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等比重腰麻用于剖宫产手术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0.6%、0.5%、0.4%3种浓度的罗哌卡因等比重腰麻在剖宫产手术中临床应用的优缺点.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学会(ASA)Ⅰ~Ⅱ级的拟行短时间(≤1小时)剖宫产手术病例150例,随机分为0.6%、0.5%和0.4%罗哌卡因3组(Ⅰ、Ⅱ、Ⅲ组)各50例,用联合腰麻硬膜外麻醉(CSEA)技术的针内针法经L2~L3实施腰麻,用0.6%、0.5%、0.4%罗哌卡因2ml,比较3组患者最大脊位阻滞节段、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最高节段出现时间、最高布氏出现时间、痛觉阻滞时间、Bromage评分≥1级时间等.结果:3组均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与Ⅰ组、Ⅱ组相比,Ⅲ组病例最大脊位阻滞节段少,最高布氏出现时间晚,痛觉阻滞时间短,Bromage评分≥1级时间短(P<0.05).结论:0.4%罗哌卡因等比重腰麻可满足产科手术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饱胃患者急诊剖宫产行腰硬联合麻醉(CSEA)的危险因素。 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在CSEA下行ASA Ⅰ~Ⅱ级剖宫产手术的220例患者病例进行研究,其中饱胃急诊剖宫产136例为饱胃组,择期剖宫产84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CSEA。对饱胃组患者术中恶心、呕吐的相关因素进行偏相关分析,然后剔除两组术中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的病例后,再对术中不良事件和新生儿出生情况参数进行比较。 结果饱胃组患者中,与恶心存在偏相关关系的因素是术中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r=0.440)和术中发生低血压(r=0.274);与呕吐存在偏相关关系的因素是术中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r=0.646)。饱胃组与对照组在剔除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的病例后比较,对照组术中低血压的发生率高于饱胃组( χ2=20.455,P<0.05),两组其余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术中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与低血压是饱胃患者在CSEA下行急诊剖宫产麻醉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盐酸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手术腰麻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60例ASAⅠ级~Ⅱ级拟行剖宫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R组)与布比卡因组(B组),每组30例。均于L2~3间隙穿刺,腰麻给药量分别为:R组罗哌卡因13mg(1%罗哌卡因1.3mL),B组布比卡因10mg(0.5%布比卡因2mL),均加10%葡萄糖稀释至2.0mL。观察剖宫产手术产妇的麻醉效果及麻醉期间对产妇的影响,。结果:R组血压降低及心率减慢发生率显著降低,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R组长于B组,两组运动阻滞持续时间R组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罗哌卡因腰麻与布比卡因相比,可减少麻醉并发症发生机会,提高剖宫产手术麻醉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术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将400例需行急诊剖宫产的足月妊娠、健康临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0例,A组为腰-硬联合麻醉(CSEA);B组为连续硬膜外麻醉(CEA);观察两组用药后的血压变化、起效时间、镇痛和肌松情况、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新生儿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术中血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血压下降最低值出现时间A组明显早于B组(P<0.01);恶心、呕吐、术后头痛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A组起效时间及术中麻醉效果与B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CSEA和CEA均能够满足剖宫产手术的要求,但是腰-硬联合麻醉起效快,肌松完善,不良反应少,更适合急诊剖宫产手术,是目前产科手术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5.
重比重与等比重罗哌卡因腰麻应用于剖宫产手术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重比重与等比重局部麻醉药在剖宫产手术蛛网膜下腔麻醉(腰麻)中应用的优缺点.方法选择ASAⅠ~Ⅱ级的拟行短时间(≤1小时)剖宫产手术病例160例,随机分为重比重组(80例)和等比重组(80例),用联合腰麻硬膜外麻醉(CSEA)技术经L2、L3间隙实施腰麻,均采用0.67%罗哌卡因2.5 ml,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注药后患者的反应、麻醉起效及消退时间、感觉阻滞的峰平面等.结果与重比重组相比,等比重组感觉阻滞、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较重比重组长,改良Bromage运动评分更高(P<0.05),感觉阻滞平面下降2节段的时间较重比重组短,运动阻滞恢复较重比重组快,低血压、恶心、呕吐发生率较重比重组低(P<0.05).结论等比重局麻药运动阻滞恢复较快,低血压、恶心、呕吐发生率较少,较重比重局麻药在剖宫产手术腰麻中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的方法预防脊麻后剖宫产低血压并发症的临床分析。方法选择ASAⅠ~Ⅱ级的择期剖宫产病人150例,麻醉前均用平衡液10ml/kg/h维持,按预防药物不同分为三组:I组(50例):麻醉前快速输注万汶10ml/kg;Ⅱ组(50例):5mg/min的速度静脉泵注麻黄素2分钟,Ⅲ组(50例):以50μg/min的速度静脉泵注苯肾上腺素2分钟,所有产妇若出现低血压给予麻黄素10mg静脉注射,观察血压、心率、脉搏、记录低血压、恶心呕吐、呼吸困难和术后头痛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新生儿1 min和5 min的Apgar评分。结果 3组患者麻醉后15min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较麻醉前均有显著性差异(t=2.231、2.225、2.301、2.333、2.215、2.333、2.301、2.325、2.335、P均〈0.05);3组新生儿1 min和5minApgar评分无无显著性差异(P〉0.05);Ⅲ组低血压5例(10.0%)明显低于Ⅰ组9例(15.0%)(x2=3.987,P〈0.05)。结论麻醉前预扩容加苯肾上腺素注射对预防脊麻后剖宫产低血压并发症的方式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顺产和剖宫产者产后发现盆底肌力减退后,采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产后42天复诊时经筛查发现存在重度盆底肌力减退的产妇101例,其中经阴道分娩51例,剖宫产50例.产后42天用PHENIX检测仪量化评估盆底肌力后,采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10次,在产后3个月和6个月再次检测产妇盆底肌力情况.16例未治疗阴道分娩产妇作为对照组.结果:经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重度盆底肌力减退患者Ⅰ类肌力和Ⅱ类肌力评分在治疗后较治疗前(产后42天)均有显著增高(P<0.01).经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比较,治疗前(产后42天)盆底肌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产后3个月两组Ⅰ、Ⅱ类肌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产后6个月经阴道分娩组的Ⅰ、Ⅱ类肌力评分均高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治疗后产后3月与产后6月的Ⅰ、Ⅱ类肌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重度盆底肌力减退疗效显著.对剖宫产产后发生重度盆底肌力减退者需要强化疗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单纯硬膜外麻醉(EA)和腰硬联合麻醉(CSEA)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8月~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200例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A、B两组。A组单纯以EA手术,B组采用CSEA手术。记录并对比两组药物起效时间、平面固定时间,对比两组Ramsay评分,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B组药物起效时间、平面固定时间、Ramsay评分均优于A组,P<0.05。A、B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3.00%,两组对比P>0.05。结论相较于单纯硬膜外麻醉而言,腰硬联合麻醉的麻醉起效更迅速,麻醉效果更好,麻醉不良反应少,更适合剖宫产等急诊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联合布比卡因在高龄剖宫产产妇中的麻醉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68例高龄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布比卡因进行麻醉,试验组采用舒芬太尼联合布比卡因进行麻醉,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持续时间、疼痛程度、术中牵拉反应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麻醉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试验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低于对照组,术中牵拉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2%,低于对照组的1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芬太尼联合布比卡因麻醉应用于高龄剖宫产产妇中,能延长麻醉持续时间,降低疼痛程度,减少术中牵拉反应及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进一步探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0.
联合腰麻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观察联合腰麻硬膜外麻醉 (CSEA)不同剂量布比卡因腰麻用于剖宫产手术的效果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  2 0 0 2年 1月至 2 0 0 3年 6月将ASAⅠ级 ,择期剖宫产产妇 15 0例 ,随机分成 3组 ,每组 5 0例 ,麻醉方法为CSEA ,腰麻分别给予等容量、近似相对密度布比卡因 :A组 10 0mg、B组 7 5mg、C组 6 0mg ,观察其麻醉效果。结果 A、B两组麻醉效果相近 ,但A组低血压发生率高 (P <0 0 1) ,运动恢复慢 (P <0 0 0 1) ,C组麻醉效果不佳。各组新生儿Apgar评分均在 7分以上 ,无头痛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 CSEA用于剖宫产手术 ,0 375 %布比卡因 2mL(7 5mg)腰麻 ,起效快 ,效果确切 ,术后恢复快 ,并发症少 ,对新生儿无明显影响 ,可供临床选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禁食对剖宫产产妇及新生儿血糖的影响.方法:选择同期产妇分为3组:不禁食:自然分娩(Ⅰ组);手术禁食:静脉麻醉剖宫产(Ⅱ组)和硬膜外麻醉剖宫产(Ⅲ组).观测记录各组禁食时间,产妇新生儿娩出前血糖,新生儿脐动脉、脐静脉血糖.结果:3组产妇血糖差异无显著性,Ⅰ组与Ⅱ组相比,脐动脉血糖差异无显著性,脐静脉血糖差异有显著性(P<0.05),Ⅰ组与Ⅲ组相比,脐动、静脉血糖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产妇产前长时间禁食可致新生儿脐血糖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麻醉前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全身麻醉剖宫产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全身麻醉下剖宫产术患者60例,年龄20~43岁,体重48~100kg,ASAⅠ~Ⅱ级。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腹横肌平面阻滞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麻醉诱导前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每侧各注入0.375%罗哌卡因20ml。麻醉诱导:静脉注射丙泊酚2mg/kg、瑞芬太尼1μg/kg并随后以0.05~0.1μg/(kg·min)维持、罗库溴铵0.6mg/kg,术中调整瑞芬太尼用量维持心率、血压波动范围在基础值的20%以内,维持BIS值40~60。两组术后均采用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维持术后48h内VAS评分4分,VAS评分≥4分时静脉注射曲马多50mg进行镇痛补救。记录I-D间期(给予麻醉药物至胎儿娩出时间);麻醉诱导至胎儿娩出时瑞芬太尼用量;新生儿1、5、10min Apgar评分;新生儿出生后24、48、72h NACS评分;产妇术后VAS评分;术后24h和48h内PCIA累计用药量和镇痛补救情况;术后48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产后初乳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胎儿娩出时瑞芬太尼用量显著减少,术后24h和48h内PCIA累积用量降低,镇痛补救率降低,新生儿1min Apgar评分更高,术后48h内嗜睡发生率降低,初乳时间更早(P0.05)。两组I-D间期、术后VAS评分和新生儿NA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剖宫产麻醉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可减少胎儿娩出前瑞芬太尼用量、减轻新生儿抑制、增强术后镇痛效果及促进产妇早泌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术前血小板/淋巴细胞计数比(PLR)对Ⅰb1~Ⅱa2期(FIGO 2009)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PLNM)的预测价值。方法:采集2007年12月~2017年12月于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接受初始治疗为根治性手术的510例Ⅰb1~Ⅱa2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LR预测Ⅰb1~Ⅱa2期宫颈癌PLNM的最佳临界值。统计学比较PLNM阳性和阴性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可能影响Ⅰb1~Ⅱa2期宫颈癌PLNM的因素。结果:510例Ⅰb1~Ⅱa2期宫颈癌中,PLNM阳性和阴性患者分别为110例和400例。根据ROC曲线,PLR预测Ⅰb1~Ⅱa2期宫颈癌PLNM的最佳临界值为167.1,其中PLR167.1者131例,PLR≤167.1者379例。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均表明,PLR是增加Ⅰb1~Ⅱa2期宫颈癌PLNM的指标(P=0.001)。结论:术前外周血PLR是Ⅰb1~Ⅱa2期宫颈癌PLNM的独立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评价布托啡诺在剖宫产术后病人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ASA分级Ⅰ-Ⅱ级,需行剖宫产术的产妇80例,随机分为布托啡诺组(B)(n=40)和吗啡组(M)(n=40),分别接受术后镇痛治疗,布托啡诺组(B)术后镇痛泵配方为布托啡诺8mg+格拉司琼3mg加生理盐水至100ml;吗啡组(M)术后镇痛泵配方为吗啡40mg加生理盐水至100ml。对两组镇痛的效果(VAS评分、BCS评分)、镇静评分(Ramsay评分)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并记录。结果 1.镇痛评分、舒适度评分,B组与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镇静评分(Ramsay评分)B组高于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不良反应:B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对呼吸抑制的影响低于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托啡诺在剖宫产术后静脉自控镇痛、镇静效果确切,安全,舒适度良好,且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等效剂量罗哌卡因、布比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Misgave -Ladach -Method剖宫产术的临床效能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足月妊娠初产妇80例,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 0例。罗哌卡因组(R组) :0 75 %罗哌卡因2ml 10 %葡萄糖液0 5ml;布比卡因组(B组) :0 75 %布比卡因1 2 5ml 10 %葡萄糖液1 2 5ml。术中麻醉效应不足时经硬膜外导管补充2 %利多卡因。术中连续监测呼吸和循环状况,评估麻醉效能,观察围手术期不良反应的发生和新生儿情况。结果 两组麻醉效能、最高阻滞平面、新生儿Apgar评分及不良反应相似(P >0 0 5 ) ,但R组起效慢,维持时间短(P <0 0 5 ) ;下肢运动阻滞程度R组显著低于B组(P <0 0 5 )。结论 等效剂量的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术安全有效,与布比卡因相比,罗哌卡因对下肢运动阻滞弱且恢复迅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在妊娠合并严重血小板减少产妇剖宫产术时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产科因血小板计数<50×10~9/L、孕周>35周而住院分娩的单胎妊娠产妇65例,随机选取其中35例采用全身麻醉行剖宫产分娩(全身麻醉组),30例采用局部浸润麻醉行剖宫产分娩(局部麻醉组).观察全身麻醉组产妇麻醉诱导至胎儿娩出时间,并比较两组产妇从切开皮肤至胎儿娩出的时间、手术时间、麻醉前后血氧饱和度、术中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出生体重、脐动静脉血气分析结果.结果 全身麻醉组产妇麻醉诱导至胎儿娩出时间平均为(9.7±3.5)min.(1)全身麻醉组产妇从切开皮肤至胎儿娩出的时间[(7.7±2.5)min]显著短于局部麻醉组[(12.5±3.0)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总手术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麻醉前后血氧饱和度在全身麻醉组产妇分别为(97.9±1.3)%及(98.1±1.1)%,局部麻醉组产妇分别为(98.3±1.2)%及(98.6±0.8)%,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全身麻醉组及局部麻醉组产妇剖宫产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71±245)及(452±213)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新生儿1分钟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分钟Apgar评分均为10分.(5)局部麻醉组有2例发生新生儿轻度窒息,全身麻醉组无新生儿窒息发生;两组新生儿出生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新生儿血气分析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妊娠合并严重血小板减少产妇选择全身麻醉行剖宫产术是安全的,对母儿结局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择期剖宫产患者腰硬联合麻醉(combined spinal epidural anesthesia,CSEA)中出现的低血压进行分析,确定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并由此探讨解决方案。 方法收集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择期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按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在CSEA下的单胎妊娠患者240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进行分析,以低血压的发生例次作为因变量,以容量控制、升压药(苯肾上腺素)的使用方式、麻醉药物种类、测量血压的间隔时间以及产妇的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的总量、苯肾上腺素的持续剂量与苯肾上腺素的总量、术中硬膜外用药量、麻醉前液体入量、液体总入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前产妇痛觉阻滞平面到达胸6时的触觉阻滞平面、压觉阻滞平面等共18项为自变量。按苯肾上腺素的3种使用方式重新分为3组:不预防性使用组,预防性使用组,预防性使用+持续使用组。以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各组产妇低血压发生例次及新生儿出生时脐静脉血pH值、碱过剩(base excess, BE)值与1 min Apgar评分进行比较。 结果得到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低血压发生例次=0.218-34.206×苯肾上腺素的持续剂量+1.096×苯肾上腺素总量-0.214×麻醉用药种类。不预防性使用组,预防性使用组,预防性使用+持续使用组,3组中低血压发生例次分别为3.53±2.02,2.76±1.81,0.88±1.17;预防性使用+持续使用组患者的低血压发生例次均明显低于另外两组(P<0.01)各组新生儿的pH值、BE值、1 min Apgar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患者麻醉注药时,静脉注射苯肾上腺素1 μg/kg、并继以0.25~0.35 μg/(kg·min)的剂量维持,有助于保持患者血压稳定。 结论择期剖宫产产妇腰硬联合麻醉后低血压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苯肾上腺素的持续剂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方式的可行性,从而降低再次剖宫产率。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4月收治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患者93例为Ⅰ组,同期选取非瘢痕子宫分娩产妇104例为Ⅱ组。结果Ⅰ组成功率为77.4%,分娩过程中未出现子宫破裂等严重并发症,产后出血量、总产程、新生儿评分与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阴道试产过程中改为剖宫产的分别为21例和1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具有剖宫产手术史的产妇在选取分娩方式时,在具备阴道试产适应症的情况下,阴道分娩是安全可靠的推荐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麻醉下行无痛人流术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选择ASAⅠ_Ⅱ级自愿丙泊酚联合芬太尼。接受无痛人流术的术者,按2毫克/公斤静脉注射丙泊酚联合芬太尼。结果所有术者术中安静,镇痛有效率100%,苏醒迅速,无一例延迟。术者仅少数出现注射疼痛,呼吸赞停,恶心呕吐,皮肤过敏等不良反应。结论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麻醉下行无痛人流术的镇痛效果确切,安全可靠,但要重视不良反应的处理和警替意外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产后早期进行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的康复治疗对不同分娩方式产妇盆底功能的近期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5月-2010年5月收治产妇200例,治疗组100例与对照组100例,其中每组中分别有择期剖宫产及阴道分娩产妇各50例。治疗组进行盆底肌康复治疗,2组分别于产后6~7周及产后5~6个月应用多功能盆底生物反馈仪进行盆底肌力检测。结果:完成产后6个月随访者171例。经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的康复治疗后,阴道分娩产妇治疗组Ⅰ、Ⅱ类肌纤维肌电活动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择期剖宫产患者Ⅰ、Ⅱ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及ⅡB类肌纤维收缩个数较对照组提高(均P<0.05)。2种分娩方式产妇产后6个月的盆底肌力治疗组均比对照组增强,尤以阴道分娩组明显。结论:不同分娩方式产妇于产后早期进行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的康复治疗均有助于盆底肌功能恢复,尤其适用于阴道分娩后的产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