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俗称老年性痴呆,是引起痴呆最常见的疾病,也是我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重要问题之一,因其发生率高、预后差给我国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负担,因此早期识别和诊断AD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作为一种无创的神经影像学技术,在AD早期阶段的识别和干预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20世纪90年代至今MRI在我国AD早期诊断研究中的发展历程与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刘玉书 《新疆医学》2010,40(7):112-113
主动脉夹层(Aorticdissection,AD)是一种起病急骤和发展迅速、死亡率高的严重主动脉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降低本病死亡率的关键。对于典型起病者诊断并不困难,但也有少部分患者仅有轻微疼痛或完全无痛,给诊断带来困难。回顾分析2例无痛性AD,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旨在探讨无痛性AD的临床特点,以加强对起病不典型AD的认识,提高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3.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痴呆的主要病因之一,主观认知下降(subjective cognitive decline,SCD)被认为是AD的临床前期,早期诊断SCD对AD的防治具有重大意义。在SCD的各种诊断方法中,生化诊断手段是一种较为简单、成本低廉、创伤小的诊断方式。将生化诊断方法与神经心理评估方式相结合,在SCD的诊断中具有较好的前景。本文就SCD的脑脊液、血浆、尿液等生化检测方法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进行性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海马是AD发病过程中最早且特异性较高的一种标志物,分为CA1~4亚区。海马亚区涉及情景记忆、社会记忆、联想记忆的处理,其改变与衰老、Aβ沉积、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缺血等影响因素相关。研究海马亚区与AD的相关性,对AD的早期识别及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可能为AD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阿尔茨海默病(AD)是最常见的痴呆类型,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健康。近年来,关于AD的研究进展迅速。除三种公认的发病机制:微管相关蛋白tau异常神经原纤维缠结、β淀粉样蛋白(Aβ)毒性、基因突变学说,现在的研究认为,许多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机制中可能有类朊蛋白机制参与。新的诊断标准中进一步肯定了生物标记物在AD诊断中的价值,并强调区分研究用途及临床使用的重要性,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性。发病机制的进一步认识及诊断的突破为AD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抗淀粉样肽策略、分泌酶调解抑制剂及疫苗免疫治疗有望成为AD治疗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典型临床表现主要有认知功能进行性减退、记忆障碍、人格和行为改变、失语、失用、失认等,病理改变包括β淀粉样蛋白沉积形成的老年斑、Tau蛋白形成的神经纤维缠结、神经元及其突触的变性、胶质细胞激活增生等。该病是我国乃至全世界目前面临的巨大挑战。近年来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AD患者的数量也不断增加,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造成了极大的负担和损失。因此,对AD患者进行早期精准诊断从而尽早干预至关重要,研发用于缓解症状、延缓病情的药物也刻不容缓。本文综述了与AD精准诊断相关的诊断框架的发展历程、影像和体液生物标志物,以及目前AD治疗药物的研发进展。  相似文献   

7.
2022年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研究领域取得了诸多进展:AD的遗传及发病机制不断深入和革新;随着β淀粉样蛋白靶向药物的获批上市,AD的治疗策略逐渐从症状修饰治疗转变为靶向调修治疗;关于标志物和风险因素的诸多新成果,也标志着AD领域正在向精确诊断和早期预防迈进。  相似文献   

8.
痴呆与轻度认知障碍是我国卫生领域重大疾病,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负担。本项目在国家和省部级40余项基金资助下,对痴呆与轻度认知障碍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和临床诊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建立了国内最系统完整的痴呆与轻度认知障碍的临床信息和生物标本库;明确了中国人群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相关的遗传致病/易感基因和重要蛋白功能并在国际首次报道了中国人家族性AD早老素1基因新突变;发现和明确了AD早期诊断的生物学和影像学标志物;主持制定了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研发了抗AD新药,构建了药物研发技术平台。本项目提高了我国痴呆和轻度认知障碍诊治水平,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作为老年痴呆最常见的类型,是全球社会最为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对AD研究的不断深入,使得AD的临床分期逐渐细化,利用各种生物标志物检测脑内AD相关病理改变和特征性改变,使得AD的诊断阶段不断提前,为疾病早期识别、干预争取了有效时间窗。  相似文献   

10.
随着老龄化程度加重,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日益凸显。我国亟需梳理发达国家AD防控经验,系统部署我国AD防控研究体系,为积极有效应对AD提供科技支撑,为战胜人类社会共同的疾病挑战贡献智慧。  相似文献   

11.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临床最常见的老年期痴呆类型,发病率逐年升高,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近年来,神经影像学技术飞速发展,对AD 研究逐渐深入,通过影像学特征诊断早期AD 患者,达到早期诊断和治疗。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如结构磁共振成像、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扩散张量成像等,以及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PET)显像,尤其是特异性示踪剂淀粉样蛋白、tau 蛋白显像,对临床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尤其目前最高端的一体化PET/MR 的应用,可以同步进行MR 和PET 扫描,对研究AD 的发病机制和早期诊断,具有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2.
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瘙痒性、炎症性皮肤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明,缺乏特效治疗且发病趋势正逐步上升,这严重影响了部分青少年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对AD的诊断标准,国内外学者经过多年的临床使用和检验,反复修订,正逐步向简单易行又有较高敏感和特异性的方向发展。本文就AD诊断标准及治疗进展进行复习综述。  相似文献   

13.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多发于老年人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随着近年来多个AD治疗药物在临床Ⅲ期实验中遭遇失败,全世界逐渐把目光投向AD早期诊断技术的开发。近红外荧光(near-infrared fluorescence,NIRF)分子探针技术在AD大脑生物标志物检测技术开发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是当下AD早期诊断技术研究的重要领域。本文对用于标记β-淀粉样蛋白、Tau蛋白及活性氧簇的近红外荧光小分子探针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分析,包括各类近红外分子探针的化学结构、光学性质、体外以及体内实验,并对AD的诊断发展提出了新的方向。相信这些新的思路对近红外小分子探针在AD领域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 肺部球形病变由肺多种疾病引起,常给临床诊断带来困难。本文收集我院1975年~1992年5月经手术切除、病理、痰细胞以及X 线等检查明确诊断的39例肺部球形病灶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5.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老年期痴呆最常见的一种类型,随着“脑-肠轴”理论的提出,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AD的发生发展与肠道菌群构成及其代谢产物的改变密切相关。本文就近年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在AD领域的研究进行综述和讨论,以此为着眼点,阐述以粪便为标本的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检查作为AD诊断生物标志物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主要临床表现是进行性远近记忆力障碍、分析判断能力衰退、认知障碍、人格改变和行为失常,进而意识模糊,最后多死于肺炎和尿路感染.AD是导致老年人痴呆最常见的疾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命质量,这一疾病可以持续20余年,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和痛苦.其发病率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和人口老龄化AD的发病率也将不断增加.因此,AD发病机理的研究与早期诊断指标的探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7):F0003-F0003
阿尔茨海默病(AD)新诊断标准于2011年4月19日在线发表于《阿尔茨海默病与痴呆》(Alzheimers Demen£)亲忠。这是27年来AD诊断标准的首次更新。新诊断标准分为3个部分:AD痴呆诊断标准、AD相关轻度认知障碍(MCI)诊断标准。AD诊断仍主要依靠患者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8.
人口老龄化导致痴呆,特别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发病率、患病率呈明显上升态势。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是近年来蓬勃发展的分子影像学诊断技术之一。在痴呆领域中,以神经病理学为基础,放射性标记的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正电子显像剂可以客观地检测脑内异常蛋白沉积分布情况,可广泛应用于AD的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疾病进展与预后评估等方面。本文主要针对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正电子显像剂的发展和临床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阿尔茨海默病 (AD)与血管性痴呆 (VD)病人的临床特点及脑CT表现。方法 根据ICD- 10诊断标准 ,对 2 3例AD和 2 7例VD病人的临床及颅脑CT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  (1)AD病人多起病缓慢 ,而VD病人起病多较急 ;AD病人的认知功能减退常常累及多个方面 ,而VD病人以记忆力和计算力减退为主 ;AD病人的非认知功能常常受影响 ,而VD病人的非认知功能受累较少。 (2 )AD病人的两脉络球间距离与侧脑室体部间最大外径之商和头颅内横径与侧脑室体部间最大外径之商均明显较VD为小 (P <0 0 1) ;第三脑室和外侧裂最大宽度则明显较VD为大 (P <0 0 1)。结论 根据两种疾病的不同临床特点及脑CT表现检查有助于AD及VD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tau蛋白在Alzheimer型老年性痴呆 (A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对AD临床诊断的意义 ,采用ELISA方法测定了 2 7例AD、 12例多发梗塞性痴呆 (MID)和其他精神系统疾病对照组 18例患者脑脊液(CSF)中tau蛋白含量 ( ρCSF ,tau)。结果发现AD组 ρCSF ,tau 为 ( 486.746± 32 8.940 )ng L ,高于MID组的( 14 8.634± 133.377)ng L (P <0 .0 1)及对照组的 ( 10 6.15 5± 95 .492 )ng L (P <0 .0 1) ,组间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 ,而MID组与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AD组中CSFtau含量的增高与发病年龄没有相关关系 ;随着病情发展 ,ρCSF ,tau有升高趋势 ,但不同痴呆程度患者间tau值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提示ρCSF ,tau升高对AD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