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多向分化能力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来源于中胚层的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广泛存在于结缔组织或器官间质当中。1867年[1],德国病理学家Cohnhe in推测骨髓和血液中存在能向非造血系统分化的干细胞,1968年,Fried-edste in首次提供了较为直接的证据,证明在骨髓中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由于它能分化成骨髓基质等多种间充质组织,故将其命名为MSCs。人们发现骨髓中MSCs的数量丰富,近年来,也有从骨膜、肌腱和胎儿脐带血等组织中分离出MSCs的报道。随着细胞移植的发展,MSCs因其具有多向分化能力,逐渐成为细胞移植的一种可行性供体…  相似文献   

2.
中药制剂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多向分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随着中药提纯技术的发展,以中药制剂作为诱导剂来防治疾病的研究在逐步展开。国内许多抗氧化、抗衰老等中药的研究,已成功诱导出心肌细胞、神经细胞、成骨细胞、软骨细胞等,并取得初步成果。对其研究进行概述,引用文献26篇。  相似文献   

3.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从骨髓分离出的一种非造血前体细胞,这些细胞除了具有支持造血的功能之外,还可分化为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肌腱细胞、脂肪细胞、平滑肌细胞和神经细胞等。由于MSCs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因而利用它进行再生医学研究及应用具有以下优势:①来源广泛,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低氧通路中低氧诱导因子1α(H IF-1α)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多向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以腺病毒载体Ad-Cre对转基因鼠MSCs的VHL基因进行基因敲除(基因敲除组),设立对照组(感染腺病毒载体Ad-GPF的转基因鼠MSCs),采用Real-Tim e PCR技术检测H IF-1αmRNA表达。两组MSCs分别经成脂肪和成软骨诱导分化培养14 d,成骨诱导分化培养21 d;其中基因敲除组MSCs于5%O2条件下培养,对照组MSCs于20%O2条件下培养。采用Real-Tim e PCR技术检测软骨细胞标志物Ⅱ型胶原(ColⅡ)、脂肪细胞标志物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及成骨细胞标志物骨钙素(OC)和碱性磷酸酶(ALP)的mRNA表达;ColⅡ染色和ALP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两组ColⅡ和ALP染色阳性细胞的分布情况。结果基因敲除组H IF-1α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5%O2条件下培养的基因敲除组ColⅡ、PPARγ、OC、ALP 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20%O2条件下培养的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基因敲除组ColⅡ染色和ALP染色阳性细胞数...  相似文献   

5.
慢病毒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stemcells,BMSCs)并进行慢病毒载体介导的基因转染研究。方法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扩增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脂质体法进行慢病毒感染大鼠BMSCs。结果分离培养出大鼠BMSCs,并用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FP)报告基因的慢病毒成功感染大鼠BMSCs。结论获得大鼠BMSCs并进行慢病毒载体介导的基因修饰,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基因治疗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刘永亮  叶钢  方针强 《重庆医学》2008,37(8):842-844
目的原代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观察体外培养中MSCs的生物学特性及多向分化潜能。方法通过密度梯度离心联合贴壁培养法,体外分离、纯化、扩增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形态学特点,测绘传代MSCs生长曲线,检测细胞周期及表面标记,体外诱导MSCs向成骨细胞、成脂肪细胞分化并鉴定。结果原代及传代MSCs为长梭形成纤维细胞样细胞;生长曲线显示传代细胞具有类似的生长规律;流式细胞仪分析MSCs CD44表达阳性,CD45表达阴性;细胞周期分析显示87%以上细胞处于G0/G1期;经成骨细胞诱导,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经成脂肪细胞诱导,细胞内出现红染脂滴。结论通过密度梯度离心联合贴壁培养法可大量扩增、纯化MSCs,所获细胞具有高度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  相似文献   

7.
FGF-2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获得心肌分化表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2) 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 定向分化的影响.方法 分离培养大鼠BMSCs,利用浓度为25ng/mL的FGF-2诱导BMSCs分化,21 d后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并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BMSCs中cTnI、a-sarcomeric actinin和MEF-2C等心肌特异性蛋白的表达,观察BMSCs获得心肌分化表型的情况.结果 经FGF-2诱导后,BMSCs逐渐增大、变长,并开始形成肌管样结构;与对照组相比,FGF-2诱导组中部分MSCs可表达一系列心肌表面标记物,如心肌特异性cTnI蛋白等.结论 FGF-2可诱导BMSCs获得心肌分化表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stem cells,BMSCs)移植在肝脏特定微环境下是否向具肝细胞功能的细胞分化并探讨其对大鼠受损肝脏修复作用的可行性.方法 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扩增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慢病毒转染第3代BMSCs后从门静脉植入同种异体肝损伤大鼠体内,分别于移植后7、14和28 d行血清肝功能检测.于移植后的第28天取出肝脏,通过冷冻切片行荧光检测,研究BMSCs在大鼠肝脏内定居分布情况.结果 BMSCs体内移植后定居于肝脏内.ALB在术后第7、28天,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7 d:(18.81±0.96)vs(17.94±1.13),P<0.05].[28 d:(20.08±0.56)vs(19.28±0.50),P<0.05].AST在术后第7天,A组与B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7 d:(213.50±45.35)vs(262.20±44,15),P<0.01],第14天差异有显著性[14 d:(176.50±33.53)vs(230.30±68.45),P<0.05].术后第14天,A组ALB、札T、ALP与C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经门静脉移植的BMSCs能在受损肝脏内定居、增殖,BMSCs移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修复受损肝脏.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腺病毒栽体对Wistar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加贴壁培养法自2周龄Wistar大鼠骨髓中分离培养MSC,用携带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腺病毒载体(Ad-GFP)感染,48 h后用流式细胞议拴测感染效率;在特殊诱导剂诱导下,用碱性磷酸酶(ALP)染色、ALP活性及油红O染色分别鉴定腺病毒栽体对MSCs成骨和成脂分化潜能的影响.结果 Ad-GFP感染MSC 48 h后97.82%的细胞表达GFP;MSC经特异性诱导剂诱导后可向脂肪及成骨细胞分化,Ad-GFP感染对MSC成脂及成骨分化能力无显著影响.结论 腺病毒载体对大鼠骨髓MSC感染效率高,且不影响其体外多向分化潜能,是基因修饰MSC的理想载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慢病毒介导沉默NIPBL基因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第三代c57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为实验组、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将慢病毒载体转染至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慢病毒转染结果,Real-time PCR检测NIPBL基因表达情况.成骨诱导培养,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明确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成神经分化对细胞内铁蛋白重链(ferritin heavy chain 1,FTH1)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FTH1报告基因成像检测定向分化细胞的可行性.方法 以慢病毒为载体将FTH1基因转入MSCs中,利用全反式维甲酸和神经细胞诱导液对其诱导分化,Western blot检测分化前后细胞内FTH1的表达,MRI观察细胞T2WI信号变化,普鲁士蓝染色和透射电镜检测细胞内FTH1表达所引起的聚铁效应.结果 携带FTH1基因的MSCs(MSCs-FTH1)成功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Neurons-FTH1).Western blot检测显示MSCs-FTH1及Neurons-FTH1细胞中FTH1均明显表达;在500 μmol/L枸橼酸铁铵的培养条件下,两种细胞MRI检查均发现T2WI信号明显降低;普鲁士蓝染色和透射电镜证实细胞内较多铁颗粒聚集.结论 MSCs成神经分化对细胞内FTH1基因的表达无明显影响,基于FTH1的MRI报告基因成像可用于MSCs神经分化后的检测.  相似文献   

12.
构建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慢病毒载体,并稳定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将c-met连接到慢病毒载体GV358上,重组获得慢病毒载体GV358-c-met.再将该重组体与病毒辅助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包装生产慢病毒并测定其滴度为2×108 TU/ml.将此慢病毒转染BMSCs,经嘌呤霉素筛药后,荧光显微镜下检测荧光阳性率达100%,且Western blot证实该细胞株表达c-met蛋白.成功构建了c-met慢病毒载体,并建立了稳定表达c-met的BMSCs.  相似文献   

13.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及多向分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体外分离子与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同时研究其细胞生物学特性,分析其作为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分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cells,hBMSCs),通过常规培养,在体外观察其生长特性、抗原表达等特征;然后通过条件培养基定向诱导,观察其分化潜能。结果: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可以大量增殖,常规培养条件下,原代培养需要2~3周,转代后生长速度加快;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SCs的表面抗原,CD44、CD29、CD105阳性,CD45、CD06、CD34以及HLA-DR阴性;在相应条件培养基的诱导作用下,MSCs可以分化为成骨细胞、软骨细胞以及神经细胞。结论: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从骨髓中分离并在体外培养增殖,同时在体外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可以分化成为骨细胞,符合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师铁英 《吉林医学》2006,27(1):90-92
随着组织工程学的不断发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s)被研究证明可以诱导分化为多种组织细胞.尤其是在骨组织工程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有望成为骨组织工程重要种子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5.
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及多向诱导分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曹军  金岩  郑崇勋 《医学争鸣》2002,23(24):2305-2308
目的 探讨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s)体外生长特性及多向分化潜力 .方法 以Percoll(质量密度 10 73g·L-1)非连续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出骨髓悬液中的MSCs,在非诱导条件下进行培养 ,观察细胞的形态、生长状况 .取原代体外培养3wk的MSCs分别向成软骨细胞、成骨细胞、成脂肪细胞及成肌细胞方向诱导 ,观察其诱导分化结果 .结果 原代培养的MSCs增殖缓慢 ,细胞增殖率和形态分化不均一 ,在培养过程中有多种形态的细胞出现 ,如伸展及增殖均不明显的圆形细胞 ,伸展充分但增值不明显的片状细胞、神经元样细胞 ,还可见增殖明显的克隆团状或条带状细胞群出现 .传代培养的MSCs细胞仍可见增殖情况及形态分化的多样性 ,但有“拉网”现象出现 .所培养的MSCs经诱导可向软骨细胞、成骨细胞、脂肪细胞和成肌细胞发展分化 .结论 体外培养的猴MSCs细胞具有形态分化、增殖情况多样性的特点 ,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 .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在Transwell共培养体系中,转染CX3CR1基因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向趋化因子Fractalkine(FKN)趋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差速贴壁法分离纯化小鼠MSCs,体外培养、传代扩增,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抗原标志和细胞周期;将携带有趋化因子受体CX3CR1基因及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基因的慢病毒(LV-CX3CR1-EGFP)及空载体病毒(LV-CON-EGFP)转染小鼠MSCs细胞,RT-PCR法分别检测空白对照组、实验组、阴性对照组细胞中CX3CR1 mRNA表达情况,Western blot印记法检测CX3CR1蛋白的表达水平,并通过Transwell共培养体系观察不同转染组细胞向趋化因子FKN的迁移情况。结果:成功获得了细胞形态均一,生长状态良好的MSCs;细胞CD29、CD44、CD34有阳性表达;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小鼠MSCs不表达CX3CR1基因;构建的慢病毒过表达载体pUbi-MSC-CX3CR1-EGFP能成功转染至小鼠MSCs中,并使转染后的MSCs表达CX3CR1 mRNA及蛋白。在Transwell共培养体系中,转染CX3CR1基因的小鼠MSCs向趋化因子FKN趋化能力明显强于各对照组(P=0.000),其中阴性对照组浸润至下室的细胞数为:(13.80±2.17)个每高倍镜视野(n=5)。实验组浸润至下室的细胞数为:(35.80±3.34)个每高倍镜视野(n=5)。FKN抗体阻断组浸润至下室的细胞数为(14.80±1.92)个每高倍镜视野(n=5)。结论:转染CX3CR1基因能有效增加小鼠MSCs向趋化因子FKN趋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免疫活性细胞和免疫调节因子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中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IFN-γ及PHA活化的T细胞刺激下,应用RT-PCR方法检测HO-1 mRNA的表达情况.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正常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HO-1 mRNA在IFN-γ及活化的T细胞刺激后表达下调.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在IFN-γ锌原卟啉-Ⅸ(Znpp-Ⅸ)、IFN-γ+Znpp-Ⅸ的刺激下,间充质干细胞出现明显的凋亡,凋亡率分别为(56.50±0.16)%、(56.85±2.27)%、(82.53±2.65)%,较正常MSCs组显著增高[(7.56±1.43)%,P<0.05].结论 免疫活性细胞及免疫调节因子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HO-1 mRNA表达下凋,进而促进MSCs凋亡.  相似文献   

18.
骨髓中至少存在两种干细胞:造血干细胞(Hemopoieticstemcells,HSCs)ffx'f~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以前认为MSCs的重要作用是支持造血,近来的研究发现MSCs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潜能。缺血性心脏病因其功能性心肌细胞减少而发生心室重构,最终导致心力衰竭,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MSCs在体外或体内可诱导分化为心肌样细胞,并应用于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通过减少梗死面积,改善心肌功能,为心脏病的治疗提供了新途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来源广泛,取材方便,较易培养已成为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初步探讨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向造血细胞分化的潜能。方法 利用转LacZ基因小鼠MSCs输注X射线亚致死量照射的BALB/C小鼠,2个月后取骨髓细胞作体外甲基纤维素培养和X-Gal染色,取肝脏X-Gal染色。结果 MSCs输注组和对照组骨髓细胞体外集落培养均能形成鹅卵石样造血细胞集落,经X-gal组化染色后,输注组部分造血集落产生蓝绿色,对照组没有颜色变化。肝脏X-Gal染色输注组部分产生蓝色,对照组没有颜色变化。结论 小鼠MSCs具有向造血细胞分化的潜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体内外环境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①DAPI体外标记MSCs后,直接注入大鼠大脑中动脉梗塞(MACO)模型(n=6)的脑内,2周后取脑组织,用免疫荧光检测MSCs来源细胞的巢蛋白(nestin)、微管相关蛋白-2(MAP-2)、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②体外用全反式视黄酸(ATRA)预诱导24h后,换用改良的神经细胞培养基(MNM)培养18h,免疫组化检测nestin、MAP-2、GFAP的表达.结果:①植入2周后,MSCs在注射部位及其周围广泛分布,仅有少许细胞表达nestin、MAP-2和GFAP.②MSCs在体外诱导后,nestin、MAP-2的阳性率分别为(92.3±3.4)%和(89.6 3.3)%,但不表达GFAP.结论:MSCs在脑内向神经细胞转化的转化率较低,而在体外转化为神经元的转化率相当高,体内外环境对MSCs向神经细胞的分化的过程及机理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