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利用心脑血管联合造影分析冠状动脉与弓上动脉(包括颈内动脉颅外段及颅内段、椎动脉颅外段及颅内段)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对怀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且颈动脉彩超或经颅多普勒或脑血管增强CT检查提示存在弓上动脉狭窄的180例患者进行同期或分期心脑血管联合造影检查,根据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1)非CAD组:冠状动脉狭窄<50%;2)CAD组:冠状动脉狭窄≥50%,分析冠状动脉病变情况与弓上动脉各段病变的关系,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二者的相关性。结果 颈动脉颅内段、颈动脉颅外段及椎动脉颅内段狭窄在CAD与非CAD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66、0.146、0.128);椎动脉颅外段狭窄在CAD组发病率明显高于非CAD组(P=0.010)。结论 冠状动脉病变可能与椎动脉颅外段病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后循环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 287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剔除资料不全患者,将纳入研究的762例患者的28项可能影响因素先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将有统计学意义的自变量再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在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自变量中,椎动脉颅外段狭窄(OR=1.982,95% CI:1.120 ~3.989)、椎动脉颅内段狭窄(OR=2.241,95%CI:1.102 ~ 4.890)和大脑后动脉狭窄(OR=1.902,95% CI:1.104 ~3.531)与后循环脑梗死相关(P<0.15).结论 椎动脉颅外段狭窄、椎动脉颅内段狭窄、大脑后动脉狭窄可能为后循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朱振国  黄艳君  陈艳艳  殷为勇  叶祖森  林源绍  邵蓓 《浙江医学》2016,38(13):1066-1068,1085
目的 探讨脑梗死伴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脑梗死住院患者 464 例,根据头颅 MRA 和 颈部 CEMRA 结果分为单纯颅内动脉狭窄(ICAS)组 199 例、单纯颅外动脉狭窄(ECAS)组 47 例、颅内合并颅外动脉狭窄(IECAS)组 113 例和无颅内颅外动脉狭窄(NCAS)组 105 例;其中 ICAS 组颅内动脉狭窄率≥50% 135 例、<50% 64 例。测定与比较以上 4 组患 者间血清 TG、TC、LDL-C、HDL-C、载脂蛋白 B(apoB)、载脂蛋白 A1(apoA1)、尿酸(UA)和同型半胱氨酸(Hcy)等指标的差异,采用 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脑梗死伴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影响因素。 结果 以上 4 组患者平均年龄,高血压、糖尿 病患病情况,TC、LDL-C 水平,apoA1、apoB、apoB/apoA 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颅内外动脉狭窄分布显示,颅 外血管病变以颈内动脉颅外段和椎动脉颅外段为主,颅内动脉病变以大脑中动脉和颈内动脉颅内段为主。多支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的 apoB 水平明显高于单支颅内动脉狭窄患者(P<0.05)。apoB(OR=8.821)、apoB/apoA1(OR=10.149)和吸烟(OR=2.093)是脑梗死伴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影响因素。 结论 apoB、apoB/apoA1 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成为今后临床 上筛查与治疗高危人群的靶点。  相似文献   

4.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分布特点,并对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对1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颅内、外血管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对有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按血管狭窄累及的部位分为单纯颅内动脉狭窄组、单纯颅外动脉狭窄组和颅内合并颅外动脉狭窄组,对颅内、外大动脉的狭窄率、分布特点和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发生率为84.4%(135/160),其中单纯颅内动脉、颅外动脉及颅内合并颅外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分别为43.7%(59/135)、15.6%(21/135)和40.7%(55/135).颅内合并颅外动脉狭窄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9±11)岁,显著高于单纯颅内动脉狭窄组[(65±12)岁]和单纯颅外动脉狭窄组[(65±11)岁,P值均<0.05].Logistic分析显示,高血压((OR=2.543,95% CI为1.011~6.352,P=0.047)、糖尿病(OR=4.133,95% CI为1.158~14.740,P=0.029)是动脉狭窄-闭塞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高血压、糖尿病是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梁辉  谢珊芳 《海南医学》2009,20(12):61-63
目的了解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外动脉血管狭窄分布情况,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颅内外动脉血管狭窄与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所有患者行DSA检查,并通过TCD检测颈部和颅内Willis环动脉血流速度和血流方向以及频谱形态的改变,评价颅内外动脉狭窄和闭塞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1)296例患者中202例患者有不同形式的颅内外动脉狭窄,其中颅内动脉狭窄46例(15.5%),颅外动脉狭窄98例(33.1%),颅内外动脉均见狭窄58例(19.6%);(2)202例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中,TCD显示有396条血管狭窄。部位依次为: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144条(36.4%)、椎动脉起始段狭窄76条(19.2%)、大脑中动脉狭窄52条(13.1%)、椎动脉远端及基底动脉狭窄30条(7.6%)、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22条(5.6%)等;(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颅内段狭窄危险因素以FIB为主,颅外段狭窄危险因素以年龄、性别及高血压为主,颅内段合并颅外段狭窄危险因素以年龄、长期吸烟及糖尿病为主。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以颅外血管狭窄为多见,缺血性脑卒中常见的危险因素有性别、年龄、长期吸烟、长期饮酒、糖尿病、高血压及FIB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疑似冠心病或急性、慢性心肌梗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及肾动脉造影,分析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108例疑似冠心病或急性、慢性心肌梗死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肾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在108例老年高血压受检者中,ARAS 42例(38.9%)。在75例老年高血压合并CAD患者中,ARAS 33例(44.0%);33例老年高血压无CAD患者中,ARAS 9例(27.3%)。冠脉多支病变发生肾动脉狭窄的机率增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高血压病程延长、宽PP、高胆固醇、高肌酐水平是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预测因素。结论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老年患者,尤其合并长高血压病程、宽PP、高胆固醇、高肌酐水平者,冠状动脉造影时应考虑进行腹主动脉造影检查,以尽早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  相似文献   

7.
俞明明  崔敏  李瑞  尹泽钢  周华东 《重庆医学》2013,42(15):1689-1691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etS)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依据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MetS诊断标准将736例年龄大于或等于50岁的住院患者分为MetS组(n=216)和非MetS组(n=520),应用CT血管成像(CTA)检查判断有无颅内、外动脉狭窄,比较两组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情况的差异并分析MetS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相关性。结果 MetS组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MetS组(P<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etS与颅内、外动脉狭窄均显著相关(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etS仅与颅内动脉狭窄独立相关(P<0.01),而与颅外动脉狭窄无独立相关性(P=0.58)。结论 MetS是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不是颅外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颅内外血管病变.方法 对45例患者进行头颈64排CT血管造影(CTA)及经颅多普勒(TCD)和颈动脉彩超检查,观察其异常情况.结果 CTA检查45例TIA患者中40.例颅内外共116支动脉狭窄或闭塞,总异常率为88.9%,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61.1%高于颅外动脉38.9%,颅外动脉狭窄中以颈内动脉(ICA)颅外段狭窄最多44.4%,颅内动脉狭窄中以ICA颅内段狭窄最多32.3%,频发(发作频率≥2/d)及短时程(发作持续时间在1h以内)患者重度狭窄及闭塞发生率(74.2%)高于非频发组及长时程(发作持续时间≥1 h),均P<0.05.有统计学意义;TCD异常75.6%,占CTA异常的94.4%,TCD血流速度增快85支,较CTA65支多;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16例颈部动脉狭窄或闭塞,共35支动脉狭窄或闭塞,其中椎动脉狭窄或闭塞7支.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颈动脉狭窄或闭塞检出率低于CTA,对椎动脉的狭窄或闭塞检出率远低于CTA.结论 TIA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及斑块发生率高,CTA检查显示动脉狭窄或闭塞异常率为88.9%,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高于颅外动脉,频发及短时程患者重度狭窄及闭塞发生率高于非频发组,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CTA成像及其常见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CTA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常见危险因素。方法首先对2005年6月-2009年1月入住本院的276例疑诊冠心病患者用16层螺旋CT进行冠脉CTA检查,然后根据CTA结果将资料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以卡方检验及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常见危险因素。结果 CTA成像一次检查可完成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和狭窄的评价,图像清晰,方便、安全。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受年龄(χ2=13.560,P=0.001)、抽烟(χ2=4.243,P=0.039)、TC(χ2=8.260,P=0.004)、TG(χ2=5.718,P=0.017)、LDL(χ2=6.375,P=0.012)影响;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吸烟(OR=3.136,P=0.003)、TC(OR=2.370,P=0.004)、高血压(OR=2.247,P=0.015)、年龄(OR=1.064,P=0.000)与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相关性更密切。结论本研究发现冠脉CTA成像可作为常规的冠心病筛选影像技术;吸烟、总胆固醇、高血压和年龄与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临床相关性更密切,LDL、TG相关性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肾动脉狭窄的检出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5年1月期间我院1049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并同时行肾动脉造影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结果:(1)1049例患者中肾动脉显著性狭窄(直径狭窄≥50%)的检出率13.3%。564例冠心病患者肾动脉显著性狭窄的检出率20.7%,明显高于非冠心病患者。(2)单因素分析显示:肾动脉狭窄组与无肾动脉狭窄组比较,冠心病、冠状动脉钙化、陈旧心肌梗死、三支病变及高血压患者比例明显增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年龄也明显偏高。(3)高龄、高血清肌酐浓度水平、冠心病特别是三支冠脉病变患者有高的肾动脉狭窄检出率。(4)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血清肌酐浓度、冠心病、三支冠脉病变是预测肾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冠心病患者中肾动脉狭窄较常见,患者的临床特征能提示肾动脉狭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合并颈动脉颅外段狭窄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胎盘生长因子(PLGF)、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水平的检测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1月-12月在本院确诊的130例ACI患者,根据CT血管造影(CTA)有无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分为ACI合并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组(n=85)和ACI无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组(n=45),根据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狭窄组(n=62)、中度狭窄组(n=35)和重度狭窄组(n=33),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1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VEGF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miR-15b、miR-19a表达。分别比较ACI组、对照组及轻度、中度及重度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组血清VEGF水平和miR-15b、miR-19a的相对表达量;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VEGF水平和miR-15b、miR-19a相对表达量与ACI患者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ACI合并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组血清VEGF水平和miR-15b、miR-19a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ACI无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重度狭窄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和miR-15b、miR-19a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中度狭窄组和轻度狭窄组(P<0.05);血清VEGF水平和miR-15b、miR-19a相对表达量与ACI患者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结论:ACI患者血清VEGF水平和miR-15b、miR-19a相对表达量与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症状性颅外颈动脉狭窄的分布及其危险因素,为脑梗死及颅外颈动脉狭窄的防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129例症状性颅外颈动脉狭窄患者(狭窄组)采用超声及影像学检查证实存在单纯颅外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选择同期住院的经超声及影像学检查证实无颅内、外动脉狭窄的124例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统计血管狭窄的分布,比较2组之间各危险因素之间的差异,分析症状性颅外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狭窄部位以颈内动脉最为常见(63.8%),其次为颈总动脉(34.5%)和颈外动脉(1.7%)。狭窄组中糖尿病及吸烟患者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P<0.0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OR=3.437,95%CI=1.799~6.566,P=0.000)和吸烟(OR=2.406,95%CI=1.258~4.604,P=0.008)是症状性颅外颈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颅外颈动脉狭窄中以颈内动脉狭窄最为常见,吸烟、糖尿病是症状性颅外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吴银侠  宋少武  王淑媛 《吉林医学》2012,33(8):1590-159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分布规律及相关的常见危险因素。方法:对6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48 h内均行脑CT血管造影术,并对狭窄组和非狭窄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冠心病病史、既往卒中史、TIA史、吸烟史、TC、TG、HDL-C、LDL-C、纤维蛋白原等水平进行比较。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与颅内外动脉狭窄有关的危险因素。结果:所有患者中,40例(63.5%)有颅内外动脉狭窄,其中单纯颅内动脉狭窄15例(37.5%),单纯颅外动脉狭窄12例(30%),颅内外动脉同时狭窄13例(32.5%)。同时存在2条以上动脉狭窄23例(57.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年龄、糖尿病、高血压、纤维蛋白原是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发生率高于颅外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存在多条动脉狭窄的患者较多;吸烟、年龄、糖尿病、高血压、纤维蛋白原与颅内外动脉狭窄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合并下肢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2年6月在第二炮兵总医院心血管内科确诊冠心病患者1421例,均行下肢动脉CT血管成像(CTA);根据CTA结果,将至少1处病变血管直径狭窄率≥70%定为狭窄组(n=626),其余为对照组(n=795)。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二分类变量Logistic回归筛选冠心病患者发生下肢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冠心病患者中下肢动脉狭窄的发病率为44.05%(626/1421)。两组性别、收缩压、三酰甘油、心肌梗死病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吸烟史、饮酒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显示,性别(OR=1.337。95%CI1.039~1.721,P=0.024)、收缩压(OR=1.014,95%CI1.009~1.020,P=0.000)、三酰甘油(OR:1.190,95%CI1.055~1.341,P:0.005)、心肌梗死病史(OR=1.463,95%CI1.088~1.966,P=0.012)均为冠心病合并下肢动脉狭窄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冠心病合并下肢动脉狭窄发病与多种独立危险因素有关.采取相应措施可降低冠心病患者合并下肢动脉狭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合并肾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同时行选择性双侧肾动脉造影者(318例)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本组73例合并肾动脉单或双侧显著性狭窄(直径≥50%)。肾动脉狭窄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上升(χ^2=21.341,P〈0.001),也随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增加(χ^2=23.437,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血清肌酐≥100μmol/L、高血压和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是肾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结论:冠心病患者合并肾动脉狭窄的发生率较高。对多支病变、伴高血压、高龄或血清肌酐≥100μmol/L的冠心病患者应常规选择性肾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16.
风湿性心脏病伴发冠心病的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i BL  Li L  Hou XL  He B  Zhang GX  Chen KB  Xu ZY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47):3313-3316
目的 探讨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的并发情况及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对651例年龄大于40岁的拟行瓣膜手术的风湿性瓣膜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左、右冠状动脉单支(含)以上管腔狭窄≥50%判定为CAD.根据Framingham研究中CAD主要危险因素,结合患者术前临床资料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发现并发有CAD患者(CAD组)71例,40岁以上风心病患者的冠心病发生率为10.91%,CAD组平均年龄(63±9)岁明显高于非CAD组(54±9)岁(t=7.96,P<0.01),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提示病变多累及左前降支(38.12%),双支以上病变38例(53.52%).CAD组中糖尿病(7.41%)、高血压(29.58%)患者多于非CAD组[分别为32.39%(P<0.01)和20.58%(P=0.0471)],而风心病患者血脂异常(14.66%vs 15.49%,P=0.851)和心电图ST-T改变(86.03%vs83.10%,P=0.505)与有否合并冠心病无明显相关性.各种瓣膜病变CAD发生率与本组平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风湿性心脏病外科手术前,60岁以上者不论有无冠心病危险因素,均应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减少手术并发症,确保瓣膜置换术后复跳成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影响腔隙性脑梗死不同影像学转归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22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跟踪随访,观察时间2年。采用两种不同的编组方式编组:(1)将腔隙性脑梗死病灶消失与病灶不变病例合并编为 A 组;病灶增加与转变为缺血灶病例合并编为 B 组(含大卒中病例)。(2)病灶增加病例独立编为 C 组(含大卒中病例),腔隙性脑梗死病灶消失病例、转变为缺血病灶病例与病灶不变病例合并编为 D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 logistic 回归分析各种危险因素。结果(1)单因素分析显示:与 A 组比较,B 组年龄、卒中发作次数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冠心病、颅内动脉狭窄(汇总)、颅内动脉狭窄(责任血管)、脑白质病变、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嗜烟、高血压病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 D 组比较,C 组年龄、卒中发作次数及冠心病、颅内动脉狭窄(汇总)、颅内动脉狭窄(责任血管)、脑白质病变、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糖尿病、高血压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高龄、冠心病、嗜烟等因素为腔隙性脑梗死影像学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颅内动脉狭窄(汇总)、颅内动脉狭窄(责任血管)、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病等因素为腔隙性脑梗死影像学病灶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腔隙性脑梗死影像学转归是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高龄、冠心病、嗜烟等因素影响腔隙性脑梗死病灶增加与转变为缺血灶,为独立危险因素;颅内动脉狭窄(尤其是责任血管)、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病等因素是腔隙性脑梗死病灶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尿酸(SUA)水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冠心病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 546例因胸痛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依据冠心病确诊情况分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287例)和单纯高血压组(259例),分析高血压患者SUA水平与冠心病危险因素及与冠心病发生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 两组患者SUA、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7)、冠状动脉病变积分(OR=1.29)、SUA(OR=1.30)和HDL-C(OR=1.50)是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直线相关分析显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SUA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积分间呈直线正相关(r=0.18,P<0.01).结论 高尿酸血症是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及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对12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缺血性脑血管病组)及120例非梗死患者和正常体检者(对照组)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和血脂、血糖检查.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病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检出率(38.4%)与对照组(10.8%)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缺血性脑血管病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分布依次为大脑中动脉(70.8%)、椎基底动脉(37.5%)、大脑前动脉(31.3%)、颈内动脉末段(10.4%).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卒中家族史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容易发生颅内动脉狭窄,其OR值分别为2.56、3.46、4.12、5.20(均P<0.05).缺血性脑血管病组高密度脂蛋白(1.09±0.32) mmol/L比对照组(1.33±0.40)mmol/L低(P<0.05).结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有密切关系,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卒中家族史,保护因素有高密度脂蛋白.  相似文献   

20.
马毓  赵志刚  朱沂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25):2812-2814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后循环梗死患者踝臂指数与颅内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对入选患者进行资料采集,测量踝臂指数,联合使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诊断颅内动脉狭窄。结果共收集维吾尔族后循环梗死患者62例,其中颅内动脉狭窄者33例,无颅内动脉狭窄者29例。颅内动脉狭窄组和无颅内动脉狭窄组患者比较,糖尿病和高血脂的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狭窄组和单支狭窄组患者分别与三支狭窄组患者比较,ABI异常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I值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和ABI异常是导致颅内动脉多支病变的危险因素糖尿病:OR值5.331,95%CI为(1.055,26.947),P=0.043;ABI异常:OR值5.455,95%CI为(1.208,24.624),P=0.027。结论 ABI与颅内动脉狭窄有关,随着颅内狭窄动脉的数量增多,ABI值逐渐降低;有糖尿病史和ABI异常的患者容易合并颅内动脉多支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