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是否能够逆转低氧诱导胰腺癌细胞对铁死亡诱导剂的抵抗,并进一步明确其作用机制。方法: 人胰腺癌Patu8988细胞分别在常氧和低氧下培养不同时间(0、12、24、48 h),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免疫印迹法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1α,HIF 1α)蛋白表达;用不同浓度铁死亡诱导剂Erastin分别处理常氧和低氧培养的Patu8988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低氧培养的Patu8988细胞分别给予以下处理:对照组、二甲双胍、Erastin、二甲双胍联合Erastin,用CCK 8法检测细胞活性,免疫印迹法检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蛋白表达;用不同浓度二甲双胍处理低氧培养的Patu8988细胞,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MPK),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mTOR),HIF-1α等蛋白表达。结果: 与常氧组相比,低氧抑制细胞增殖,且呈时间依赖性,在48 h差异最显著(P<0.05);Erastin浓度为10 μmol/L时,低氧组细胞活性明显低于常氧组(P<0.05),为最佳实验浓度;低氧条件下,与单药处理组相比,二甲双胍联合Erastin可以显著抑制细胞活性,降低GPX4蛋白表达水平(P均<0.05);二甲双胍能够激活AMPK,抑制mTOR磷酸化以及HIF-1α蛋白水平(P均<0.05)。结论: 二甲双胍能够通过AMPK mTOR轴减少HIF 1α表达,从而逆转低氧诱导的胰腺癌细胞铁死亡抵抗。  相似文献   

2.
王春芳  刘兵  孙光  徐瑜杰  彭勃 《海南医学》2016,(23):3802-3807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对人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二甲双胍处理体外常规培养人结直肠癌细胞HCT-15、COLO205,通过MTT检测结直肠癌细胞的生长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周期及凋亡;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d、Bcl-2、Cleaved caspase-3及信号通路蛋白Akt、p-Akt、mTOR、p-mTOR、S6K、p-S6K的表达变化.结果 不同浓度的二甲双胍作用HCT-15、COLO205细胞72 h后细胞活力明显受到抑制,并呈现浓度依赖性;经流式细胞术分析,二甲双胍能够促使细胞停滞于G0/G1期,同时上调细胞早期及晚期凋亡所占比率;Western blot分析发现,Bad、cleaved caspase-3表达量随着二甲双胍浓度的升高而上调,Bcl-2表达量随着二甲双胍浓度升高而下降;同时,p-Akt及p-mTOR、p-S6K的表达量均明显被抑制,但Akt、mTOR、S6K总蛋白表达量无明显变化.结论 二甲双胍能够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而具体机制可能与抑制Akt及mTOR通路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不同浓度七氟醚对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替莫唑胺(TMZ)抵抗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培养对数生长期的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传代后将细胞分为3组:对照组、低七氟醚组及高七氟醚组.对照组在5%CO2气体条件下培养,低七氟醚组在5%CO2+1%七氟醚气体条件下培养,高七氟醚组在5%CO2+2.5%七氟醚气体条件下培养,总气流量为2 L/min.MTT法检测3组细胞TMZ半抑制浓度(IC50)的变化,荧光定量链式聚合酶反应(qPCR)检测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HIF-1α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MTT结果显示对照组细胞TMZ IC50值显著高于高七氟醚组IC50值(P<0.05),而与低七氟醚组IC50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PCR结果显示对照组HIF-1αmRNA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低七氟醚组及高七氟醚组(P<0.05),且低七氟醚组HIF-1αmRNA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高七氟醚组(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对照组HIF-1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低七氟醚组及高七氟醚组,且低七氟醚组HIF-1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高七氟醚组.结论 七氟醚促进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对TMZ的敏感性,可能与下调HIF-1α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缺氧与人脑胶质瘤细胞化疗抵抗及患者预后的关系及高压氧舱在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中应用的疗效分析。方法体外使用氯化钴诱导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 缺氧状态,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缺氧标志物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变化,噻唑蓝(MTT)染色法检测U251 细胞替莫唑胺(TMZ)的半抑制浓度(IC50)的变化。逆转录PCR(RT-PCR)检测患者高级别脑胶质瘤组织中HIF-1α的表达特征,比较与正常脑组织及低级别脑胶质瘤组织表达的差异,临床上采用Kaplan-Meier 生存分析法分析高压氧舱治疗与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同时分析患者HIF-1α的表达与未行高压氧舱治疗的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体外成功诱导U251 细胞的缺氧状态,Western blot结果示U251-ol 的HIF-1α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细胞(U251-control),MTT结果显示,U251-ol细胞TMZ 的IC50 值高于U251-control(P <0.05)。RT-PCR 结果示高级别脑胶质瘤HIF-1α的表达高于正常脑组织及低级别脑胶质瘤组织(P <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示行高压氧舱治疗的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2年内预后优于未行高压氧舱治疗的患者(P <0.05),但长期随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未行高压氧舱治疗的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中,高表达HIF-1α的患者相比低表达的患者预后不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缺氧可促进脑胶质瘤细胞化疗抵抗的形成,且不利于患者预后,高压氧舱能有效改善脑胶质瘤组织的缺氧状况,有效提高患者短期预后情况,是值得推广的辅助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5.
二甲双胍对人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在体外对人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二甲双胍干预人子宫内膜癌RL95-2和KLE细胞不同时间后,采用MTT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Western印迹法检测IGF-1Rβ、Akt和p-Akt的表达。结果二甲双胍显著抑制子宫内膜癌RL95-2和KLE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二甲双胍使G_0/G_1期细胞比例升高,S期细胞比例降低。Western印迹法检测显示二甲双胍能够降低IGF-1Rβ和p-Akt的表达。结论二甲双胍能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IGF-1Rβ表达和抑制Akt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缺氧条件下二甲双胍对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株RPMI 8226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选取常氧和缺氧条件下RPMI 8226细胞的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数据集GSE110113进行差异表达基因(DEGs)和相关信号通路富集分析。采用100μmol/L氯化钴(CoCl2)构建化学缺氧模型;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不同浓度的二甲双胍作用于缺氧条件下MM细胞株RPMI 8226后的细胞增殖活力;采用Western-blot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ELISA检测培养基上清液VEGF蛋白的表达含量;采用体外新生血管生成实验检测新生血管生成。结果 基因本体论(GO)、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富集分析显示,DEGs富集在“缺氧反应”和“HIF-1信号通路”;RPMI 8226细胞中HIF-1α和VEGF蛋白的表达随CoCl2作用时间增加而增加;二甲双胍以剂量依赖性方式降低缺氧诱导RPMI 8226细胞中HIF-1α和VEGF蛋白的表达及培养上清液中VEGF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通过诱导铁死亡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常规培养正常人神经胶质细胞和胶质瘤细胞,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脂质过氧化产物[5-、12-和15-羟二十碳四烯酸(HETE)]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细胞铁死亡标志蛋白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4)和链脂肪酸-CoA连接酶(ACSL-4)表达;二甲双胍处理胶质瘤细胞U87,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活力改变,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乳酸脱氢酶(LDH)试剂盒检测细胞LDH释放量,5-乙炔基-2’-脱氧尿苷(EdU)染色检测细胞增殖,丙二醛(MDA)试剂盒检测细胞MDA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活性氧(ROS)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铁死亡标志蛋白GPX4和ACSL-4蛋白表达;二甲双胍联合铁死亡抑制剂(ferrostatin-1)处理U87细胞,进一步验证胶质瘤细胞铁死亡机制。结果 与正常胶质细胞比较,胶质瘤细胞脂质过氧化产物5-、12-和15-HETE水平降低,铁死亡标志蛋白GPX4表达增多,ACSL-4蛋白表达减少;二甲双胍处理U87细胞后,铁死亡蛋白G...  相似文献   

8.
探讨二甲双胍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使用三因子(TNF-α、IL-1α、C1q)诱导产生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RT-qPCR及Westernblot检测补体3(C3)的表达;使用5、10、20 mM浓度的二甲双胍处理,Westernblot检测星形胶质细胞中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与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磷酸化水平;采用AMPK抑制剂Compound C处理,检测AMPK和STAT3磷酸化水平。结果 形态学及RT-q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三因子处理改变了星形胶质细胞形态并显著提高了C3的表达(P<0.05),表明成功建立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模型。RT-qPCR结果及Western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二甲双胍对C3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呈现浓度依赖性(P<0.05)。在诱导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过程中,与对照组相比,AMPK的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P<0.05),使用不同浓度二甲双胍处理后,AMPK的磷酸化水平显著增加且呈浓度依赖性(P<0.05),同时信号传导及STAT3的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且呈浓度依赖性(P<0.05)。AMPK抑制剂Compound C处理后显著抑制了二甲双胍导致的AMPK活性升高及STAT3活性降低,同时抑制了C3表达下调(P<0.05)。结论 二甲双胍通过AMPK/STAT3信号通路抑制星形胶质细胞的反应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缺氧是否通过上调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而调控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表达并诱导神经细胞凋亡。 方法分别用0、125、250、500 μmol/L氯化钴(CoCl2)处理PC12细胞,蛋白印迹法检测其PCSK9及HIF-1α表达;Hoechst33258核染色及流式细胞术检测CoCl2对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用250 μmol/L CoCl2处理PC12细胞0、6、12、24 h,蛋白印迹法检测其PCSK9及HIF-1α表达。不同浓度HIF-1α激动剂二甲基乙二酰基甘氨酸(DMOG)或HIF-1α抑制剂利非西呱(YC-1)处理PC12细胞24 h,检测PCSK9、HIF-1α、胱天蛋白酶3(Caspase-3)、Caspase-9的表达及对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PC12细胞经PCSK9 siRNA转染后与250 μmol/L CoCl2孵育,检测对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及PCSK9、HIF-1α、Caspase-3、Caspase-9蛋白的表达。 结果PCSK9、HIF-1α的表达及细胞凋亡程度呈CoCl2浓度与时间依赖性增高。PC12细胞中HIF-1α和PCSK9的表达呈DMOG浓度依赖性增高,Caspase-3、Caspase-9表达及PC12细胞凋亡率呈DMOG浓度依赖性降低;PC12细胞中HIF-1α和PCSK9的表达呈YC-1浓度依赖性降低,Caspase-3、Caspase-9表达及PC12细胞凋亡率呈YC-1浓度依赖性升高。与空白组及无义RNA组比较,PCSK9 siRNA转染组Caspase-3、Caspase-9表达减少,凋亡程度降低。 结论细胞缺氧状态下HIF-1α水平的增高能上调PCSK9表达并调控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二甲双胍可以降低糖尿病患者患癌的风险性和癌症相关的死亡率,本实验进一步探讨二甲双胍在体外对人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二甲双胍干预人子宫内膜癌Ishikawa和HEC-1A细胞不同时间后,采用MTT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ERα及PTEN的表达。结果二甲双胍显著抑制两种子宫内膜癌Ishikawa和HEC-1A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二甲双胍使子宫内膜癌细胞停滞在G0/G1期,并且可以诱导细胞的凋亡。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显示二甲双胍能够促进子宫内膜癌细胞ERα的表达;Ishikawa细胞无PTEN蛋白的表达,HEC-1A细胞则高表达PTEN。结论二甲双胍能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的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ERα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以CoCl2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建立细胞异常缺氧损伤模型,探究肝素寡糖(HDO)对HUVEC细胞中糖酵解的影响及分子机制。实验分为对照组(无血清DMEM培养基)、模型组(无血清DMEM培养基+50 μmol/L CoCl2)及HDO给药组(模型组基础上分别添加0.01、0.1、1 μmol/L HDO)。采用生化试剂盒检测HDO对HUVEC细胞葡萄糖摄取及乳酸积累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及qPCR实验检测HIF-1α、GLUT-1及LDHA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的影响,并对PI3K/Akt信号通路进行检测。结果显示:HDO可以抑制HUVEC细胞的葡萄糖摄取及乳酸生成,下调HIF-1α、GLUT-1及LDHA的表达水平,影响PI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结果表明,HDO可以通过抑制PI3K/Akt/HIF-1α信号轴的激活从而调控HUVEC细胞的糖酵解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对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 alpha, SDF-1α)表达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PC12细胞,予以不同浓度氯化钴(CoCl2)、去铁胺(DFO)、二甲基乙二酰基甘氨酸(DMOG)处理。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RT-PCR检测药物诱导后细胞内SDF-1α mRNA的表达,Western印迹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1α, HIF-1α)、SDF-1α蛋白表达。结果 CCK-8法结果显示,低浓度CoCl2能够促进PC12细胞的增殖能力,但随着浓度增高,DFO、CoCl2、DMOG均能使细胞增殖能力降低。RT-PCR结果显示,DFO、CoCl2、DMOG各组细胞内SDF-1α mRNA表达减少。Western印迹法结果显示,CoCl2、DFO和DMOG组HIF-1α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增高。ELISA法结果显示,CoCl2、DFO、DMOG组SDF-1α水平均显著下降。结论 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CoCl2、DFO和DMOG均可上调HIF-1α的表达,下调SDF-1α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Osimertinib联合二甲双胍对吉非替尼获得性耐药的非小细胞肺癌PC 9/GR细胞的生长抑制效应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Osimertinib和二甲双胍单药或联合作用于PC 9/GR细胞后,应用MTT法检测不同药物处理组处理后对PC 9/GR细胞的抑制率影响;荧光染色法观察和流式细胞术检测Osimertinib和二甲双胍单药或联合诱导细胞凋亡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各药物处理组细胞磷酸化及非磷酸化的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MPK)和70 ku核糖体蛋白S6激酶(P70S6K)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Osimertinib和二甲双胍双药联合作用可显著抑制PC 9/GR细胞的增殖,作用强于各单药(P<0.05),表现为协同作用(联合指数<1);双药联合时相较于单药表现出更强的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二甲双胍可上调细胞内p-AMPK蛋白的表达,Osimertinib和二甲双胍均可下调p-P70S6K蛋白,且双药联合较单药下调p-P70S6K蛋白水平更为显著.结论 Osimertinib和二甲双胍联合用药对PC 9/GR细胞的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并可以促进其凋亡的发生,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对骨肉瘤MG63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以骨肉瘤MG63细胞株为研究对象,二甲双胍处理后分别采用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采用明胶酶谱实验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MMP-9的活性,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细胞中埃兹蛋白(Ezrin) 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Ezrin蛋白的表达;Li-pofectamine 2000转染Ezrin质粒到细胞中观察其对二甲双胍诱导的细胞迁移侵袭抑制及对下游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 二甲双胍可显著抑制MG63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并降低MMP-2和MMP-9的酶活性.用药48 h后,MG63细胞内Ezrin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明显下降,且上调Ezrin可减弱二甲双胍诱导的骨肉瘤细胞迁移和侵袭抑制及二甲双胍诱导的MAPK/Erk信号通路抑制.结论 二甲双胍可抑制MG63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可能是通过下调Ezrin和MAPK/Erk信号通路而实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二甲双胍对前列腺癌Vcap细胞增殖、侵袭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初步探讨microRNA(miRNA) 相关的作用机制。方法 以PBS处理组作为对照,使用不同浓度二甲双胍(1~50mmol/L) 处理前列腺癌Vcap细胞,MTS比色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分析二甲双胍对Vcap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划痕和侵袭小室实验分别检测5mmol/L二甲双胍和miR30a对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作用;使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测定5mmol/L二甲双胍对Vcap细胞上皮指标物(E-cadherin、β-catenin)和间质指标物(Vimentin、Snail)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使用RT-PCR检测miR30a、miR143、miR185、miR196、miR205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二甲双胍抑制前列腺癌Vcap细胞的增殖,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5mmol/L 二甲双胍明显影响Vcap细胞的周期分布并显著抑制Vcap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二甲双胍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显著上调Vcap细胞中E-cadherin 和β-catenin的表达(P均<0.05) ,下调Vimentin和N-cadherin的表达(P均<0.05)。进一步的实验发现,二甲双胍显著上调miR30a的表达水平 (P<0.05),而后者可显著抑制Vcap细胞的增殖和EMT的发生。结论 二甲双胍明显抑制前列腺癌Vcap细胞的增殖、侵袭能力和上皮间质转化的过程。该过程可能涉及二甲双胍对miR30a的表达的上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干扰素(interferon,IFN)?γ诱导的人卵巢颗粒细胞KGN功能损伤的效应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二甲双胍单独及与IFN?γ共处理对KGN细胞活力的影响,并观察细胞生长状态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处理对KGN细胞凋亡及周期的影响;q?PCR 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1A(cyclin 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 1A,CDKN1A)mRNA的表达。结果:IFN?γ可抑制KGN细胞活力、阻滞细胞从G0?G1期进入S期,并促进凋亡(P < 0.05);二甲双胍单独处理几乎不影响KGN细胞功能;但二甲双胍与IFN?γ共同作用可提高损伤的KGN细胞活力,缓解IFN?γ引起的细胞凋亡及周期阻滞,并抑制细胞周期负性调节蛋白CDKN1A表达的异常上调。结论:二甲双胍可减轻IFN?γ诱导的KGN细胞功能损伤,并且可能是通过下调细胞周期负性调节蛋白CDKN1A 的异常表达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miRNA145联合二甲双胍对人结直肠癌细胞株HCT116增殖的影响?方法:慢病毒法将miRNA145转染入人结直肠癌细胞株HCT116,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miRNA145表达的变化?通过CCK-8细胞增殖实验检测miRNA145和/或二甲双胍对HCT116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检测miRNA145和/或二甲双胍对细胞AMPK?mTOR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CCK-8实验表明miRNA145?二甲双胍均具有抑制HCT116细胞增殖的作用,二者联用使细胞增殖受到更大程度的抑制?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二甲双胍?miRNA145以及二者联用可进一步促进AMPK的活化进而影响mTOR蛋白表达水平?结论:miRNA145联合应用二甲双胍具有更强的抑制人结肠癌细胞株HCT116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对甲状腺未分化癌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二甲双胍处理甲状腺未分化癌细胞株SW1736,分别通过琼脂滴法及Transwell侵袭迁移实验,对比观察二甲双胍组与对照组SW1736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real-time PCR方法检测细胞中与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过程密切相关的分子,包括波形蛋白(vimentin)、E-钙黏素(E-cadherin)、转录因子Snail1及Slug mRNA表达变化。结果:琼脂滴法及Transwell侵袭迁移实验均发现二甲双胍可降低SW1736细胞体外侵袭迁移能力,且随二甲双胍浓度的增高,其抑制作用增强;二甲双胍可显著下调甲状腺未分化癌细胞中vimentin及转录因子Slug和Snail1表达,促进上皮细胞表型E-cadherin表达。结论:二甲双胍可通过下调Snail1和Slug的表达促进E-cadherin 的表达,从而抑制EMT过程,降低甲状腺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为甲状腺癌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二甲双胍对人结肠癌细胞株SW480增殖、周期及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结肠癌细胞株SW480,给予不同浓度二甲双胍干预,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Real time-PCR法检测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 二甲双胍可以抑制SW480细胞的增殖,并呈时间-剂量依赖性。20mmol/L二甲双胍干预48h后与对照组相比,细胞G0/G1期比例升高,S及G2/M期比例均降低;细胞凋亡比率增高;Real time-PCR示周期相关基因CyclinD1 mRNA表达明显下调(P0.05),凋亡相关基因BCL-2 mRNA表达明显下调,CASP3及BAX mRNA 表达明显上调(P<0.01)。结论 二甲双胍能够抑制人结肠癌细胞株SW480的增殖,G0/G1期细胞周期阻滞,促进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上调及下调某些周期、凋亡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Met)对乳腺癌肿瘤-间质细胞交互作用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将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与乳腺癌细胞共培养,运用二甲双胍进行干预,分为对照组和Met干预组,ELISA及RT-qPCR检测Met对CAFs中HIF-1α、p-AMPK、基质衍生因子-1(SDF-1)和白细胞介素-8(IL-8)等因子的表达变化以及Transwell检测肿瘤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运用外源性SDF-1、IL-8干预后,Transwell检测肿瘤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运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shRNA或过表达质粒调节CAFs-HIF-1α的表达,以及AMPK-shRNA抑制AMPK的表达,并运用OG和2-OXO调节脯氨酸羟化酶的表达,及运用外源性TGF-β1干预后,Western blot及RT-qPCR检测CAFs中p-AMPK、HIF-1α、SDF-1、IL-8的表达,Transwell检测肿瘤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Met干预组中CAFs的p-AMPK、SDF-1和IL-8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HIF-1α表达水平下降(P<0.05),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