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研究保护性肺通气(PLV)对电视胸腔镜外科手术(VATS)患者术后谵妄(POD)及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择期VATS下肺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保护性肺通气组(PPV组)52例和传统肺通气组(CPV组)48例。PPV组双肺通气设置:潮气量(VT)8?ml/kg+呼吸末正压(PEEP)5?cmH2O,吸入氧浓度(FIO2)0.7;单肺通气(OLV)设置:VT 6 mg/kg+PEEP 5?cmH2O+肺复张[持续肺充气法:3~5?s内将气道峰压(Ppeak)升到30?cmH2O,持续30?s恢复原状,重复3次],FIO2 0.7。CPV组双肺通气设置:VT 10?ml/kg,FIO2 1.0;OLV设置:VT 8?ml/kg,FIO2 1.0。两组吸呼比=1∶2,调整呼吸频率维持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35~45?mmHg。通过脑氧饱和度(rSO2)监测脑氧合情况,同时监测术中氧分压(PaO2)和氧合指数(OI);术后每天随访,采用意识错乱评估法(CAM)判定是否发生POD,并记录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PPV组术中PaO2、OI高于CPV组(P?<0.05);rSO2发生率低于CPV组(P?<0.05);POD和PPCs发生率低于CPV组(P?<0.05);且PPV组术后气管导管拔出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引流管拔出时间缩短(P?<0.05)。结论 PLV提高VATS患者机械通气时血氧饱和度和rSO2,降低POD发生率;并且降低PPCs发生率,加速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保护性(单)肺通气在肺癌麻醉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60例肺癌麻醉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方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其中一组采用常规通气方法作为常规通气组(CV组),另一组采用保护性通气方法作为保护性通气组(PV组).分别在气管插管后(T1)﹑单肺通气90 min(T2)﹑术后24 h(T3)、术后72 h(T4)时对两组患者进行血气分析并检测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在单肺通气期间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氧合指数(OI)均有所降低,但PV组明显高于C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IL-6、IL-8、TNF-α的水平在T2时点明显升高,相同时点PV组血清IL-6、IL-8、TNF-α的水平明显低于C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肺癌麻醉患者中采用保护性肺通气方法能有效提高动脉氧分压,减轻肺部炎症反应,对手术期间患者肺功能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后肺功能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按照不同干预措施将120例择期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患者分为对照组(n=60)与观察组(n=60).对照组麻醉时单纯予以肺保护通气策略;观察组于麻醉诱导前10 min予以右美托咪定0.3μg/kg·h静脉泵注,持续至术毕,同时采用肺保护通气策略.分别于术前双肺通气时(T0)、单肺通气30 min(T1)、单肺通气90 min(T2)及术毕即刻(T3)采集患者颈内静脉血,检测两组各时间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OI)、肺顺应性(CL)水平,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24 h 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并记录两组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在T1、T2、T3时间点,观察组TGF-β1、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aO2、OI、C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 h的CD3+、CD4+及CD4+/CD8+相比术前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16.67%(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应激反应减轻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的肺脏损伤,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并能够有效改善术后早期细胞免疫.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单肺通气时的肺保护作用。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4月‐2016年6月收治的60例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在麻醉诱导前静脉泵注美托咪定,对照组泵注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后不同时间的炎性反应,并以动脉血气计算氧合指数(OI)、呼吸指数(RI)、动脉肺泡氧分压比(PaO_2/PAO_2)。结果与麻醉诱导即刻(T0)相比,两组单肺通气30 min(T1)、单肺通气60 min(T2)、术毕(T3)时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浓度上升,观察组上述炎性指标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比较,两组T1、T2时的OI、RI、PaO_2/PAO_2均有变化,T3恢复至正常,观察组上述肺功能指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啶具有一定的肺保护作用,可减轻单肺通气过程中的炎性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联合右美托咪定对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氧化应激反应及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胸腔镜下右肺癌根治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传统通气模式组(C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组(P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联合右美托咪定组(P?D组),每组20例。各组于麻醉诱导前(T0)、单肺通气前即刻(T1)、单肺通气30 min(T2)、单肺通气1 h(T3)、单肺通气2 h(T4)、恢复双肺通气15 min(T5)行血气分析,并计算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OI);于T0、T1、T3、T4、术后2 h(T6)、术后24 h (T7)测定血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含量;并记录各组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与C组比较,D组患者于T5时间点OI显著升高(P < 0.05),P?D组患者OI于T1~T5均显著升高(P < 0.05或P < 0.01);与P组比较,P?D组患者则于T1~T5 OI均显著升高(P < 0.05或 P < 0.01);与C组比较,P组患者于T4、T6、T7,D组和P?D组患者于T3、T4、T6、T7升高MDA水平显著降低(P < 0.05或 P < 0.01),P组患者于T6、T7,D组患者于T4、T6、T7,P?D组患者于T3、T4、T6、T7 SOD水平显著升高(P < 0.05或 P < 0.01);与P组比较,P?D组患者于T3、T4、T6、T7 MDA水平显著降低,SOD水平显著升高(P < 0.05或 P < 0.01)。结论: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联合右美托咪定可以进一步提高氧合,显著减轻机体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保护性肺通气方式对单肺通气患者呼吸的影响,探究单肺通气病人的最佳呼吸参数。方法32例胸内手术患者,麻醉诱导后采用双肺通气(TLV)、单肺通气(OLV1、OLV2、OLV3)等几种不同的通气方式,观察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血氧分压(PaO2)、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气道峰压(Ppeak)、气道吸气阻力(Raw)的变化。结果单肺通气后,OLV1、OLV2的通气方式中PaO2、SpO2均明显低于双肺通气,单肺通气10 m in后有6例使用OLV1、OLV2的病人SpO2低于90%,OLV3通气方式中的PaO2明显低于双肺通气,SpO2比双肺通气略低,与OLV1、OLV2比较,OLV3通气方式SpO2、PaO2均明显上升,利用OLV3的通气方式都能使病人的SpO2维持在95%以上;PaCO2数值在TLV、OLV1、OLV2无统计学差异,在OLV3通气方式中则有明显上升;单肺通气后Ppeak、Raw均明显高于双肺通气;所有病人在麻醉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稳定,BP、HR、CVP等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单肺通气时采用保护性肺通气方式能明显改善单肺通气中的氧合,有利于预防低氧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刘丽丽 《吉林医学》2021,(5):1202-1203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简称全麻)手术中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全麻手术患者90例,用奇偶数字分组法均分对照组和研究组.研究组术中采取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照组未采取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比肺功能等指标.结果:研究组术后FVC水平(2.13±0.43)L、FEV1水平(1.85±0.54)L、FEV1/FVC值(...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单肺通气期间保护性肺通气策略对全肺切除术后肺损伤的影响。方法将110例行全肺切除术的病例分为2组。保护性肺通气组:小潮气量通气(5~8mL/kg),逐渐增加呼气末正压(PEEP)。常规通气组:潮气量10~12mL/kg,根据血气情况随时调整呼吸机参数,尽可能以最低参数条件达到最满意效果。记录术中单肺机械通气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保护性肺通气组术中潮气量、气道峰压(PIP)、PEEP及吸入氧浓度(FiO2)与常规通气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术后24h氧合指数(O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保护性肺通气组住院时间短于常规通气组,并发症发生率要小于常规通气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单肺通气期间,保护性肺通气策略可以减少术后肺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老年患者全麻开腹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在镇平县人民医院接受全麻开腹手术的92例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未给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和观察组(给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各46例。比较两组术中、术后各时间点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及气道压峰值(Ppeak)]及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中、术后各时间点PaCO_2、Ppeak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24 h,对照组PaO_2水平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39.13%(18/46)]高于观察组[13.04%(6/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能有效改善老年全麻开腹手术患者的氧合情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血凝酶在肺癌根治术中局部应用的止血效果。方法选取该院自2011年5月—2014年2月间,同一主刀医师所作肺癌根治手术92例,皆为肺叶切除加淋巴结清扫,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46例)术中创面未使用凝血酶。凝血酶组(46例)术中取血凝酶4单位加入20 mL生理盐水中,向操作创面喷雾覆盖。术后观察病人的全身反应、生命体征,记录术后第1、2、3天的胸引量、胸水红细胞计数等。结果两组病人无明显全身反应,生命体征皆平稳,无差异。凝血酶组与对照组比较,胸引量(324.7±87.9)、(402.6±82.7)mL/d,平均胸水红细胞计数(2.5±0.7)、(5.9±1.2)×105/L。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叶切除加淋巴清扫术,关胸前向手术创面喷洒凝血酶,能明显减少术后胸腔引流量、缩短大部分病人术后带管时间。  相似文献   

12.
林飞  潘灵辉  钱卫  黄宇  杜学柯  裴圣林 《广西医学》2012,34(7):825-826,836
目的观察在肺癌根治术中不同潮气量(VT)的单肺通气(OLV)对血IL-6、IL-8表达的影响。方法 30例行肺癌根治术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行双腔支气管插管麻醉,术中单肺通气期间在保持分钟通气量不变的情况下,A组VT=10 ml/kg,呼吸频率(f)=12次/min,B组VT=8 ml/kg,f=15次/min,C组VT=6 ml/kg,f=20次/min。在OLV前(T1)、OLV后30 min(T2)、60 min(T3)、OLV结束前(T4)检测血IL-6、IL-8的表达。结果 3组在T2、T3、T4时点的IL-6、IL-8表达均明显高于T1(P<0.05),且随OLV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OLV后随设定的潮气量减低,IL-6及IL-8表达逐渐降低;A组的IL-6、IL-8表达显著高于B、C组(P<0.05)。结论在单肺通气的肺癌根治术中,采用小潮气量的通气模式可减少肺内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保护性通气联合药物对肺癌患者围术期的影响。方法 80例ASA分级Ⅰ~Ⅱ级拟行肺癌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4组(n=20):空白对照组(R组),保护性通气组(A组),保护性通气+依达拉奉处理组(B组),保护性通气+乌司他丁处理组(C组)。所有患者行常规全身麻醉,双腔支气管插管辅助通气,R组设定潮气量为9ml/kg,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OLV)前10min给予100ml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A组在OLV前10min给予保护性通气策略:潮气量6ml/kg+5cmH2OPEEP,并等量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B组在OLV前10min行A组通气方式,给予0.5mg/kg依达拉奉注射液稀释于等量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C组在OLV前10min行A组通气方式,并给予5000U/kg乌司他丁稀释于等量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分别于麻醉诱导后(T0)、OLV60min(T1)、术后120min(T2)抽取动脉血5ml,测定血清中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水平。结果 在T1、T2时间点,与R组比较,A、B、C组的SP-D、TNF-α、IL-8水平降低(P<0.05),与A组比较,B、C组降低(P<0.05),B组和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时间点,A、B、C组的MDA水平较R组降低,其中B、C组较A组降低(P<0.05),B组和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的SOD水平较R组升高(P<0.05),其中B、C组较A组升高(P<0.05),B组和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保护性通气联合药物应用于肺癌患者能显著降低术中气道压力,改善氧合状况,有效抑制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发挥肺保护作用,其中肺保护性通气联合依达拉奉药物干预与肺保护性通气联合乌司他丁药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高龄肺癌肺切除术后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高龄患者肺切除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心律失常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40例70岁以上肺癌肺切除病人进行分析,其中16例病人发生心律失常,采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72h连续监测心电图及血压,如发现心电图异常,即作记录分析,必要时作血气分析。结果:全组16例经抗心律失常治疗,均治愈出院。结论:对术前心功能必须有充分的认识,对高龄肺切除的术式即肺切除的范围,术前要有充足的估计。肺活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应作为反映肺容积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5.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械通气时采取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有利于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患者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病死率,在临床中已广泛应用.但是对于非ALI/ARDS的患者是否也采取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意见并不一致.现综述近年来的研究情况,包括机械通气后氧合指标、细胞因子水平和肺组织结构等方面的变化.目前对于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是否有利于避免非ALI/ARDS患者肺损伤的发生,研究结果并不一致,尚无明确结论.  相似文献   

16.
背景 肺部并发症是食管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与术中使用单肺通气密切相关。其不仅增加患者的住院费用,还显著增加患者出院后的非计划性再入院率,并且是食管癌患者预后较差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目前对食管癌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控制仍然不尽人意。目的 评估围术期静脉滴注利多卡因能否通过抗炎作用对食管癌患者产生肺保护作用,以期减轻肺损伤,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方法 选择2017年11月—2018年6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择期开放性食管癌根治术的成年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利多卡因组(L组,30例)和对照组(C组,30例)。L组于麻醉诱导前5 min予2%利多卡因1.5 mg/kg负荷剂量,于5 min内缓慢静脉注射,然后以1.5 mg?kg-1?h-1的速度持续泵注至术后1 h;C组以相同体积的0.9%氯化钠溶液静脉注射和持续泵注。所有患者采取相同的麻醉诱导方案。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分别于患者麻醉诱导前5 min(T0)、入ICU时(T1)、术后12 h(T2)、术后36 h(T3)检测其氧合指数(OI)、白介素(IL)-6、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表面活性蛋白A(SP-A),记录术后指标。结果 干预方法与时间在OI、IL-6、WBC、CRP、SP-A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干预方法、时间在OI、IL-6、WBC、CRP、SP-A上主效应显著(P<0.05)。L组T1、T2、T3时OI高于C组,WBC、CRP、SP-A低于C组(P<0.05);L组T1时IL-6低于C组(P<0.05)。C组、L组T1、T2、T3时OI低于本组T0时,IL-6、WBC、CRP高于本组T0时(P<0.05);C组T1、T2、T3时SP-A高于本组T0时(P<0.05);L组T1、T2时SP-A高于本组T0时(P<0.05)。两组ICU中呼吸机使用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肺不张发生率、肺部感染发生率、胸腔积液发生率、二次插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组第1次排气时间、第1次排便时间、经口进食流质饮食时间短于C组(P<0.05);两组均无患者发生利多卡因相关不良事件、呼吸衰竭、支气管痉挛、吸入性肺炎、气胸。结论 围术期静脉滴注利多卡因可降低食管癌患者术后的IL-6、WBC、CRP、SP-A,减弱肺部炎性反应,减轻肺损伤,提高患者OI,有一定的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在高龄胃癌患者(≥70岁)中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作者所在医院2009-09/2012-09年间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的49例高龄胃癌患者(≥70岁)及83例低龄胃癌患者(〈70岁),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临床特点,术后近期恢复情况、并发症及远期生存质量。结果高龄组贲门胃底癌、胃窦癌发生率分别为41.1%、28.3%;低龄组发生率分别为25.3%、44.6%,高龄组贲门胃底癌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患者术中输血率为18.4%,低龄组为8.4%,有统计学差异(P〈0.05);高龄组术后并发症率为16.3%,低龄组为1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高龄组患者发生不适症状6例(12.2%),低龄组患者发生不适症状9例(1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在高龄胃癌患者的应用可行、安全。  相似文献   

18.
岳梅枝 《医学综述》2014,(16):3043-3045
目的探讨呼吸机肺保护性通气与序贯通气治疗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在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治疗的92例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序贯性机械通气组和肺保护性通气组,每组46例。序贯性机械通气组予以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肺保护性通气组予以呼吸机肺保护性通气。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7 d时的血气指标(pH、PaO2、PaCO2)、呼吸频率及心率的水平,两组患者有创通气时间、机械通气总时间以及1周内再插管率、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ILI)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pH、PaO2、PaCO2、呼吸频率及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H、PaO2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PaCO2、呼吸频率及心率显著降低(P<0.05);序贯性机械通气组有创通气时间少于肺保护性通气组(t=6.09,P<0.01)、而肺保护性通气组PaCO2高于序贯性机械通气组(t=3.50,P<0.05),其他指标以及机械通气总时间、再插管率、VILI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机肺保护性通气与序贯通气均能有效治疗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其中呼吸机肺保护性通气具有低潮气量、允许性高碳酸血症的特点,而序贯通气则能减少有创通气时间,临床医师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2011年5月-2012年1月经胸腔镜下切除食管癌患者9例护理要点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胸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结果通过周到细致的护理,均未发生护理并发症,无死亡病例。平均住院15 d,比传统开胸手术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结论加强胸腔镜下食管癌手术患者的护理,通过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术前加强营养;改善全身营养状况;加强术前的健康教育。术后做好生命体征的监测;密切观察胸腔引流管、胃肠减压管的情况;并做好胸腔引流管、胃肠减压管以及鼻肠营养管的护理;做好呼吸道的护理;指导患者正确的术后饮食和活动;并有针对性地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监护。对患者术后康复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分析开胸术和视频协助胸腔镜手术(VATS)两种手术方式在早期肺癌中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方法该院回顾了从2005年1月1日—2012年10月1日,总共实施了147例实施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病例,其中对照组88例,采用常传统的开放性开胸手术切除肺癌病灶,观察组59例,采用电视辅助下胸腔镜肺癌切除手术。结果两组患者基础疾病对比,VATS组患者术高血压、慢性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发病率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ATS组患者在ICU监护和对照组相比,时间更短(P=0.02)。VATS组术后患肺炎率更低(P=0.00),胸管放置时间更短,总住院时间更长。在手术时间、失血量、房颤、呼吸机使用时间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生存率中位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开胸组(7.9年)、VATS组(4.6年)。结论对于早期肺癌患者,VATS术与开胸术术后生存率相似,但是VATS减少手术出血量同时减少术后ICU住院时间,手术创伤小,有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术后肺炎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