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张纯林  程运涛  常青  胡志刚 《安徽医学》2018,39(10):1246-1248
目的 评价外周血细菌内毒素、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对下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意义。方法 连续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无锡市第八人民医院诊断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共200例,经细菌培养确诊G+菌感染90例、G-菌感染70例、非细菌感染40例;分别测定内毒素、CRP、PCT水平,比较G+菌感染组、G-菌感染组和非细菌感染组的内毒素、PCT和CRP水平以及阳性率,分析内毒素、PCT和CRP诊断细菌感染和病原菌种类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并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联合诊断的价值。结果 G-菌感染组内毒素和PCT水平和阳性率高于G+菌感染组,非细菌感染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菌感染组和G+菌感染组CRP水平和阳性率高于非细菌感染组(P<0.05)。内毒素和PCT诊断细菌感染和病原菌种类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得出,内毒素、PCT和CRP联合检测诊断下呼吸道细菌感染的敏感性为95.6%、特异性为93.7%、准确性为0.896;诊断G-菌感染的敏感性为90.3%、特异性为87.6%、准确性为0.833。结论 内毒素、PCT和CRP联合检测对判断下呼吸道细菌感染和病原菌种类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对2型糖尿病败血症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的92例入院时或入院后发热、疑似败血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血培养结果分为败血症组和非败血症组,其中败血症组49例(G-菌34例、G+菌15例),非败血症组43例,比较两组间PCT的表达水平、糖尿病败血症组中G+菌以及G-菌PCT的表达水平、及PCT与CRP对糖尿病败血症诊断的差异。结果 在92例发热的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败血症组PCT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糖尿病非败血症组(P<0.01),糖尿病败血症组患者以G-菌感染为主,且G-菌患者中PCT表达水平高于G+菌组(P<0.05);G-菌主要以大肠埃细菌感染为主(占24.49%);G+菌感染主要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占12.24%)。与传统的感染性指标CRP相比,糖尿病败血症组中PCT的AUC为0.98(95%CI:0.96~1.0),高于CRP(AUC 0.81,95%CI:0.73~0.90)。当cutoff值为8 nd/mL时,糖尿病患者中PCT诊断败血症的敏感性为85.7%,特异性为98.0%。结论 PCT水平在2型糖尿病败血症患者中早期即有显著升高,以G-菌中升高更明显,对败血症的预测价值高于CRP。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等炎症指标鉴别血流感染致病菌类型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收治的血培养阳性且为单一致病菌的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并分析血清PCT、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白细胞(WBC)计数等炎症指标在革兰阴性菌(G~-菌)组、革兰阳性菌(G~+菌)组和真菌组间的差异。绘制炎症指标鉴别致病菌类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其对鉴别致病菌类型的临床价值。结果:1 G~-菌组血清PCT与CRP水平均明显高于G~+菌组及真菌组。PCT水平在G~-菌组、G~+菌组及真菌组分别为5.01(0.59-29.84),0.50(0.13-2.94)和0.91(0.17-2.18)ng/ml(P<0.001);CRP水平在3组中分别为(69.2±33.6),(46.0±32.5)和(30.0±26.8)mg/L(P<0.001)。2 ROC曲线结果:当设定最佳诊断临界值为2.59ng/ml,PCT鉴别G~-菌与G~+菌所致血流感染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51.0%和85.7%(P<0.001)。当设定最佳诊断临界值为3.11ng/ml,鉴别G~-菌与真菌所致血流感染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65.4%和87.2%(P<0.001)。3血清PCT、CRP与WBC计数三项联合可提高鉴别血流感染致病菌类型的准确性:三项联合鉴别G~-菌与G~+菌所致血流感染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70.8%和82.9%(P<0.001);鉴别G~-菌与真菌所致血流感染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78.4%和100%(P<0.005)。结论:与G~+菌及真菌所致血流感染相比,G~-菌所致的血流感染患者血清PCT水平明显升高;血清PCT水平可用于鉴别血流感染致病菌类型,而PCT、CRP及WBC计数三项指标联合可提高鉴别血流感染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室(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感染率、危险因素、病原菌种类、耐药性及临床结局,对有效抗感染治疗及预防CRBSI的发生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4年4月共483例留置过中心静脉导管(CVC)的患者。计算感染率、感染相关性因素及筛选危险因素分析并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有17例患者发生CRBSI,感染率为3.5%;不同置管者、置管地点、置管部位构成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影响CRBSI的独立危险因素是抗生素大量使用和导管日,OR值分别为7.898和1.044。革兰阳性菌(gram-positive bacteria,G+)占35.3%,革兰阴性菌(gram-negative bacteria,G-)占47.1%,真菌占17.6%;G+菌感染患者,经治疗后病情100% 好转;G-菌感染患者,87.5% 好转,12.5% 恶化;真菌感染患者,66.7% 好转,33.3% 恶化。结论 CRBSI的发生率随抗生素大量使用以及导管日延长而增加。患者经治疗后,大部分好转,但真菌感染者病死率相对较高,应引起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高龄患者脑卒中后肺炎病原学特点,分析其耐药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2013年9月~2016年9笔者医院收治的154例高龄患者脑卒中后肺炎为研究对象,对痰液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及药敏试验,分析其病原学特点及耐药的影响因素。结果 154例痰液标本中,细菌培养阳性率为59.7%,其中革兰阴性菌(G-)占66.4%、革兰阳性菌(G+)占29.0%,真菌占2.8%。G-菌前3位依次是肺炎克雷伯菌(22.4%)、大肠杆菌(18.7%)、铜绿假单胞菌(15.0%)。耐药患者53例,耐药率34.4%。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抗生素预防性使用、意识状态均是高龄患者脑卒中后肺炎发生耐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高龄患者脑卒中后肺炎以G-感染为主,且多合并耐药性,临床上应根据病原学特征,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加强耐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对鉴别败血症患者血流感染细菌种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 年7 月-2016 年6 月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入院第1 天检测血清PCT 水平、白细胞及C 反 应蛋白(CRP)水平的败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血清PCT 水平在各种细菌血流感染患者之间的差异,并 同时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判断PCT、CRP 区分革兰阴性(G-)菌和革兰阳性(G+)菌血流感染的诊 断性能。结果 纳入有效细菌血流感染败血症患者339 例:G- 菌感染组226 例,G+ 菌感染组113 例,两组PCT 水平中位数分别为8.03(1.37 ~ 36.05)ng/ml 和0.63(0.22 ~ 4.68)ng/ml,两组间PCT 水平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P <0.05)。G- 菌组内各种主要阴性菌感染患者血清PCT 水平比较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G+ 菌组内各种主要阳性菌感染患者血清PCT 水平比较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界值设定为2 ng/ml 时, 血清PCT 水平区分G- 与G+ 菌所致血流感染的敏感性为71.2%,特异性为64.6% ;鉴别G- 与菌G+ 菌的ROC 曲线下面积为72.1(P <0.05)。结论 血清PCT 对鉴别G- 菌与G+ 菌引起的血流感染患者有较好的临床应用 意义;PCT 对鉴别G- 菌组内各种阴性菌引起血流感染无临床意义,可以用于鉴别链球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 与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引起的血流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对鉴别革兰阴性(G-)菌与革兰阳性(G+)菌血流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人院的血流感染患者,所有患者血培养为单一菌株且检测了血清PCT水平,同期血培养阴性的局部感染患者47例为对照组。比较PCT水平在G-菌、G+菌血流感染患者之间的差异,同时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断PCT的诊断效能。结果纳入血流感染患者166例,其中G-菌感染109例,G+菌感染57例。G一菌组、G’菌组和对照组PCT水平中位数分别为12.72ng/mL、2.50ng/mL和0.22ng/mL,各组间PC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ROC曲线,当PCT界值设定为4.82ng/mL时,血清PCT水平区分G-与G+菌所致血流感染的灵敏度为80.0%,特异度为74.7%。结论血清PCT水平检测对鉴别G-菌与G+菌引起的血流感染患者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当PCT〉4.82ng/mL时,G-菌感染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联合C反应蛋白(CRP)对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笔者医院2012年1月~2015年6月行中心静脉置管的血液透析患者380例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导管相关感染分为感染组(40例)与非感染组(34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血清PCT及CRP水平,分别比较两组治疗前后PCT及CRP水平的差异以及PCT与CRP水平的相关性,评价血清PCT及CRP水平对导管相关感染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 治疗前感染组患者血清PCT及CRP水平明显高于非感染组患者(P<0.05);经过抗感染治疗后,感染组血清PCT和CR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PCT与CR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52,P<0.01)。以PCT>1.78ng/ml为早期诊断导管相关感染界限,诊断导管相关感染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78.0%和92.6%;以CRP>13.2μg/ml为早期诊断导管相关感染界限,诊断导管相关感染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5.0%和91.5%;两者指标串联诊断敏感度及特异性分别为90.0%和95.6%,ROC曲线下面积为0.904(95% CI:0.821~0.959)。结论 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感染早期PCT及CRP水平显著升高,联合检测血清PCT及CRP水平可作为诊断导管相关感染的早期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我院儿科社区获得性肺炎(CAP) 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医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儿童CAP提供依据。方法 以2018年4月-2020年3月在我院儿科住院的CAP患儿2300例为研究对象, 取患儿痰标本送检痰细菌培养及药敏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送检痰培养标本中培养出阳性病原菌占23.61%(543/2300), 其中G- 菌309株(56.91%),G+ 菌197株(36.28%),G+菌和G- 菌混合感染者有37例(6.81%)。G- 菌排名前3 位致病菌分别是: 流感嗜血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G- 菌对美洛培南、左氧氟沙星均高度敏感。流感嗜血杆菌对三代头孢的敏感性较高、其次是二代头孢及阿奇霉素;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杆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西丁的敏感性高于三代头孢。G+菌则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西丁、苯唑西林的敏感性相对较高,肺炎链球菌对头孢曲松的敏感性高于青霉素G,尚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的G+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的检出率为21.5%(40/189),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SBL) 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34.2%(13/38)和17.1%(6/35)。结论 CAP患儿痰培养检出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不同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不同,临床医师可参考细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以提高疗效,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在血流感染菌属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6月血培养阳性及细菌鉴定结果进行统计,对其中进行PCT、CRP监测的8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血培养及血清PCT、CRP检测。比较PCT、CRP在真菌、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中水平的差异。结果 80例患者中真菌15例,所占比例18.75%。革兰染色阳性细菌36例,所占比例为45.00%;革兰染色阴性细菌组29例,所占比为36.25%。革兰阴性菌组血清PCT水平均高于真菌组和革兰阳性菌组,真菌组CRP高于革兰阴性菌组和革兰阳性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PCT、CRP在血流感染菌属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清模式识别受体表达水平联合检测对血流感染(BSI)脓毒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42例脓毒症患者,抗感染治疗前检测血清模式识别受体Toll样受体2(TLR2)、Toll样受体4(TLR4)、NOD样受体蛋白3(NLRP3)水平,进行血培养,并根据结果将入组患者分为BSI组(n=178)和非BSI组(n=64),将BIS组分为革兰氏阳性菌(G+)感染者(n=65)和革兰氏阴性菌(G-)感染(n=113)者。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TLR2、TLR4、NLRP3水平对BSI的诊断价值。结果 BSI组患者血清TLR2水平为(8.37±1.46)pg/mL、TLR4为(11.25±2.21)pg/mL、NLRP3为(766.97±150.08)ng/mL,均高于非BS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SI组中,G-患者的血清TLR2水平为(8.92±1.41)pg/mL、TLR4为(11.86±2.07)pg/mL、NLRP3为(824.39±129.43)ng/mL,均高于G+患者,差异有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血培养及降钙素原(PCT)对有其他部位感染伴血流感染ICU患者的诊断价值。 方法 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4年1—12月在ICU住院并最终判断有其他部位感染伴血流感染患者作为试验组,有其他部位感染但无血流感染患者为对照组,以出院血流感染确诊为金标,回顾性分析、比较血培养及PCT对伴其他部位感染的血流感染的诊断价值。 结果 试验组血清PCT水平较对照组高(P<0.001);G-菌感染组PCT水平高于G+菌和真菌感染组(P<0.05)。根据ROC曲线,PCT界值可设定为12.19 ng/ml用于诊断;PCT≥12.19 ng/ml阴性预测值最高(88.38%),可用于在血培养结果未出来之前对感染的预测;血培养阳性且PCT≥12.19 ng/ml阳性预测值最高(95.45%)、特异性最强(98.16%),可用于判别血培养是否存在假阳性;血培养阳性或PCT≥12.19 ng/ml敏感性最高,为80.77%,提示有伴其他部位感染的血流感染的可能。 结论 血培养联合PCT检测对诊断伴其他部位感染的血流感染价值较高,可有效改善血培养由于污染所造成的假阳性以及敏感性不高所造成的假阴性,及早地作出诊断,及时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血流感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血培养和PCT结果,参照血培养结果评估PCT的临床意义.结果 收集8 710例疑似血流感染患者资料,与阴性血培养结果相比,PCT在革兰阴性细菌血流感染中明显升高(7.36 ng/ml,95%CI4.69~8.82 ng/ml,P<0.01),在革兰阳性细菌(4.77 ng/ml,95%CI 3.35~6.04 ng/ml,JP<0.01)和真菌血流感染(1.30 ng/ml,95%CI 0.79~2.98 ng/ml,P<0.01)的患者中稍高,但污染菌的则不变.PCT对血流感染的诊断临界值为1.1 ng/ml,特异性、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0%,79.0%,25.8%和93.1%.结论 PCT能快速区分血流感染与非血流感染,具有很好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浆降钙素原(PCT)测定在晚期肝病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11年3月至2013年6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染病科住院且入院后查PCT的362例晚期肝病腹水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SBP组(n=178)和非SBP组(n=184)。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的PCT水平及SBP组抗感染治疗后血浆PCT的动态变化情况,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PCT诊断SBP的临床参考值及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SBP组腹水培养阳性率为4.6%(4/87)。SBP组和非SBP组治疗前血浆PCT中位值分别为0.73和0.15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1.9,U=0.000)。SBP组中有13例患者同时血培养阳性,其血浆PCT中位值为1.73 ng/ml,高于SBP组。SBP组抗感染治疗有效的病例中抗感染治疗后3、5、7 d,分别有46、19和25例患者的血浆中位PCT值下降为0.40、0.32和0.33 ng/ml,明显低于其抗感染治疗前的0.86(Z=-5.91,U=0.000)、0.72(Z=-3.10,U=0.002)和0.79 ng/ml(Z=-4.37,U=0.000)。PCT诊断SBP的临床参考值为0.462 ng/ml(AUC=0.95,P=0.00,95% CI=0.928~0.972),敏感性为83.7%,特异性为94.9%。结论 SBP患者腹水培养阳性率低,PCT诊断SBP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感染越重,PCT值越高,其动态变化可作为判断SBP抗感染治疗是否有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对儿科院内感染病原体和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儿科病房2013年7月~2015年7月72例院内感染的患儿,检测PCT、CRP及两者联合对细菌及病毒感染的效度。结果 PCT对细菌感染的敏感度及特异性均高于CRP,但两者联合可以提高对细菌感染的特异性。PCT联合CRP的敏感度为61.53%,特异性为95.65%,阳性预测值为88.89%,阴性预测值为81.48%。脓毒症院内感染患儿PCT及CRP较非脓毒症明显升高(P<0.01)。结论 PCT及CRP联合检测对院内细菌感染的特异性高,脓毒症时PCT及CRP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血清降钙素原(PCT)对血液透析患者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52例患者,根据病原学和血清学诊断结果分组,细菌感染组26例,非细菌感染组26例,选用微量双夹心免疫发光法,定量检测PCT.对比两组患者的PCT浓度,并对细菌感染组患者,分别以1.0 ng/ml、1.5 ng/ml、2.0 ng/ml作为阳性判断标准,对其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阳性似然比(+LR)、阴性似然比(-LR)、Youden指数和诊断符合率进行评价.结果 细菌感染组血清PCT浓度为(6.15±2.63) ng/ml,非细菌感染组血清PCT浓度为(2.25± 1.32) ng/ml,两组血清PCT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579,P=0.0000).阳性标准与血液透析感染诊断的敏感度在一定程度上成反比,与特异度成正比.Youden指数和诊断符合率在1.5 ng/ml作为阳性标准明显高于1 ng/ml和2 ng/ml时.结论 血清PCT水平与感染有着密切联系,有效控制感染能降低血清PCT水平,对临床治疗起到积极作用,其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明确小鼠肝脏中的细胞角蛋白19 (cytokeratin 19,CK19)阳性(CK19+)细胞是否可分化为成熟肝细胞.方法 利用CK19CreERT小鼠和Rosa26-GFP小鼠杂交得到CK19CreERT/Rosa26-GFP双转基因小鼠,注射他莫昔芬(tamoxifen,TM)后检测小鼠肝脏中CK19+细胞的GFP标记情况.在此基础上分别构建3,5-二乙氧基羰基-1,4-二氢-2,4,6-三甲基吡啶和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4)肝脏损伤模型,采用肝脏组织冰冻切片结合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肝脏中GFP标记的CK19+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 获得CK 19CreERT/Rosa26-GFP双转基因小鼠,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CK19+细胞可被GFP标记.在DDC肝脏损伤模型小鼠中检测到增生性小胆管内有GFP+细胞,这些GFP+细胞表达胆管上皮细胞标志物CK19,且DDC肝损伤模型小鼠中GFP+胆管细胞比例高于未损伤对照组[(63.5±6.3)% vs (53.6±4.8)%,P<0.05];在CCl4肝损伤模型组小鼠中检测到肝脏实质细胞中有GFP+细胞,这些GFP+细胞表达成熟肝细胞标志物白蛋白(ALB),且CCl4肝损伤模型组小鼠肝脏中GFP+细胞比例高于未损伤对照组[(0.15±0.02)%vs (0.008±0.003)%,P<0.01].结论 小鼠肝脏内的CK19+细胞群体中存在具有肝向分化潜能的前体细胞,可能为真正的肝干细胞的识别鉴定提供一个新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