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影响超声乳化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视力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临床病例研究。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凤台县人民医院眼科接受超声乳化术治疗的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78例(78只眼)纳入研究。以术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分为视力预后不佳组和视力预后良好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前眼部特征及相关生物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视力预后不佳和视力预后良好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BCVA较术前均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Z=-4.715,-5.908,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在高度近视病程、眼轴长度、角膜曲率、角膜散光以及是否合并玻璃体后脱离和后巩膜葡萄肿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眼轴长度和角膜曲率是影响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视力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超声乳化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可有效提高患者视力,术后视力与高度近视病程、眼轴长度、角膜曲率、角膜散光以及是否合并玻璃体后脱离和后巩膜葡萄肿相关,其中,眼轴长度和角膜曲率是影响视力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影响超声乳化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术后视力恢复的因素。

方法:选取2015-03/2017-10我院收治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70例86眼,予以超声乳化术治疗,分析影响超声乳化术治疗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术后视力恢复的因素。

结果:年龄、性别、玻璃体后脱离与术后视力恢复无相关性,眼轴长度、角膜散光度以及黄斑病变与患者术后视力恢复存在相关性,其中眼轴长度、角膜散光度以及黄斑病变为影响患者术后疗效的危险因素。

结论: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术,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视力,而黄斑病变、眼轴过长及角膜散光度过大是影响术后疗效不佳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王艳  杨亚新 《国际眼科杂志》2014,14(12):2204-2206
目的:研究视网膜相关病变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视力恢复的关系。方法:将2013-02/2014-02期间在我院眼科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的患者120例纳入研究对象,根据视网膜病变情况分为合并视网膜病变的观察组和不合并视网膜病变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的最佳矫正视力、视力水平、视觉诱发电位、眼压变化。结果:手术后2wk起,观察组的患眼视力高于术前,恢复速度慢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最佳矫正视力、患眼视力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振幅12.01±4.50μV明显低于对照组,潜伏期114.29±11.32ms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6,12,24h眼压值23.64±4.28,24.12±5.13,18.28±3.22mmH g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视网膜相关病变可导致视觉诱发电位变化、眼压升高,进而影响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视力水平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后发生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entralretinalarteryocclusion,CRAO)的风险因素及相关预后情况。方法 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的连续病例8365例,纳入7283例(9100眼),统计CRAO例数7例(即CRAO组),利用随机数列法,以18比例在纳入病例中随机选取56例(56眼)作为对照组,若入选者为CRAO患者则剔除,继续选择。统计白内障核硬度、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眼压、麻醉方式、术中后囊膜破裂情况、全身疾病等,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t检验、Logistic回归等统计学方法分析CRAO的风险因素。结果 球后麻醉(风险比3.307,P=0.012)、后囊膜破裂(风险比4.287,P=0.034)是术后CRAO发生的危险因素,高血压、颈动脉斑块患者CRAO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是危险因素。而术前最佳矫正视力(≤0.01)、高度近视、青光眼病史、糖尿病病史等差异对于CRAO发生并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高血压、颈动脉斑块、球后麻醉及后囊膜破裂均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后CRAO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Lotmar干涉视力仪预测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视网膜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Lotmar干涉视力仪在预测各种类型和不同程度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视力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决策白内障的手术与否提供依据。方法应用Lotmar干涉视力仪测定患者的干涉条纹视力(IVA),与术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进行比较。白内障按类别分为年龄相关性、高度近视性、糖尿病性和其他类;晶状体混浊度按LOCSII分为三级,IVA与BCVA一致为完全符合,相差2行以内为准确,好于2行为假阳性,差于2行为假阴性。结果术后BCVA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得出术前IVA与之呈显著正线性相关(P<0.01);总准确率为69.51%,年龄相关性组最高(为76%),高度近视性组最低(为60%),假阳性率明显低于假阴性率。结论在能测出IVA的病例中,不论白内障属何种类型,亦不论晶状体混浊度如何,Lotmar干涉视力仪均可较准确预测其术后视力,适宜作为白内障手术前的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手术顺利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黄斑部的变化。方法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视网膜地形图模式分析50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后2周、4周、6周、8周、3个月的黄斑部变化及60只正常眼的黄斑部。结果术前黄斑部地形图呈现中心薄四周厚的山谷样外观。术后中心变厚,趋向穹隆样外观,尤以术后4~6周明显,术后8周起中心区渐回归原态,恢复山谷样外观。术后各期黄斑中心注视点厚度均与视力呈负相关(r=-0.6~-0.8)。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后黄斑部呈现厚度增加的趋势,少数人会出现黄斑囊样水肿,但绝大多数人可自愈,预后良好。视网膜地形图更直观准确地反映了白内障术后黄斑部的变化,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早期视力低下的影响因素。方法:行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278例310眼,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对可能影响术后早期视力的术前情况、手术过程及术后眼部情况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术后早期视力低下的影响因素。结果:经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9项引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最终进入模型的变量有6项,分别为年龄(OR=1.637,95%CI:1.168~2.293)、术前矫正视力(OR=1.745,95%CI:1.169~2.605)、青光眼病史(OR=3.645,95%CI:1.537~8.645)、眼底病变(OR=5.158,95%CI:2.787~9.546)、超声乳化时间(OR=4.065,95%CI:2.264~7.298)和术后角膜水肿(OR=1.045,95%CI:1.021~1.069)。结论:年龄大、术前矫正视力差、青光眼病史及眼底病变、超声乳化时间长、术后角膜水肿是术后早期视力低下的影响因素。眼底病变和超声乳化时间长是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本文统计 1995年 3月至 1998年 8月我们所做Phaco白内障摘除和后房人工晶体 ( PC— IOL )植入术2 50 0例 ,其中 2 5例 ( 2 5眼 )术前曾做过巩膜扣带术 ,使原发性视网膜脱离成功地复位。术眼又做白内障摘除后随访 6~ 36个月 ,以观察眼底视网膜脱离是否复发及其视力预后 ,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1.临床资料 :2 5例 ( 2 5眼 )中 ,男 10例 ,女 15例 ;年龄 39~ 65岁 ,平均 50 .1岁 ;右眼 11,左眼 14,其中 7眼曾施行巩膜电凝和板层巩膜缩短术 ,18眼施行巩膜环扎术。视网膜脱离术后至白内障摘除的间隔时间为 6.0± 0 .51年。2 .方法 :白内障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影响视力的因素。方法 对94例118眼进行术后1月至1年随访观察。结果 矫正视力1.0以上者38眼(32%)。0.5以上96眼(81%),主要影响视力的因素;角膜水肿及失代偿、后发性白内障、前段葡萄膜炎及脉络膜脱离。结论 超声乳化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术中操作损伤小、减少了并发症,对提高视力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周强  仇宜解 《眼科新进展》2002,22(2):136-138
目的 呼吸纯氧可增加组织氧供 ,但同时使血管收缩 ,造成组织相对缺血。 Carbogen气体 (95 0 m L· L- 1 O2 +5 0 m L· L- 1 CO2 )是为解决氧供和血供矛盾而应用于临床的一种混合气体。早期人们注意到 ,carbogen气体可加快视网膜血流速度。随着研究技术的发展 ,人们对于 carbogen气体对视网膜微循环的作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本文就 carbogen气体对视网膜组织氧含量、血流量、血管管径的影响 ,以及carbogen气体在临床的应用研究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2.
老年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低视力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低视力原因。方法:调查老年人群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低视力病例48例54眼,跟踪询问相关病史,收集相关资料,包括术前检查、术后随访、数据汇总,分析归纳低视力的原因。结果:患者48例54眼术后1mo最佳矫正视力<0.3,其中青光眼视神经损害5眼(9%),角膜斑翳白斑5眼(9%),角膜水肿失代偿1眼(2%),高度近视弱视11眼(20%),老年性黄斑变性10眼(18%),黄斑前膜、黄斑裂孔9眼(17%),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9眼(17%),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2眼(4%),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1例1眼(2%),视网膜色素变性1眼(2%)。结论:眼底病变是导致白内障术后低视力的重要原因,对低视力高危患者,术前要引起足够重视,严格术前检查并遵守操作规程,可减少手术后低视力的发生,减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3.
BACKGROUND: To determine the 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 for cystoid macular edema (CME) after phacoemulsification surgery and its effect on visual acuity. METHODS: This prospective study evaluated 98 eyes of 98 patients (43 women) with a mean (SD) age of 61.8 (11.3) years. Phacoemulsification was performed with temporal clear corneal incision and implantation of foldable hydrophilic acrylic intraocular lens in the bag. Postoperative visits were on day 1, week 1, and at 1, 3, and 6 months. In addition, at week 10 all patients had 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and presence of CME was determined. Age, sex, iris colour, pseudoexfoliation, type of cataract, phaco time, status of the posterior vitreous, iris trauma, severity of anterior chamber reaction, and visual acuities were evaluated. RESULTS: No major intra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ccurred. Twenty-five (25.5%) eyes were CME(+), and 73 (74.4%) eyes were CME(-). CME occurred in 70% of patients with iris trauma and 20.5% of patients with no iris trauma. CME was more common in patients who had postoperative anterior chamber inflammation of 2+ or more than in patients with less inflammation (43.2% vs. 11.5%). Complete posterior vitreous detachment had some apparent protective effect against CME development. The mean visual acuities of CME(+) patients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CME(-) patients in all postoperative periods.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in the third month (p < 0.05). INTERPRETATION: CME after phacoemulsification was associated with iris trauma and severe postoperative inflammation. Complete posterior vitreous detachment had some apparent protective effect against CME development. CME may be associated with decreased visual acuity.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人工晶体术后视网膜脱离的特点及手术疗效。方法 对16例视网膜脱离患者做常规巩膜扣带术或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填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视网膜脱离手术后完全复位14例,一次复位率为87.5%,另2例患者经二次手术后完全复位,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 对该类患者术前应仔细检查,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尽早施行手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李建全  王晓莉  曾健 《国际眼科杂志》2020,20(10):1714-1718

目的:对比区域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IOL)和非球面单焦点IOL植入术后患者的全程视力及视觉质量。

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01/2019-08于我院眼科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IOL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82例96眼,根据术中植入的IOL类型分为观察组(46例53眼,植入Oculentis MF30区域折射型多焦点IOL)和对照组(36例43眼,植入ADAPT AO非球面单焦点IOL)。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mo的全程视力和视觉质量。

结果:术后3mo,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近、中视力显著改善,对比敏感度显著提高,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斯特列尔比、客观调节幅度以及模拟视力显著增加,VF-12-CN评分显著降低(38.16±4.05分 vs 45.72±4.69分),脱镜率评分(11.38±1.04分 vs 9.23±0.87分)和手术满意度评分(3.57±0.36分 vs 3.32±0.31分)显著升高(P<0.05)。年龄>65岁、文盲、好眼裸眼远视力≥0.1(LogMAR)、植入非球面单焦点IOL是导致白内障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的影响因素。

结论:与非球面单焦点IOL相比,区域折射型多焦点IOL术后短期可提供良好的全程视力,对比敏感度、视觉质量、生活质量、脱镜率以及满意度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是最常见的视网膜脱离,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目前主要通过间接检眼镜、OCT、眼部超声等手段,辅助确诊RRD,以及观察术后视网膜解剖复位的情况。最佳矫正视力是最常用于评估术后视功能恢复的指标。然而部分患者术后未达最佳矫正视力。本文主要对影响RRD复位术后视功能的因素进行总结归纳,并分析其可能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17.
林震琳  胡艳红 《国际眼科杂志》2017,17(12):2252-2255
白内障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晶状体透明度降低或者颜色改变所导致的光学质量下降的退行性改变.手术治疗是当前的主要治疗方式.其中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因其操作时间短、手术切口小、术后切口愈合更快等优势,已经成为治疗白内障的主要手术方式.当今,白内障手术已逐渐趋向于向屈光性手术转变,而不再单纯作为复明手术.但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后患者常常存在症状、视觉质量上的差异,主要原因包括屈光不正、术后干眼、术后角膜散光等.故本文就近年来影响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视觉质量的因素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