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总结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培养阳性病例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合理诊治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15年8月住院的符合Duke标准且培养阳性的157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7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40.85岁,101例(64.3%)存在各种基础心脏病,其中以先天性心脏病为主〔44例(28.0%)〕,风湿性心脏病15例(9.6%)。临床表现以贫血(147例,93.6%)、发热(137例,87.3%)、心脏杂音(120例,76.4%)为主。12例(7.6%)经胸壁心脏超声(TTE)未发现赘生物而经食管心脏超声(TEE)发现赘生物。链球菌感染76例(48.4%)居首位(其中草绿色链球菌70例),其次为葡萄球菌感染33例(21.0%)(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8例,11.5%)。所有患者均给予抗菌药物治疗。85例(54.1%)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其中72例进行了换瓣手术。27例患者痊愈出院,88例患者显效,38例患者无效,4例患者死亡。其中手术组疗效优于非手术组(P<0.05)。结论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特点包括发病年龄较往年增大,基础疾病以先天性心脏病为主,发热仍是主要的临床表现之一,草绿色链球菌是最常见的病原体。外科手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的临床特点、抗感染治疗及疾病转归。方法:对124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基础病因、临床表现及其并发症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基础病因中,非风湿性瓣膜心脏病最多,54例,占43.5%;其次是先天性心脏病,25例,占18.4%;再次是风湿性瓣膜心脏病,18例,占14.5%。在大多数患者(80.6%)疾病早期,IE的经典临床特征已不常见。最常见的致病菌为链球菌(56.1%)。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占72.6%,住院死亡率为1.6%。结论:IE常见的基础病因前3位分别为非风湿性瓣膜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和风湿性瓣膜心脏病;IE通常是一种急性以链球菌感染率高为特征的感染性疾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为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3~2013-10间我院收治的5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特征、血培养情况、超声心动图情况等内容。结果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最常见的临床特征为发热(94.6%)和心脏杂音(92.9%),71.4%的患者存在基础心脏病,链球菌为最常见的病原菌,89.3%的患者发现心脏赘生物。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最多见的基础疾病为非风湿性瓣膜心脏病,最常见临床表现为发热和心脏杂音,最常见的致病菌为链球菌,超声心动图对该病有较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4.
4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crclitis,IE)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以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仍为发热占95.2%、心脏杂音占90.5%;血培养阳性率为42.9%,其中草绿色链球菌占38.9%,金黄色葡萄球菌占33.3%;感染性心内膜炎中有器质性心脏病者占90.5%,其中风湿性心脏病占31.6%、先天性心脏病占21.4%,瓣膜退行性病变占18.4%;超声技术在心脏赘生物的检出率为92.85%;阳性率远高于血培养。结论:近年来由于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流行病学有所变迁,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征也有所变化;早期及时正确诊断,内、外科联合治疗,能显著降低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治疗的方法。方法选取该院在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13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感染性心内膜炎血培养的阳性率为57.7%,主要的致病菌为表皮葡萄球菌以及草绿色链球菌;其基础病因中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以及无基础性心脏病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4.9%、30.2%以及16.7%;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其次是贫血和脏器栓塞。患者住院期间有14例患者死亡,死亡的原因主要是脑血管意外和心力衰竭。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致病菌以及基础病因都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且早期人工瓣膜心内膜炎的致死率较高,应该尽早进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多有基础心脏疾病,以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多见(87.5%);发热是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和首发症状(75.0%);血培养、超声心动图是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主要手段。12例患者行内科抗生素治疗,治愈7例,显效3例,死亡2例;4例行外科手术治疗均治愈。结论:早期发现和诊断并给予正确的治疗措施是治愈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病因、临床特征、致病微生物的变迁等因素和手术时机的选择,提高IE的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对1990年1月至2003年6月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0例IE患者回顾性分析其基础病因、临床特征、致病微生物及并发症等。结果:基础病因中风湿性心脏病的比例下降(33%),而无基础心脏病比例(30%)和先天性心脏病比例(23%)明显增加。发热(88%)仍是IE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和首发症状,其次是贫血(73%)和心力衰竭(54%)。心力衰竭和脑血管意外是IE最重要和最常见的并发症及主要死亡原因。血培养阳性率为49%,草绿色链球菌仍是主要致病菌(40%),其次为葡萄球菌。葡萄球菌IE患者的平均年龄低于草绿色链球菌(P<0.05)。60例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赘生物。住院期间病死率6%,死亡原因为心力衰竭和脑血管意外。结论:IE基础病因和致病微生物及临床表现均发生了许多变化。对进行性心力衰竭、感染不能控制和超声发现较大赘生物及瓣膜严重损害和反复栓塞患者应提倡早期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总结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2020年4月本院10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包括一般资料、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和体、辅助检查及治疗转归等。并与国内外相关研究对比。结果 101例患者中,男66例(65.35%),女35例(34.65%);年龄8~88岁,平均(44.5±16.03)岁,无基础性心脏病44例(43.56%),有基础性心脏病57例(56.44%),其中心脏瓣膜病共33例(32.67%),风湿性心脏病占19例(18.81%),先天性心脏病15例(14.85%)。进行血培养98例,69例结果阳性,阳性率70.41%,其中最常见的病原菌为草绿色链球菌(36例,52.17%)和金黄色葡萄球(10例,14.49%)。未手术患者55例:抗感染治疗治愈42例,死亡13例。治愈患者中有5例复发,主要集中在赘生物形成和人工瓣膜置换术后患者中。接受手术患者46例:治愈出院42例,死亡4例。死亡病例均为术前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其中2例为难治性心力衰竭,2例为脑梗塞。结论感染性心内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征,提高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基础病因、临床表现及并发症等。结果:发热(92%)和心脏杂音(88%)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主要临床表现,其他包括心力衰竭(56%)和动脉栓塞(20%)。合并风湿性心脏病比例为28%,先天性心脏病比例为36%,本组无基础性心脏病患者所占比例为36%,经胸心脏彩超发现赘生物42例,发现瓣膜粗糙4例。进行血培养48例,阳性率52%。采取药物治疗23例,其中11例痊愈出院,8例未愈,4例死亡;采取外科手术治疗26例,全部痊愈出院。结论:发热、心脏杂音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主要临床表现,栓塞的发生率较低。心脏彩超的检出率高,血培养的阳性率低。根据药敏试验选药,积极外科手术治疗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并发于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的心内膜炎,常表现为亚急性经过。病原以草绿色链球菌为主;而化脓性细菌(以金葡为常见)则不仅可以侵犯病理心办膜而且可侵及正常心办膜,造成急性心内膜炎。我院儿科于1954—73,年曾收治金葡心内膜炎6例,其中3例并发于风湿性心  相似文献   

11.
感染性心内膜炎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形式与治疗的关系.结果 发热为常见及起始症状,主要症状和体征包括贫血、脾大、肝大、心脏杂音改变、周围动脉栓塞、血管意外.血培养阳性率57.6%,经胸超声心动图发现赘生物73.1%.结论 (1)心脏结构异常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主要基础病因;(2)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VSD)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风湿性心脏病有二尖瓣脱垂和联合病变者为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高危人群;(3)超声心动图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表现、基础心脏病因、致病微生物、受累瓣膜等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效果,提高IE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01~2008-12共104例经外科手术治疗的I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0岁者有13例(12.5%);发热89例(85.58%),贫血75例(72.12%),消瘦、乏力61例(58.63%),心脏杂音101例(97.12%);先天性心脏病45例(43.7%)、风湿性心脏病33例(31.73%),静脉药瘾者7例(6.73%);87例患者进行了血培养,阳性52例(59.77%),其中链球菌25例(48.08%),葡萄球菌17例(32.69%),真菌2例(3.85%);83例(79.81%)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发现赘生物,主动脉瓣36例(34.62%),二尖瓣17例(16.35%),三尖瓣11例(10.58%),联合瓣膜9例(8.65%)。术后早期死亡4例(3.85%)。随访89例(85.6%),随访时间1~112个月,无心内膜炎复发,心功能恢复至Ⅰ级66例(74.16%),Ⅱ级23例(25.84%)。结论IE的平均发病年龄有增大趋势;发热和心脏杂音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风湿性心脏病和先天性心脏病是IE常见的基础心脏疾病,且先天性心脏病比例已超过风湿性心脏病;草绿色链球菌仍是IE最常见的致病菌;IE常累及主动脉瓣;IE的确诊主要依靠血培养和TTE检查;及时外科手术治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感染性心内膜炎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怀周  程映雪 《海南医学》2010,21(5):17-18,26
目的 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48例I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IE的主要临床表现仍为发热(93.7%)、心脏杂音(91.6%);血培养阳性率为39.6%,其中草绿色链球菌占36.8%,金黄色葡萄球菌占31.5%;IE中有器质性心脏病者占85.4%,其中风湿性心脏病占 29.1%、先天性心脏病占18.7%,瓣膜退行性病变占14.5%;超声技术在心脏赘生物的检出率为83.33%;阳性率远高于血培养。结论 近年来由于IE的流行病学有所变迁,IE的临床特征也有所变化;基础心脏病仍是IE常见病因;反复血培养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提高确诊率;规范、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和合理的手术治疗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管一平  解德琼  王艳 《西部医学》2011,23(7):1278-1280
目的探讨分析基层医院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住院的44例IE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基础心脏病情况、主要临床表现、血培养、超声心动图检查、26262治疗结果及预后等资料。结果 44例IE患者中,风湿性心脏病17例(42.2%),先天性心脏病14例(31.8%),无心脏病基础8例(18.2%)。临床表现为发热44例(100%)和进行性贫血29例(65.9%)。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赘生物44例。39例患者做血培养,阳性率为59.1%(26例),其中最常见为草绿色链球菌(12例,27.3%),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6例,13.6%)。使用最多的抗生素为头孢菌素(47.7%),联合用药最多者为头孢菌素+喹诺酮类(47.0%)。5例IE经单纯内科治疗死亡,病死率为11.4%(5/44)。结论 IE的基础病因比例在基层医院发生明显变化,草绿色链球菌仍是主要致病菌,血培养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对IE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早期诊断,内、外科联合是成功治疗IE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感染性心内膜炎极少累及肺动脉瓣,它是后天性器质性肺动脉瓣关闭不全最常见的病因。我们最近遇到一例风湿性心脏二尖瓣狭窄和主动脉瓣关是不全,草绿色链球菌性心内膜炎。现简述如下: 潘××,女,48岁,住院号45909。患者有“风湿性心脏病史20年,心功能尚佳,能胜任轻工作,入院前持续发热1月余,体温波动于37.6~39℃,发热前有怕冷无寒颤,同时伴咳嗽,多痰,气急,出汗,曾经不规则抗生素治疗无好转,而于1982年5月5日住院。  相似文献   

16.
感染性心内膜炎7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近年来感染性心内膜炎(IE)临床特点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0月—2006年6月住院治疗的72例IE患者的的临床资料,包括血培养、超声检查、手术治疗及预后等资料。结果72例IE患者中,<40岁44例(61.1%),风湿性心脏病37例(51.4%),先天性心脏病16例(22.2%),特发性二尖瓣脱垂及关闭不全13例(18.1%),分别居基础心脏病的前3位。不规则发热53例(73.6%)、心力衰竭26例(36.1%)、贫血18例(25.0%)、脾肿大6例(8.3%)、Osler结2例(2.8%)和脑血管意外1例(1.4%)。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赘生物49例(68.1%);细菌培养47例,阳性22例(46.8%),其中致病菌为链球菌16例(34.0%),葡萄球菌4例(8.5%),肠球菌1例(2.1%)、其他细菌1例(2.1%);手术治疗65例(90.3%),住院期间死亡1例(1.4%)。结论IE多见于40岁以下人群,以风湿性心脏病为常见基础心脏病,链球菌是常见致病菌,及时手术能降低住院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通过对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表现、检査、治疗等方面的研究,以提高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0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28例IE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为(4161±1460)岁,男女性别比例为155∶1。4286%(12/28)的患者至少伴有一种基础心脏疾病,其中以先天性心脏病为主占(6667%,8/12)。临床表现以发热(6786%,19/28)及活动后心累气促(6786%,19/28)最为常见。心脏超声检查阳性率为6786%(19/28),5000%(14/28)患者检出病原体,其病原体以链球菌属多见(7143%,10/14)。青霉素为最常使用的治疗药物(6429%,18/28)。2500%(7/28)患者行手术治疗。8571%(24/28)的患者至少伴有一种并发症。住院期间死亡率约为714%(2/28)。结论 先天性心脏病为感染性心内膜炎(IE)最常见心脏基础疾病,临床表现及体征呈多样性,诊断仍以血培养及心脏超声为主。病原体仍以链球菌为主。IE治疗以抗感染及祛除赘生物为治疗原则。手术治疗指征为严重心衰、难以控制的感染、瓣膜赘生物大。IE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但总体预后尚可。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了我院近七年来诊治的45例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资料。临床资料男25例,女20例,年龄12—49岁。风湿性心脏病26例(57.8%),其中联合瓣膜病17例;先天性心脏病10例(22.2%);9例(20.0%)病前未见器质性心脏病(以下称正常心脏)。临床表现①发热:起病有发热者41例(91.1%),多为中等热。9例发生于正常心脏  相似文献   

19.
侍效春  刘晓清 《北京医学》2021,43(12):1158-1161,1166
目的 探讨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right-sided infective endocarditis,RSIE)患者的临床特征,提高对RSIE的认识.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诊断为RSIE的住院患者6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左心感染性心内膜炎(left-sided infective endocarditis,LSIE)进行对比.结果 60例RSIE占同时期住院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患者的14.1%(60/425).从发病至确诊的中位时间为13周.发热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100.0%,60/60),48例(80.0%)有肺部受累表现.易患因素中,先天性心脏病居首位,占71.7%(43/60).血培养和(或)瓣膜赘生物培养阳性有49例(81.7%),以草绿色链球菌和葡萄球菌为主.56例(93.3%)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赘生物.所有患者给予抗感染治疗,其中48例(80.0%)联合手术治疗,无院内死亡病例.与LSIE患者相比,RSIE患者年龄更小[(38.0±14.0)岁比(46.0±15.0)岁],女性更常见(51.7%比31.4%),有易患因素的比例更高(78.3%比55.0%),而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比例则较低(25.0%比55.6%),链球菌感染的比例较低(49.9%比69.4%),葡萄球菌感染比例较高(28.6%比10.3%),脓肿形成的比例较低(0例比31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SIE仍存在明显的诊断延误,对于有RSIE易患因素的患者,若出现发热和肺部受累表现,应积极行血培养与超声心动图检查,以达到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 .  相似文献   

20.
感染性心内膜炎28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华光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21(10):1160-1161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7年1月收治的28例I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内科治疗25例,外科手术治疗3例,全部治愈出院。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是IE的主要病因,发热是IE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和首发症状,超声心动图是诊断IE的主要手段。结论:及时诊断和治疗可提高IE的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