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慧慧  张文文  朱雪琼 《浙江医学》2017,39(20):1813-1816,1818
七氟烷是一种吸入性麻醉药。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手术中吸入性麻醉药的选择不仅对麻醉本身产生影响,而且对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也有影响。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对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提示意义。本文就七氟烷对乳腺癌、肺癌、肝癌、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凋亡、侵袭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吸入性麻醉药是挥发性液体或气体,前者如乙醚、氟烷、异氟烷、恩氟烷等,后者如氧化亚氮.本文将对这几种药物的临床应用进行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3.
赵以林 《医学综述》2011,17(7):1069-1071,1078
临床常用吸入性全身麻醉药异氟烷、七氟烷和地氟烷等均能增强机体对外源性氨酪酸(GABA)的电反应,通过GABAA发挥生物学效应。而在发育期神经元电生理功能具有阶段特异性:GABAA受体介导的氯离子外流引起神经元去极化;α氨基羟甲基唑丙酸受体尚无完整功能,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的激活依赖GABAA受体,在神经元突触形成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此外,氯离子引导的除极还可以激活细胞膜上电压依赖性钙通道引起钙内流。发育期神经元电生理特点使其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容易受到吸入性全身麻醉药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进行动物实验时需要选择合适的麻醉剂来保证实验操作的顺利进行,获得可靠的实验数据,同时又将实验动物所遭受的痛苦降至最低,保证实验动物的福利。近年来,关于实验动物的福利伦理问题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主要对动物实验常用的麻醉剂(包括吸入性麻醉剂:乙醚、七氟烷、异氟烷,非吸入性麻醉剂:戊巴比妥钠、水合氯醛、氯胺酮、乌拉坦)的选择及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福利伦理问题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七氟烷预处理心肌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万华 《疑难病杂志》2013,12(4):327-330
<正>近年来,吸入性麻醉药心脏保护机制的研究倍受关注。有研究者提出了麻醉药预处理(anesthetic-induced preconditioning,APC)概念,即在心肌缺血和再灌注之前使用吸入性麻醉药,能缩小心肌梗死面积、保护冠状动脉内皮功能、减轻缺血心肌炎性反应及减少细胞内Ca~(2+)超载,从而产生心肌保护作用。其中七氟烷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心肌保护作用较强的一种吸入性麻醉药,其发挥心脏保护作用的机制并不完全清楚,可能与各种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有关。现对近年来七氟烷预处理心肌保护作用的细胞和分子机制加以综述。1七氟烷预处理特点七氟烷预处理(sevoflurane-induced preconditioning,SPC)是指在心肌缺血和/或再灌注前分次间断或连续吸入一定浓度的  相似文献   

6.
在进行动物实验时需要选择合适的麻醉剂来保证实验操作的顺利进行,获得可靠的实验数据,同时又将实验动物所遭受的痛苦降至最低,保证实验动物的福利。近年来,关于实验动物的福利伦理问题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主要对动物实验常用的麻醉剂(包括吸入性麻醉剂:乙醚、七氟烷、异氟烷,非吸入性麻醉剂:戊巴比妥钠、水合氯醛、氯胺酮、乌拉坦)的选择及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福利伦理问题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了异氟醚和地氟醚对大鼠发育中的大脑神经系统的影响,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将日龄7天的SPF级幼年SD大鼠经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异氟烷组、地氟烷组,每组8只。分别吸入空气、0.8MAC异氟烷、0.8MAC地氟烷,完毕后继续饲养6周,6周后观察三组区别。结果:异氟烷和地氟烷较对照组比其逃避潜伏期均显著延长(P<0.05),地氟烷较异氟烷逃避潜伏期有缩短(P<0.05);异氟烷和地氟烷较对照组比,其海马组织p38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0.05),地氟烷较七氟烷比较,其海马组织p38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吸入异氟烷和地氟烷都可对发育期大鼠产生神经元毒性,可致认知功能障碍;地氟烷相比异氟烷而言,所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程度更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氟烷在鼻咽部手术患者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60例鼻咽部手术患者麻醉中运用氟烷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七氟烷组和异氟烷组(n=30)。七氟烷组以七氟烷1.0%-2.0%吸入维持,异氟烷组以异氟烷1.0%-2.0%维持,两组均以芬太尼、阿曲库铵等麻醉为诱导。比较两组氟烷在鼻咽部手术患者麻醉中的应用效果。结果七氟烷组中患者睁眼时间和呼吸恢复时间以及拔管时间明显短于异氟烷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鼻咽部手术患者麻醉中运用氟烷可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缩短患者的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具有麻醉诱导和苏醒过程平稳的特点。并且在术后减少了并发症状,提高了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9.
异氟烷吸入麻醉对大鼠足热伤害性感受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林  王建荔  黎阳  顾永辉 《广西医学》2007,29(11):1693-1694
目的研究异氟烷吸入麻醉对大鼠足热伤害性感受阈的影响。方法大鼠开放吸入5%~8%异氟烷麻醉,记录麻醉诱导和维持时间。在麻醉前和吸入异氟烷后5、10、15、20 min用热痛测试仪测大鼠后足的伤害性感受阈值,并记录。结果(1)异氟烷平均麻醉诱导和维持时间分别为33.33、91.67 s。(2)大鼠异氟烷吸入麻醉后5、10、15、20 min的热伤害性感受阈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氟烷短暂麻醉5 min后,对于大鼠足热伤害性感受阈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七氟烷是目前临床应用较广的吸入麻醉药之一,但其理化性质不如异氟烷、地氟烷稳定,在机体内约有5%发生生物转化。在其代谢产物中,六氟异丙醇具有极强的麻醉效能。本文就七氟烷的性质及其代谢进行综述,旨在更好地指导七氟烷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异氟烷麻醉后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老年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采用四血管法(4-VO)制作VaD老年大鼠模型,60只SD老年大鼠,雌雄各半。根据模型大鼠吸入异氟烷后开始实验的天数(1天和7天)和吸入浓度(0、1.5%、2.0%)分为6组,即:1天未吸入异氟烷组(Ⅰ1,0),1天1.5%异氟烷组(Ⅰ1,1.5%),1天2%异氟烷组(Ⅰ1,2%),7天未吸入异氟烷组(Ⅰ7,0),7天1.5%异氟烷组(Ⅰ7,1.5%),7天2%异氟烷组(Ⅰ7,2%)。吸入异氟烷后在第1天和第7天分别进行Morris水迷宫测试,每天8次,连续5天。以定位航行实验中到达平台的潜伏期作为学习成绩,以空间探索实验中在1min内通过平台位置的次数作为记忆成绩。结果吸入1.5%和2%异氟烷1天后痴呆模型大鼠的定位航行实验和空间探索实验的成绩均明显低于未吸入异氟烷组大鼠,其中吸入2%异氟烷大鼠的成绩最差(P〈0.05)。吸入不同浓度的异氟烷7天后,各组大鼠定位航行实验和空间探索实验的成绩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异氟烷可以使VaD老年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进一步下降,但这种作用是短期的。  相似文献   

12.
模拟航海运动病大鼠对异氟烷和七氟烷敏感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模拟航海运动病大鼠对异氟烷和七氟烷敏感性的变化.方法 采用大鼠条件性厌食症作为运动病模型.将12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异氟烷组和七氟烷组,每组再分为对照组和旋转组.观测各组大鼠活动和行为变化,大鼠达睡眠和麻醉状态所需麻药浓度以及麻醉苏醒时间.结果 吸入异氟烷麻醉时,对照组大鼠达睡眠和麻醉状态所需麻药浓度分别为(1.06±0.07)%和(1.99±0.04)%,旋转组分别为(0.91±0.05)%和(1.77±0.04)%;吸入七氟烷麻醉时,对照组大鼠达睡眠和麻醉状态所需麻药浓度分别为(1.74±0.05)%和(3.54±0.05)%,旋转组分别为(1.51±0.06)%和(3.14±0.08)%.与对照组比较,旋转组大鼠达睡眠和麻醉状态所需异氟烷或七氟烷浓度均明显降低(P<0.001).结论 模拟航海运动病大鼠,不论是吸入异氟烷还是七氟烷,达到睡眠和麻醉状态所需的麻药浓度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3.
吸入麻醉通过减少心肌氧耗在缺血性心肌的氧供需平衡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研究表明,吸入麻醉药对缺血性心肌损伤具有直接的保护作用.临床麻醉中,吸入性麻醉药的该特性可以为围术期缺血性心功能障碍的治疗和预防提供另一种途径.虽然吸入性麻醉药的麻醉或血流动力学以外的其他药理学特性可能参与其中,但是地氟烷和七氟烷围术期预防心肌缺血损伤的机制迄今尚未明确.此外,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CC/AHA)近期发表的指南建议在非心脏手术中,如果患者有围术期心肌梗死的风险,在全身麻醉中宜采用吸入性麻醉药物进行麻醉[1].由于这个建议缺乏足够的临床证据,故本文对吸入性麻醉药在非心脏手术麻醉中的心肌保护作用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大鼠在吸入不同浓度异氟烷后,肺表面活性蛋白-A(surfactant protein-A,SP-A)的含量及其基因表达的改变.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0.7%(体积分数)异氟烷组,1.5%异氟烷组和2.0%异氟烷组,每组8只.各组分别吸入40%(体积分数)O2和设定浓度的异氟烷8 h,对照组只吸入40%O2 8 h,然后迅速处死大鼠.取肺组织用透射电镜观察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结构变化.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和Ⅱ型上皮细胞中SP-A的含量以及肺组织中SP-AmRNA的表达.结果:吸入异氟烷后,1.5%异氟烷组和2.0%异氟烷组的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可见明显形态学改变.各吸入异氟烷组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SP-A的含量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Control组,437 112±25 654;0.7%异氟烷组,355 789±28 116;1.5%异氟烷组,238 554±31 531;2.0%异氟烷组,223 632±25 710;P<0.01);1.5%异氟烷组和2.0%异氟烷组较0.7%异氟烷组下降更明显(P<0.01).免疫组化显示:1.5%异氟烷组与2.0%异氟烷组与对照组肺泡Ⅱ型上皮细胞中SP-A的含量明显下降,而0.7%异氟烷组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吸入异氟烷的各组SP-A mRNA的表达均有降低趋势,1.5%异氟烷与2.0%异氟烷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ntrol组,1.47±0.18;1.5%异氟烷组,1.19±0.13;2.0%异氟烷组,1.13±0.12;P<0.01).结论:吸入1.5%或更高浓度的异氟烷8 h,可降低大鼠肺组织SP-A的基因表达和蛋白合成,并可能影响其分泌和再摄取.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脑电双频指数(BIS)在显微镜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中指导异氟烷吸入对麻醉恢复的影响。方法行显微镜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患者30例,年龄18-65岁,ASAⅠ-Ⅱ级,随机分为BIS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所有患者采用标准麻醉诱导,术中以0.8%-3%异氟烷吸入和标准瑞芬太尼持续微量泵输注维持麻醉。BIS组术中调整异氟烷的浓度使BIS维持在40-60,对照组根据患者血流动力学调整异氟烷浓度。术中每5min记录患者BIS、吸入、呼气末异氟烷浓度等,手术结束记录自主睁眼、呼吸时间、拔管时间和达到Aldrete改良评分9-10的时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BIS组手术期间的BIS升高、术中异氟烷用量减少、呼气末异氟烷浓度降低,从手术结束至自主睁眼、自主呼吸和Aldrete9-10的时间缩短。结论BIS指导异氟烷吸入能减少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中异氟烷用量,加快患者麻醉恢复,有利于尽早进行神经系统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七氟烷用于小儿全身麻醉(全麻)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将择期行小儿全麻手术40例,随机均分为七氟烷组和异氟烷组。2组均予静脉快速诱导插管,七氟烷组术中以2%~3%七氟烷吸入维持麻醉,异氟烷组以2%~3%异氟烷吸入维持麻醉。比较2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及躁动、哭闹等。结果: 七氟烷组患儿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均明显短于异氟烷组(P < 0.01);苏醒期出现躁动、哭闹七氟烷组2例,异氟烷组6例,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七氟烷用于小儿全麻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比较低流量异氟烷与七氟烷麻醉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小儿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异氟烷和七氟烷两组,每组各60例,分别采用低流量异氟烷和七氟烷进行麻醉,比较两组患儿的相关麻醉参数,以及入睡、苏醒、拔管时间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儿的不同时期脉搏氧饱和度、心率、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比较无差异(P>0.05);七氟烷组患儿的不同时期的平均动脉压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而异氟烷组患儿在诱导期间、手术过程中平均动脉压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腹腔镜手术过程,采用低流量七氟烷进行麻醉,可以使手术过程中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缩短术后拔管时间,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更易满足小儿腹腔镜手术的麻醉要求。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异氟醚和氟烷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收缩功能和ATP含量的影响。方法应用大鼠离体心脏Langendorf灌注模型研究1.5MAC的异氟醚和氟烷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结果缺血前1.5MAC的氟烷显著抑制了大鼠离体心肌收缩力无显著影响。两药均显著增加了冠脉流量(CF),但异氟醚增加CF的作用大于氟烷。缺血期间,氟烷和异氟醚显著抑制了心肌缺血性挛缩。再灌注期间,两药均显著促进了缺血心肌收缩功能、CF和ATP含量的恢复,但是异氟醚促进心肌收缩功能和ATP含量恢复的作用显著大于氟烷。结论异氟醚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优于氟烷。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异氟烷对心肌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直接调节作用及其可能的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揭示异氟烷心肌保护的分子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原代大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细胞不经任何处理;异氟烷组(ISO),细胞分别经0.5、1、1.5MAC的异氟烷处理6h;PKC抑制剂组(CAL),细胞经calphostinC 50nM孵育6h;PKC抑制剂+异氟烷组(IC),细胞经calphostin C及异氟烷共同作用6h。实验结束采用E1isa法测定细胞培养液VEGF浓度。结果:异氟烷呈浓度依赖性增加心肌细胞VEGF分泌,与对照组(OMAC)比较,1MAC和1.5MAC组VEGF值均显著升高(P<0.01);PKC抑制剂calphostin C能抑制异氟烷处理引起的VEGF分泌(P<0.01),但calphostin C对心肌细胞VEGF分泌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异氟烷诱导心肌细胞释放VEGF,有可能是异氟烷心肌保护机制之一,蛋白激酶C参与异氟烷诱导的VEGF表达。  相似文献   

20.
理想的吸入麻醉药应具备易挥发、对呼吸道无刺激、麻醉强度大、可控性好、体内代谢少、对呼吸和循环影响小,以及无肝、肾毒性等特点。随着新型吸入麻醉药的开发和研制,以地氟烷和七氟烷为代表的第3代卤素类吸入麻醉药,与传统的恩氟烷、异氟烷等相比,其理化性质和药理作用等更接近理想,使吸入麻醉的临床应用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以下就近年来地氟烷和七氟烷在临床应用中的对比研究作一总结。1理化性质和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