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与足月儿相比,早产儿的骨量水平较低。孕母因素,钙、磷储备不足、缺乏机械刺激、遗传、激素、营养方式、某些药物的使用等均是早产儿骨量的影响因素。为改善早产儿骨量水平,必须加强孕母孕期保健以及早产儿生后的管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住院早产儿维生素D水平及相关因素。方法检测424例住院早产儿出生后2周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并筛查维生素D缺乏的危险因素。结果住院早产儿血清25(OH)D水平为(44.78±16.52)mmol/L,维生素D缺乏、不足、充足发生率分别为35.8%、30.7%和33.5%。经单因素分析发现,胎产数、出生季节、孕母年龄与早产儿维生素D水平有关(均P<0.05)。经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多胎、冬季出生(相较于春季)、母亲年龄小是早产儿维生素D缺乏的危险因素。结论早产儿维生素D水平普遍偏低,多胎妊娠、冬季出生(相较于春季)、母亲年龄小是早产儿维生素D缺乏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包头地区(北纬40o)早产儿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及维生素D水平与早产儿常见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11月于包钢集团第三职工医院新生儿科出生后48 h内入院且生命体征平稳的262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检测出生后14d血清25-(OH)D水平,并分析性别、胎龄、出生季节以及双胎与否对早产儿血清25(OH)D的影响。结果:早产儿25(OH)D平均水平为35.75(24.59,48.15)nmol/L,其中维生素D缺乏、不足及充足的发生率分别为32.38%、44.29%和23.33%,其中早产儿25(OH)D水平与其出生的季节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4.338,P<0.001),其中冬季出生的早产儿25(OH)D水平低于夏季及秋季(P<0.05),秋季出生的早产儿25(OH)D水平高于春季(P<0.05)。经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早产儿出生季节之间的差异是维生素D水平低下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且以秋季为著(P<0.01)。根据Ma...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孕母贫血对早产儿视网膜病( ROP)发生的影响,研究转化生长因子( TGF-β1)在不同组早产儿外周血的水平,为ROP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新生儿科收治的孕期贫血母亲所生胎龄<34周的早产儿50例为观察组,抽取同期入住孕期无贫血母亲所生胎龄<34周的早产儿5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ROP的发生率进行统计比较;对两组患儿外周血TGF-β1水平进行检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ROP发生率高于对照组( P<0.05);孕期贫血母亲所生的早产儿外周血TGF-β1水平在生后3 d低于对照组( P<0.05),在生后4周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母孕期贫血是ROP发生的高危因素之一;孕母贫血可通过影响新生儿TGF-β1的表达而影响ROP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早产儿提早补充维生素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沧州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早产儿158例,分为大胎龄组和小胎龄组,每组又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配方奶喂养,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生后第3天开始补充维生素D400IU/d,服用7d,实验前后测定血清钙、磷和25-(OH)D水平,观察临床有无并发症。结果早产儿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缺乏比例为97.4%。血清钙、磷和25-(OH)D水平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小胎龄组和大胎龄组实验组血清25.(OH)D均值分别从23.556nmol/L、27.771nmol/L提高到27.423nmol/L、32.198nmol/L,具有明显差异(P〈0.05)。早产JLN用维生素D400IU/d,并无毒性。结论早产儿生后及早期监测维生素D状态,第3天开始补充维生素D,是早产儿健康支持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研究早产儿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TnI),肌红蛋白(Mb)的临床影响因素及意义。方法对我科NICU2007年1~7月住院的48小时以内、孕龄和出生史明确的80例早产儿,分别于生后24~48小时内进行血清CK,CK—MB活性和TnI,Mb浓度测定;同时摘记早产儿的临床相关资料: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出生Apgar评分和孕母孕期健康情况。结果①早产儿血清Ck、CK—MB活性和TnI、Mb浓度均明显高于成人参考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早产儿血清CK,CK—MB活性不受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出生Apgar评分及孕母健康情况的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nI不受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出生Apgar评分的影响,但受孕母孕期的健康情况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b不受出生体重、出生Apgar评分及孕母孕期的健康情况影响,但受出生胎龄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早产儿生后24—48血清CK,CK—MB活性和TnI,Mb浓度远高于成人水平;早产儿血清TnI浓度受孕母的孕期合并症影响;早产儿血清Mb浓度受出生胎龄的影响;早产儿血清CK,CK—MB活性均不受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出生Apgar评分和孕期合并症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胎龄<34周早产儿生后血清25-OH维生素D[25(OH)D]水平与早产儿主要并发症发生率的关系。方法 选取出生胎龄<34周早产儿148例,按照患儿生后24h内血清25(OH)D水平分为维生素D(VD)充足组和VD不足组,两组早产儿在出生胎龄、性别、出生体重、母亲年龄、分娩方式、母孕期疾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两组间在分娩季节(χ2=4.454,P=0.035)、孕期规律补充VD(χ2=16.698,P<0.01)、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发生率(χ2=4.287,P=0.038)、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率(χ2=5.792,P=0.016)、新生儿败血症(NS)发生率(χ2=4.001,P=0.045)、住院期间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χ2=4.114,P=0.043)、辅助通气时间(t=7.017,P<0.001)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8.
刘德林  郑姣  陆奕  姚慧 《浙江医学》2021,43(8):841-844
目的观察宁波地区早产儿生后0~12月龄屈光状态的发育以及矫正胎龄6、12个月时屈光状态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在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出生的接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筛查的早产儿153例。早产儿在生后矫正胎龄40周,1、3、6、12个月时接受检影验光,记录球镜度数和柱镜度数,计算等效球镜度数。比较不同时间点等效球镜度数的变化,并分析矫正胎龄6、12个月时等效球镜度数与出生孕龄、出生体重、有无吸氧史及有无ROP的关系。结果矫正胎龄40周时,等效球镜度数为3.00(2.00,4.00)D,之后屈光状态向远视方向发展,至矫正胎龄1个月时等效球镜度数为3.50(2.25,4.50)D,之后进行了正视化过程,至矫正胎龄12个月时,等效球镜度降为1.00(0.38,1.50)D。矫正胎龄6个月时,早产儿出生体重、出生孕龄、有无吸氧史及有无ROP与等效球镜度数均无关(均P>0.05)。矫正胎龄12个月时,早产儿出生体重及有无ROP与等效球镜度数均有关(均P<0.05),而早产儿出生孕龄及有无吸氧史与等效球镜度数均无关(均P>0.05)。结论吸氧史、出生孕龄对早产儿早期屈光状态影响不大,而在随访至12个月时低出生体重及合并ROP的早产儿在早期即存在近视倾向。  相似文献   

9.
目的:测定早产儿25羟维生素D含量,探讨影响早产儿25羟维生素D含量的主要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9月在无锡市妇幼保健院和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出生?住院的新生儿,早产儿组50例,足月儿组50例,记录出生时的基本情况,根据不同目的将研究对象分为不同组别?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早产儿和足月儿25羟维生素D含量,用常规生化法测定钙?磷?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值,定量超声技术测定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值?结果:①出生时早产儿组25羟维生素D含量低于足月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②按胎龄分组,A组(28周≤胎龄≤32周)新生儿血25羟维生素D含量均低于B组(32周<胎龄<37周)?C组(37周≤胎龄<39周)?D组(39周≤胎龄≤42周)(P均<0.01);按出生时体重分组,各体重组血25羟维生素D水平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③早产儿组按孕母是否规律性补充维生素D或钙剂分成规律补充?不规律补充和未补充3组,3组之间血25羟维生素D水平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 < 0.05)?④早产儿出生时25羟维生素D含量与胎龄?出生体重呈正相关(P < 0.05);足月儿出生时25羟维生素D含量与胎龄?性别?出生体重及出生方式均无显著相关(P >0.05)?⑤早产儿和足月儿出生时血钙?磷?ALP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 > 0.05);早产儿组25羟维生素D与ALP呈显著性负相关(P < 0.01);足月儿组25羟维生素D与ALP?钙?磷值均无显著性相关(P > 0.05)?⑥早产儿和足月儿BMD有显著差异(P < 0.01);早产儿组BMD与胎龄?出生体重?25羟维生素D呈正相关(P < 0.05),与ALP呈负相关(P < 0.05);足月儿组BMD与胎龄?25羟维生素D呈正相关(P < 0.05)?结论:①早产儿出生时25羟维生素D含量明显低于足月儿;②早产儿出生时的胎龄?体重以及孕母在整个孕期中是否规律性补充维生素D制剂或钙剂是影响早产儿出生时25羟维生素D含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新生儿与孕母维生素D 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 年11 月—2019 年1 月哈 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待产的孕妇及其娩出新生儿各80 例。分别测定孕母产前静脉血及新生儿出生后 72 h 内静脉血25 羟维生素D[25(OH)D] 水平。结果 新生儿25(OH)D 平均为(13.96±6.09)ng/ml, 其中47 例(58.75%)存在维生素D 缺乏,22 例(27.50%)存在维生素D 不足,11 例(13.75%)维生素D 水 平适宜;孕母产前25(OH)D 平均为(14.54±7.17)ng/ml。新生儿25(OH)D 水平在胎龄、分娩方式、 性别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在出生体重、季节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夏秋季节高于冬春季节。新生儿25(OH)D 水平和孕母孕晚期25(OH)D 水平呈正相关(r s =0.824, P =0.000)。以孕母25(OH)D 水平4.75 ng/ml 为界值,对应的敏感性为97.9%(95% CI :0.607,0.838),特 异性为71.4%(95% CI :0.655,0.981)。结论 黑龙江地区新生儿维生素D 水平偏低,与孕母维生素D 水平 成正相关;与出生体重、季节存在相关性,测定孕母维生素D 水平,可帮助判断新生儿维生素D 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1.
霍洁  王磊  管峥  赵娟娟  吴新萍 《吉林医学》2022,(8):2061-2065
目的:通过检测早产儿生后24小时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了解早产儿维生素D缺乏的发生情况,为下一步早产儿维生素D的补充提供优化方案,预防维生素D缺乏相关疾病的发生。方法:选取早产儿506例,入院后24 h内采用酶联免疫检测法检测血清25(OH)D值,根据结果分为维生素D缺乏组和非缺乏组,通过病例系统回顾性收集母亲和早产儿的相关临床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早产儿487例,其中维生素D缺乏早产儿283例,维生素D缺乏的发生率为58.1%。平均胎龄为35周,男143例(50.5%),其平均25(OH)D水平为(40.78±6.02)nmol/L。春夏出生的早产儿血清25(OH)D为(41.44±5.14)nmol/L,秋冬出生的早产儿血清25(OH)D为(40.12±6.39)nmol/L,两组血清25-(OH)D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极早产儿组中,男和女25(OH)D水平两组有差异;不同出生体重的维生素D缺乏发生率略有差异。结论:早产儿维生素D缺乏的发生率仍不低(58.1%),需进一步研究相关影响因素,优化早产儿补充维生素D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2.
背景 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是导致早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需不断加强临床预防及治疗,但目前关于脐血维生素A、E水平与早产儿发生RDS的关系研究报道较少。目的 探讨脐血维生素A、E水平与早产儿发生RDS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石家庄市第四医院出生的早产儿304例,根据RDS发生情况将其分为RDS组120例与非RDS组184例。收集与早产儿发生RDS可能相关的临床特征并检测脐血维生素A、E水平;早产儿发生RDS及RDS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RDS组早产儿胎龄、出生体质量小于非RDS组,1 min Apgar评分≤7分比例、5 min Apgar评分≤7分比例、维生素A缺乏发生率高于非RDS组,脐血维生素A、E水平低于非RDS组(P<0.05)。RDS组早产儿中轻症86例,重症34例;重症RDS早产儿脐血维生素A水平低于轻症RDS早产儿,维生素A缺乏发生率高于轻症RDS早产儿(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脐血维生素A水平为早产儿发生RDS的影响因素[OR=2.208,95%CI(1.1...  相似文献   

13.
朱艳可  张希希  翁晓  蔡王楸  孙媛媛 《浙江医学》2019,41(18):1959-1963
目的探讨早产儿(胎龄<32周)出生后2周维生素D水平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关系。方法根据出生后2周维生素D水平,将253例早产儿分为两组,即缺乏组(≤50nmol/L)161例、正常组(>50nmol/L)92例,比较两组母亲及早产儿临床资料及BPD发生率,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BPD的影响因素。结果维生素D缺乏组与正常组临床资料中母亲年龄、受孕方式、胎数、妊娠期合并症(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等)、胎膜早破、产前激素使用、分娩方式,早产儿性别、胎龄、出生体重、1minApgar评分、5minApgar评分、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肺表面活性物质(PS)使用、先天性肺炎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在母亲保胎、早产儿出生季节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儿呼吸支持、吸氧时间及BPD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母亲妊娠期糖尿病以及早产儿胎龄、出生体重、RDS、先天性肺炎是BPD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而母亲年龄、受孕方式、妊娠期高血压、保胎、胎膜早破、产前激素使用、分娩方式以及早产儿性别、出生季节、出生后2周维生素D水平对BPD均无影响(均P>0.05)。结论早产儿出生后2周维生素D水平与BPD的发生无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嘉兴市学龄期儿童血清维生素D营养状况,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2年在嘉兴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就诊的6~11岁学龄期儿童888名,采集静脉血测定血清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含量,收集相关问卷信息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维生素D水平的可能因素。结果 888名学龄期儿童中,25-(OH)D中位水平[55.11(43.08,68.79)]nmol/L,学龄期儿童维生素D缺乏率7.0%,不足率31.7%,总体异常率38.7%。学龄期儿童血清维生素D水平和异常率比较,性别、年龄、居住地、户外活动及不同季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挑食偏食、主要养育人文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性别、年龄和季节是维生素D缺乏与不足的显著影响因素。结论 嘉兴市6~11岁学龄期儿童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与不足,需定期检测,合理补充,以防止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胎龄≤32周早产儿血小板减少症的特点,并探讨其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lsia, BPD)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9月~2022年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胎龄≤32周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收集并分析研究对象生后4周内的临床资料,根据生后4周内最低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 PLT)进行分组,采用单因素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各组间临床资料的差异及血小板减少症与BPD的关系,并比较BPD组早产儿与非BPD组早产儿在不同胎龄时血小板减少症构成比及生后4周内PLT水平。结果 共纳入197例早产儿,发生血小板减少症134例,发生率为68.0%,轻度、中度及重度血小板减少症分别占52.2%(70/134)、36.6%(49/134)、11.2%(15/134),生后第1周PLT达最低值(180×109/L)。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LT水平与出生体重、胎膜早破、孕母子痫、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NEC)、败血症...  相似文献   

16.
唐振  付阳喜  曹嫚  周英  刘晓日  何少为  李明霞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1):2391-2393,2401
目的探讨早产小于胎龄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7—2009年入住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新生儿科的286例早产小于胎龄儿,按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出259例进行研究,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早产小于胎龄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40.5%,临床表现以胃潴留为主(56.8%),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生后3 d内。单因素分析示胎龄、出生体质量、孕母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分娩前使用激素、开奶时间、开始排便时间、红细胞增多症-高黏滞度综合征、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可能对喂养不耐受有影响(P<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示出生体质量、孕母文化程度及分娩前使用激素是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保护性因素〔β<0,exp(β)<1〕;开奶时间、排胎便时间、红细胞增多症-高黏滞度综合征及新生儿窒息是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危险因素〔β>0,exp(β)>1〕。结论早产小于胎龄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高,影响因素众多,需积极预防及干预。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的早产儿出生后一个月时体内的维生素K水平。方法:对出生时预防性给予0.2~0.5mg维生素K1而PT仍异常的21例早产儿,检测其体内维生素K的水平。结果:所有要儿的维生素K1浓度正常或超出生理范围,除一名有微量的维生素K缺乏酶-Ⅱ(PIVKA-Ⅱ)浓度之外,其他早产儿PIVKA-Ⅱ均未检出,这就说明患儿的维生素K水平不低。结论:胎龄〈32周、生后接受≥0.2mg维生素K1的早产儿,其出生后第一个月时的PT延长并非由于维生素K缺乏所致。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评分系统对早产儿脑成熟度评估的应用价值,并探讨围产期相关因素对aEEG评分系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3月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40例出生胎龄为26~32周的早产儿,首次aEEG监测于生后12h内进行,监测时间至少4h,以后每周监测1次直至出院或至纠正胎龄38周。对每例早产儿的aEEG图形按连续性、睡眠-觉醒周期、下界振幅及带宽4个参数进行赋值评分,同时计算aEEG总分值,并回顾性分析围产期相关因素(性别、Apgar评分、孕母有无妊娠合并症、分娩方式、小于或适于胎龄儿、是否给予机械通气或低流量给氧)对早产儿aEEG评分的影响。结果随着出生胎龄与纠正胎龄的增加,早产儿aEEG总评分及各参数评分值也随之增加,其中以睡眠-觉醒周期评分增加趋势较为显著,而连续性、下界振幅及带宽评分在胎龄29~34周期间增加较快,至35周以后逐渐趋于稳定水平。出生时重度窒息及孕母妊娠期有合并症的早产儿的aEEG总评分明显降低(P<0.05);而随着纠正胎龄的增加,分娩方式、是否小于胎龄儿及生后是否给予机械通气或低流量给氧对脑发育成熟度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早产儿aEEG评分系统可用于评价胎龄≤32周早产儿脑发育成熟过程,在分析aEEG评分系统时还应考虑性别、1min Apgar评分及孕母妊娠期是否有合并症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目前早产儿补充维生素D(VD)方案的有效性,并对骨代谢评价指标进行随访。方法 选取2014年6-12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住院的早产儿60例,记录性别、胎龄(GA)、出生体质量(BM)、头围、身长,检测血清骨钙素(OC)、25-羟维生素D3〔25(OH)D3〕、钙、磷水平。于生后能耐受经口喂养时〔平均(6.4±2.3)d〕添加VD 800 U/d,于28 d随访复测以上指标,并与出生时进行比较。结果 60例早产儿出生时血清25(OH)D3水平为(17.0±7.0)μg/L,血清OC水平为(81.6±31.6)μg/L;VD缺乏(VDD)43例(71.7%),母孕期补VD不足是早产儿VDD的危险因素〔OR=6.83,95%CI(1.66,27.99)〕。37例早产儿经过规律添加VD,生后28 d与刚出生时体质量、身长、头围及血清钙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磷、25(OH)D3、O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7例早产儿生后28 d,VDD 28例(75.7%),低磷血症(血清磷<1.8 mmol/L)是VDD的危险因素〔OR=7.33,95%CI(1.40,38.34)〕。结论 通过800 U/d补充VD方案不能及时改善早产儿骨代谢状况,VD仍处于缺乏状态。监测血清25(OH)D3、OC和磷水平可很好地反映早产儿骨代谢状态。  相似文献   

20.
包头市区新生儿先天性佝偻病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先天性佝偻病是由于孕母在妊娠后 3个月摄入维生素D不足使胎儿的骨化障碍引起的一种新生儿疾病。它直接影响小儿健康发育 ,降低小儿体质且易并发其他疾病。包头地处北方 ,是本病的好发地区。本文旨在探讨先天性佝偻病的影响因素 ,以达到早期预防及诊治的目的。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998年 1~ 12月对我院产科出生的新生儿于生后 3天内进行了骨碱性磷酸酶 (BALP)活性测定。检查对象无其他疾病 ,其母孕期体健 ,无特殊疾病史。其中男 5 6例 ,女 4 4例 ,日龄均 <3天 ;胎龄 <37周 1例 ,37~ 4 2周 99例 ;剖宫产 2 5例 ,顺产 75例。生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