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研究导管消融术后早期使用决奈达隆对房颤及房扑复发的预防效果.方法:于我院行导管消融术进行肺静脉隔离术的256例阵发性房颤/房扑患者被随机均分为胺碘酮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胺碘酮口服200mg,1次/d)与决奈达隆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决奈达隆口服400mg,2次/d),两组出院后均治疗3个月,停药后再随访9个...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房颤动(AF)患者的临床疗效和AF控制效果。方法:本院2015年1月~2019年6月间收治的120例AMI+AF患者被随机均分为毛花苷丙组和胺碘酮组,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后6h、12h、24h、48h的AF控制率,随访30d时的窦性心律维持率,治疗72h后的临床疗效、心率、P-R间期、QTc间期和LVEF,以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毛花苷丙组比较,胺碘酮组治疗后6h、12h、24h、48h时AF控制率(10.00%比30.00%;16.67%比53.33%;36.67%比73.33%;56.67%比90.00%)均显著升高,随访30d时的窦性心律维持率(48.33%比86.67%)亦显著升高,P均0.01。治疗72h后,与毛花苷丙组比较,胺碘酮组心率[(82.81±10.65)次/min比(75.69±9.71)次/min]显著降低,P-R间期[(142.71±15.32)ms比(149.18±16.13)ms]、QTc间期[(402.08±17.41)ms比(418.25±19.65)ms]和LVEF[(45.12±6.28)%比(51.96±7.14)%]均显著升高,P0.05或0.01。治疗期间,胺碘酮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毛花苷丙组(6.67%比36.67%),P=0.001。结论:胺碘酮能够显著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房颤患者的房颤控制率与临床疗效,并可显著提高窦性心律维持率,且用药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QTc是否与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相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1月至2013年6月,在北京安贞医院第一次行导管射频消融术的HCM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共39例,收集术前心电图和其他临床资料,术后定期随访。结果:随访(14.8±11.7)个月,23例患者心房颤动消融术后复发(复发率59%)。与未复发组相比,复发组QTc显著性延长[(461±29)vs.(434±18)ms,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QTc和左心房前后径(LAD)是心房颤动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当QTc截断值为448ms时,其预测心房颤动复发的敏感性为0.81,特异性为0.78。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QTc每增加10ms,心房颤动复发的风险比为1.227(95%CI:1.053~1.431,P=0.009)。与LAD单独预测术后复发相比,LAD和QTc联合能更好地预测心房颤动消融术后复发。短QTc和左心房偏小的患者无心房颤动复发。结论:QTc延长能预测HCM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短QTc和左心房偏小的患者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接受导管射频消融术后3个月内服用胺碘酮对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房颤射频消融术治疗的1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是否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分两组:胺碘酮组和对照组,胺碘酮组92例[年龄(56.5±6.87)岁,男性60.0%],对照组54例[年龄(56.5±6.42)岁,男性64.8%],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术后空白期3个月内的复发及住院情况,以及12个月复发等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 3个月的随访发现,胺碘酮组复发29例(31.5%),对照组复发26例(48.1%),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用Kaplan-Meier曲线描述首次记录到的房颤复发时间显示胺碘酮组复发时间明显晚于对照组(Log-rank:P=0.024)。胺碘酮组再住院患者12例(13.04%),对照组15例(27.78%),两组再住院患者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12个月的随访发现,胺碘酮组92例患者中失访3例,复发23例(25.8%);对照组54例患者中失访2例,复发16例(30.7%);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结论房颤射频消融术后3个月口服胺碘酮安全,且有效改善患者空白期内的房颤复发,减少再住院率但不能改善术后12个月的复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校正的QT间期(QTc)延长和炎症的相关性,以及肥厚型心肌病(HCM)合并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北京安贞医院行导管射频消融术的HCM合并房颤患者。收集术前心电图、经胸超声心动图等其他临床资料,术后定期随访术后复发。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采用Bazett公式校正QT间期。复发定义为消融后3个月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后快速房性心律失常发作。结果共入选72例,随访(8.2±4.1)个月,35例房颤消融术后复发(复发率48.61%)。与未复发组相比,复发组的QTc显著延长、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显著升高。QTc延长与CRP(r=0.355,P=0.004)、NLR(r=0.331,P=0.004)显著相关。单因素分析显示QTc、NLR与房颤术后复发有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QTc延长是房颤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当QTc截断值为447ms时,其预测房颤复发的灵敏度为80%,特异度为62.6%。结论 QTc延长可能与高炎症负荷有关,QTc延长独立预测HCM合并房颤患者导管消融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6.
正决奈达隆(dronedarone)是新型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由法国赛诺菲·安万特公司开发,于2009年相继在美国和欧洲上市。其化学结构类似胺碘酮(乙胺碘呋酮胺碘酮)但不含碘,既有与胺碘酮相似的电生理作用,又摒除了碘相关不良反应,因而备受推崇。然而,随着临床试验结果的不断报告,曾为人们看好的决奈达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心衰)和急性心肌梗死的探索提前终止。其适应证仅限于心房颤动(房颤)转复之后窦性心律的维持。当下决奈达隆的路在何方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抗心律失常药物对肺静脉传导恢复相关心房扑动(房扑)二次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心房颤动(房颤)消融术后新发房扑、于我院行二次消融术,术中明确房扑为肺静脉传导恢复相关且达消融终点的患者261例。根据二次消融术后早期口服抗心律失常药物分为索他洛尔组(n=78)、胺碘酮组(n=39)、普罗帕酮组(n=42)和空白组(n=102)。比较各组患者术后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复发率。结果:各组患者年龄、性别、房颤类型、合并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随访(3.7±1.2)个月,索他洛尔组术后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复发率(6.4%)低于胺碘酮组(10.3%)、普罗帕酮组(23.8%)及空白组(20.6%),与普罗帕酮组及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胺碘酮组、普罗帕酮组及空白组组间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口服索他洛尔能更好地预防房颤消融术后新发肺静脉传导恢复相关房扑二次消融术后的复发。  相似文献   

8.
胺碘酮治疗老年人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丽娟  王建春 《心脏杂志》2010,22(1):111-113
目的:观察胺碘酮对老年人房颤和频发室性早搏的治疗效果,并与普罗帕酮进行疗效比较。方法:年龄≥60岁的频发室性早搏和房颤患者70例,分入胺碘酮组(Am组,36例)和普罗帕酮组(Pr组,34例)进行治疗,对频发室性早搏患者随访1个月,对房颤患者随访6~12个月。结果:两组频发室性早搏,有效率无显著差异;对房颤的转复胺碘酮优于普罗帕酮,但维持窦性心律方面两组有效率无显著差异;两组阵发性心房颤动转复率无显著差异,Pr组转复时间短于Am组(P0.05);Am组窦性心律的维持率高于Pr组(P0.05)。Am组4周时QTc,P-R间期显著延长(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无显著变化。Am组不良反应多于Pr组,因不良反应停药者多于Pr组。结论:胺碘酮对于老年人频发室性早搏及房颤疗效显著,对心功能影响小,致心律失常作用少见。  相似文献   

9.
决奈达隆是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一种脱碘的苯并呋喃衍生物, 其抗心律失常作用机制与胺碘酮类似, 但不良反应明显减少。决奈达隆主要用于阵发性或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心房扑动(房扑)患者的节律控制, 减少房颤/房扑的复发, 并降低再住院风险。不建议决奈达隆用于长程持续性房颤或永久性房颤, 以及射血分数减低的房扑或房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该规律监测心电图、电解质和肝肾功能, 并注意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室性早搏的疗效及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的94例AMI后室性早搏患者,患者被分为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利多卡因治疗),胺碘酮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给予胺碘酮治疗);治疗14d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等指标的情况及治疗后不良反应率。结果:胺碘酮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97.87%比74.47%,P=0.001)。治疗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胺碘酮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0.49±0.06)比(0.64±0.07)]、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0.43±0.05)比(0.57±0.06)]、二尖瓣舒张早期峰值流速与晚期峰值流速的比值E/A[(0.88±0.07)比(0.98±0.11)]均显著提高,心室率[(128.47±15.34)次/min比(86.49±14.96)次/min]、QTc离散度[(49.51±11.96)ms比(41.09±11.73)ms]、室性早搏次数[(21.05±6.91)次/h比(12.07±5.47)次/h]均显著下降,P均=0.001。两组不良反应率无统计学差异(P=0.064)。结论:胺碘酮结合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梗后室性早搏疗效显著,可显著降低心率,改善心功能,且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抗心律失常药物对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导管消融术后早期复发和晚期复发的影响。方法210例房颤患者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和肺静脉环状标测电极联合指导下行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后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3个月,其中服用普罗帕酮29例、胺碘酮113例、索他洛尔3例,未服用药物65例,因索他洛尔组病例数少仅对前三组进行分析。早期复发定义为导管消融3个月内发生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晚期复发定义为导管消融3个月后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后发生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结果三组平均年龄具有显著差异,余基线资料无显著性差异。术后3个月内共88例(41.9%)出现早期复发,普罗帕酮、胺碘酮、未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三组早期复发率分别为41.4%,32.7%,55.4%,具有显著差异(P=0.013)。Logistic分析显示胺碘酮与早期复发独立相关(比数比=0.37,95%可信区间0.19~0.72,P=0.003)。随访180±75(91~374)天,66例(31.4%)晚期复发,三组晚期复发率分别为34.5%,28.3%,32.3%,无显著差异(P=0.752)。Logistic分析显示抗心律失常药物不是晚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978)。服索他洛尔3例均出现早期复发和晚期复发。结论术后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特别是胺碘酮可显著降低房颤导管消融的早期复发,但对晚期复发无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盐酸安他唑啉联合胺碘酮与单用胺碘酮对老年人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方法入选服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无效的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127例,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后,随机分为盐酸安他唑啉联合胺碘酮组(联合组,n=64)和单用胺碘酮组(胺碘酮组,n=63),观察2个月后,房颤控制情况和1年后房颤复发情况。结果治疗1年后联合组房颤复发率[15例(23.4%)]明显低于胺碘酮组[23例(36.5%)](P均<0.05)。联合组复查LVEF[(75.1±6.7)%]比胺碘酮组高[(72.3±6.6)%]和左心房大小[(40±5)mm]比[(38±4)mm],但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过程中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盐酸安他唑啉联合胺碘酮对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窦性心律维持长期效果优于胺碘酮单用。  相似文献   

13.
决奈达隆是胺碘酮的脱碘衍生物,属于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具有多通道阻滞作用。本文对决奈达隆上市前和上市后的临床研究证据进行了系统的综述。研究证实阵发性或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应用决奈达隆可减少房颤的复发,降低房颤总负荷,与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比较疗效较好,安全性更佳。决奈达隆还能减少阵发性或持续性房颤患者的再住院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大剂量胺碘酮静脉泵注治疗阵发性房颤(PA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于我院治疗的PAF患者128例。患者被随机均分为普罗帕酮组和胺碘酮组,两组在抗凝与基础治疗基础上接受相应治疗6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纤维蛋白原(Fg)、血细胞比容(HCT)、血浆比黏度(np)、红细胞沉降率(ESR)、高切变率下全血黏度(nbh)与低切变率下全血黏度(nbl)、QTc间期、PR间期及QRs波时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以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6个月后两组Fg、HCT、np、ESR、nbh、nbl、hsCRP、TNF-α和IL-6水平均显著降低,QTc间期显著延长,P均=0.001。与普罗帕酮组比较,胺碘酮组治疗6个月后Fg[(357.48±35.82)g/L比(318.83±32.58)g/L]、HCT[(44.68±4.75)%比(32.44±3.38)%]、np[(1.74±0.18)mPa·s比(1.15±0.12)mPa·s]、ESR[(18.82±1.93)mm/h比(14.83±1.52)mm/h]、nbh[(5.22±0.54)mPa·s比(4.05±0.42)mPa·s]、nbl[(8.68±0.86)mPa·s比(7.18±0.73)mPa·s]、hsCRP[(5.76±0.59)μg/ml比(5.22±0.54)μg/ml]、TNF-α[(88.76±10.43)ng/L比(55.16±6.82)ng/L]和IL-6[(92.52±10.44)ng/L比(60.75±7.38)ng/L]水平降低更显著,QTc间期[(0.40±0.05)s比(0.45±0.07)s]升高更显著,P均=0.001。胺碘酮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普罗帕酮组(90.63%比75.00%),P=0.019。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818。结论:大剂量胺碘酮静脉泵注治疗PAF可显著改善血流动力学及QTc间期,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PAF)射频消融术后应用胺碘酮对术后心房颤动(AF)复发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07~2014-12行射频消融术治疗且已达消融终点的PAF患者8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在消融术后未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消融术后使用胺碘酮治疗,比较两者术后早期复发和晚期复发情况,以及术后不同时间点左心房内径(left atrial diameter,LAD)和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第3个月随访时,治疗组心率为61~89(69.3±3.1)次/min,对照组心率为68~108(77.8±4.5)次/min,治疗组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早期复发率、晚期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3个月、12个月时LAD明显小于对照组,LVE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P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使用胺碘酮可预防AF的复发,逆转左心房的结构及电活动重塑,改善患者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联合胺碘酮对高血压合并房颤患者的血压、左心房内径及房颤复发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高血压合并房颤患者186例,随机均分为氨氯地平组(接受氨氯地平联合胺碘酮治疗)和替米沙坦组(接受替米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疗程6周。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血压、左心房内径的变化情况及6个月内房颤复发的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下降,左心房内径显著减小(P均0.01);治疗后,与氨氯地平组比较,替米沙坦组患者的血压[(137±6)/(85±7)mm Hg比(122±5)/(77±8)mm Hg]、左心房内径[(38.7±2.3)mm比(35.3±3.4)mm]、6个月内房颤复发率(37.6%比22.6%)均显著降低(P均0.01)。结论:对于高血压合并房颤患者,替米沙坦联合胺碘酮较氨氯地平联合胺碘酮更显著地降低血压和左心房内径,且明显降低房颤的复发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决奈达隆是治疗心房颤动的新药之一,该药与传统胺碘酮具有类似的药理作用,但它不含碘,故不会引起与碘相关的不良反应。对于决奈达隆治疗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已经进行了广泛的临床研究,现就决奈达隆的临床现状及临床新进展做一简述,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尼非卡兰和胺碘酮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中转复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因持续性房颤行环肺静脉前庭线性消融术后未能转复窦性心律(简称窦律)的房颤患者82例,随机分为尼非卡兰组(n=45)和胺碘酮组(n=37),分别给予尼非卡兰(0.3mg/kg负荷量静脉推注,0.4mg·kg~(-1)·h~(-1)维持)及胺碘酮(首剂150 mg静脉推注,3mg·kg~(-1)·h~(-1)维持),观察30 min后患者的窦性心律或规律性心房扑动(简称房扑)转复率,转复时间,QT间期及并发心律失常等相关资料。结果尼非卡兰组总体有效转复率高于胺碘酮组(55.6%vs 32.4%,P0.05);平均转复窦律时间少于胺碘酮组[(13.2±6.1) min vs (19.5±2.5) min,P0.05]。尼非卡兰组10例转为房扑,附加线消融后转为窦律;胺碘酮组有6例转为房扑,附加线消融后转为窦律。尼非卡兰组有2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1例伴室性早搏。胺碘酮组有1例出现心动过缓。低血压两组各1例。结论尼非卡兰在房颤射频消融术中应用具有良好的转复效果,转复时间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术空白期后继续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能否降低术后心房扑动、房性心动过速等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方法:在空白期结束后,将空白期后心律仍为窦性心律的患者分为试验组(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或普罗帕酮至术后12个月)和对照组(停止应用胺碘酮及其他Ⅲ类和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随访1年,对两组患者的远期成功率、房颤负荷和生活质量评分等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远期成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62.5%∶58.3%,P=0.534),但房颤负荷及生活质量评分在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房颤病史为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子(HR:1.013,95%CI:1.004~1.023,P=0.003)。结论:空白期后抗心律失常药物强化应用对持续性房颤术后复发影响甚微,但可降低房颤负荷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房颤病史是持续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远期复发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替米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窦性心律(窦律)维持作用及复发因素.方法 80例冠心病并发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替米沙坦十胺碘酮组)40例,对照组(胺碘酮组)40例.治疗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窦律维持率和治疗前后的左心房内径(LAD).结果 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窦律维持率高于对照组(72.5%、50.0%,P<0.05),治疗组左心房内径小于对照组,分别为(37.2士4.2)mm和(39.3±3.9)mm(P<0.05).结论 替米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并发阵发性房颤,能延缓患者左心房的扩大,预防房颤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