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低FODMAP饮食联合美沙拉嗪对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疗效影响,为该病的饮食干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2月在浙江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轻中度活动性UC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低FODMAP饮食+美沙拉嗪口服)和对照组(普通饮食+美沙拉嗪口服)。两组患者均临床治疗6周,随访6周,每周观察UC患者症状变化及治疗效果。结果 临床干预期间,实验组患者排便次数、Mayo评分、炎性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期间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逐渐减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FODMAP饮食联合美沙拉嗪能有效改善轻中度活动性UC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培菲康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活动期轻、中度UC患者60例,随机分成2组。联合用药组(n=30),采用培菲康联合美沙拉嗪治疗;美沙拉嗪组(n=30),单用美沙拉嗪治疗,疗程为8周。于治疗前后评估临床症状及结肠镜下病变活动性,并取结肠黏膜活检,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两组患者用药前后NF-κB的表达。结果治疗后联合用药组临床症状和结肠镜下病变活动性较美沙拉嗪组明显改善(P<0.05),患者结肠黏膜NF-κB表达亦明显低于美沙拉嗪组(P<0.05)。结论培菲康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活动期轻、中度UC较单用美沙拉嗪效果好,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而起到治疗作用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方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0含量及结肠黏膜中CD_4~+、CD_8~+T淋巴细胞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化浊解毒方组。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复合法建立UC大鼠模型,各组分别灌胃生理盐水及相应药物。计算各组大鼠的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血清IL-6、IL-10的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结肠黏膜中CD_4~+、CD_8~+T淋巴细胞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DAI评分、血清IL-6含量、结肠黏膜中CD_8~+T淋巴细胞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血清IL-10含量及结肠黏膜中CD_4~+T淋巴细胞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美沙拉嗪组与化浊解毒方组大鼠DAI评分、血清IL-6含量、结肠黏膜中CD_8~+T淋巴细胞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血清IL-10含量及结肠黏膜中CD_4~+T淋巴细胞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美沙拉嗪组与化浊解毒方组大鼠结肠黏膜中CD_4~+T淋巴细胞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浊解毒方能明显降低血清促炎因子IL-6含量,升高血清抑炎因子IL-10含量,调节结肠黏膜T淋巴细胞的表达,从而减轻、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肠愈灌肠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64只SPF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肠愈灌肠方组。使用2,4,6-三硝基苯磺酸结肠灌注法复制UC大鼠模型,在实验第12天观察各组大鼠的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实验结束后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结肠黏膜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的含量。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肠愈灌肠组、美沙拉嗪组大鼠DAI评分明显降低(P<0.05),血清TGF-β1显著上升(P<0.05),TNF-α显著下降(P<0.05)。结论 肠愈灌肠方治疗UC的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促炎因子,促进抑炎因子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破壁松花粉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美沙拉嗪组27例和破壁松花粉联合组28例,美沙拉嗪组给予美沙拉嗪口服,破壁松花粉联合组给予破壁松花粉联合美沙拉嗪口服。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疗效情况。结果与美沙拉嗪组比较,破壁松花粉联合组总有效率显著增高(P<0.05);结肠黏膜病变、疾病活动度、免疫功能均明显改善(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破壁松花粉联合美沙拉嗪能改善UC肠道黏膜炎症,有效控制疾病活动症状,促进机体免疫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肠愈灌肠方对UC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对血清NOXs、ROS、P38MAPK及IL-1β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治疗UC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9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美沙拉嗪对照组、肠愈灌肠方低剂量组、肠愈灌肠方中剂量组、肠愈灌肠方高剂量组),每组15只,用DSS溶液建立UC大鼠模型,各组均予以相应的药物灌肠,共治疗15 d。评估各组大鼠一般生存状况、DAI评分、CMDI评分、炎症病理学评分并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NOXs、ROS、P38MAPK及IL-1β的含量。结果:肠愈灌肠方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及美沙拉嗪对照组均能有效改善大鼠一般生存状况及降低DAI评分(P<0.05),其中肠愈灌肠方中剂量组及美沙拉嗪对照组在降低大鼠DAI评分方面疗效相当(P>0.05);在结肠黏膜损伤及病理学观察方面,肠愈灌肠方组及美沙拉嗪对照组均能有效降低大鼠CMDI评分及炎症病理学评分(P<0.05),其中肠愈灌肠方高剂量组能最大程度上改善肠黏膜损伤情况,促进黏膜愈合(P<0.05);肠愈灌肠方组及美沙拉嗪对照组均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活菌制剂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及细胞因子的影响,为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饮用DSS(dextran sulfacte sodium)水溶液,建立UC动物模型。饮用DSS的大鼠(n=30)随机分为3组,给予不同的药物治疗,不同药物皆以溶液形式灌胃给药:双歧杆菌治疗组(A组);美沙拉嗪治疗组(B组);模型组(C组),UC模型大鼠每天饮用与药物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D组):饮用与药物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检测治疗前、后各组大鼠MPO活性、IL-6、IL-8、TNF-α水平,并取肠道标本观察肠黏膜变化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治疗后A组、B组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及结肠损伤组织学评分(CMDI)均下降(P<0.05),IL-6、IL-8、TNF-α水平也明显下降(P<0.05),A组与B组间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杆菌可通过降低肠道通透性,调节抑制细胞因子,对大鼠DSS结肠炎肠道黏膜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酪酸梭菌联合美沙拉嗪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用3%的葡聚糖硫酸钠(DSS)建立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酪酸梭茵组、美沙拉嗪纽、酪酸梭菌联合美沙拉嗪组。观察指标包括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结肠粘膜肉眼改变及病理组织学积分,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粘膜组织中HSP27的表达量,ELASA法检测血清中TNF—α的表达量。结果酪酸梭茵和美沙拉嗪都可以降低实验小鼠DAI积分,减轻肠道的组织学损伤程度;与模型组相比,酪酸梭茵组、美沙拉嗪组、酪酸梭菌联合美沙拉嗪组,结肠中HSP27的表达都上调(P〈0.05),血清中TNF-α的表达都下降(P〈0.05),其中美沙拉嗪组与酪酸梭茵组治疗效果相当(P〉0.05),酪酸梭菌联合美沙拉嗪组治疗效果最佳(P〈0.05)。结论酪酸梭菌和美沙拉嗪对急性期UC都有治疗作用,二者联合用药效果更佳,其部分机制可能与上调HSP27,抑制TNF—α的表达而减轻肠道的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美沙拉嗪灌肠液治疗远段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38例轻、中度活动期远段UC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19例,治疗组给予美沙拉嗪灌肠液(莎尔福灌肠液4g,QN)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缓释颗粒(艾迪莎1.0g/次,Qid)口服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结肠镜评分、疾病活动指数(DAI)及症状消失时间,记录不良反应,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其治疗前后结肠黏膜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比较,结肠镜下评分、 DAI指数及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肠黏膜iNOS平均灰度值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结论美沙拉嗪灌肠液治疗轻中度远段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且具有安全性高、症状缓解快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葛根芩连汤联合低FODMAP饮食对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疗效影响.方法 纳入2018年10月 ~2020年7月于浙江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轻中度活动性UC患者97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30例和B组35例)和对照组(C组32例).对照组予美沙拉嗪+普通饮食,治疗组包括饮食干预及联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清热利湿解毒方对湿热蕴结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模型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的影响和其对UC的治疗效果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TNBS/乙醇+高脂高糖辛辣饮食建立湿热蕴结型UC大鼠模型。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每组12只,造模成功后,各治疗组给予相应药物干预治疗,通过证候学指标(DAI评分),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评分),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TNF-α、IL-8含量。结果:清热利湿解毒方能明显改善UC大鼠一般情况,促进结肠损伤黏膜的修复,中药组与模型组对比较,能够明显降低DAI评分,CMDI评分,血清中TNF-α、IL-8含量(P0.01)。中药组与西药组对比,DAI评分,CMDI评分,血清中TNF-α、IL-8含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清热利湿解毒方能明显改善UC大鼠结肠形态、降低黏膜损伤指数、降低血清TNF-α、IL-8含量,与美沙拉嗪具有等效性。清热利湿解毒方能够减轻或消除多种因素对结肠黏膜的损伤,从始动环节干预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发展,从而起到防治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乐复能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及其对小鼠结肠黏膜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u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表达的影响,了解乐 复能对 UC 的治疗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70只Balb/C雌性小鼠,8周龄左右,体质量18~22 g/只,清洁级。随机分为 7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美沙拉嗪治疗组、泼尼松治疗组以及乐复能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4%DSS 水溶液自由饮用的造模方法制作UC小鼠模型。造模第8天,各组同时分别给予对照剂与实验药物,实验第14天处死小 鼠,游离并取出全段结肠,测量回盲部至肛门的长度,记录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结肠长度、 组织学损伤评分、结肠黏膜组织中 TNF-α的表达。结果:1) 使用DSS的各干预组小鼠均不同程度地出现腹泻、黏液便、 大便隐血阳性或血便等症状,随天数增加,小鼠DAI积分逐渐增高。美沙拉嗪、泼尼松、乐复能均能改善小鼠的一般状 况,降低小鼠的DAI评分,减轻结肠长度缩短情况,降低组织学损伤评分。2) 乐复能低、中、高剂量组,美沙拉嗪组 及泼尼松组DAI积分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美沙拉嗪组、泼尼松组与乐复能低剂量组之间比 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乐复能中、高剂量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美沙拉嗪组、泼尼松组与乐复能低剂量组 (均P<0.01),且乐复能治疗效果呈剂量依赖性,乐复能高剂量组好于乐复能中剂量组(P<0.01)。3) 乐复能低、中、高剂 量组、泼尼松组、美沙拉嗪组黏膜缺损相对较轻,小部分腺体不完整,炎症细胞较少,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均P<0.01);乐复能高剂量组与乐复能低、中剂量组,美沙拉嗪组与泼尼松组比较,组织损伤明显减轻,组织学评 分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在乐复能低、中剂量组,美沙拉嗪组和泼尼松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 意义(均P>0.05)。4) 乐复能低、中、高剂量组,美沙拉嗪及泼尼松处理组TNF-α的表达明显下调,与模型组相比较,差 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美沙拉嗪组与泼尼松组比较,TNF-α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乐复能低、中、高 剂量组之间TNF-α的表达随着剂量增加而减少,所有乐复能治疗组TNF-α的表达均明显低于其它治疗组(均P<0.01)。结 论:乐复能能明显改善DSS诱导的UC小鼠DAI评分、小鼠结肠黏膜损伤情况及炎症评分,下调小鼠结肠黏膜组组织内 TNF-α的表达,其结果优于美沙拉嗪与泼尼松,且乐复能的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侗药五味止泻汤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结肠黏膜透射电镜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和乙醇灌肠法制备UC大鼠模型。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侗药五味止泻汤低、中、高剂量组(5.5,11,22g.kg-1)和美沙拉嗪(0.5 g.kg-1)组,共6组,每组10只。每天观察各组大鼠结肠炎疾病活动指数(DAI),10天后观察评价结肠组织学损伤指数(TDI),取结肠组织运用透射电镜观察结肠黏膜超微结构改变。结果:模型组大鼠一般状况较差,UC组电镜下见结肠黏膜上皮细胞微绒毛消失,内质网扩张,线粒体明显肿胀,但侗药五味止泻汤组电镜下可见结肠黏膜上皮细胞有较多的粗短的微绒毛,未见扩张的内质网及肿胀的线粒体,且侗药五味止泻汤组DAI、TDI评分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侗药五味止泻汤能减轻UC大鼠模型结肠黏膜上皮细胞病变,对UC大鼠模型结肠黏膜超微结构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4种提取工艺制备的溃结康栓对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美沙拉秦栓组和4种提取工艺制备的溃结康栓组共7组,每组10只,用TNBS法复制UC大鼠模型,各给药组给予相应栓剂治疗,连续14 d.以各组实验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黏膜损伤度、组织病理学改变、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4(IL-4)等为指标,对其治疗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模型组大鼠DAI评分、结肠黏膜损伤评分,血清中TNF-α、IL-1β 及IL-4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美沙拉秦栓组、各工艺溃结康栓组DAI评分、结肠黏膜损伤评分显著降低,TNF-α、IL-1β 及IL-4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美沙拉秦栓组与工艺Ⅰ溃结康栓组、工艺Ⅳ溃结康栓组DAI评分,TNF-α、IL-1β 及IL-4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4种提取工艺制备的溃结康栓均对TNBS诱导的UC模型大鼠有治疗作用,其中以提取工艺Ⅳ制备的溃结康栓疗效尤为显著,可为溃结康栓制剂研究提供工艺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UC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采用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口服治疗,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复发率及治疗前后肠炎活动指数(DAI)评分、内镜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DAI及内镜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DAI及内镜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降低较对照组治疗后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为11.11%(5/45),对照组患者复发率为31.11%(14/4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UC疗效显著,可明显减轻肠道炎性反应和促进黏膜溃疡病灶尽快愈合,并降低疾病复发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散剂麦纤散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肠黏膜屏障损伤作用及其对盲肠内容物丁酸、结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ell lymphoma-2,Bcl-2)、Bcl-2家族前凋亡基因(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 gene,Bax)及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9,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和麦纤散组,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rinitrobenzene sulfonic acid,TNBS)诱导UC模型。各组大鼠每日给予相应的生理盐水、美沙拉嗪和麦纤散灌胃,共14d,每日记录大鼠体重、粪便、精神状态等一般活动情况。末次给药后24h处死大鼠,观察大鼠结肠组织损伤变化,并通过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GC)、免疫组化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观察丁酸、Bcl-2、Bax和MMP-9表达变化。[结果]麦纤散制剂能够明显改善UC大鼠的饮食、毛色、大便性状和精神状态等一般情况;缓解结肠组织的溃疡和炎症等病理损伤;与模型组相比较,经麦纤散干预后,实验大鼠MMP-9和Bax表达水平降低,丁酸和Bcl-2表达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作用与美沙拉嗪相似。[结论]麦纤散能够通过调控UC大鼠丁酸、Bcl-2、Bax和MMP-9的表达促进受损肠黏膜屏障修复,对UC大鼠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思密达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腹泻的机制和疗效.方法 选取成年Wistar大鼠80只,用二硝基氯苯(DNCB)和乙酸(AA)复合法造模成功后1周随机分为2组,每组40只.美沙拉嗪治疗组(对照组)大鼠喂服美沙拉嗪0.2 g·kg-1·d-1,8周;思密达联合美沙拉嗪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大鼠喂服美沙拉嗪0.2 g·kg-1·d-1,天然蒙脱石0.6 g·kg-1·d-1,治疗8周.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记录腹泻症状变化,测定肠道黏膜通透性[以尿中乳果糖(L)/甘露醇(M)的比值表示],光镜下观察结肠组织学变化,电镜下观察肠黏膜超微结构包括微绒毛变化、组织紧密连接、上皮细胞间隙、肠基底膜细胞核分裂相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联合治疗组大鼠腹泻次数恢复正常时间[(9.9±4.8)d]及黏液脓血便消失时间[(11.6±6.2)d]较对照组[(15.8±3.2)d和(16.6±3.7)d]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黏膜通透性[(28.6±4.2)%]较对照组[(35.6±4.7)%]显著降低(P<0.05);肠黏膜组织学缓解明显(P<0.05),超微结构恢复正常时间[(35.8±6.2)d]较对照组[(52.0±8.7)d]显著缩短(P<0.05).结论 思密达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以通过修复损伤肠黏膜屏障,降低肠黏膜通透性,从而快速缓解腹泻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基于结肠组织机械屏障和炎症细胞因子探讨芍药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JP〗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芍药汤组。采用TNBS/乙醇复制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各组分别使用生理盐水、美沙拉嗪、芍药汤进行干预。比较各组大鼠一般情况、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 DAI)评分,观察结肠组织形态学变化和结肠组织紧密连接,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TNF-α)、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 IL-4)和内毒素(endotoxin, ET)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芍药汤组大鼠体质量逐渐回升,腹泻及便血减少;与模型组比较,美沙拉嗪组、芍药汤组DAI评分,组织形态学评分,IL-4、ET、TNF-α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射电镜下模型组大鼠结肠上皮组织紧密连接明显破坏,美沙拉嗪组、芍药汤组大鼠结肠上皮组织紧密连接破坏情况较模型组轻。结论 芍药汤可能是通过修复肠上皮组织紧密连接,减轻炎症反应,保护肠黏膜机械屏障而发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保和丸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小鼠肠道嗜黏蛋白阿克曼氏菌(A.muciniphila)变化及肠黏膜屏障的影响。方法 40只SPF级6周龄KM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和保和丸组,每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参照文献方法,采用3%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制备UC小鼠模型,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小鼠给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美沙拉嗪组和保和丸组小鼠分别按0.1mL/10g鼠重给药,每次给予0.2mL美沙拉嗪溶液(0.065g/kg,每天3次)和保和丸溶液(0.78g/kg,每天2次)灌胃,连续给药7天。计算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采用肠杆菌基因间重复共有序列(ERIC)-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粪便菌群多样性,半定量PCR检测各组A.muciniphila细菌变化,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结肠组织病理。结果药物干预前,各实验组小鼠DAI评分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均0.01);药物干预后,美沙拉嗪组和保和丸组小鼠DAI评分均显著低于本组干预前和模型组[干预3天:(0.61±0.39)分比(1.33±0.47)分、(1.19±0.41)分,(0.69±0.42)分比(1.31±0.40)分、(1.19±0.41)分,P0.01或P0.05;干预7天:(0.36±0.24)分比(1.33±0.47)分、(0.84±0.31)分,(0.38±0.26)分比(1.31±0.40)分、(0.84±0.31)分,P0.01或P0.05],美沙拉嗪组和保和丸组药物干预后DA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IC-PCR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条带数量无明显减少,但条带位置变化较明显,保和丸组和美沙拉嗪组带数量明显减少,肠道菌群的多样性降低;半定量PCR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条带稍明显减少,美沙拉嗪组稍暗,保和丸组亮度明显升高,即A.muciniphila丰度升高,基因全长329bp;病理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结肠组织隐窝和腺体正常结构被破坏,发现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到黏膜层,与模型组比较,美沙拉嗪组和保和丸组黏膜损伤程度小,腺体结构破坏较轻,炎性细胞的数量和浸润深度都显著减少。结论保和丸能调节DSS诱导的UC模型小鼠肠道菌群,提高A.muciniphila菌群丰度,可改善UC模型小鼠炎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五味苦参肠溶胶囊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3%葡聚糖硫酸钠建立UC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及五味苦参肠溶胶囊组,每组10只,每日给予0.9%氯化钠溶液或相应药物灌胃,连续2周,观察并比较各组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评分,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6、IL-10水平,qRT-PCR法检测结肠组织IL-6、IL-10mRNA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组织内黏液蛋白2(MUC2)表达水平,采用髓过氧化物酶比色法检测结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DAI评分、CMDI评分、血清IL-6水平及结肠组织IL-6mRNA表达水平、MPO活性均升高(均P<0.05),血清IL-10水平及结肠组织IL-10mRNA、MUC2表达水平均下降(均P<0.05)。与模型组相比,美沙拉嗪组和五味苦参肠溶胶囊组大鼠DAI评分、CMDI评分、血清IL-6水平及结肠组织IL-6mRNA表达水平、MPO活性均下降(均P<0.05),血清IL-10水平及结肠组织IL-10mRNA、MUC2表达水平均升高(均P<0.05)。结论五味苦参肠溶胶囊可能通过降低促炎因子IL-6水平和升高抗炎因子IL-10水平、上调MUC2表达量、降低MPO活性来减轻UC大鼠炎症反应,促进肠黏膜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