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喉痹为临床常见疾病,中医所言"喉痹"有狭义、广义之分。为探讨喉痹之病因病机及其论治,本文就喉痹的基本病机"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展开论述,在理论探讨喉痹病机和治疗的基础上,以实例佐证。喉痹之为病,为阴阳失常所致,关键所在复其阴阳。强调临床从其基本病机辨证,收效良好,为临床治疗喉痹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2.
全国名老中医专家郑洪新教授根据多年治疗尪痹的临床经验,认为尪痹之病位主要在于形体,骨骼、软骨、关节、滑膜、筋脉、肌肉皆有虚弱,肾气不足、肝血亏虚、脾胃失健为其病本,同时兼有风伤、湿阻、热结、寒凝、瘀血等邪气稽留,形体与脏腑内外相因,导致病程缠绵,顽固难治。基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理论,提出尪痹治则治法以"调气为上、从肾论治、兼顾肝脾"为主,遣方用药力求标本兼顾,补气血而强肝肾,祛风寒湿之邪,筋骨强而痹痛止。临床中尪痹患者采用调气之法治疗后,症状均明显好转,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分型论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风湿关节炎,祖国医学称“顽痹”、“尪痹”、“历节”或“白虎历节”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临床多发性常见病,难治病。目前,中医对该病有以辨证论治为主者和以辨病论治为主者,有从病邪论治和从正虚论治者,其效果参差不一。笔者多年来,采用分型论治方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取得较好的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本文总结了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从脾胃论治尪痹(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经验。郭会卿教授在其经验方温中方基础上进行加减,以健脾和胃、除痹止痛为原则,创制了温中除痹汤用以治疗尪痹,既能够蠲除痹症,又能调理脾胃,使脾胃功能恢复正常,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基于中医经典《金匮要略》的“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简称“血痹虚劳篇”),从“血痹日久,虚劳成积”的角度探讨肝硬化的中医病机演变及“扶正化瘀”的论治思路。肝硬化的中医药诊疗目前绝大部分基于“积聚”“臌胀”的病机认识以及活血化瘀法等角度,并且临床诊疗工作中的理论性总结尚有欠缺。对“血痹成劳,肝劳生积”的中医理论进行阐述,认为“血痹日久,虚劳成积”是肝硬化中医药治疗的基本病机;“血痹日久,瘀热以行”当为肝硬化黄疸的中医病机。《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篇”对肝硬化的中医药临床分阶段论治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风以气血逆乱、阴阳失调为病机,风、火、痰、瘀、虚等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而发,虽与五脏有关,但脾胃为重。治疗应调理脾胃,使气血通畅,气机如常。从脾胃论治中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缺血性中风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脑脉痹阻、脑髓神机失用的临床病证,其病因病机复杂多变.笔者主要基于“治未病”思想,从肝论述其发病的原因,病机及临床特征,阐述调肝养肝并结合治未病思想从肝论治缺血性中风,以期为临床上治疗该病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以中医文献为源,结合近期临床研究,探讨睡眠-觉醒昼夜节律与阴阳跷脉的关系,为临床治疗睡眠节律紊乱提供中医治疗理论与思路。从阴阳跷脉的历史考究中总结其经脉循行特点、生理病理变化以及其与脏腑的联系,结合中医及现代医学对睡眠-觉醒昼夜节律的认识,发现睡眠-觉醒昼夜节律与阴阳跷脉密切相关,跷脉论治睡眠障碍是可行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颈椎病、膝骨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皆属于中医痹病范畴,李堪印教授建立了痹病"三辨"诊疗思想,创立了"预防为先、整局兼顾法"治疗项痹病,常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用桂枝加葛根汤加减治疗颈型颈椎病;自拟定眩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用"补肾益气法"治疗膝痹病,常用蠲痹汤加减治疗膝骨关节炎。用"阴阳-免疫双调法"治疗尪痹病,常用芍药甘草汤加减治疗早中期强直性脊柱炎,均能较好缓解病痛。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中医文献的学习,结合临床实际,运用络病理论对系统性硬皮病进行病名、病位、病机、诊治的探讨。认为当属皮痹、脉痹;病位在络;“阴阳俱虚、阳虚为主”为本虚,“寒邪凝结、痰瘀阻络”为标实;自拟软皮汤加减治疗硬皮病有效。  相似文献   

11.
失眠的根本病机为阴不纳阳,阳不入阴,阴阳失衡。"小周天"是古代气功主要流派之一的内丹术功法中的第一阶段,指气从下丹田开始,循督脉、顺任脉而行,过三关沟通任督二脉,以调和阴阳~([1])。基于失眠的根本病机,从"小周天"对调整人体阴阳有特独作用的理论基础上,探讨失眠与任督二脉的关系,为临床从任督二脉论治失眠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燥痹之病与冲任二脉密切相关。中医学将干燥综合征归于燥痹范畴,该病内涉多脏、外及多经,并以老年女性为主要发病群体,与冲任二脉沟通多经多脏、为女子所重的特点不谋而合。本文围绕冲任的功用、循行、所联系的脏腑等诸多方面展开论述,从经络的角度揭示燥痹失濡失润的病机、燥邪顽结聚守的部位以及可以从诸多脏腑论治燥痹的原因。在通补冲任的理论指导下,本文提出了通过畅达、盈润冲任来论治燥痹的具体方法,为干燥综合征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周围神经损伤从血痹论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笔者经常接诊周围神经损伤患者,若按瘀血论治,常觉疗效不显著.而从血痹论治,选用黄芪桂村五物汤加味治疗,常获得显著疗效,兹浅谈体会如下。1病因病机周围神经损伤常因肢体外伤后而导致,其临床表现多为受伤肢体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以及因神经损伤后造成的神经营养不良性改变。此病症多属外伤后气血瘀滞、营卫失和、筋脉炎养,导致肌肤麻木不仁,甚至疫废不用,这种病症与“血痹”的病机十分相似。2辩证要点张仲景检医要略·血痹虚劳脉证并治第六》对血痹证作了说明:“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  相似文献   

14.
类风湿关节炎从尪痹论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金匮要略》"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之意,结合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经验,本病可命名为"尪痹"。1病因病机尪痹的产生或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房事过度,以及妇女经病,产后失血而致肾虚;肾虚不能濡养肝木,筋骨失养而成骨松筋挛,关节变形不得  相似文献   

15.
焦树德 《河北中医》2004,26(11):805-806
近十多年来,笔者曾在国内不少省市以及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国,讲述过《尪痹的辨证论治》。并在《中医杂志》(1992年第3期)和《中国名老中医经验集萃》一书中,发表了《尪痹的辨证论治》的文章。对尪痹的定义、尪痹的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的方药等,发表了个人的体会,介绍了临床经验,供大家参考。当然,笔者在这十多年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对尪痹的辨证论治也有了进一步的体会和认识。  相似文献   

16.
陈莉 《光明中医》2013,28(8):1603-1604
根据清代医家的治痹文献,其治疗痹病重视从经络论治,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善从阳明论治(宣通清解法、补益法);2.诸痹独取太阴;3.奇脉论治(治分虚实、强调通络、补益肝肾、务在气血调和);4.久病入络("通络"是治疗络病的总原则、虚实异治、治络须护胃气、重在痰瘀、辨证用药)。  相似文献   

17.
《辽宁中医杂志》2015,(6):1196-1198
探讨周学文治疗失眠症的思路与方法,为进一步应用于临床提供理论基础。周师认为失眠症病位在心,与肝脾肾有关。其病机特点是阴阳失调,水火不济。治疗当从心论治,并注意调和肝胆脾胃肾的阴阳气血,以补虚泻实,调整脏腑气血、阴阳、安神定志为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8.
肺间质疾病是呼吸系统的疑难病,王书臣教授在临床中主张从肺痹论治,认为其中医病机本为肾气虚、肾阳虚,标为肺络痹阻,并据此创立了温肾补气、调畅中焦气机、祛风湿、宣痹通络的独特治疗方法和用药思路,常以二仙汤为主方加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磁共振(MRI)表现与中医各证型间的相关性。方法 238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为热痹、痛痹、着痹、尪痹,每型为1组,共4组。行MRI检查后随机抽取每组20例患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型中软骨损伤中严重程度和半月板损伤基本符合热痹〈痛痹〈着痹=尪痹、痛痹与着痹与尪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着痹与尪痹患者的韧带松弛、严重程度着痹〈尪痹,尪痹与其他3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滑膜增生、骨质增生、关节游离体以着痹和尪痹增生较为明显,两者与热痹和痛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着痹和尪痹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关节腔积液几乎所有证型病例全部存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着痹和尪痹程度明显轻于热痹和痛痹。结论热痹、痛痹滑膜增生及炎性变的发生密切相关,对应MRI表现为膝关节急性病变为主;着痹、尪痹与骨赘增生发生机理的关系较为密切相关,对应MRI表现为膝关节慢性病变为主。MRI应用于中医分型将对临床治疗本病有极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多发性骨髓瘤系血液系统常见的恶性浆细胞增殖性疾病,占血液恶性肿瘤的10%。中医认为,多发性骨髓瘤根本病因为肾虚,病位在骨髓,病机为肾虚血瘀。任督二脉属于奇经八脉,与人体脏腑、气血阴阳息息相关。任督二脉与本病的病因、病机、病位密切相关。文中从任督二脉论治多发性骨髓瘤,针刺治疗重视任督二脉的作用,选取任督二脉的腧穴,并适当配合脾、肾经穴位以补虚固本。为针灸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临床选穴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