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腺癌适形放疗后导致放射性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接受适形放疗的乳腺癌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包括年龄、是否合并糖尿病、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是否化疗、化疗方案、化疗周期数、是否内分泌治疗、处方剂量以及照射野面积等因素进行分析,筛选与放疗后放射性肺炎发生有关的危险因素。结果乳腺癌实行放疗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为14.67%。筛选并确定接受化疗、合并糖尿病、化疗周期≥4、处方剂量≥50 Gy以及照射野面积≥120 cm2为乳腺癌适形放疗后发生放射性肺炎的危险因素。结论接受化疗、合并糖尿病、化疗周期≥4、处方剂量≥50 Gy以及照射野面积≥120 cm2为乳腺癌适形放疗后发生放射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在制定放疗计划时应考虑与放射性肺炎有关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刘剑 《大家健康》2016,(3):12-13
目的:探讨贫血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血红蛋白水平变化予以回顾性分析,探讨贫血的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其与化疗疗效的关系,评价其影响.结果:所有患者在化疗2个周期以后,贫血发生率均明显提升,(80.03% VS56.67%,P<0.01),贫血严重程度随周期增加而加重.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年龄、临床分期、PS评分、白蛋白水平是引发癌性贫血的危险因素,化疗前后患者发生贫血,均显著降低了化疗疗效.结论:贫血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效果的影响较大,需予以预防及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246例乳腺癌临床病理特性对判断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1999~2001年有确切随访资料的246例乳腺癌患者,采用Kaplan-meier法与Cox回归模型评估各因素对乳腺癌预后的影响。结果本组246例乳腺癌病例5年总体生存率为79.02%,使用SPASS软件进行Pro 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与绝经状况、肿瘤大小复发情况、腋窝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化疗、内分泌治疗、放疗均显著相关而与PR、ER、病理类型和年龄无明显关系。单因素分析淋巴结状态和复发情况是乳腺癌患者独立危险因素,且多因素分析淋巴结状态和复发情况是女性乳腺癌患者最明显的预后协同危险因素。结论患者绝经状况、肿瘤大小、复发情况、腋窝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化疗、内分泌治疗、放疗的不同水平5年生存率有显著差异。淋巴结转移和复发情况不仅是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更是影响乳腺癌预后的联合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绝经前乳腺癌患者化疗致闭经( CIA)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绝经前乳腺癌行化疗患者(化疗次数≥4次),随访化疗后患者月经情况,分析年龄、病理分期、ER、PR、HER2状态、化疗方案、内分泌药物运用对绝经前乳腺癌化疗患者CIA的影响。结果79例乳腺癌患者中61例(77.2%)发生CIA,18例(22.8%)未发生CIA。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与 CIA 发生相关,AUC 0.693(P=0.013,95% CI:0.552~0.833),年龄影响CIA的最佳临界值为38岁。 CIA 发生与病理分期、ER、PR、Her2状态、化疗方案无关(P>0.05),与是否接受内分泌治疗可能相关(P=0.047)。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与CIA的发生明显相关(P=0.012,OR=6.036,95%CI:1.489~24.469),与其他各因素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年龄≥38岁是绝经前乳腺癌化疗患者发生CIA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贫血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血红蛋白水平变化予以回顾性分析,探讨贫血的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其与化疗疗效的关系,评价其影响。结果:所有患者在化疗2个周期以后,贫血发生率均明显提升,(80.03%VS56.67%,P0.01),贫血严重程度随周期增加而加重。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年龄、临床分期、PS评分、白蛋白水平是引发癌性贫血的危险因素,化疗前后患者发生贫血,均显著降低了化疗疗效。结论:贫血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效果的影响较大,需予以预防及控制。  相似文献   

6.
远丽芳  陈俊林  王津京  马飞 《北京医学》2017,(11):1138-1141
目的 探讨乳腺癌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febrile neutropenia,FN)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4年3月191例接受新辅助、辅助及姑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FN的发生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FN的危险因素.结果 191患者共有52例发生FN,发生率为27.22%.TA方案发生率最高,为46.80% (22/47),其次为AC方案,为21.78%(22/1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化疗方案(OR=0.768,95%CI:0.608~0.974,P=0.029)及Hb(OR=0.962,95%CI:0.933~0.993,P=0.014)与FN的发生有关.结论 化疗方案是及化疗前Hb水平是FN的影响因素,TA及AC方案是高度危险引起FN方案.  相似文献   

7.
赵军  陈倩  赵杰  王君丽 《中外医疗》2011,30(1):1-2,4
目的分析大肠癌患者的分期、血清白蛋白水平、化疗、性别、年龄等因素与贫血的相关性。方法用Access数据库界面录入2003年1月至2009年5月间收治的251例大肠癌患者病历资料,按UICC大肠癌TNM分期法(1997年)进行分期。运用SPSS12.0统计软件包分析大肠癌贫血的相关因素。结果总贫血发生率为29.88%,男性与女性贫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蛋白血症和接受化疗的患者贫血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血清蛋白正常与未化疗者(P〈0.005);大肠癌患者不同病理分期其贫血发生率也不完全相同(P〈0.05);最终进入Logistic回归模型的危险因素有3个,分别是血清白蛋白水平(X1)、化疗(X2)及分期(X3)。结论大肠癌患者贫血的发生与分期、化疗、血清白蛋白水平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8.
肺癌患者贫血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肺癌患者的分期、血清白蛋白水平、化疗、性别、年龄等因素与贫血的相关性。方法: 用Access数据库界面录入2001年1~12月收治的251例肺癌患者病历资料。按UICC肺癌TNM分期法(1997年)进行分期。运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分析肺癌贫血的相关因素。结果: 总贫血发生率为29.88%,男性与女性贫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蛋白血症和接受化疗的患者贫血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血清蛋白正常与未化疗者(P<0.005);肺癌患者不同病理分期其贫血发生率也不完全相同(P<0.05);最终进入Logistic回归模型的危险因素有3个,分别是血清白蛋白水平(X1)、化疗(X2)及分期(X3)。结论: 肺癌患者贫血的发生与分期、化疗、血清白蛋白水平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9.
徐璐  朱佩祯  陈银巧  张鹏海  沈方敏 《浙江医学》2021,43(21):2341-2344,2348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其与免疫状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永康市妇幼保健院、永康市中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40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一般资料,依照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版(HAMD-24)分为抑郁组(62例)与无抑郁组(78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包括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付费方式、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手术方式、化疗次数、WBC、Hb、血清白蛋白、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并通过Spearman秩相关分析HAMD-24各因子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结果抑郁组患者在婚姻状况、家庭月收入水平、临床分期、化疗次数、Hb、血清白蛋白水平方面与无抑郁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抑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主要为家庭月收入、临床分期、化疗次数、Hb、血清白蛋白水平(均P<0.05)。HAMD-24总分与CD3+、CD4+、CD4+/CD8+、NK细胞均呈负相关(均P<0.05),与CD8+呈正相关(P<0.05);而在各因子分析中,睡眠障碍、焦虑/躯体化与CD3+、CD4+均呈负相关(均P<0.05),与CD8+呈正相关(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抑郁的发生与婚姻状况、家庭月收入水平、临床分期、化疗次数、Hb、血清白蛋白水平密切相关,且与CD3+、CD4+、CD4+/CD8+、NK细胞呈负相关,与CD8+呈正相关。临床应对上述因素及早干预,并给予抗抑郁治疗,改善患者的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并发贫血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综合性分析肿瘤类型、分期、化疗、性别、年龄等因素与恶性肿瘤合并贫血的相关性。结果:160例肿瘤患者中有78例存在贫血,贫血发生率与性别、年龄无关(P>0.05),消化系统肿瘤贫血发生率高于其它部位实体瘤,肿瘤患者病理分期不同其贫血发生率也不完全相同(P<0.05),接受化疗的患者贫血发生率明显高于未接受化疗者(P<0.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贫血的发生与肿瘤类型、病理分期及化疗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放化疗后出现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的相关因素,为有效控制复发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60例经病理明确诊断,行化疗或放化疗联合治疗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与复发有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癌胚抗原(CEA)水平升高、贫血、血小板计数、临床分期、T分期、N分期、化疗周期、治疗方式与肺癌复发有关(P<0.2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EA水平升高、血小板计数升高及晚的临床分期是肺癌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OR>1);化疗>4个周期、放化疗联合治疗是肺癌复发的保护因素(P<0.05,OR<1)。CEA水平升高、血小板计数升高、晚的临床分期是肺癌远处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OR>1);化疗>4个周期是肺癌远处转移的保护因素(P<0.05,OR<1)。结论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后绝大多数出现复发,临床病理相关因素中,保护因素有化疗>4个周期、放化疗联合治疗;促使肺癌复发的相关因素有CEA水平升高、血小板计数升高、临床分期ⅢB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绝经前乳腺癌患者化疗致闭经(CIA)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6至2018年的305例行辅助化疗的绝经前乳腺癌患者,随访其化疗后月经变化情况,分析CIA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CIA发生率为69.51%(212/305),其中月经恢复率为44.8%(95/212).年龄与CIA发生率、月经恢复情况均显著相关(P<0.05).年轻的患者表现出更低的CIA发生率和更高的月经恢复率.但孕产次、腋窝淋巴结转移与否、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PR)、HER-2状况、病理分期等因素与CIA发生率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行AC-T和TAC/AT化疗方案的患者CIA发生率高于行TC方案的患者(P<0.05).用他莫昔芬内分泌治疗的患者CIA发生率为72.63%,略高于未使用者,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年龄显著影响绝经前乳腺癌患者的CIA发生率,且随着年龄的增大,CIA发生几率增加,月经恢复几率减少.此外,蒽环类与紫杉类药物联合或序贯使用可导致CIA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化疗对乳腺癌患者血脂、血糖、尿酸水平的影响及相关因素,为乳腺癌患者的综合管理提供诊疗依据。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甲乳外科395例完成6~8周期规范化化疗的乳腺癌患者的血脂、血糖、尿酸及临床病理资料,分析患者接受化疗后的血脂、血糖、尿酸水平变化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接受化疗后乳腺癌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尿酸(UA)水平显著高于术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因素分析提示是否绝经(χ2=9.684,P=0.002)是患者化疗后TC水平升高的影响因素;是否绝经(χ2=17.022,P=0.000)、体重指数(BMI)(χ2=11.977,P=0.001)是患者化疗后LDL-C水平升高的影响因素;UA的升高与患者年龄(χ2=4.277,P=0.039)、是否绝经(χ2=17.944,P=0.000)、BMI(χ2=7.224,P=0.007)有关,而肿瘤分期、分子分型、化疗方案与各代谢指标变化无关。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未绝经(OR=2.241,P=0.000)、BMI≤28kg/m2(OR=2.326,P=0.007)是影响乳腺癌患者化疗后LDL-C水平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未绝经(OR=2.663,P=0.001)是影响乳腺癌患者化疗后UA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乳腺癌患者化疗后TC、TG、LDL-C、FBG、UA水平明显升高,HDL-C水平明显降低,未绝经与已绝经患者TC、LDL-C、UA升高比例不同,需定期检测血脂、血糖、尿酸的水平并及时处理,综合管理乳腺癌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雌激素受体(ER)和/或孕激素受体(PR)阳性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ER/PR+HER2-)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黄浦分院收治的335例ER/PR+HER2-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月经状态将其分为绝经前组(<40岁,23例)、围绝经期组(40~60岁,228例)和绝经后组(>60岁,84例),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围绝经期ER/PR+HER2-浸润性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不同月经状态ER/PR+HER2-浸润性乳腺癌患者肿瘤T分期、N分期、TNM分期、组织学分级、组织学类型、淋巴血管浸润情况、PR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Ki-67、ER、P53表达水平在3组患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围绝经期和绝经前组患者Ki-67阳性细胞百分比≥60%者和≥20%者占比均高于绝经后组,绝经前、围绝经期、绝经后组患者的ER表达水平依次增高,围绝经期和绝经前组患者的P53表达水平均高于绝经后组.绝经前、围绝经期和绝经后组患者生存率分别为87.0%(20/23)、92.1%(210/228)和91.7%(77/84),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Ki-67阳性细胞百分比≥60%、PR低表达是围绝经期ER/PR+HER2-浸润性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HR=2.43、3.45、0.27,P均<0.05).结论 围绝经期ER/PR+HER2-浸润性乳腺癌有其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但不同月经状态下患者的预后无明显差异.淋巴结转移、Ki-67阳性细胞百分比≥60%、PR低表达是围绝经期ER/PR+HER2-浸润性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收集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的各项临床数据,发现乳腺癌患者化疗时导致肝功能异常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对入院的乳腺癌患者进行流行病学问卷调查、临床生化检测和血样标本的收集,并分析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的年龄、肿瘤分型、肿瘤TNM分期、化疗方案等数据,使用决策树构建乳腺癌化疗药物性肝损伤风险预测模型.采用EpiData 3.0建立数据库,R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收治675例乳腺癌患者,均为女性.按照研究对象的纳入与排除标准,发现人口学信息、临床生化指标以及血样标本均收集完整的乳腺癌患者640例.经化疗后,106例乳腺癌患者发生肝损伤,占比16.56%.60~ 80岁年龄组发生药物性肝损伤的患者比例(22.82%)高于其他年龄组,且肝损伤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P<0.05).已绝经的乳腺癌患者及有长期服药史的乳腺癌患者发生肝损伤的比例分别为21.17%和17.32%,高于未绝经和无长期服药史的肝损伤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病理学分型、肿瘤TNM分期及化疗方案均与乳腺癌患者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率相关,其中化疗方案中联合用药组的肝损伤发生率为20.67%,明显高于其他药物组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化疗药物性肝损伤风险的决策树模型筛选出3个预测肝损伤风险的观测指标为年龄、肿瘤TNM分期和联合用药,这三个指标对乳腺癌化疗药物性肝损伤风险预测的正确率为92.19%,其中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36%和93.40%.结论 年龄、是否绝经、长期服药史、肿瘤病理学分型、肿瘤TNM分期及化疗方案是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发生肝损伤的影响因素.结合以上影响因素建立了乳腺癌化疗药物性肝损伤风险预测模型,从而实现患者个体化治疗,保障乳腺癌患者化疗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DCIS-Mi)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141例女性乳腺癌患者,根据术后病理分为导管原位癌(DCIS组)58例与DCIS-Mi组8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外周血液学指标、治疗方案及病理学特征,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DCIS-Mi发生的因素.结果 DCIS-Mi组可触及肿块者、绝经者及无人工流产史者比例、PLT计数、PLT/淋巴细胞比值、高分化者比例、雌激素受体及孕激素受体阴性率、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及ki-67高表达者比例均高于DCIS组(P<0.05),DCIS-Mi组多采用乳癌改良根治术及化疗,而DCIS组则以单纯乳房切除、内分泌治疗为主.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绝经、组织学分级是影响DCIS-Mi发生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绝经及中、高级组织学分级可能是DCIS-Mi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绝经前乳腺癌化疗致闭经(CIA)的影响因素,了解化疗后卵巢功能的变化规律及CIA与绝经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收集300例接受化疗(至少4个周期)的绝经前乳腺癌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年龄、病理类型、肿块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数、激素受体、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化疗方案、放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月经变化等情况和血清性激素水平[卵泡剌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并进行分析。采用ROC曲线、Fisher精确概率检验及卡方检验分析各因素与CIA之间的关系。使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统计CIA发生时间与性激素水平达到绝经时间的差异。 结果 204 例患者出现CIA,年龄与CIA发生具有明显相关性,曲线下面积为0.899(P<0.001,95%CI:0.863~0.935),年龄影响CIA的最佳临界值为43 岁。CIA的发生与病理类型、肿块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数、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PR)、HER-2状态无关、化疗方案、是否放疗、曲妥珠单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无关(P>0.05)。CIA患者中,年龄≤45 岁者更易恢复月经(91.4% vs 35.8%,P<0.001),月经恢复的中位时间为6.7 月(3.0~11.3 月); 绝经更多见于年龄>45 岁者(1.4% vs 50.0%,P<0.001)。Kaplan-Meier分析显示,CIA的发生时间明显早于性激素水平达到绝经的时间(2.6月 vs 13.6月,P<0.001); 在46~50岁、>50岁两个年龄组中,CIA均明显早于性激素水平达绝经的时间[(2.6月 vs 17.2月,P<0.001),(1.9月 vs 12.1月,P<0.001)]。 结论 年龄是CIA发生、月经恢复的独立且具有预测意义的重要影响因素。绝经多发生在确诊乳腺癌时年龄>45岁的患者,月经恢复多见于≤45岁患者。CIA的发生明显早于性激素水平达绝经状态,这一时间间隔对乳腺癌患者出现CIA后绝经状态的判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合理选择内分泌治疗药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后的贫血状况,分析化疗过程中造成贫血的潜在因素,并调查贫血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于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纳入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医院肿瘤科的103例接受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对其化疗后的贫血状况以及化疗过程中有可能影响贫血的潜在因素如个体基本情况、肿瘤疾病情况、营养状态及一般身体状况等进行调查,并对其化疗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分析贫血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结果 化疗前贫血发生率为32.0%,化疗后贫血发生率为57.3%,化疗前后贫血发生率明显升高;贫血的发生与加重、患者年龄、是否有系统合并症、肿瘤分期、白蛋白水平以及ZPS评分相关;与非贫血患者相比,贫血患者生活质量更差.结论 临床工作者应重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过程中贫血的发生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时发现并积极干预,以改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体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骨唾液酸蛋白(BSP)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和乳腺癌骨转移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840例女性乳腺癌术后患者,根据治疗后随访是否有骨转移分为乳腺癌骨转移组和无骨转移组,用免疫组织化染色法测定840例原发性乳腺癌石蜡标本中BSP的表达,采用X2检验和COX生存分析乳腺癌治疗后骨转移和生存的影响因素.结果 840例病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原发病灶大小、TNM临床分期、分子分型表达情况与乳腺癌术后骨转移的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SP在骨转移组表达明显高于无骨转移组(无转移组+骨外转移组)(P<0.05);乳腺癌术后骨转移与淋巴是否转移、CerbB-2情况、是否绝经、病理类型、细胞分级无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越小、肿瘤体积越大、临床分期越晚、三阴性乳腺癌、BPS高表达是乳腺癌术后骨转移的危险因素.COX生存分析提示:乳腺癌组织标本中BSP高表达和低表达术后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初诊时临床分期、年龄、原发病灶大小、分子分型是乳腺癌术后发生骨转移的主要危险因素,BSP表达可能和乳腺癌术后骨转移及疾病进展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可手术的乳腺癌患者综合治疗的疗效、预后及主要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2年1月~2005年12月236例可手术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探讨患者的年龄、绝经与否、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数量、TNM分期、激素受体表达情况、化疗、放疗及内分泌治疗的疗效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236例患者5年生存率为68.6%。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及TNM分期与患者生存率呈负相关(P〈0.05)。其中三阴性乳腺癌的生存率较非三阴乳腺癌明显降低(P=0.022)。术后进行化疗、放射治疗或内分泌治疗的患者5年生存率均高于未进行综合治疗的患者(P〈0.05)。年龄、绝经与否、激素受体表达与5年生存率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TNM分期、三阴性乳腺癌以及术后是否进行化疗、内分泌治疗、放射治疗均与预后有密切关系。其中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和TNM分期为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