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梦白 《医学综述》2013,19(15):2732-2734
脂肪乳在肠外营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提供能量和必需脂肪酸。目前临床上常用脂肪乳为50%中链三酰甘油(MCT)和50%长链三酰甘油(LCT)做物理混合的脂肪乳。结构脂肪乳是一种新型脂肪乳,是在同一个甘油分子骨架上同时具有MCT和LCT的重组三酰甘油。目前结构脂肪乳在动物实验及肠内营养研究中已得到肯定。肠外营养的研究中,结构脂肪乳对正氮平衡影响肯定,在代谢指标方面体现出更快的血浆清除率及加速氧化,但有的研究结果显示与普通的脂肪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文斌  姜海平 《广东医学》2005,26(4):528-529
目的 观察肝切除术后肠内营养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4 2例肝切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肠内营养组(EN组,2 1例)和肠外营养组(PN组,2 1例) ,分别观察术前、术后2 ,8d的肝功能、肠蠕动恢复时间。结果 术后2d两组AST ,ALT ,TBIL均明显高于术前(P <0 0 5 ) ,而两组间术前、术后2dAST ,ALT ,TBIL和DBIL无明显差异;术后8dEN组AST ,ALT ,TBIL ,DBIL明显低于PN组(P <0 0 5 ) ;EN组肛门排气时间(6 1 95±6 94 )h明显短于PN(72 71±7 80 )h (P <0 0 1)。结论 与肠外营养组相比较,肠内营养可以明显改善肝切除术后肝功能,促进肠蠕动恢复。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不同配方胃肠外营养支持对肝部分切除术后肝再生的影响及其机理,将大鼠将机分为4组,A组正常切肝手用强化支链氨基酸胃肠及营养(强化BCAA-TPN)治疗,B组正常肝切除后用标准胃肠外营养(标准TPN)治疗;C、D组制成肝硬化模型后切肝和营养支持分别A、B组,术后第三天处死动物肝再生情况。结果:肝DNA合成率和有丝分裂率在A、B组分别显著高于C、D组;肝再生率、DNA合成率及有丝分裂率在A、C组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结构脂肪乳对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蛋白质代谢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消化道肿瘤患者80例双盲、随机分为结构脂肪乳(ST)组和物理混合的中/长链脂肪乳(MCT/LCT)组。于术后第1-6天接受等氮等热量肠外营养。对比观察术后两组患者一般情况、血浆蛋白质水平、氮平衡、免疫功能状况。结果:在进行6 d的肠外营养以后,两组患者生命体征、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脂和全身副反应均无显著性差异;术后第5天,ST组蛋白质水平恢复至术前水平,IgG、IgA、IgM和CD3、CD4下降不明显(P>0.05);MCT/LCT组术后第7天蛋白质水平才恢复至术前水平,IgG、IgM、CD3和CD4下降明显(P<0.05);术后第5天、第7天,MCT/LCT组前清蛋白、转铁蛋白、纤维连接蛋白浓度、IgG、IgM、CD3和CD4均显著低于受试组;ST组氮平衡明显优于MCT/LCT组。结论:结构脂肪乳由于具有很好的节氮效果,能有效地改善手术创伤病人的蛋白质代谢,将有利于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不同配方胃肠外营养支持对肝部分切除术后肝再生的影响及其机理,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 A 组正常切肝后用强化支链氨基酸胃肠外营养(强化 B C A A T P N)治疗; B组正常肝切除后用标准胃肠外营养(标准 T P N)治疗; C、 D组制成肝硬化模型后切肝和营养支持分别同 A、 B组;术后第三天处死动物测定肝再生情况。结果:肝 D N A 合成率和有丝分裂率在 A、 B组分别显著高于 C、 D组;肝再生率、 D N A 合成率及有丝分裂率在 A、 C组分别显著高于 B、 D组。以上提示:切肝后在相同胃肠外营养支持下硬化肝再生较正常肝差;在强化 B C A A T P N 支持下正常肝和硬化肝的再生均优于标准 T P N 支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脂肪乳剂对急性轻型胰腺炎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对35例急性轻型胰腺炎给予禁食水及肠外营养(PN)。按肠外营养剂的配方不同分为A(n=7)、B(n=12)、C(n=16)三组,其中A组给予葡萄糖,B组给予葡萄糖+20%脂肪乳,C组给予葡萄糖+30%脂肪乳,所有患者的血三酰甘油均正常。观察各组病人PN治疗前后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血糖、尿素氮、谷丙转氨酶、白蛋白、血淀粉酶、血脂肪酶等指标的差值以及PN天数、住院天数、反跳例数等。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差值,组间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PN天数,B组与A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C组与A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住院天数,A组与B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B、C两组的PN天数和住院天数均短于A组。B组与C组相比,PN天数与住院天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患者均未出现反跳现象。结论在急性轻型胰腺炎的PN治疗中使用脂肪乳安全有效,而应用不同浓度脂肪乳则对安全性、有效性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康复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90例胃癌根治术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45例患者采用术后肠内营养组作为观察组,45例患者采用术后肠外营养组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营养支持治疗期间均给予相应的护理,在患者术前1d,术后1d及术后7d时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CD3+、CD4+、CD8+及NK细胞活性并进行比较,同时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术后第1天两组患CD3+、CD4+、CD4+/CD8+及NK各免疫细胞活性较术前均明显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7天观察组患者各免疫细胞活性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患者各免疫细胞活性明显低于术前,也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为(1.8±0.5)d,住院时间为(10.8±2.3)d,对照组分别为(2.5±0.6)d,(15.6±4.2)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采用早期肠内营养,可尽快恢复患者肠道功能,改善营养,提高免疫功能,对患者术后尽早恢复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转子生长因子-β(TGF-β)在肝再生中的作用及机制。应用流式细胞术(FCM)动态检测再生肝细胞S期肝细胞百分含量及HGF、TGFα、TGF-β的变化。结果表明:HGF、TGF-α浓度在肝大部分切除6h后达高峰,而TGF-β24h后缓慢上升。提示HGF、TGF-α、TGF-β分别通过不同的机制影响肝再生,HGF、TGF-α为正性调节因子,TGF-β为负性调节因子。  相似文献   

9.
生长抑素对大鼠肝切除术后肝再生和肝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肝切除术后生长抑素对大鼠肝再生和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用药组 ,每组 30只 ,行部分肝切除术后分别注入生理盐水 1ml,生长抑素 - 14 1ml,一小时一次 ,持续 2 4h ,分别测定血中胰岛素、胃泌素含量和反映肝再生的相对肝重、有丝分裂指数及反映肝功能的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的变化。结果 :生长抑素组 (SS - 14 )肝再生能力较对照组低 (P <0 .0 5 ) ,而肝脏损害程度较对照组轻 (P <0 .0 5 )。结论 :表明生长抑素既有抑制残肝细胞的再生作用又具有保护肝细胞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术后肝外转移相关的临床病理学参数.方法 纳入HCC根治术患者66例,随访术后肝外转移情况,中位随访时间31.7个月.临床病理学参数与肝外转移的相关性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Kaplan-Meier曲线和多变量Cox风险比例模型.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高血压、无完整肿瘤包膜和肿瘤分期Ⅲ期与HCC术后肝外转移风险呈正相关(均P<0.05),而低血小板计数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与肝外转移风险呈负相关(均P< 0.05).进一步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合并高血压和肿瘤Ⅲ期与HCC术后肝外转移显著相关(均P<0.05).结论 合并高血压以及高肿瘤分期是HCC术后肝外转移的独立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比较正常大鼠和肝硬化大鼠模拟ALPPS术后AST、ALT、吲哚菁绿排泄试验、残余肝(肝中叶)再生率的变化,研究正常和肝硬化大鼠术后肝功能变化及与肝增生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正常和肝硬化(通过CCl4综合法诱导成模)SD雄性大鼠各25只,两组均随机分为5个亚组,即术后1、3、7、10、14 d 组,每组5只大鼠,每个观测点分别抽血检测AST、ALT、ICG R15滞留率,取残余肝(肝中叶)称重,计算肝再生率。结果 两组大鼠AST、ALT术后均明显增高,且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后指标逐渐下降,对照组术后7 d恢复正常,实验组则需要14 d才基本恢复。 ICG R15滞留率变化与其相似。术后残留的肝中叶体积和重量逐渐增生,但对照组明显快于实验组,Person相关分析显示术后肝功能和肝增生呈正相关性。结论 肝硬化大鼠ALPPS术后肝功能损害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恢复较对照组慢,肝功恢复与肝增生成正相关性。因此,术后肝脏体积可以作为评估肝功能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在肝再生中的作用及机制.应用流式细胞术(FCM)动态检测再生肝组织S期肝细胞百分含量及HGF、TGF-α、TGF-β的变化.结果表明HGF、TGF-α浓度在肝大部分切除6 h后达高峰,而TGF-β 24 h后缓慢上升.提示HGF、TGF-α、TGF-β分别通过不同的机制影响肝再生,HGF、TGF-α为正性调节因子,TGF-β为负性调节因子.  相似文献   

13.
不输血肝切除术对肝细胞肝癌病人术后生存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肝切除术是治疗肝细胞癌(HCC)最有效的方法,但术中出血、居高不下的死亡率和肿瘤复发率,影响着HCC的疗效。近年来随着手术技巧的改进和新手术器械的应用,使肝脏切除的方法更趋完善,不输血完成肝切除术已经成为可能。作者拟探讨不输血肝切除术及其对HCC病人...  相似文献   

14.
范瑜燕  葛凯杰  张炜  屈莉红 《中国热带医学》2013,(11):1387-1388,1391
目的研究结构脂肪乳对慢性重症肝炎患者肝功能及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75例慢性重症肝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2例)和对照组(33例),在入院后的第2-11d,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10d的肠外营养支持,其中研究组给予结构脂肪乳,对照组给予中,长链脂肪乳。在营养支持前1d及营养支持后第10d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分析两组肝功能及血脂变化情况。结果营养支持前研究组的ALT、AST、TG、CHO分别为(97.4±6.7)U/L、(100.7±5.8)u,L、(4.9±2.7)mmol]L、(7.21±3.7)mmol/L,对照组的分别为(98.5±8.6)U/L、(98.8±4.7)U/L、(4.8±1.82)mmol/L、(7.24±3.6)mmol/L;营养支持10d后研究组的ALT、AST、TG、CHO分别为(82.7±5.4)U/L、(85.2±6.1)U/L、(4.61±1.8)mm01]L、(7.00±3.5)mmol/L,对照组的分别为(97.1±6.1)U/L、(98.4±3.9)U/L、(4.73±2.2)mmol/L、(7.23±2.8)mmol/L。营养支持后两组肝功能指标(ALT、AST)均较营养支持前改善,但研究组改善更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值分别为3.35、3.27,P〈0.05);两组血脂指标(TG、CHO)均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24、2.13,P〈0.05)。结论结构脂肪乳能改善重症肝炎患者的肝功能、对血脂影响小。  相似文献   

15.
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胃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胃癌根治性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两组:早期肠内营养组30例,于术后24h应用瑞素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共实施7d;肠外营养组30例,术后给予全肠外营养治疗。两组病人分别于手术前1d、术后第1天和第8天检测体液免疫指标IgA、IgG、IgM及细胞免疫指标CD3^+、CD4^+、CD8^+、CD4^+/CD8^+。结果:术后第1天两组病人IgA、IgG、IgM、CD3^+、CD4^+、CD4^+/CD8^+比值均较术前有所下降,而术后第8天IgA、IgG、IgM、CD3^+、CD4^+、CD8^+、CD4^+/CD8^+等免疫指标迅速恢复,与完全肠外营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在观察期间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胃癌术后病人有明显的免疫增强功能,其作用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谷氨酰胺(Gln)强化的全肠外营养(TPN)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手术治疗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营养支持疗程为7天.采用全营养混合液通过中心静脉输注,均为等氮等热量.对照组给予一般的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组给予谷氨酰胺为底物的肠外营养支持.两组患者均于术前、术后营养支持7天后检测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B)和转铁蛋白(TRF)以及IgG、IgA和IgM和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及CD4+/CD8+值.结果:实验组免疫营养支持7天后PAB和TRF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明显上升(P<0.05);IgA和IgG均高于营养支持前和对照组(P<0.05),T淋巴细胞亚群CD4+百分比和CD4+/CD8+值均高于营养支持前和对照组(P<0.05).结论:以谷氨酰胺为底物的全肠外免疫营养支持可改善妇科肿瘤患者围术期蛋白质合成和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肝癌患者行腹腔镜肝切除后身体免疫系统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肝癌患者30例,分为腹腔镜下肝切除术 (LH)组和开腹肝切除术(OH)组各15例,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 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CD3+ 、CD4+及CD8+T淋巴细胞较术前均有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LH组患者的CD3+、CD4+、CD8+T淋巴细胞较术后第1天均有所升高,已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而OH组仍明显低于术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均降低,术后第3天LH组IgM高于OH组(P<0.05);两组IgA和Ig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H与OH均可影响机体免疫系统,但LH对免疫系统的影响较小,能较好地保护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肝细胞腹腔移植联合肝再生增强因子(augmenter of liver regenration, ALR)对D-氨基半乳糖(D-gal)诱导的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D-gal诱导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诱导后24 h,59只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Ⅰ组15只:腹腔注射生理盐水;Ⅱ组15只:经腹腔移植2×107肝细胞, 以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Ⅲ组15只:经腹腔移植2×107肝细胞,同时腹腔注射ALR 50 μg·kg-1·d-1;Ⅳ组14只:腹腔注射ALR50 μg·kg-1·d-1.观察大鼠的存活率、肝脏功能、移植肝细胞存活情况、病理变化.结果 Ⅱ组、Ⅲ组大鼠存活率(46.7%、66.7%)显著高于Ⅰ组(0.0%)(P=0.006;P=0.0002),Ⅲ组(66.7%)与Ⅳ组(14.3%)有显著差异(P=0.008),其他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移植后第1、2天Ⅱ组腹水AST高于Ⅲ组(P=0.001), Ⅱ组第1、2天腹水ALT高于Ⅳ组,Ⅱ组、Ⅲ组第1、2天腹水TBil高于Ⅰ组(P<0.05).Ⅲ组肝脏病理改变轻于其他组.Ⅲ组大鼠腹腔移植的肝细胞存活数多于Ⅱ组.结论 同种异体肝细胞经腹腔移植联合ALR可明显改善D-gal诱导的肝衰竭大鼠的存活率,促进移植肝细胞存活和增殖,促进肝组织及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肠外+肠内营养(PN+EN)与全肠外营养(TPN)支持,对肾移植术后重症肺部感染病人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02~2006年30例危重症病人按随机分组原则分为两组,每组15例.试验组接受PN+EN,对照组接受TPN,两组等氮、等热量供给.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浆总蛋白、清蛋白、血红蛋白浓度,外周血IgA、IgG、IgM、淋巴细胞总数TLC、CD,/CD8比值.结果 试验组TLC、CD/CD8比值和IgG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PN+EN较TPN更能改善肾移植术后重症肺部感染病人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