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为了探索枸橼酸局部抗凝血液透析(RCA-HD)时,动脉管路血游离钙浓度(A管iCa)与外周静脉血游离钙浓度(PiCa)的函数关系,以便用动脉管路血游离钙检测值替代外周静脉血游离钙数值。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2月本院行血液透析的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46例,4%枸橼酸钠由透析器前动脉端泵入,含钙(1.75 mmol/L)碳酸氢盐透析液及空心纤维透析器,透析前低钙者分梯次补钙。RCA-HD时同步在动脉管路输入枸橼酸前和外周静脉内采集血标本,将iCa值对比,观察RCA的效果及安全性,如凝血、出血及低钙血症等。结果:46例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共进行51次RCA-HD。统计显示,动脉管路内与外周肢体静脉化验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数据高度正相关,r=0.924,回归方程:PiCa=0.11+0.908×A管iCa,r=0.935;透析过程中无管路、透析器凝血、诱发或加重出血者。结论:临床实践中可以用A管iCa值经换算代替Pi Ca值。RCA-HD安全,效果满意,推荐扩大梯次补钙的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脑微出血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风险和预后情况。方法 收集确诊的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的患者,经磁敏感加权成像扫描,根据脑微出血的数量分为A组(轻度组)45例、B组(中度组)68例和C组(重度组)42例,并选取同期单纯急性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71例)。各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的静脉溶栓治疗。利用磁敏感加权成像扫描比较各组治疗后脑微出血和出血性转化情况;用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和采用改良RANKIN量表比较各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 C组在静脉溶栓后脑微出血比治疗前有明显增加(P<0.05),出血性转化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预后情况劣于对照组(P<0.05);A组和B组在静脉溶栓后脑微出血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情况、病死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A组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发生率与对照组相当(P>0.05),而B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合并重度脑微出血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可能会增加出血性转化危险和病死率,影响预后;利用磁敏感加权成像扫描明确患者的脑微出血情况对临床溶栓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产前胎儿静脉导管血流频谱波形与胎儿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笔者医院进行常规产检的孕11~13+6周孕妇105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胎儿行静脉导管血流频谱检查,并对所有孕妇进行随访,分析静脉导管血流频谱与胎儿预后的关系。结果 1056例胎儿中87例静脉导管频谱出现a波反流或消失,静脉导管频谱异常组胎儿先天心脏畸形、染色体异常、其他畸形的发生率分别为20.69%、8.05%、33.33%,明显高于频谱正常组0.31%、0.52%、0.9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先天性疾病组胎儿静脉导管血流频谱的心房收缩期流速Va明显低于正常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胎儿静脉导管血流频谱的心室收缩期流速VS、心室舒张期流速V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导管频谱测定对先天性疾病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63.04%(29/46)、94.25%(952/1010),其中对心脏畸形的诊断敏感度最高(85.71%,18/21),染色体异常的诊断敏感度次之(58.33%,7/12),其他系统畸形的诊断敏感度最低(30.77%,4/13)。结论 孕早期静脉导管血流频谱异常与胎儿先天疾病尤其是心脏畸形的关系密切,可作为早期筛查的判断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4.
许安平  陈琛 《安徽医学》2016,37(8):982-984
目的 对比分析双髋关节同期置换与分期置换的临床疗效,为同期双髋关节置换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入住铜陵市人民医院行髋关节置换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同期置换组与分期置换组各30例,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并发症及关节功能。结果 同期置换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总手术时间均低于分期置换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Harri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同期置换组患者CRP水平高于分期置换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感染等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期双髋关节置换较分期置换有一定的优势,可以降低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达比加群、利伐沙班及华法林三种抗凝药物在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围术期的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3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导管消融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120例,根据给予的抗凝药物不同为3组:A组(40例)给予达比加群、B组(40例)给予利伐沙班、C组(40例)给予华法林,观察3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及随访3个月的血栓栓塞及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A、B、C 3组围术期并发症(12.5%、10%、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A、B、C 3组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0%、2.5%、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轻度出血事件发生率(5%、2.5%、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达比加群和利伐沙班在房颤导管消融围术期抗凝治疗的效果与华法林相当,两者均可有效预防房颤导管消融术后血栓栓塞事件,安全性可能更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多层螺旋CT肝脏灌注预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上消化道出血风险性价值。方法 对笔者医院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者进行研究,其中未出血者31例,出血者21例,另选取30例体检正常者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CT灌注成像。对比3组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PVP)、肝脏总灌注量(THP)、肝动脉灌注指数(HPI)以及静脉内径参数:门静脉直径(PVD)、脾静脉直径(SVD)、肠系膜上静脉直径(SMVD)、胃冠状静脉直径(GCVD)水平,统计脾门-胃底静脉血管截面数量、血管总面积,创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对比不同指标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PVP、THP降低,HPI升高,出血组变化程度高于未升高组;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PVD、SVD、SMVD、GCVD水平以及血管截面数量、血管总面积均升高,且出血组静脉内径变化程度高于未出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GCVD、血管截面数量、血管面积与上消化道出血发生具有显著相关性(OR=1.398,OR=1.427,OR=1.3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血管面积AUC值(0.826)高于GCVD、血管截面数量(0.702、0.768),预测价值最高。结论 GCVD、血管截面数量、血管面积均能够预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上消化道出血,其中静脉血管面积预测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7.
盛明辉  赵建勇 《安徽医学》2017,38(10):1304-1306
目的 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致肝中静脉属支损伤的因素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6年7月和2000年7月至2005年7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肝胆外科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11年7月至2016年7月的11 065例患者作为近期组,2000年7月至2005年7月的8791例患者作为早期组,针对两组行LC治疗胆囊疾病的种类及LC术中发生肝中静脉属支损伤出血的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与早期组比较,近期组行LC治疗的胆囊疾病种类发生了变化(P<0.05);近期组患者中发生胆囊床肝中静脉属支损伤出血13例(发生率0.12%),早期组9例(发生率0.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因素没有变化,均为电凝伤所致肝中静脉属支损伤出血;术中出血中转开腹率近期组较早期明显减少,镜下处理成功率提高,且近期组平均住院日较早期组降低。结论 LC致肝中静脉属支损伤出血的发生率无变化,但近来损伤程度降低,镜下处理能力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注射液I号(HHI-I)对大鼠高血压性血-脑屏障破坏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10只/组: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高血压模型组(股静脉内注射苯肾上腺素后不治疗),低、中、高剂量给药组(静脉内注射1.5%、3.0%、6.0%浓度的HHI-I,2mL/kg,和治疗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代替HHI-I)。各组动物按设计分组处理,60min后股静脉内注射伊文思蓝,再5min后给予苯肾上腺素,30min后处死动物取脑组织标本,测定伊文思蓝(EB)含量。[结果]模型组血-脑通透性明显增加,与正常组比较P<0.05;生理盐水未使增高的通透性降低,而3个剂量的HHI-I均能使通透性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HHI-I对大鼠高血压性血-脑通透性破坏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对1例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断裂移位至心腔和肺动脉内的患者行双侧股静脉穿刺,置入5F-PIG导管及导丝,先将PICC的一端拉入下腔静脉内,再置入鹅颈套圈套取PICC,自血管鞘拉出体外.PICC成功取出,穿刺点无出血、感染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瞿香坤  荣令  田图磊  夏静  张红波 《安徽医学》2017,38(11):1464-1466
目的 比较引流导管和中心静脉导管在老年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胸腔闭式引流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亳州临床学院收治的60例老年性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16Fr (直径5.3 mm)引流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对照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直径2.1 mm)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比较两组患者肺复张时间、置管操作时间、拔管时间、总有效率,以及肺部感染,置管堵塞、脱管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66.67%),肺复张时间(1.50±0.30) d短于对照组(3.00±1.00)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堵管、脱管、皮下气肿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使用镇痛剂例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引流导管治疗老年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疗效优于中心静脉导管。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中心静脉置管患儿发生相关性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及有效护理措施。方法从到我院接受治疗的中心静脉置管患儿中选取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其临床资料及护理措施。结果≥1岁患几率(5.71%)明显低于1岁患儿(22.86%);肱静脉置管发生深静脉血栓几率(26.47%)明显高于外周中心(12.50%)、颈内静脉置管患儿(5.00%);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深静脉血栓发生时间(18.10±1.21 d)明显长于肱静脉(5.83±2.51 d)、颈内静脉置管(6.21±1.01 d),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儿深静脉血栓发生与其自身年龄、置管方式有直接关联。结论掌握中心静脉置管患儿发生相关性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可及早实施有效的护理,降低静脉血栓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股静脉穿刺置管技术及护理在重症脑血管病(SCVD)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011年5月以来我科收治的50例SCVD患者使用了股静脉穿刺置管技术。结果50例股静脉穿刺置管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98%,置管时间8-60d,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股静脉穿刺置管为SCVD患者的,临床救治、中心静脉压监测、静脉高营养输入及静脉穿刺困难患者建立了有效的静脉通道,减轻了周围静脉损伤,减少了穿刺次数,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验证在暗环境下应用荧光静脉留置针进行静脉穿刺的应用效果。方法模拟不同光亮度环境,应用荧光静脉留置针和普通静脉留置针分别对犬静脉进行静脉穿刺,对比穿刺成功率和穿刺时间。结果在晨昏光亮度组和低光亮度组应用2种静脉留置针进行穿刺的成功率和穿刺时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晨昏光亮度和低光亮度的环境下使用荧光静脉留置针进行静脉穿刺具有提高穿刺成功率、缩短穿刺时间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导管技术对糖尿病合并胃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脂肪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在大连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合并胃癌患者15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直接盲穿组和超声引导组,每组7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抵抗素、瘦素、脂联素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1(IGFR-1)、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的基因(PTEN)、IGF-1水平。统计穿刺成功和术中血管损伤、导管漂移患者。结果 超声引导组患者治疗前后抵抗素、瘦素、脂联素、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9-9的降低幅度大于直接盲穿组(P <0.05)。超声引导组IGFR-1、IGF-1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直接盲穿组(P <0.05),PTEN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直接盲穿组(P <0.05)。超声引导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总成功率高于直接盲穿组(P <0.05),血管损伤发生率、导管漂移发生率低于直接盲穿组(P <0.05)。超声引导组总有效率高于直接盲穿组(P <0.05),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5.
焦翠莉  尹孝亮 《安徽医学》2016,37(11):1371-1373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在急性中央型血栓诊断中的价值及在介入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2例急性中央型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先行下肢CDUS检查,DSA进一步明确诊断后,在滤器保护下借助超声引导穿刺腘静脉为入路行深静脉置管溶栓术,观察下肢肿胀消退情况并复查CDUS,评估血管再通情况。结果 本组32例患者入院超声检查与DSA结果一致,均诊断为急性中央型血栓,经溶栓治疗,下肢肿胀均较治疗前显著缓解,平均管腔直径狭窄率(38.28±2.37)%较术前(90.19±2.58)%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有效率达100%。结论 CDUS在急性中央型血栓诊断中敏感性高,同时具有无创、可反复的优点,可作为诊断该疾病的首选方法之一,在超声引导下穿刺行置管溶栓及疗效评价中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铁过载对原代培养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氧表达的影响及川芎嗪的干预效应。方法 使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体外培养铁过载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和活性氧的含量。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含量显著降低(P<0.01),给药组超氧化物歧化酶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活性氧含量显著高于空白组(P<0.01),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活性氧含量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 川芎嗪能抑制脐静脉内皮细胞铁过载导致的氧化应激,有通过抗氧化应激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脓毒性休克患者的动脉、中心静脉及外周静脉血乳酸浓度的相关性,探讨不同时间段血乳酸、乳酸清除率对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方法  选择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号楼ICU 2020年6月至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6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入组患者一般资料,监测入住ICU时及治疗后6 h、12 h、24 h动脉、外周静脉、中心静脉血血气参数,以及48 h、72 h动脉血血气参数。首先根据血样本的来源分为动脉、中心静脉、外周静脉组,分析3组之间血乳酸浓度的相关性,然后根据患者28 d存活情况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探讨早期不同时间段血乳酸、乳酸清除率对病情预后的评估价值。  结果  (1)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入住ICU时及治疗后6 h、12 h、24 h动脉与中心静脉乳酸值具有相关性,各时间段r值在0.89~0.90之间,P < 0.05;入住ICU时及治疗后6 h、12 h、24 h动脉与外周静脉乳酸值具有相关性,各时间段r值在0.83~0.87之间,P < 0.05;(2)经绘制ROC曲线,初始及治疗后6 h、12 h、24 h、48 h、72 h动脉乳酸AUC分别为0.64,0.62,0.64,0.72,0.66,0.63,P < 0.05,动脉24 h乳酸AUC最大,其最佳截断值 = 2.42 mmol/L,灵敏度 = 0.64,特异度 = 0.66;(3)经绘制ROC曲线,6 h、12 h、24 h、48 h、72 h动脉乳酸清除率AUC分别为0.66,0.61,0.74,0.72,0.70,P < 0.05,24 h乳酸清除率AUC最大,其最佳截断值 = 19.57%,灵敏度 = 0.64,特异度 = 0.68。  结论  (1)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动脉与中心静脉、外周静脉血乳酸水平具有相关性;(2)治疗后24 h的动脉血乳酸及乳酸清除率对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具有较好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集束化干预策略(central line bundle,CLB)对恶性血液病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的影响效果。方法:参照美国健康促进会(Institution for Healthcare Improvement,IHI)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的集束化干预策略,制定CRBSI集束化干预办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本院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行常规护理的252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作为对照组,随机选取同期在我院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行集束化干预策略的271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作为实验组,对常规护理与集束化干预策略后的效果进行比较性分析。结果:对照组股静脉GRBSI平均发生率最高,达26.1‰,集束化干预策略后股静脉置管GRBSI平均发生率7.4‰,对照组股静脉GRBSI平均发生率较实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置管GRBSI平均发生率较实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实验组的CRBSI发生率分别为13.5‰、6.1‰,集束化干预策略后实验组的CRBSI率(‰)、CRBSI起始时间、留置天数、住院时间和费用及手消毒剂消耗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RBSI以革兰阳性菌为主,集束化干预策略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病原菌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集束干预策略可有效降低恶性血液病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了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心静脉导管不同途径置管的感染率,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为临床预防和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9~2010年的198例心脏直视术后采取经股静脉、锁骨下静脉、外周静脉放置中心静脉导管,中心静脉导管尖端培养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性分析。结果经锁骨下静脉途径的感染率为7.84%,经股静脉途径的感染率为23.61%,周围静脉感染率为6.89%,中心静脉管道的感染的病原菌中革兰氏阳性菌有12例,占57.1%;革兰氏阴性菌有8例,占38.1%;真菌1例,占4.8%。结论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与不同留置途径具有不同程度差异,但股静脉穿刺途径和锁骨下静脉及周围静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心静脉留置管道感染的致病菌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  相似文献   

20.
廖旺军  崔斐  石敏  席菁乐  左强 《河北医学》2008,14(10):1142-1144
目的:探讨经锁骨下静脉植入导管药盒系统的具体方法,提高成功率;探讨系统出现堵塞时的可能原因及处理办法.方法:为83例恶性肿瘤患者,通过锁骨下静脉植入导管药盒系统,观察术后使用情况.结果:83例患者均成功经锁骨下静脉植入导管药盒系统;5例使用过程中出现堵塞,处理后复通,并正常使用;2例使用1年后药盒损坏,局部渗液,手术取出.手术过程中未出现气胸、血胸、感染等并发症.结论:经锁骨下静脉植入导管药盒系统,是建立长期静脉通道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