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目的建立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模型。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15)和模型组(n=15)。两组动物均给以普通饲料,模型组每天ig高脂、高糖、高蛋白乳剂,剂量递增。实验持续6周后,检测血清ALT、AST、TC、TG、HDL-C、LDL-C及肝脏TC、TG,并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TC、HDL-C、LDL-C及肝脏TC、TG均显著增高;病理组织学检查提示模型组大鼠肝细胞呈现弥漫性脂肪变性伴肝小叶炎症坏死。结论利用改良乳剂灌胃的方法,成功复制出大鼠NASH模型。  相似文献   

2.
红曲-植物甾醇酯复方制剂调血脂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珺彦  刘小杰 《医学教育探索》2011,42(11):2296-2299
目的 探讨红曲-植物甾醇酯复方制剂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血脂康胶囊阳性对照组及红曲-植物甾醇酯复方制剂低、中、高剂量(0.167、0.333、1.0 g/kg)组。各组大鼠在喂饲高脂饲料建立高脂血症模型的同时,ig给予相应药物,每天1次,连续45 d,观察试药对模型大鼠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影响。结果 给药45 d后,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G、TC和LDL-C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血脂康胶囊组TG、TC和LDL-C水平显著降低(P<0.01);红曲-植物甾醇酯复方制剂低剂量组大鼠血清TG、TC和LDL-C水平有所降低(P<0.05),中、高剂量组血清TG、TC和LDL-C水平显著降低(P<0.01);血脂康胶囊和红曲-植物甾醇酯复方制剂各剂量组大鼠血清HDL-C无明显变化。结论 红曲-植物甾醇酯复方制剂具有调血脂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模型,观察香青兰水提物、乙酸乙酯提取物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肪乳剂灌胃制备高脂血症大鼠模型,造模同时连续给药10周,观察香青兰不同提取物对高脂血症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以及肝组织SOD、MDA水平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香青兰水提取物组能显著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TC、TG、LDL-C、AST、MDA(P〈0.05或P〈0.01),升高HDL-C、SOD(P〈0.05或P〈0.01),显著降低肝匀浆MDA(P〈0.01);香青兰乙酸乙酯提取物能显著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TC、LDL-C、ALT、AST、MDA(P〈0.01),显著升高血清SOD(P〈0.05),显著升高肝匀浆SOD(P〈0.01),显著降低肝匀浆MDA(P〈0.01)。结论:香青兰水提取物与乙酸乙酯提取物能调节高脂血症大鼠脂质代谢紊乱,其调节血脂机制可能与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考察清脑益智方(QNYZF)对血管性痴呆(VaD)大鼠脑血流量(CBF)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QNYZF低、中、高剂量组,采用双侧结扎颈总动脉(2-VO)法复制大鼠VaD模型。灌胃给药4周后,采用MOOR激光多普勒血流监测仪检测大鼠CBF,测完后取血、离心,收集血清,通过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CBF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给予QNYZF干预后,中、高剂量组大鼠CBF升高(P<0.05或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TC、TG和LDL-C含量升高(P<0.05),而HDL-C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给予QNYZF干预后,各剂量的QNYZF均可降低VaD大鼠血清中TC、TG和LDL-C含量(P<0.05或P<0.01),而对HDL-C含量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QNYZF可有效改善VaD大鼠的CBF,其作用机制与降低血脂水平、改善血脂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杜仲叶水提取物对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及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 方法 采用高脂饲料喂养4周联合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的方法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药物对照组、杜仲叶水提取物低、高剂量(2.5、5.0g/kg)组。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30天。检测大鼠空腹血糖(FBG)、血脂(TG、TC、LDL-C、HDL-C)、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清丙二醛(MDA)含量,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FBG、TG、TC、LDL-C、MDA水平升高,HDL-C、SOD水平降低(P<0.01),提示模型复制成功。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杜仲叶水提取物(2.5、5.0g/kg)组FBG、TG、TC、LDL-C、MDA水平降低,HDL-C、SOD水平升高(P<0.01或P<0.05)。 结论 杜仲叶水提取物对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有一定调节作用,推测降低氧化应激水平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蚕蛹油对高脂血症大鼠的调血脂作用及机制。方法 高脂饮食复制大鼠高脂血症模型,以蚕蛹油ig给药6周,每两周检测大鼠血清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I(ApoAI)、载脂蛋白B(ApoB)、卵磷脂胆固醇转移酶(LCAT)、脂蛋白脂酶(LPL)、肝脂酶(HL)水平,第6周处死后,称量肝质量,并检测肝中LPL、HL水平。结果 蚕蛹油各组的血脂(TG、TC)、脂蛋白(HDL-C、LDL-C)、载脂蛋白(ApoAI、ApoB)、LCAT及总酯酶水平与模型组各指标相比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并具有剂量依赖性,且相应酶的变化早于血脂和脂蛋白的变化。结论 蚕蛹油可以通过激活载脂蛋白和脂代谢相关酶,调整血清中血脂和脂蛋白水平,从而达到治疗高脂血症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藏茴香水提物对大鼠血脂调节及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0 w 龄雄性 SD 大鼠48只,除空白对照组8只大鼠以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采用高脂饲料喂养8 w 后,断尾采血测血脂,确定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血脂康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及藏茴香水提物高、中、低剂量组(300、150、75 mg·kg^-1·d^-1),连续灌胃给药6 w,1次/d,模型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灌胃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每2周测1次体质量;末次给药后腹主动脉采血,测血清中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等血脂水平,测定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等脂类酶的活性及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肪过氧化物丙二醛(MDA)等抗氧化能力的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 TG、TC、LDL-C 均有显著升高,HDL-C 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藏茴香各剂量组 TC、TG、LDL-C 逐渐降低,HDL-C 逐渐升高(说明藏茴香干预能有效调节血脂水平)。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藏茴香各剂量组大鼠血清血脂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血清 AST、ALT 明显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 <0.05),血脂康对照组及藏茴香水提物各剂量组血清 AST、ALT 均显著降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藏茴香水提物高、中剂量组有统计学差异(P <0.05~0.01),与小剂量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 SOD、MDA 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藏茴香水提物高剂量组SOD、MDA 水平和血脂康对照组 SOD 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藏茴香水取物中、低剂量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模型  相似文献   

8.
血压平胶囊降血脂作用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压平胶囊对高脂血症大鼠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高脂血症模型,检测血压平胶囊对大鼠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肪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肪脂蛋白(LDL-C)、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和活性的作用。结果:血压平胶囊可升高高脂血症大鼠的血浆HDL-C含量,降低TG、TC和LDL-C含量,增强血浆SOD和SH-PX活性,降低MDA含量。结论:血压平胶囊具有降血脂、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番茄红素(lycopene,LP)对高脂性脂肪肝大鼠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取120只实验用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LP(10、20、40mg/kg)治疗组和辛伐他汀1.8mg/kg治疗组(阳性对照组)。通过高脂饲料喂养8周制备高脂性脂肪肝大鼠模型;灌胃给药治疗,每天1次,疗程4周。治疗完成后,测定大鼠体质量、肝重量并计算肝脏指数;测定肝功能指标(ALT、AST、ALP、CHE);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结构形态学变化;检测血脂(TC、TG、LDL-C、HDL-C)含量,游离脂肪酸(FFA)含量,肝脏组织中抗氧化酶(SOD、GSH-Px、T-AOC)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血清中炎性因子(TNF-α、IL-6)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LP(20、40mg/kg)治疗组大鼠肝重量和血清中ALT、AST、ALP、TC、TG、FFA、TNF-α、IL-6含量均显著降低,肝脏组织中SOD活性显著升高且MDA含量显著降低;LP(40mg/kg)治疗组肝脏指数均显著降低,血清中CHE、LDL-C含量显著降低且HDL-C含量显著升高,肝组织中GSH-Px和T-AOC活性均显著升高,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P各治疗组大鼠肝脏组织病变呈不同程度改善,以LP40mg/kg治疗组效果最为显著。结论 LP对高脂性脂肪肝大鼠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LP能够有效降低血脂、改善抗氧化酶活性、抑制氧化应激损伤、降低炎性介质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个体化减重干预对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体质量指数(BMI)、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连云港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肥胖合并T2D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均予以常规降糖药物治疗,对照组同时予以基础饮食、运动干预,观察组同时予以个体化减重干预,均持续3个月。比较两组利拉鲁肽用药剂量;检测并比较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治疗2个月后、治疗3个月后的BMI、糖脂代谢指标;比较两组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两组利拉鲁肽用药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治疗2个月后、治疗3个月后的BMI、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的BMI、FBG、2 hPG、HbA1c、HOMA-IR、TC、TG、LDL-C、HDL-C有差异(P <0.05);②两组的BMI、FBG、2 hPG、HbA1c、HOMA-IR、TC、TG、LDL-C、HDL-C有差异(P <0.05),观察组BMI、FBG、2 hPG、HbA1c、HOMA-IR、TC、TG、LDL-C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HDL-C高于对照组;③两组的BMI、FBG、2 hPG、HbA1c、HOMA-IR、TC、TG、LDL-C、HDL-C变化趋势有差异(P <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个体化减重干预可降低肥胖合并T2DM患者的BMI,调节糖脂代谢,且不良事件不会显著增多,相较于常规干预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排毒降脂合剂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fis,NASH)动物模型的影响,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以高脂饲料喂饲大鼠建立脂肪肝病模型,观察排毒降脂合剂对大鼠肝脏血脂、转氨酶含量以及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排毒降脂合剂中、大剂量组能降低血清TC、LDL-C、ALT和AST(P<0.01,P<0.05),升高血清HDL-C(P<0.01,P<0.05),以高剂量组效果最显著.结论:排毒降脂合剂治疗脂肪肝的机制可能与其抑制TG、LDL-C、ALT和AST,升高血清HDL-C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北五味子多糖(SCP)对高脂饮食诱导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的降血脂作用及其抗氧化活性,为五味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3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抽取16只作为正常对照组(灌胃给予双蒸水,给予普通饲料)和SCP组(灌胃给予50 mg·kg-1SCP,给予普通饲料),每组8只。其余16只大鼠以高脂饲料喂养4周,确定高脂血症成功后,将大鼠随机分为NAFLD组和NAFLD+SCP组(NAFLD+50 mg·kg-1SCP),给药12周后称大鼠体质量并计算肝指数;检测大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酶学法检测大鼠肝组织中TC和TG水平,TBA法检测大鼠血清和肝组织中丙二醛(MDA)水平,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微量酶法检测肝组织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HE染色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形态表现。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NAFLD组大鼠肝指数明显增加(P < 0.01),血清中TC、TG、LDL-C、ALT和AST水平升高(P < 0.01),肝组织中TG和TC水平升高(P < 0.01),血清及肝组织中MDA水平升高(P < 0.01)、SOD活性降低(P < 0.01),肝组织中GSH水平降低(P < 0.01)。与NAFLD组比较,NAFLD+SCP组大鼠体质量及肝脂数明显降低(P < 0.05),血清中TC、TG及LDL-C水平以及肝组织中TC和TG水平降低(P < 0.01),血清及肝组织中MDA水平降低(P<0.01),SOD活性升高(P<0.01),肝组织中GSH水平升高(P<0.01)。HE染色检测,NAFLD组大鼠肝小叶结构紊乱,出现明显的肝细胞脂肪变性;NAFLD+SCP组大鼠肝小叶内肝细胞脂肪变性明显减轻。结论:SCP对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大鼠血脂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白芍总苷的降血脂、抗氧化作用及其对脂肪肝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高糖饮食建立脂肪肝大鼠模型,并预防性给予白芍总苷处理8周。8周后,处死大鼠,测定血浆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取全肝称重,计算肝指数,同时测定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以及丙二醛(MDA)的含量,取肝左叶,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肝脏组织学变化。结果:白芍总苷可明显降低脂肪肝大鼠血浆TC、TG、LDL-C水平,提高血浆HDL-C水平;降低肝指数,降低ALT和AST水平,明显提高肝脏组织中SOD、CAT和GSH-PX活性,降低MDA含量,改善肝脏组织学改变。结论:白芍总苷对高脂高糖饮食诱导的脂肪肝有防治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血脂和提高肝脏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定心藤总黄酮对高脂血症大鼠的降血脂作用.方法 选择雄性SD大鼠60只,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NC组)、模型对照组(MC组)、辛伐他汀阳性对照组(PC组)、定心藤总黄酮低剂量组(MIF1组)、定心藤总黄酮中剂量组(MIF2组)、定心藤总黄酮高剂量组(MIF3组).NC组给予基础饲料;MC组、PC组和MIF各亚组给予高脂饲料,造模同时给予药物干预.喂养6周后,禁食12 h,一侧眼球摘除法取血,分离血清,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喂养12周后,禁食12h,心脏采血,分离血清,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水平.结果 MIF能够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TC、TG、LDL-C、MDA和升高HDL-C、SOD、T-AOC的水平,与NC组相比,MC组TG、TC、LDLC、MDA的水平明显升高,HDL-C、SOD、MDA的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MC相比,MIF各亚组TC、TG、LDL C、MDA的水平明显降低,HDL-C、SOD、T-AOC的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 MIF可能通过提高机体SOD、T-AOC和降低MDA的水平,达到降血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槲皮素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的治疗作用,以及槲皮素对NASH大鼠肝组织核因子-κB (NF-κB)及其下游转录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脂饲料喂食6周,建立NASH大鼠模型.灌胃给予40~160 mg/kg槲皮素治疗4周.采用生化检测仪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肝脏中NF-κB蛋白表达情况.采用RT-PCR技术检测各组肝脏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高脂模型组相比,槲皮素各剂量组大鼠血清LDL-C、TC、AST水平显著降低.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给予槲皮素治疗后,可明显减轻NASH大鼠肝脏脂肪变性和炎性细胞浸润;同时,还可明显降低TNF-o、IL-6和IL-1β mRNA以及NF-κBp65蛋白的表达,并呈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 槲皮素对高脂饮食诱导大鼠NASH有明显治疗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肝细胞脂质沉积和调控NF-κB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定心藤总黄酮对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血脂及一氧化氮(NO)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 SD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NC)、模型对照组(MC)、阳性对照组(PC,辛伐他汀组)、定心藤总黄酮低剂量组(MIF1)、定心藤总黄酮中剂量组(MIF2)、定心藤总黄酮高剂量组(MIF3).建立As大鼠模型,造模同时给予药物干预, 6周后,一侧眼球摘除法取血,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继续喂养12周后,心脏采血,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总氧化能力(T-AOC)、NO和VEGF的水平,分离胸主动脉,制备病理切片.结果 与NC组相比,MC组TC、TG、LDL-C、AI、LDL-C/HDL-C、MDA、VEGF显著升高,SOD、T-AOC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C组相比,MIF组可以降低As大鼠血清TC、TG、LDL-C、MDA和升高HDL-C、SOD、T-AOC的水平,可以改善As相关因子NO 的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的MIF可以改善As相关因子VEGF的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F可能通过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调节NO和VEGF的释放,达到降血脂及预防As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芹菜籽粉降血脂及保护肝脏的作用.方法 5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基础饲料组、高脂饲料组、1.0 g/kg体重芹菜籽粉组、2.0g/kg体重芹菜籽粉组、3.0g/kg体重剂量芹菜籽粉组,30 d后测定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含量.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中、高剂量芹菜籽粉的动物血清TC、TG、LDL-C均明显降低,HDL-C无变化,ALT、AST含量明显下降.结论 芹菜籽粉对大鼠的血脂和肝功能有一定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大黄( rhubarb rhizomes,Rhub)提取物治疗高糖-高脂诱导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Sprague-Dawley大鼠,雌雄各半,除空白对照组食用标准饲料和饮用蒸馏水外,其余动物随机喂饲富含高脂肪(25%)饲料和高蔗糖(10%)饮水,造模8周;然后将NAFL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水飞蓟宾(Silybin,Sily)0.15 mg/kg组以及Rhub 2.0g和1.0g/kg两个剂量组;分别 灌胃给药或蒸馏水,每天1次,连续4周;禁食24h后,处死大鼠,并收集血清,测定大鼠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血糖(FBG)、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游离脂肪酸(FFA)、脂联素(ADP),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胆碱酯酶(Ch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合酶(NOS)和一氧化氮(NO),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及肝指数;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脏组织的病理学改变.结果 NAFLD大鼠TC、TG、LDL-C、FFA、MDA、FBG和Fins含量升高,HDL-C、NO和脂联素含量下降,AST、ALT、ChE活性升高,NOS和SOD活性降低,ISI减弱,肝指数升高并呈脂肪肝组织病理改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Rhub 2.0g及1.0g/kg以及Silybin 0.15mg/kg处理NAFLD大鼠后,能不同程度地降低NAFLD大鼠TC、TG、LDL-C、FFA、MDA、FBG、Fins含量和AST、ALT、ChE活性,升高HDL-C、NO和ADP含量,增强ISI,肝指数下降并改善脂肪肝组织病理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Rhub和Silybin对抗NAFLD大鼠IR、增强胰岛素敏感性、纠正高胰岛素血症,改善血糖-脂代谢紊乱,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和肝细胞损伤,降低肝细胞膜漏出的氨基转移酶和ChE活性,改善肝内血管内皮功能,以及不同程度地改善脂肪肝组织的病理改变,是Rhub拮抗NAFLD的部分作用机制.Rhub以上效应显示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