的1.6倍(OR=1.6,95%,CI=1.1~2.3)、1.6倍(OR=1.6,95%CI=0.9~2.9)和1.5倍(OR=1.5,95%CI=0.9~1.7)。3种慢性病在BMI肥胖的人群归因危险度(PAR)是72.04%~81.88%,在中心性肥胖的PAR是88.92%~91.52%。结论 超重比重在增长,应加大力度进行全民宣传、肥胖高危筛查及健康干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初次妊娠妇女待孕前体重指数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群组研究方法,对2000—2006年间,在牡丹江中医院产前门诊就诊并在其院部分娩单胎的839名初次妊娠的育龄妇女进行了研究。这些妇女按体重指数分成五组:偏轻组(BMI〈18.5kg/m^2)、正常组(BMI=18.5—23.9kg/m^2)、超重组(BMI=24~27.9kg/m^2)、肥胖组(BMI=28~31.9kg/m^2)、和病态肥胖组(BMI≥32kg/m^2)。使用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对比各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和正常组妇女相比,病态肥胖组妇女患妊娠高血压疾病{0114.37(95%CI1.32,14.41)}和妊娠期糖尿病{OR6.01(95%CI1.95,18.52)}的风险极高,而体重偏轻组妇女的患病风险最低。病态肥胖组妇女引产几率最高{OR2.94(95%CI1.02,8.48)},体重偏轻组妇女引产几率最低。病态肥胖组妇女剖腹产几率最高{OR3.22(95%CI1.13,9.22)},体重偏轻组妇女剖腹产几率最低。病态肥胖组妇女更容易患产后出血症{OR4.05(95%CI1.08,15.20)}和早产{OR5.55(95%CI1.14,27.15)}。病态肥胖组妇女分娩巨大儿的风险最高{OR5.55(95%CI1.14,27.15)},而体重偏轻组妇女风险最低。体重偏轻组妇女分娩低体重儿的风险最高{OR5.14(95%CI1.26,20.92)}。结论:孕妇体重指数的增加相应带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巨起儿、引产、剖腹产发生率的增加。与拥有正常体重指数的妇女相比,体重偏轻的妇女有比较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胆囊结石病史与小肠肿瘤的关系.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收集各数据库从建库到2015年4月所有关于胆囊结石病史与小肠肿瘤关系的观察性研究.按照严格的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章后,提取资料,应用Stata11.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文献8篇,其中队列研究4篇,样本量831 209例,病例对照研究4篇,样本量105 59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胆囊结石病史可能增加小肠肿瘤的患病风险(OR=2.25,95%CI:1.44~3.52,P=0.000).按照肿瘤的类型进行亚组分析,结果认为胆囊结石病史既增加小肠恶性肿瘤(OR=2.11,95%CI:1.18~3.78,P=0.011),也增加小肠良性肿瘤(OR=2.00,95%CI:1.40~2.85,P=0.000)患病风险.按是否性胆囊切除进行亚组分析,未行胆囊切除的胆囊结石病患者(OR=1.30,95%CI:1.12~1.52,P=0.001)和行胆囊切除的胆囊结石患者(OR=2.25,95%CI:1.38~3.68,P=0.001),小肠肿瘤患病风险均增高.结论 胆囊结石病史可能增加小肠肿瘤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 complementing 1,ERCC1)2种最常见的基因多态性(rs3212986、rs11615)与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患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文献数据库,查找国内外关于ERCC1多态性(rs3212986、rs11615)与PDAC易感性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由2名评价者根据纳入标准分别独立筛选文献并提取数据后,采用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项病例对照研究,其中ERCC1 rs3212986纳入4项研究共1 934例患者,rs11615纳入4项研究共2 547例患者。结果显示,ERCC1 rs3212986可显著提高人群PDAC的患病风险(CA vs. AA:OR=1.34,95% CI:1.11~1.63;CC vs. AA:OR=2.33,95% CI:1.73~3.14;AC+CC vs. AA:OR=1.50,95% CI:1.25~1.80;CC vs. CA+AA:OR=1.98,95% CI:1.50~2.62;C vs. A:OR=1.45,95% CI:1.27~1.66);而ERCC1 rs11615则与PDAC患病风险无关(CT vs. TT:OR=1.02,95% CI:0.87~1.21;CC vs. TT:OR=1.21;95% CI:0.93~1.56;TC+CC vs. TT:OR=1.06,95% CI:0.91~1.24;CC vs. CT+TT:OR=1.20,95% CI:0.94~1.53;C vs. T:OR=1.08,95% CI:0.96~1.21)。结论:ERCC1 rs3212986可明显增加PDAC发病风险,rs11615则与PDAC易感性无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锯齿状息肉(SPs)及传统腺瘤(CA)相关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对比,探讨两类息肉风险因素间异同.方法 收集南方医院消化内镜中心2012~2015行全结肠镜及息肉病理检查的病例.随机选取健康对照103例,SPs100例,CA 115例,采集各病例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等临床数据.运用SPSS软件,先对各因素进行组间多重比较,对具有显著性的因素再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风险因素及其OR值.结果 SPs平均发病年龄48.87岁(95%CI 47.22-50.52),较CA更早(P=0.038).以青年组为参照,中年组发生SPs风险增加2.31倍(95%CI 1.46-3.65)、CA风险增加4.10倍(95%CI 2.50-6.72);老年组发生SPs风险增加2.77倍(95%CI 1.52-5.04)、CA风险增加6.00倍(95%CI 3.26-11.05).其中,年龄与CA的发生较SPs关系更为密切(老年组:OR=2.14,95%CI 1.21-3.78,P=0.009).男性较女性SPs发病风险增加2.75倍(95%CI 1.50-5.07)、CA增加2.19倍(95%CI1.22-3.95).BMI每增加1个单位,SPs发病风险增加1.18倍(95%CI 1.06-1.30)、CA增加1.20倍(95%CI 1.09-1.32).结论 两类息肉风险因素类别相同,可使用同一方案进行高危人群筛查.SPs平均发病年龄早于50岁且有可能快速进展为癌,提早CRC筛查年龄值得考虑.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食管正常者、食管炎和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膳食摄取水平,阐明膳食因素与ESCC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频数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选取食管正常者(对照组)、食管炎患者(食管炎组)和ESCC患者(ESCC组)各72例作为调查对象,比较3组调查对象一般资料、膳食情况和膳食与ESCC的关系。将是否食用腌肉、腌肉食用频率和1年中腌肉食用时间分别纳入非条件性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比值比(OR)和95%可信区间(95% CI)。结果:3组调查对象癌症家族史和一级亲属中ESCC家族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和食管炎组比较,ESCC组患者摄入水果少(P<0.01),摄入酸菜(P=0.003)及玉米(P<0.01)多。ESCC组患者食用腌肉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32);与对照组比较,每年食用腌肉3~6个月和≥6个月者患ESCC的风险升高(OR=5.78,95% CI:1.36~24.64;OR=6.87,95% CI:1.25~37.87)。与食管炎组比较,食用腌肉频率≥每周1次者患ESCC的风险升高(OR=6.48,95% CI:1.65~25.49);每年食用腌肉3~6个月和≥6个月者患ESCC的风险升高(OR=8.70,95% CI:2.07~36.55;OR=44.38,95% CI:5.34~368.65)。结论:过多食用腌肉可能增加食管正常者和食管炎患者患ESCC的风险,健康的饮食习惯可能降低患ESCC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儿童发生抽动障碍(TD)与A组β-溶血性链球菌(GABHS)感染的关系。方法 检索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以及Pubmed、Cochrane Library、Science Direct等数据库中关于儿童抽动障碍与GABHS感染证据的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采用Review Manager 5.1统计学软件,通过Meta分析方法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纳入TD与链球菌感染关系的研究共16篇文献,全部为病例对照研究, Meta分析结果显示,TD与GABHS感染相关,随机效应模型合并OR值为3.03(95% CI:2.03~4.53),I2=67%,敏感度分析,再次汇总OR值为2.85(95% CI:2.15~3.78),I2=33%。亚组分析显示合并OR值分别为:亚洲人群组2.63(95% CI:1.85~3.76),欧洲人群组3.56(95% CI:1.77~7.16),TD混合组3.60(95% CI:2.08~6.24),单纯TS组2.56(95% CI:1.11~5.91)。结论 链球菌感染与儿童抽动障碍关系密切,GABHS感染会增加抽动障碍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我国西藏地区女性不同绝经时期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LVDD)的患病风险。方法 2015~2016年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西藏地区常住居民进行慢性心肺疾病调查,最终获得40~60岁女性的有效样本853例。计算各绝经时期的构成比和LVDD发生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女性不同绝经时期的LVDD患病风险。结果 未绝经、绝经早期和绝经晚期女性比例分别是56.0%、21.8%和22.2%,相应LVDD发生率分别为16.3%、35.5%和47.1%。伴有高血压或腹型肥胖的女性LVDD发生率显著高于无上述症状的女性。以未绝经女性为参照,调整年龄等混杂因素后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绝经早期女性的LVDD患病风险增加(OR=1.881,95% CI:1.186~2.982),绝经晚期女性风险进一步升高(OR=2.877,95% CI:1.650~5.017);在高血压对象中,绝经早期与绝经晚期女性LVDD患病风险OR值分别为2.399(95% CI:1.220~4.719)和2.940(95% CI:1.226~7.048);在腹型肥胖对象中,OR值则分别为2.124(95% CI:1.222~3.690)和2.974(95% CI:1.451~6.095)。但在非高血压和非腹型肥胖的女性中,绝经早期LVDD患病风险的升高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西藏地区女性绝经后LVDD患病风险增高,高血压和腹型肥胖对象更显著,应针对这类人群进行尽早干预。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乌海市居民静坐行为和体力活动与血脂异常的关系.方法:对乌海市11 497名18~79 周岁的常住居民进行横断面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收集研究对象人口学信息、静坐行为和体力活动情况、健康状况、血脂指标及其他协变量信息,其中静坐行为和体力活动部分采用国际上广泛使用的国际体力活动问卷(international physical activity questionnaire,IPAQ)长卷测量,在中国人群中信度和效度得到了检验,血脂异常的定义参考《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 结果:根据IPAQ工作组建议,剔除124名报告的每天体力活动时间超过960 min的研究对象.11 373名纳入分析的研究对象中,静坐时间4 h/d以上占50.58%;体力活动水平低、中等和高的比例分别为23.43%、37.29%和39.28%;血脂异常新发和现患检出率分别为20.46%和16.13%.静坐行为增高女性血脂异常新发风险(OR=1.17, 95% CI:1.00~1.36),增高男女性血脂异常现患风险(OR男=1.21, 95% CI:1.02~1.44;OR女=1.24, 95% CI:1.04~1.48).体力活动与血脂异常关系的分析发现,男性高体力活动水平降低血脂异常现患风险(OR=0.78, 95% CI:0.62~0.98).结论:静坐行为增高血脂异常风险,体力活动降低血脂异常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孕前体质指数、孕期增重与子代出生体重的关系.方法 选取在妇幼保健机构体检的婴儿母亲,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母亲的一般情况、孕期增重及子代出生体重、身长等情况.采用方差分析、x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等方法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母亲孕前超重/肥胖的检出率为12.3%(199例),孕期增重过高的检出率为52.1%(842例).超重/肥胖组其子代出生体重、巨大儿和大于胎龄儿的发生率均较高(P<0.05),而子代的出生体重、巨大儿发生率、低体重儿发生率、小于胎龄儿发生率以及大于胎龄儿发生率均在孕期增重过高组,增重适宜组和增重不足组间存在差异(P<0.05).在控制了母亲年龄等因素后,孕前超重/肥胖增加了巨大儿(OR=1.7, 95% CI:1.2~2.6)、大于胎龄儿(OR=1.7,95% CI:1.1~2.5)的发生风险,孕期增重过高则增加了巨大儿(OR=1.7,95% CI:1.2~2.5)、大于胎龄儿(OR=1.7,95% CI:1.1~2.4)的发生风险.而孕期增重不足能增加低体重儿(OR=2.2,95% CI:1.1~4.4)、小于胎龄儿(OR=2.0,95% CI:1.2~3.4)的发生风险.结论 母亲孕前体质量指数及孕期增重均与巨大儿和大于胎龄儿的发生密切相关,且孕期增重不足与低体重儿和小于胎龄儿的发生也密切相关.孕期保健应该加强对孕妇体重的监测,防止其对新生儿出生结局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0.
王婷 《医学综述》2012,18(15):2433-2435
病毒感染可诱发婴幼儿反复喘息,增加日后哮喘发病的风险,也是导致哮喘急性发作最常见的原因。近年来,新发现的人博卡病毒、偏肺病毒与儿童喘息性疾病关系密切。现从引起儿童喘息的病毒病原、婴幼儿时期病毒感染和增加儿童哮喘发病风险的关系及病毒感染与过敏在哮喘发病中的相互作用三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