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6 毫秒
1.
目的应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VI)比较静息状态下左心室相同节段的正常心肌纵向和径向的运动特点,评价VVI技术对正常人左心室节段心肌收缩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健康志愿者30例,采用西门子公司Sequoia 512超声诊断仪,在VVI模式下选取心尖四腔、心尖二腔、心尖左室长轴;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及近心尖水平左室短轴切面,定量分析左室前间隔、前壁、侧壁、下壁、后壁及后间隔的径向运动,以及纵向的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等3个分段中正常心肌节段的心肌运动速度(Vs)、应变(S)、应变率(SR)。结果正常人左心室各室壁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速度依次递减: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变、应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各室壁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近心尖部水平径向速度、应变、应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能够定量评价左心室节段收缩功能,为临床评价心脏运动及功能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郭玲玲  孙志丹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8):2080-2082
目的应用超声二维应变成像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左、右心室局部收缩功能。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30例(T2DM组)和健康者25例(正常对照组)。先对两组受检者进行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然后在心尖四腔切面测量两组受检者左心室侧壁及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心内膜下心肌纵向收缩期二维应变峰值。结果 T2DM组和正常对照组二维超声心动图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检者左心室心肌长轴收缩期峰值应变从基底段至心尖段呈逐渐增大的趋势,而右心室心肌长轴收缩期峰值应变从基底段至心尖段呈逐渐减低的趋势;T2DM患者左、右心室心内膜下纵向应变收缩期峰值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各个节段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二维应变成像可以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在心脏整体收缩功能出现降低前左右心室局部心肌收缩功能已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比较静息状态下相同节段的正常心肌及缺血心肌纵向和径向的运动特点,评价VⅥ技术对冠心病患者节段心肌收缩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健康志愿者30例和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30例,分别为健康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心尖四腔、二腔和左室长轴切面,室壁均分为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等3个节段;胸骨旁短轴切面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近心尖部水平3个短轴切面水平节段,分别测量缺血节段及正常节段的心肌速度(Vs)、应变(ε)和应变率(SR)。结果健康对照组左心室各室壁心尖段、中间段和基底段Vs依次递增(P<0.05);ε、S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各室壁近心尖水平、乳头肌水平以及二尖瓣水平径向Vs、ε、S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缺血节段与健康对照组相比VVI测值降低(P<0.05)。血供正常节段与健康对照组相比VVI测值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VVI技术可以作为无创冠心病诊断指标,有助于确定或排除冠心病诊断。  相似文献   

4.
应变率显像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功能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左心室心肌应变特征。方法 4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2组,其中左心室肥厚(LVH)组15例,非左心室肥厚(NLVH)组25例,另取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取心尖四腔切面、心尖两腔切面、心尖左心室长轴切面的心肌应变率曲线,测量各室壁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e)、心房收缩期的峰值应变率(SRa)。结果 LVH组后壁、下壁、前壁SRs较对照组降低(P<0.05);LVH组及NLVH组各室壁SRe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但LVH组与NLVH组之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LVH组与NLVH组除前间隔外其余室壁SRa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变率显像技术能够客观、准确地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肌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定量分析健康儿童左心室收缩期心肌纵向应变及应变率,并进行其不同年龄段正常参考值的初步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6年11月来本院超声科体检的330例健康儿童的超声临床资料.按年龄分成7组,分为新生儿组(0~28 d)、婴儿组(>28 d至<1岁)、幼儿组(1~<3岁)、学龄前期组(3~<6岁)、学龄期组(6~<9岁)、青春前期组(9~ <13岁)、青春期组(13 ~<18岁).采用斑点追踪软件分析左心室心尖3个长轴切面的动态图像,获取左心室收缩期心肌纵向应变及应变率值.结果 ①6室壁节段间收缩期纵向应变及应变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纵向应变及应变率绝对值自基底段向心尖段呈逐渐增加趋势;②18节段应变及应变率及整体应变在不同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除后壁、下壁、后间隔基底段外,余各室壁节段纵向应变(longitudinal strain,LS)情况为l LS新生儿组|<| LS婴儿组|<l LS幼儿、学龄前期、学龄期组|<| LS青春前期、青春期组|,且整体心肌纵向应变在年龄组间的趋势与其一致;④18节段应变与年龄呈正相关,以侧壁心尖段相关性最强(r=0.551,P<0.01);与心率均呈负相关,以侧壁中间段相关性最强(r=-0.517,P<0.01);整体心肌纵向应变与年龄呈正相关(r=0.665,P<0.01),与心率呈负相关(r=-0.625,P<0.01).⑤18节段应变率与年龄、心率的相关性,以及在各年龄组间的差异存在不均一性.结论 建立了不同年龄段健康儿童左心室收缩期心肌纵向应变及应变率的正常参考值,并发现其具有自身特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E)技术检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左室心肌分层应变,探讨其在诊断NSTEMI中的临床价值。方法:6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根据心电图分为NSTEMI组(30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30例),匹配对照组(30例),分别获取心尖四腔观、两腔观、心尖长轴观及二尖瓣、乳头肌、心尖水平左室短轴清晰二维图像,EchoPac软件获取左室三层心肌的整体收缩峰值纵向应变(GLS)及环向应变(GCS)、节段收缩峰值纵向应变(TLS)和环向应变(TCS),并计算跨壁梯度#GLS、#GCS、#TLS、#TCS。结果:1根据选择性冠脉造影(SCA)结果将NSTEMI组和STEMI组患者左室节段分为正常节段和受累节段;2与对照组比较,NSTEMI组、STEMI组左室三层心肌GLS、#GLS及受累节段TLS、#TLS均减低(P<0.05);与NSTEMI组比较,STEMI组左室三层心肌GLS、#GLS及受累节段TLS、#TLS无统计学差异;3与对照组比较,NSTEMI组、STEMI组左室三层心肌GCS、#GCS及受累节段TCS、#TCS均减低(P<0.05);与NSTEMI组比较,STEMI组仅心外膜下心肌GCS减低(P<0.05),余应变指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2D-STE技术左室心肌分层应变参数能准确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各层心肌纵向及环向运动,为临床识别NSTEMI提供有价值信息。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STI)评价正常人左室心肌应变。方法对50例正常人采集左心室长轴和短轴方向的二维动态图像,测量分析心肌收缩期峰值纵向应变(LS)、径向应变(RS)和圆周应变(CS)。结果左心室各节段心内膜层心肌LS、RS、CS均显著高于心外膜层心肌(P0.05);LS由基底部到心尖部递增;RS在同一水平不同节段分布较一致;同一水平前室间隔的CS较高。结论 STI可以准确测量左室壁节段心肌应变,能够定量评价局部心肌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8.
周红丽  张棣  郭盛兰  吴棘  戴红  甘小玲 《广西医学》2013,(6):725-726,729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2D—STI)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效果。方法SLE患者44例及健康对照组22例均行常规超声检查,并应用2D—STI技术计算左心室短轴二尖瓣、乳头肌、心尖水平收缩期圆周应变峰值及径向应变峰值。结果SLE组较对照组各节段圆周应变及径向应变收缩期峰值均减低,部分节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LE患者LVEF正常时,2D—STI技术已可定量检测出其左心室心肌局部收缩功能异常节段,为临床评价SLE患者的心肌功能提供一种敏感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二维应变(2DS)与组织多普勒速度成像(TVI)测量正常人心肌应变和应变率的一致性. 方法 采集30例正常人心尖四腔、心尖二腔、心尖左室长轴二维灰阶与组织多普勒动态图,应用2DS与TVI两种方法 分别测量各节段心肌长轴收缩期峰值应变(S)及应变率(Sr)并作对比. 结果 2DS左室应变测值为基底段至心尖段逐渐增加(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应变率测值为心尖段最高.TVI左室应变及应变率测值在各平面节段变化不稳定,无明显的规律性.2DS所测正常人左室心肌绝大多数节段长轴S及Sr与TVI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二维应变(2DS)与组织多普勒速度成像(TVI)在检测正常人左室基底段到心尖段心肌应变及应变率改变的规律不一致.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2D-STI)在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患者的左心室心肌纵向收缩功能应用价值。方法对39例DCM患者和35例正常对照组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得到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过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Ve)及舒张晚期血流速度(Va);应用2D-STI技术测量DCM患者和正常对照组收缩期纵向峰速度、峰值应变及峰值应变率。结果 DCM患者的LAD、LVESV及LVEDV均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LVEF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DCM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在Ve/Va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DCM患者左心室各室壁基底段、中间段收缩期纵向峰速度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心尖段的后壁、下壁及侧壁收缩期纵向峰速度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前壁及室间隔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左心室各室壁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及峰值应变率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DCM患者和正常对照组,从心底往心尖方向观察,收缩期纵向峰速度呈递减趋势。结论 2D-STI技术能准确、全面的分析左心室局部心肌长轴运动的峰速度、峰值应变及峰值应变率,对评价DCM患者的左心室局部心肌纵向收缩功能变化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IPTC)是否能改善左心室受损的局部或整体长轴的收缩功 能。方法:试验分为PCI组、PCI+IPTC组及对照组。PCI组为前壁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32例,行首次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 术;PCI+IPTC组为前壁急性STEMI患者28例,行急诊PCI联合IPTC术;对照组为3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采集术 前,术后0.5 h,1 d,3 d,1周,1个月和6个月二维动态超声心动图。对比研究PCI组、PCI+IPTC组与对照组各时间点 局部与整体长轴应变参数。结果:PCI+IPTC组PCI术后1周内左心室梗死节段长轴应变高于PCI组(P<0.05),左心室整 体长轴应变较PCI组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IPTC组术后远期左心室局部及整体长轴应变与 PCI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IPTC可改善前壁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早期左心室再灌注心肌 的长轴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利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价正常大鼠心尖四腔观与短轴心肌运动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8只 10周龄SD大鼠,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测量大鼠心尖四腔观左心室及胸骨旁短轴二尖瓣水平的侧壁段,以及后 间隔段的收缩期纵向峰值速度(Vs)、舒张期纵向峰值速度(Vd)、纵向峰值应变(SR)、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 率(SRs) 和舒张期纵向峰值应变率(SRd),分析两个切面相应室壁心肌运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胸骨旁短 轴二尖瓣水平侧壁段与心尖四腔观左心室侧壁基底段的Vd呈正相关(r =0.566,P <0.05)。胸骨旁短轴二尖瓣 水平侧壁段与心尖四腔观左心室侧壁中段的Vd、SRs和SRd呈正相关(r =0.521、0.540和0.592,均P <0.05)。 胸骨旁短轴二尖瓣水平后间隔段与心尖四腔观左心室后间隔基底段的Vd、SRs呈正相关(r=0.614和0.627,均 P <0.05)。胸骨旁短轴二尖瓣水平后间隔段与心尖四腔观左心室后间隔中段的Vs、Vd、SR、SRs和SRd均呈正 相关(r =0.536、0.937、0.530、0.639和0.621,均P <0.05)。结论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可用于评价大鼠心尖四 腔观的室壁心肌运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超声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VI)探讨冠心病左前降支(LAD)病变患者左室局部收缩功能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为临床客观评价节段性室壁运动提供一种较好的方法.方法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左心室心肌分为正常组20例、缺血组20例和梗死组20例,所有受检者于超声心动图中取心尖四腔心、两腔心、心尖左室长轴切面,二尖瓣水平及乳头肌水平及心尖水平左室短轴切面的18个节段的心肌动态图像,对仅由冠状动脉LAD供血的相应左室壁节段径向应变、圆周应变、纵向应变,心底水平及心尖水平前壁及前间隔的收缩期旋转角度及旋转速率进行分析.结果 缺血组及梗死组的前壁及前间隔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的收缩期纵向、圆周、径向应变均较正常组减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患者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并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未见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时,前壁、前间隔任意水平纵向应变<-17.58%、圆周应变<-20.52%,径向应变<36.26%作为预测前降支病变引起心肌缺血的截断值,可获得最佳敏感度及特异度.当患者左室射血分数正常且静息时超声心动图检查前降支供血相应区域有明显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时,前壁、前间隔任意水平纵向应变<-15.86%、圆周应变<-18.30%,径向应变<34.60%作为预测前降支病变引起心肌梗死的截断值,可获得最佳敏感度及特异度.梗死组前间隔、前壁心肌收缩期旋转角度及旋转速率在心底及心尖水平均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组缺血节段的收缩期旋转角度及旋转速率在心尖水平及在心底水平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冠心病患者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并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未见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时,VVI技术测量其狭窄冠脉供血区域心肌已出现局部收缩功能减低.对于LAD患者,应用VVI技术测量前间隔及前壁各水平心肌纵向、圆周应变能较好鉴别靶血管病变程度,并能定位冠心病患者的缺血节段心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早期或延迟血运重建对室壁运动正常的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收缩期应变的影响。方法81例室壁运动正常的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血运重建组(early intervention group, EG组)和延迟血运重建组(delayed intervention group, DG组),同时设置40例正常对照组(normal control group, NC组)。分析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及1年左心室收缩期圆周应变(circumferential strain, CS)、纵向应变(longitudinal strain, LS)。 结果术前与NC组比较,2组整体圆周应变率(globe circumferential strain, GCS)显著升高(P<0.01),整体纵向应变率(globe longitudinal strain, GLS)显著降低(P<0.01),2组间各应变数值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个月,整体应变率中,2组GCS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EG组的GLS较DG组显著增加[(-25.06±3.45)% vs (-16.54±8.56)%,P<0.01]。区域应变率中,EG组的室间隔基底段及中间段LS较DG组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年的趋势与1个月相同。结论对于室壁运动正常的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血运重建能够更好地改善左室收缩期应变,有利于心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脏磁共振成像(CMR)组织追踪技术在评价儿童慢性肾脏病(CKD)1期(G1)早期左心室心功能及心肌应变中的价值和左心室早期改变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5例临床确诊的CKD G1儿童(CKD G1儿童组)及18名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儿童(对照组)为研究对象.行3.0 T非增强CMR检查,通过图像后处理计算得到左心室心功能参数,并通过CMR组织追踪技术处理得到包括左室整体、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的纵向、周向和轴向心肌峰值应力(PS);同时收集CKD G1儿童临床资料及实验室资料.比较两组儿童左心室心功能参数和心肌应变的差异,分析CKD G1儿童组左心室早期改变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CKD G1儿童组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LMI)、重构指数(LVCI)等心功能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KD G1儿童组左心室整体纵向PS较对照组降低(P<0.05).分节段分析发现,纵向PS减低主要表现在心尖段,较对照组降低(P<0.05).双变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KD G1儿童同期尿蛋白定性及体质量指数(BMI)与左心室整体轴向及周向PS绝对值呈负相关(P<0.05);尿蛋白定性、心肌BMI与LVEF呈负相关(P<0.05);尿蛋白定性及持续异常时间和心肌BMI与LVCI呈正相关(P<0.05).结论:CMR组织追踪技术能够早期评价CKD G1儿童亚临床左心室心功能障碍,表现为左心室整体纵向PS减低,并以心尖段减低为主.CKD G1早期左心室心功能障碍与尿蛋白定性、尿蛋白异常持续时间及心肌BMI可能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三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three-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echocardiography, 3D-STE)定量测定其心尖部心肌应变及旋转角度,探讨3D-STE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pical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AHCM)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对42例AHCM患者和20例正常被检者行心脏磁共振检查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将42例AHCM患者根据其MRI测量的左心室心尖部心肌厚度进行分型,其中早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P-AHCM,舒张末期心尖壁厚度≥12 mm且<15 mm)20例、典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T-AHCM,舒张末期心尖壁厚度≥15 mm)22例。所有受检者应用彩色超声诊断仪获取二维及三维全容积动态图像,并对左心室整体三维应变峰值(left ventricle global 3D strain, LVG3DS)、左心室心尖各节段三维应变峰值(left ventricle 3D strain, LV3DS)等三维应变参数及左心室心尖部各节段旋转角度(rotation angle, Rot)、左心室整体旋转角度(global rotation angle, G-Rot)进行分析,比较三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AHCM组和T-AHCM组的LVG3DS、LV3DS均减低(P<0.01),且T-AHCM组LV3DS减低更为显著(P<0.05),而P-AHCM组和T-AHCM组间的LVG3D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心尖部旋转角度在T-AHCM组最高,P-AHCM组次之,对照组最低(P<0.01)。结论3D-STE能够定量测定AHCM患者左室心尖部心肌应变及旋转运动的改变,常规超声心动图结合3D-STE检查能够提高AHCM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
周苏东  张光昊  张开颜 《医学综述》2014,20(21):4019-4021
目的应用超声二维应变成像技术定量评价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的改变。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1月在齐鲁医院平邑分院心内科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并住院14 d以上的患者36例和健康对照者25例作为研究对象,健康对照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36例患者于住院1 d及14 d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于心尖四腔心切面分别测量室间隔及左心室侧壁的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心内膜下心肌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及应变率。结果心肌梗死治疗1 d组与健康对照组、心肌梗死治疗14 d组二维常规超声心动图比较,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下降(P<0.05),心肌梗死治疗14 d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左心室射血分数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两两比较,健康对照组、心肌梗死治疗14 d组及心肌梗死治疗1 d组室间隔及左心室侧壁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心内膜下心肌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及应变率依次减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二维应变成像技术可定量检测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的改变并定量评估治疗后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运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STI)评价正常人左室心肌应变.方法 对50例正常人采集左心室长轴和短轴方向的二维动态图像,测量分析心肌收缩期峰值纵向应变(LS)、径向应变(RS)和圆周应变(CS).结果 (1)左心室各节段心内膜层心肌LS、RS、CS均显著高于心外膜层心肌(P<0.05);(2)LS由基底部到心尖部递增;RS在同一水平不同节段分布较一致;同一水平前室间隔的CS较高;结论 STI可以准确测量左室壁节段心肌应变,能够定量评价局部心肌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9.
刘梅  尹立雪  陈玲玲  张红梅 《西部医学》2014,(4):416-419,424
目的应用双脉冲波多普勒组织速度超声成像评价正常人心室短轴不同水平面心肌机械运动特征及表达时间差异,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双脉冲波多普勒组织速度超声成像同步采集100例健康成年人3个连续心动周期内二尖瓣、乳头肌及心尖3个水平左心室标准短轴切面,两两同步获取右心室游离壁、前间隔及左心室后壁心肌的双脉冲波多普勒组织速度超声图像。观察同一水平面左右心室心肌及同一室壁不同节段心肌机械运动特征。测量左心室短轴二尖瓣、乳头肌及心尖3个水平右心室游离壁、前间隔及左心室后壁共6个节段心肌在收缩期、快速充盈期及心房收缩期机械运动达峰时间(Ts、Te、Ta),分析同一水平面不同室壁心肌以及同一室壁不同节段心肌的机械同步顺序状态。结果双脉冲波多普勒组织速度图像显示:左心室短轴切面,同一水平的右心室游离壁与前间隔心肌运动方向一致,左心室后壁心肌与前两个室壁心肌运动方向相反。左心室短轴3个标准水平面,同一水平不同室壁心肌达峰时间:①前间隔心肌Ts最短;基底段和中间段,左心室后壁心肌较前间隔分别延迟约14和19ms,较右心室游离壁分别延迟约11和12ms(P均<0.001);心尖段,右心室游离壁心肌Ts最大,3个室壁心肌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左心室后壁心肌Te最短,前间隔心肌Te最长,并且3个室壁心肌两两间的Te值差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③左心室后壁心肌Ta最短,前间隔心肌Ta最长。前间隔和右心室游离壁心肌Ta值较左心室后壁延迟均约10ms(P均<0.001)。同一室壁心肌在左室不同水平面机械运动表达时间差异性:左心室后壁心肌从基底段至心尖段Ts值逐渐延长,中间段心肌较基底段延迟14ms,心尖段心肌较基底段延迟17ms(P<均0.001);心尖段心肌较中间段延迟仅3ms(P>0.05)。结论正常成年人心脏收缩及舒张期机械运动空间及时间上均具有不对称性;同一室壁不同节段心肌从心尖至基底收缩时间逐渐延长,舒张时间保持高度一致。双脉冲波多普勒组织速度超声成像能更客观的评价心脏收缩期及舒张早、晚期表达时间差异性。  相似文献   

20.
徐立新  朱张茜  潘高云  尤利益  李选峰 《医学研究杂志》2019,48(11):131-135,143, 143
目的 应用斑点追踪分层应变技术评价不同左心室构型尿毒症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变化的价值。方法 选取尿毒症患者75例,其中尿毒症左心室构型正常组(UA组)38例,尿毒症左心室肥厚组(UB组)37例,正常对照组(UN组)35例。测量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指标后,应用斑点追踪分层应变技术测量各组受试者左室内膜下、中层及外膜下心肌纵向应变,并比较各组数值差异。结果 UA组与UN组比较,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及整层内膜下心肌纵向应变(LS)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层及心外膜下心肌L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B组与UA组、UN组比较,内膜下、中层、心外膜下各个节段及整层心肌LS均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受试者左心室心肌纵向应变自心外膜下至心内膜下逐层升高。结论 斑点追踪分层应变技术能定量评估左心室局部及整体心肌收缩功能变化,其中以心内膜下心肌纵向应变较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