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介绍一种治疗多节段严重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术式。方法 报道1例接受胸椎后路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前移技术治疗的严重多节段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病例,介绍手术步骤并分析临床资料。手术主要包括以下步骤:游离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前移节段上下椎间盘的松解、游离肋骨、放置椎板固定板、游离椎板)、置入椎弓根螺钉、安装钛棒、前移椎体骨化物复合体。结果 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改良日本骨科协会评分(m-JOA)改善率为75%。手术耗时480 min,术中出血1 000 mL,术前测量椎管狭窄率为86.6%(T2/3)、68.2%(T4),术后椎管狭窄率降低为58.8%(T2/3)和45.9%(T4)。结论 胸椎后路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前移技术通过后方入路将椎体骨化物复合体进行游离,借助钉棒系统将椎体骨化物向腹侧推移,达到对脊髓的直接减压。该病例证明此技术治疗严重多节段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具有可行性,且技术简单,操作均位于椎管外,无需切除骨化物,理论上减压操作安全有效,但该技术的临床效果仍需更多的临床研究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椎管狭窄率与黄韧带骨化型胸椎管狭窄症的关系。方法利用cT测量20例黄韧带骨化合并上关节突肥大胸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椎管狭窄矢状径、椎管矢状径、椎管狭窄面积、椎管面积,计算椎管矢状径狭窄率、椎管面积狭窄率;按照改良JOA评分对每位患者的神经损害功能进行评价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椎管矢状径狭窄率、椎管面积狭窄率与改良JOA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椎管矢状径狭窄率、椎管面积狭窄率可以反映胸椎管狭窄症患者的狭窄程度,且与神经损害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ligamen—turn flavum,OLF)是一种重要的脊柱韧带骨化性疾病,常引起椎管狭窄和脊髓压迫而出现临床症状。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是导致胸椎管狭窄、脊髓受压的主要原因,目前逐渐被人们所重视。近年来,国内报告日渐增多。文献报道胸腰和颈胸交接段多见,尤其是胸腰段(T10~L1)最为多见。我院自2002年8月至2007年12月采用磨钻加“揭盖法”切除椎管后壁减压,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1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罗长青  曹在民  赵国权 《西部医学》2009,21(8):1378-1378
目的探讨胸椎黄韧带骨化的CT影像学特征。方法分析50例胸椎黄韧带骨化患者的影像学特征。结果CT扫描可清晰显示黄韧带骨化的部位、形态、大小,以及胸椎管狭窄的程度和椎管各壁的改变,也可显示小关节增生、骨化的程度。结论CT对胸椎黄韧带骨化的诊断具有特异性,是术前必不可少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2002年3月至2006年10月手术治疗18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病例。18例采用磨钻加"揭盖法"切除椎管后壁减压;合并同节段后纵韧带骨化症6例中4例在减压的基础上行后路钉棒内固定矫形融合术。结果术后18例随访3~55个月,平均28个月。根据Ep-stein标准评定:优10例,良5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3.33%。结论临床表现结合MR I和CT检查,是诊断胸椎黄韧带骨化的重要手段;用磨钻加"揭盖法"进行胸椎管后壁切除减压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胸背部膜椎韧带(meningovertebral ligaments)的性状和临床意义。方法 取正常成人胸椎防腐标本,自两侧椎弓根处打开椎管,在肉眼和手术显微镜下观察韧带形态、走行方向、附着点位置和分布特点。用游标卡尺在手术显微镜下测量其长度、宽度或直径及厚度。结果 胸椎硬脊膜背部膜椎韧带将硬脊膜连于黄韧带或椎板。膜椎韧带在胸椎,特别上胸椎水平即第1胸椎~第7胸椎(T1~T7),分布相对较均匀;在下胸椎水平即第7胸椎~第12胸椎(T7~T12),韧带的出现率自上向下呈上升趋势。膜椎韧带在黄韧带上出现率明显高于椎板。韧带的长、宽、厚无明显阶梯性或节段性规律。韧带长度多变,5.45~31.11 mm,最宽2.70 mm,最厚0.49 mm。同一节段韧带以1束者居多,呈前上后下走行,质地较为坚韧。膜椎韧带向前延入硬脊膜成为硬脊膜的一部分。部分韧带有血管伴行或与血管相连。膜椎韧带形态有4种类型即条带型、条索型、"Y"字型、薄片型。结论 胸椎硬脊膜背部与黄韧带及椎板间有正常连接的膜椎韧带。根据其解剖特点,膜椎韧带可能是造成胸椎后路减压手术中出现硬脊膜撕裂和硬脊膜外出血的解剖学原因,建议术中先行辨认并妥善处理,以最大程度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胸椎黄韧带骨化症4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均采用椎管后壁切除术。结果:随访636个月,平均18个月。JOA评分术前平均4.3分,提高为术后平均9.5分,功能恢复率为77.3%。44例患者疗效优27例、良11例、可6例,优良率达86.5%。结论:临床表现结合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重要手段,采用"层薄揭盖法"进行椎管后壁切除术较为安全、可靠,手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 50岁以上的妇女的骨质疏松发病率高达70%,黄韧带骨化主要累及老年人,65岁以上亚洲人的发病率达40%。两者均好发于老年人,然而黄韧带骨化患者均无骨质疏松现象。本研究目的利用miRNA微阵列芯片检测骨质疏松、黄韧带骨化患者以及正常人的血清差异miRNA。为研究黄韧带骨化、骨质疏松等老年骨骼系统疾病的发生机制、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有益的线索。 【方法】 收集5例骨质疏松、5例黄韧带骨化患者以及5例正常人群的血清。提取血清总RNA,经质控合格后,利用miRNA微阵列芯片技术筛选骨质疏松、黄韧带骨化患者与正常对照的血清标本中的差异表达的miRNA。 【结果】 以fold-changge>2、P>0.05为标准,与正常对照人群血清miRNA比较,黄韧带骨化患者血清中有17个miRNA表达明显上调,3个miRNA明显下调,骨质疏松患者血清中有11个miRNA表达明显上调。miRNA21、24为黄韧带骨化与骨质疏松患者血清的共同差异miRNA。 【结论】 本研究初步筛选出黄韧带骨化、骨质疏松与正常人群相比的差异表达的miRNA,为miRNA对黄韧带骨化和骨质疏松的筛查、早期诊断提供有益线索。并且发现两组疾病血清中存在的共同差异miRNA:miRNA24、miRNA21。两者在黄韧带骨化表现为下调,在骨质疏松表现为上调。提示miRNA21、24可能在黄韧带骨化和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为黄韧带骨化和骨质疏松等老年骨骼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正>胸椎黄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ligamentum flavum,OLF)是导致椎管狭窄、脊髓压迫性损伤的最常见的原因,常发生在颈胸交界或胸腰椎交界部,其起病隐匿,病程长,呈渐进性发展,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因而常误诊或漏诊,而CT检查是显示胸椎骨质改变、椎旁韧带骨化及椎管狭窄最佳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完整的胸椎黄韧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结肠癌发生肿瘤沉积的多层螺旋CT(MSCT)参数特征及与患者预后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东营市人民医院2017年2月—2019年12月102例经病理学诊断为结肠癌的患者。其中,66例患者发现结肠癌癌旁肿瘤沉积84枚、经病理学检查发现55例患者肿瘤淋巴结转移67枚。所有患者术前接受MSCT检查;比较肿瘤沉积及淋巴结转移的MSCT影像学特征和MSCT参数。根据患者3年随访结局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不良预后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 结肠癌患者的肿瘤沉积与转移淋巴结的结节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肠癌患者的肿瘤沉积结节的边缘特征模糊、有毛刺征、有结节内部坏死占比均高于转移淋巴结(P <0.05);结肠癌患者的肿瘤沉积结节纵横径比值小于转移淋巴结(P <0.05);结肠癌患者的肿瘤沉积结节的平扫CT值、动脉期强化CT值、静脉期强化CT值均高于转移淋巴结(P <0.05);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呈低分化[O^R =1.642(95%CI:1.024,2.634)]、发生淋巴结转移[O^R =1.652(95%CI:1.063,2.568)]、癌旁肿瘤沉积[O^R =1.745(95%CI:1.090,2.794)]是结肠癌患者不良预后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 MSCT的影像学特征及参数对临床鉴别结肠癌癌旁肿瘤沉积及转移淋巴结有重要价值,结肠癌癌旁肿瘤沉积与患者不良预后结局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Background Ossification of the ligamentum flavum (OLF) has been widely recognized as one of the main causes of thoracic spinal canal stenosis and thoracic myelopathy.Decompression is the only effective strategy for treating thoracic myelopathy caused by OLF.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scribe the clinical outcomes of computer-assisted minimally invasive spine surgery (CAMISS) for posterior decom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thoracic myelopathy caused by OLF.Methods In all cases,the surgical procedure was performed with the assistance of an intraoperative three-dimensional navigation system.Decompression of the spinal cord was performed with a high-speed drill; the supraspinal ligaments and spinous process were partially preserved.The outcomes were evaluated by a modified 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 (JOA) scoring system and recovery rates.Results The mean duration of follow-up for the 14 cases was 3.9 years.All patients experienced neurological recovery,the mean JOA score improving from 6.1 points preoperatively to 8.6 points at final follow-up and the mean rate of recovery being 52.7% (excellent in two cases,good in eight,fair in three,and unchanged in one).Conclusion CAMISS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procedure for resection of the OLF in the thoracic spine.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椎板分区切除法脊髓减压内固定术在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thoracic ossification of the ligamentum flavum,T-OLF)的疗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T-OLF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将其分为:A组(25例),根据黄韧带的解剖学特点及与椎板的毗邻关系,在椎板后方进行区域划分后,采用椎板分区减压、逐节切除、脊髓减压内固定术治疗;B组(21例),采用椎板分层薄化法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记录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术后病人神经功能恢复及局部后凸角变化情况。结果2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JOA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升高(P < 0.05));A组神经功能改善率(72.2±14.8)%,B组为(73.1±1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局部Cobb角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 < 0.01),不同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病人脑脊液漏发生率12.00%与B组的23.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椎板分区切除法脊髓减压内固定可减少椎管内侵袭性操作,硬膜撕裂的发生率低,安全性相对高,内固定植入有利于术后胸椎稳定性更好维持。  相似文献   

13.
207585 Surgical treatment for single vertebral skipped vertebral tuberculosis/Zhang Qiang(张强,Dept Orthop, Guangzhou Tubercul Center ,Guangzhou 510095)…∥ Chin J Orthop.-2007 ,27(7) .-494 ~498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single vertebral skipped vertebral tuberculosis treated by anterior radical debridement ,autograft of Ti-mesh bone fus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Methods 21 patients with single verte- bral skipped vertebral tuberculosis,which defined as a nor- mal verteb…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分析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2003年1月~2010年8月我院手术治疗且获得随访的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13例。手术方式均采用后路全椎板揭盖法减压。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的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及胸椎JOA评分。结果:3例出现并发症,术中脑脊液漏1例,术后脑脊液漏1例,一过性神经功能损伤加重1例,经处理后均治愈。随访时间6个月~7年,平均23.1个月,术后Frankel分级9例改善、4例无变化。术后JOA评分较术前改善(P〈0.05),平均改善率为57.9%,优良率为84.6%。结论:对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采用后路全椎板揭盖法减压术治疗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陈德强  雪原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4):54-56,161
目的 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合并黄韧带骨化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术后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2011年3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36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合并黄韧带骨化患者,全部患者均采用全椎板切除减压,随访术后脊髓功能恢复情况,分析术前病程、术前JOA评分(日本矫形外科学会,17分)、硬化节段、脊髓信号改变与术后疗效的关系。结果 3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在10个月~4年,平均16个月。根据JOA评分标准进行术前和术后的疗效评价。术后JOA评分平均为14.36(11~17),较术前9.64(7~13)有显著改善(t=10.48,P〈0.01),术后疗效评价为优20例、良11例、可5例,优良率达86.1%。结论全椎板切除减压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合并黄韧带骨化的可靠、有效的手术方式。术前病程短、JOA评分高、单节段骨化及矢状位rI、2加权像髓内信号无改变的病例术后疗效好。  相似文献   

16.
背景:黄韧带骨化症是胸椎管狭窄和胸髓压迫的主要原因之一,减压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描述计算机辅助微创脊柱手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效果。 方法:全部病例均在计算机导航系统辅助下施术,保留棘突和棘上韧带,采用高速磨钻微创切除相应节段的黄韧带骨化灶以解除脊髓压迫。脊髓功能采用JOA评分及治愈率进行评价。 结果:本组共14个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病例,平均随访时间为3.9年。JOA评分均值从术前6.1分,恢复至末次随访8.6分。治愈率为52.7%,其中包括优2例,良8例,可3例,无效1例。 结论:计算机辅助微创脊柱手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胸椎黄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ligamentum flavum,OLF)的临床特征,评估影响术后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本科2001年6月至2010年6月住院治疗并获得随访的28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运用术前、术后神经功能评价标准选用改良JOA评分(11分法),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曲安奈德混悬剂辅助治疗老年多节段胸椎骨折后韧带骨化症的临床效果。方法老年多节段胸椎骨折后韧带骨化症患者88例根据抽签原则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4例,所有患者都给予胸椎骨折减压术,同时治疗组术后给予曲安奈德混悬剂辅助治疗,每周注射1次,共治疗4次。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且两组手术所用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在住院时间上治疗组明显比对照组少(P<0.05)。两组术前疼痛评分与JOA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过治疗组术后第1周和术后第4周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第1周和术后第4周的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4周内的伤口感染、神经根麻痹、肺部感染、假关节形成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所有并发症经过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曲安奈德混悬剂辅助手术治疗老年多节段胸椎骨折后韧带骨化症能有效发挥镇痛作用,促进胸椎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