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脊肌萎缩症基因缺失检测的实验研究沈鸣九姚娟王颖陈伟贤李弘钧(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南京210029)丁新生(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神经科)关键词脊肌萎缩症;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脊肌萎缩症(SMA)是神经科常见的遗传疾病,死亡率及病残率均较高,目...  相似文献   

2.
脊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以脊髓前角细胞和脑干运动性脑神经核的进行性变性为主要特征。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对称性肌无力和萎缩。本研究采用MLPA和q PCR检测一例SMA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1 (survival motor neuron 1,SMN1)可疑“2+0”的汉族孕妇,及其南非黑人丈夫和其胎儿的样本,发现孕妇、丈夫及胎儿的SMN1基因型均为“2”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成年起病的脊肌萎缩症(SMA)患者的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SMN的缺失情况。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酶切技术对15例SMA病人及33例正常对照的外显子7进行检测,明显有无缺失。结果 3例SMA的SMN的基因外显子7纯合缺失,其余12例和对照组均阴性。结论 SMN基因外显子7缺失可作为成年起病SMA的辅助诊断,以提示SMA遗传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成年起病的脊肌萎缩症(SMA)患者的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SMN的缺失情况。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酶切技术对15例SMA病人及33例正常对照的外显子7进行检测,明确有无缺失。结果3例SMA的SMN基因外显子7纯合缺失,其余12例和对照组均阴性。结论SMN基因外显子7缺失可作为成年起病SMA的辅助诊断,以提示SMA遗传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5.
6.
进行性脊肌萎缩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期起病的进行性脊肌萎缩症 (spinalmuscu laratrophy,SMA) ,是较常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本病由于下运动神经元变性导致进行性、对称性肌萎缩和肌张力减低。其发病率为1∶60 0 0~ 1∶1 0 0 0 0 [1 ] ,居致死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第 2位 ,仅次于囊性纤维变。儿童期的SMA分 3型[2 ] :SMAⅠ型 ,又称婴儿重型、Werdnig -Hoffmann病 ,患儿出生后 6个月内发病 ,全身性严重肌无力及肌张力减低 ,无倚托不能坐 ,常在 2岁前死于呼吸肌麻痹。SMAⅡ型又称中间型 ,婴儿于出生后 6~ 1 8个月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疑似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患儿进行临床分析和基因诊断,探讨SMA患儿和健康儿童之间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2(SMN2)拷贝数分布差异及SMN2拷贝数与SMA临床分型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和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就诊的16例疑似SMA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特点,应用多重链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MLPA)对其SMN基因进行检测,并对检出的杂合缺失患儿加做家系Sanger测序,同时选取16例健康儿童作对照。结果 15例确诊为SMA,其中MLPA检出13例患儿SMN1基因外显子7、8纯合缺失;MLPA+Sanger测序检出2例(2/15)患儿SMN1复合杂合突变;1例未检出SMN基因缺失。SMA患儿和健康儿童的SMN2基因拷贝数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以2~3个为主,后者以1~2个为主;SMN2拷贝数与临床分型之间呈线性正相关(P<0.05),SMN2拷贝数越多,临床表现越不明显。结论对疑诊SMA的患儿,根据其临床特点,结合基因检测结果可明确诊断;对怀疑复合杂合突变患者行Sanger测序有助于明确诊断;SMN2基因可通过...  相似文献   

8.
羊水细胞培养进行脊肌萎缩症的产前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应用错配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进行脊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的产前诊断。方法 基于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SMN)的两个同源拷贝碱基的差异,通过羊水细胞培养,应用错配PCR-RFLP法对2例有SMA阳性家族史的胎儿进行产前基因诊断。结果 2例均无SMN基因外显子缺失。结论 SMN基因缺失检测技术是高效、快速的SMA产前诊断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中间型进行性脊肌萎缩症(SMA-Ⅱ)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儿,女,6岁。四肢肌肉对称性萎缩无力5年。患儿足月顺产,出生时无明显异常,父母非近亲婚配。2岁时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无力,跑步困难,家长未予重视,之后症状加重。在当地医院检查肌电图无异常发现,肌酶谱正常,染色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以中国西南地区汉族人群为研究对象,构建脊肌萎缩症(SMA)相关基因拷贝数变化频率,为SMA的临床诊断和分型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62例临床诊断为SMA的无亲缘关系患者,以及50例无亲缘关系的正常人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多重连接酶依赖的探针扩增技术(MLPA)分析运动神经元基因(SMN)和神经原凋亡抑制蛋白基因(NAIP)的拷贝数。 结果 62例患者中,SMAⅠ~Ⅳ型分别占30.65%(19/62)、41.94%(26/62)、16.13%(10/62)、11.29%(7/62)。SMN1基因外显子7纯合缺失占98.38%(61/62),SMN1基因外显子8纯合缺失占82.26%(51/62)。SMAⅠ型患者中NAIP基因外显子5有68.42%(13/19)纯合缺失,26.32%(5/19)杂合缺失;SMAⅡ~Ⅳ型患者中NAIP基因外显子5有13.95%(6/43)纯合缺失,62.79%(27/43)杂合缺失。SMAⅠ型患者中68.42%(13/19)有1~2拷贝的SMN2基因,SMAⅡ型中84.62%(22/26)有2拷贝以上的SMN2基因,90.00%(9/10)SMAⅢ型和85.71%(6/7)SMAⅣ型患者有2拷贝以上的SMN2基因,且发现有5拷贝和6拷贝SMN2基因。结论 SMN1基因缺失是SMA的主要致病原因,SMN2和NAIP基因拷贝数变化可以影响SMA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1.
例1:女,6个月,因全身软弱无力进行性加重1月余入院。患儿第2胎第2产,足月顺产,无出生窒息史。孕期胎动正常,出生时哭声大,四肢活动多、吸奶有力。2个多月即能抬头,3个多月时有踏步反射,4个月后双脚喜跳和蹬腿、双下肢就很有力,能侧翻身。5个月时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运动发育倒退,全身逐渐松软无力,并呈进行性加重,不能抬头,双臂抬举不能过肩,不能扶站,  相似文献   

12.
成年慢性近端脊肌萎缩症又称IV型脊肌萎缩症(SMA IV),约占近端脊肌萎缩症的15.2%,大部分病例属常隐遗传,少见常显或X连锁隐性遗传.本文将就这一疾病的成因及临床表现进行论述,并提出可行的治疗意见及遗传学上的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22岁,退伍军人。因进行性肌肉萎缩无力2年余,加重伴呼吸困难1d于2007年1月31日入院。患者2004年无明显诱因体重急剧下降,1周内下降达20kg,入当地医院治疗,未明确诊断,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2005年10月四肢近端肌肉萎缩、肌力减退,发展到肩胛肌萎缩。多次入院治疗,均未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一婴儿型脊肌萎缩症家系进行产前基因诊断.方法用PCR-酶切技术对一家系孕17 w的风险胎儿进行SMN基因外显子7缺失的检测.结果此风险胎儿无SMN基因外显子7缺失可继续妊娠.结论婴儿型脊肌萎缩症可通过产前基因诊断避免患儿出生.  相似文献   

15.
成都脊肌萎缩症临床与病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凤琴  惠Yan 《吉林医学》1999,20(4):225-225
  相似文献   

16.
17.
儿童脊肌萎缩症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缺失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肽性(PCR-RFLP)分析技术在脊肌萎缩症(SMA)临床诊断中的价值,分析端粒侧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SMNt)表达与SMA临床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对临床拟诊为SMA的23例患儿同时采用临床诊断标准和PCR-RFLP分析技术进行诊断,两种结果对比,分析灵敏度、特异度、Kappa值及P值。结果(1)临床诊断与PCR-RFLP基因诊断结果比较:23例拟诊患儿中临床确诊为SMA者18例,非SMA者5例。PCR-RFLP技术检测结果:5例非SMA者,SMNt基因检测均无缺失;18例确诊SMA者,SMNt基因缺失者15例,无SMNt基因缺失者3例,缺失频率为83.3%。此方法的灵敏度为83.3%,特异度为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62.5%,真实性为86.96%,Kappa值为0.685。(2)SMA不同临床分型中SMNt基因7、8号外显子缺失检测结果:Ⅰ型患者以7、8号外显子缺失为主,SMNt基因缺失频率100.0%;Ⅲ型患者以7号外显子缺失为主,SMNt基因缺失频率为66.7%;Ⅰ型患者7、8号外显子联合缺失频率较Ⅲ型高(P〈0.05)。结论(1)PCR-RFLP分析技术简便、快捷、特异性高,敏感性好,适用于临床儿童型SMA的基因诊断,尤其对于SMAI型患者。(2)SMNt基因7、8号外显子联合缺失常常提示病情严重,预后不良;单独缺失提示病情较轻,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8.
裘涛  陈眉 《浙江实用医学》2011,16(5):391-392,394
成人慢性近端脊肌萎缩症为遗传性运动神经元病的一种,在临床上较为罕见,现将本院收治的1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患儿,男,7岁,因四肢乏力、行走不稳5年余于2010年7月19日就诊.患儿足月顺产,4个月会抬头,8个月会坐,14个月会站,16个月时开始行走,一直行走不稳,18个月时家长发现其步态异常,至今仍行走不稳,不能下蹲,无智能减退.  相似文献   

20.
脊肌萎缩症是一组以脊髓前角细胞与脑干内运动核进行性变性为主要特征的遗传性疾病[1] 。脊肌萎缩症与运动神经元疾病中的进行性脊肌萎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前者主要累及四肢近端肌肉 ,而后者则主要累及四肢的远端肌肉。由于近端脊肌萎缩症主要累及四肢近端肌肉 ,故临床上应该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及慢性多发性肌炎相鉴别。1 临床资料某患 ,女 ,5 4岁 ,辽宁省普兰店市人。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近端肌无力并逐渐加重 1a ,于 2 0 0 4年 12月 3日就诊于大连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神经科。家族成员中无类似疾病史。查体 :颅神经检查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