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影响经皮穿刺半月节球囊压迫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的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1月~2018年3月采用经皮穿刺半月节球囊压迫术治疗的20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记录,并对患者的疗效进行定期随访,探讨球囊形状、球囊容积、压迫持续时间等参数与患者疗效的关系。结果 术后随访12~40月,平均22.5月。本组术后疼痛即刻消失率92.5%,5%偶尔疼痛,无需服用药物,整体治愈率为97.5%,至随访结束总体有效率为88.5%。术后手术同侧咀嚼肌乏力124例(62%),21例(10.5%)患者出现面部感觉异常,2例(1%)复视(外展神经麻痹),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有探讨的参数中,球囊形状呈梨形(P<0.001)是影响患者术后疼痛即刻消失及维持患者术后无痛病程的独立预后因素。缩短了球囊的压迫时间后,术后面部感觉异常的发生率明显下降(P=0.035)。结论 球囊形状是影响经皮穿刺半月节球囊压迫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的决定性参数,在行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时,应尽量调整球囊位置直至乳头凸向后颅窝的“梨形”出现。  相似文献   

2.
廖声潮  莫凯  姚鑫  郭贤放  邓宇翔 《微创医学》2023,(2):205-207+224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PBC)治疗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PBC治疗的58例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术后效果及并发症进行评价。结果 58例患者术后疼痛评分中Ⅰ级50例、Ⅱ级4例、Ⅲ级4例,术后即刻有效者54例,整体有效率为93.1%。1例术后疼痛评分Ⅲ级的患者,随访3个月,疼痛评分降为Ⅱ级。术后疼痛评分Ⅲ级的另2例患者,随访10个月,目前口服卡马西平(1片/次,3次/d)控制症状。术后复发3例,复发率5.2%。本组患者术后出现复视及患侧眼球内斜3例,面部穿刺点周围肿胀2例,口唇疱疹18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面部麻木55例、咀嚼肌乏力53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PBC是一种微创、安全且疗效满意的治疗方法,适用于治疗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三叉神经节手术(PBC)治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 PBC 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72例,其中80岁以上高龄患者25例;施行 PBC 时在 X 线监视下应用 Hartel 前入路法,通过鞘管导入4号 Fog-arty 球囊进入 Meckel 腔压迫半月节,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及疗效观察.结果本组患者术后住院3~9d,平均5.2d,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67例术后疼痛完全缓解,总有效率为97.3%;术后患者感患侧面部麻木60例(83.4%),张口咀嚼略乏力40例(55.6%),口角疱疹34例(47.2%),复视2例(2.8%),症状多于1~6个月内好转或消失.结论 PBC 是治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十分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尤其对于高危或三叉神经第Ⅰ支疼痛的患者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球囊压迫半月节治疗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神经外科于2009年11月~ 2012年8月采用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技术治疗的32例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疗效.结果 术后30例患者(93.4%)疼痛完全消失,1例偶疼痛但不需服用药物,1例疼痛服药可控制,整体有效率96.8%;术后进行18~51个月(平均28个月)的随访,3例轻度复发,2例重度复发,效果满意.术后手术同侧面部麻木31例(96.8%),咀嚼肌无力19例(59.3%),面部感觉异常2例(6.25%),无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 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是治疗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可作为复发性三叉神经痛一种理想的微创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伽玛刀治疗70岁以上老年患者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远期效果.方法:观察39例70岁以上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伽玛刀治疗后的效果及长期随访的结果.结果:45%~50%等剂量曲线和40 Gy边缘剂量,中心剂量为80~90Gy,有效率为79.5%,症状消失或缓解时间为11 d至5个月.结论:伽玛刀治疗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效果满意,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6.
孙承龙  朱强  杜权  俞文华 《浙江医学》2022,44(3):246-249
目的 比较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PBC)治疗三叉神经痛时标准梨形球囊与非梨形球囊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1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行PBC的患者70例,根据术中影像模式变化分为标准梨形与非梨形两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缓解率及并发症(面部麻木、咀嚼肌无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分析CT及MRI三维重建辅助经皮穿刺半月节球囊压迫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纳入2017年10月—2019年2月2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例,术前利用CT及MRI三维重建技术获取卵圆孔及麦氏囊大小数据以指导卵圆孔穿刺、球囊注射,术后统计分析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CT三维重建后测量卵圆孔外口横径范围2.6~6.7 mm、纵径范围4.1~8.3 mm,卵圆孔内口横径范围2.5~7.0 mm、纵径范围4.4~9.0 mm。MR三维重建后测量麦氏囊体积范围320.2~1 102.3 mm3 。术后即刻缓解者24例,延迟缓解者3例,无缓解者1例,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而CT及MRI三维重建可以为初学者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诊断以及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08年7月至2013年6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MVD治疗的16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37个月。166例患者术中发现血管压迫155例。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为97.5%,病死率为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25%,术后复发率为4.3%。结论 原发性三叉神痛的主要病因是血管压迫,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好,安全可靠,可作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早期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卵圆孔半月神经节射频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穿刺成功率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原发性Ⅱ、Ⅲ支三叉神经痛患者35例,CT扫描确定卵圆孔位置及穿刺角度和深度,并给予电生理引导确证,静脉全麻下每分支分别给予65℃和75℃射频热凝各90s。结果所有患者成功经卵圆孔穿刺入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后7d总有效率97%,随访6个月3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86%.未见明显的严重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卵圆孔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穿刺成功率高,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总结MVD治疗124例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术后疗效及长期随访结果。结果:术后有效率为93.6%,治愈率为85.5%,并发症发生率为10.5%,术后随时间延长,有效率逐渐降低,迟发性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升高,结论:尽管MVD是治疗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方法,但长期随访复发率升高,且神经系统并发症高,对于无明显血管压迫及高龄患者,建议实施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在C形臂引导下经皮穿刺卵圆孔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穿刺成功率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第Ⅱ、Ⅲ支患者50例,以患者颅底CT片确定卵圆孔位置,C形臂下以颞颌关节和瞳孔中点矢状线为参照物引导穿刺卵圆孔三叉神经半月节,以60℃~76℃行射频热凝治疗3.5~5 min。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穿刺卵圆孔三叉神经半月节,治疗后7d有效率96%(48/50例),随访4个月未见复发者。未发现明显的严重并发症。结论C形臂引导下经皮穿刺卵圆孔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穿刺成功率高、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方法包括神经阻滞、射频消融、球囊压迫、开颅微血管减压等治疗技术, 其中经典的球囊压迫治疗是在患者全身麻醉状态下, 在C臂X线引导下完成穿刺操作。因全身麻醉状态下无法与患者沟通, 手术有效标准只能靠充盈的球囊在侧位X线投影呈"倒梨形"来判断。本研究描述了清醒状态下CT引导经皮球囊加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 并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本研究共招募了66例内科难治性三叉神经痛患者, 手术在中度镇静清醒下进行, 在CT引导下通过套管针插入球囊导管到达Meckel腔后, 通过CT三维重建确定充填球囊的位置和最佳形态。疗效判断依据术中测试患者面部感觉减退或三叉神经痛症状消失。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 监测其疗效和并发症。三叉神经节压迫时间为(272±81)s, 与对侧相比, 此时患侧有明显的面部感觉减退, 或患侧触发性疼痛消退。所有患者的三叉神经痛症状在6个月内得到缓解, 1年复发率为13%。本研究所描述的清醒状态下CT引导球囊压迫技术因术中可与患者沟通, 易于测试疗效, 且CT引导比X线透视引导更精准, 因而提高了三叉神经痛治疗的总体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与微球囊压迫术(Percutaneous Microballoon Compression,PMC)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比较。方法调查并收集我院神经外科行MVD与PMC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治疗情况,从术前评估、术后有效率、复发率及并发症等多个方面评价两种治疗方案。结果两种治疗方法均有效,疗效及术后复发率无显著差异。MVD组17例患者中,4例出现口角单纯疱疹,2例出现暂时性感觉减退,1例出现暂时性耳聋耳鸣。PMC组中全部出现暂时性感觉减退,10例出现咀嚼肌无力,1例面部麻木"蚁走感"。结论对于年轻、身体状态佳、术前辅助检查有明确血管压迫的患者,主张首选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对于高龄、一般状态差、不耐受或拒绝接受开颅手术者,主张选择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PMC)治疗。安全有效且微创,短期之内可以重复实施,从而降低了医疗费用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4.
邱俊  易勇  张超  曹鑫意  江竟成  邓青山  罗鹏  王瀚   《四川医学》2022,43(2):145-148
目的 评估3D打印个体化穿刺导板辅助经皮微球囊压迫半月节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术中的准确性和疗效.方法 前瞻性研究2019年2月至2021年8月于我院治疗的35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18例,对照组17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头颅CT薄层扫描,试验组采用3D打印个体化穿刺导板辅助经皮穿刺,对照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二次经皮穿刺球囊压迫(percutaneous balloon compression,PBC)治疗初次PBC术后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64例采用二次PBC治疗初次PBC术后复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疗效。结果术后疼痛即刻缓58例(90.6%),偶有疼痛但不需服药者3例(4.7%),疼痛未消失但服药可控制者2例(3.1%),较术前有所缓解但服药不能控制者1例(1.6%),整体有效率为95.3%。随访至今(2~63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年以上),6例轻度复发,2例重度复发,2年复发率12.5%。术后患侧面部麻木60例(93.8%),咀嚼肌乏力36例(56.3%),口角疱疹29例(45.3%),无角膜溃疡、蛛网膜出血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二次PBC治疗初次PBC术后复发的三叉神经痛具有风险小、疗效好、复发率低的优点,是其较理想手术方案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采用C-臂机引导下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甘油阻滞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患者仰卧位,在C-臂机引导下,采用Hartel前入路穿刺法,局麻下经卵圆孔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穿刺成功后向半月节内注入甘油0.4~0.5 ml。结果 三叉神经半月节甘油阻滞术治疗31例患者,一次性治疗疼痛消失24例,部分缓解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93.5%。随访28例,随访时间平均为7个月~3.3年,9例复发,总复发率为32.1%。结论 采用C-臂机引导下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甘油阻滞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创伤小、安全性高,是高龄或不能耐受开颅手术病人的首选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PMC)治疗手术后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对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19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PMC治疗手术后复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89例,于术前(T0)、术后1 d(T1)、1个月(T2)、3个月(T3)、6个月(T4)和12个月(T5)记录巴罗神经病学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T引导下三叉神经颅外非半月节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在宁波市康复医院疼痛科和宁波市鄞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65例,其中宁波市康复医院疼痛科22例患者(观察组)采用CT引导下三叉神经颅外非半月节射频热凝术治疗,宁波市鄞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43例患者(对照组)采用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疗效、住院天数、治疗费用、术后当天并发症及随访1年时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当天巴罗神经病学研究所(BNI)疼痛分级均较术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当天BNI疼痛分级、术后治疗有效率、住院天数、咬肌乏力、面部麻木、口角疱疹、舌体麻木、耳后疼痛及随访1年复发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引导下三叉神经颅外非半月节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确切,能减轻患者疼痛症状,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微球囊压迫术(PMC)与射频热凝术(RFT)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3月至10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RFT组和PMC组,每组40例。RFT组患者给予CT或C臂引导下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治疗,PMC组患者给予CT引导下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三叉神经半月节治疗。分别于术前和术后第3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2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术前、术后第3天及1、3个月,应用数字评价量表(NRS)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患者的睡眠质量;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面部麻木、咬肌无力、口唇疱疹、听力减退及眼部不适等并发症及三叉神经痛复发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前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第3天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显著低于术前(P<0.05);术后第3天,PMC组患者血...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伽玛刀治疗疗效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分析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对2000年1月~2008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伽玛刀治疗的103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随访研究,评估其疗效,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包括性别、靶区剂量、单双靶点、药物治疗是否有效、术前MRI是否提示三叉神经根受血管压迫以及术前是否行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 随访时间6~49个月,平均26个月,根据BNI疼痛量表,随访期内总有效率87.3%(90例),靶区剂量为80~90 Gy,双靶点、口服药物有效、伽玛刀术前未行微血管减压术可能是伽玛刀治疗TN有效的预后因素.结论 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有效率可达85%以上,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预后影响因素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