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饮食控制和胰岛素治疗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母儿血清瘦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饮食控制的GDM孕妇20例为GDM Ⅰ组,饮食控制+胰岛素治疗的GDM孕妇14例为GDM Ⅱ组,正常孕妇20例为对照组,测定3组母儿血清瘦素、胰岛素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结果 GDM孕妇的血清瘦素、胰岛素及HbA1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GDM Ⅱ组的血清瘦素、胰岛素水平与GDM Ⅰ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F=7.22~18.75,q=4.07~8.66,P<0.01).GDM孕妇的脐血瘦素、胰岛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GDM Ⅱ组与GDM Ⅰ组相比,差异亦有显著性(F=25.10、20.38,q=4.00~9.97,P<0.01).3组脐血瘦素与胰岛素水平呈正相关(r=0.41~0.45,P<0.05).结论 GDM孕妇同时存在高胰岛素血症及高瘦素水平,瘦素水平的升高可能与胰岛素的调节作用有关,瘦素代谢和(或)功能失调可能参与GDM的发病.  相似文献   

2.
李菁  蒙丹丽  郭先文  梁列新 《重庆医学》2018,(18):2444-2448
目的 分析血清及肠黏膜组织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与溃疡性结肠炎(UC)的相关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纳入所有定量检测UC患者血清或肠黏膜组织IL-17水平的病例对照试验,采用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4项研究,其中UC患者642例(UC组),对照组368例.UC患者血清IL-17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1.06,95%CI:0.80~1.31,P=0.000).UC患者血清IL-17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度vs.轻度:SMD=1.89,95%CI:0.80~2.98,P=0.001;重度vs.中度:SMD=1.71,95%CI:1.05~2.37,P=0.000;重度vs.轻度:SMD=4.13,95%CI:1.40~6.85,P=0.003).患者肠黏膜标本IL-17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4.44,95%CI:2.93~5.96,P=0.000),但存在较大异质性(P<0.10,I2=85.3%).结论 血清、肠黏膜组织IL-17高表达可能与UC疾病发生、发展相关,其可作为诊断UC的潜在标记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孕晚期血糖、血脂水平与新生儿体质量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3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查并分娩且资料完整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150例(汉族107例,维吾尔族43例)(GDM 组),并以同期120例正常孕妇(汉族97例,维吾尔族23例)作为正常组,采用酶法测定GDM 组和正常组孕妇孕晚期血糖、血脂水平,同时测定两组孕妇分娩的新生儿体质量,分析两组孕妇孕晚期血糖、血脂水平差异及其与新生儿体质量的相关性。结果 GDM 组孕妇的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及高密度脂蛋白(HDL)均高于正常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空腹血糖及甘油三酯(TG)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维吾尔族孕妇血糖比汉族孕妇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甘油三酯偏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孕晚期血糖、甘油三酯水平与新生儿体质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P <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孕晚期血清血糖、甘油三酯水平的增加与新生儿体质量有着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董金华  薛丽丽 《中华全科医学》2016,14(10):1786-1788
目的 探讨妊娠晚期孕妇血清及脐血视黄醇结合蛋白4(retinol binding protein 4,RBP4)与妊娠期糖尿病及胎儿体重的关系。 方法 选择2014年1—12月在嘉兴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40例为妊娠期糖尿病组,糖耐量正常孕妇40例为对照组。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孕妇血清及脐血中RBP4水平,采用酶法检测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并记录新生儿出生体重。运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①妊娠期糖尿病组血清及脐血RBP4水平均高于正常组,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血清RBP4水平相比新生儿脐血RBP4水平明显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与正常组相比,GDM组血甘油三酯升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DM组胎儿体重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妊娠妇女血清RBP4水平与血甘油三酯呈正相关(r=0.489,P<0.01);脐血RBP4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呈正相关(r=0.327,P<0.05),血清RBP4水平与脐血RBP4水平无关(r=0.185,P>0.05)。 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时血清及脐血RBP4水平上升,且与胎儿体重正相关,提示RBP4与妊娠期糖尿病密切相关,但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及糖耐量正常(NGT)孕妇瘦素及其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的动态变化水平,以进一步探索妊娠期糖尿病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45例(GDM组20例,NGT组25例)孕妇妊娠晚期血清瘦素水平;逆转录PCR(RT-PCR)及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两组孕妇胎盘组织中瘦素mRNA的表达,并进一步应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瘦素蛋白的表达.利用氧化亚硫酸盐测序法及亚硫酸盐测序法检测两组孕妇瘦素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及羟甲基化水平.结果 GDM组孕妇妊娠晚期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NGT组(P<0.05);GDM孕妇胎盘组织瘦素mRNA及瘦素蛋白表达水平高于NGT组;两组孕妇瘦素基因启动子区均发生甲基化及羟甲基化,GDM组甲基化水平高于NGT组(P<0.05);两组孕妇部分位点羟甲基化水平存在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瘦素水平高于糖耐量正常孕妇.瘦素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动态变化过程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母婴瘦素水平与胰岛素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GDM孕妇33例,正常孕妇30例的血清及新生儿脐血瘦素水平及胰岛素,分析瘦素及胰岛素水平关系。结果GDM组母血胰岛素、母血瘦素、脐血胰岛素、脐血瘦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GDM组母血瘦素与母血胰岛素呈正相关(r=0.452;P=0.023),脐血瘦素与胰岛素水平呈正相关(r=0.387,P=0.031)。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母儿同时存在高瘦素血症和高胰岛素血症,妊娠期糖尿病胎儿高胰岛素血症可以导致胎儿体内瘦素的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瘦素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关系及其对新生儿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GDM孕妇33例,正常孕妇30例的血清及新生儿脐血瘦素水平,同时测定两组新生儿的体重指数,分析其与瘦素之间的关系。结果GDM组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血清瘦素与胎儿体重指数均无相关性;脐血瘦素水平与胎儿体重指数呈正相关(r=0.5727,P〈0.05)。结论孕妇瘦素水平的增加与GDM的发病有一定的关系;脐血瘦素水平与胎儿体重指数有关,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妊娠6 ~ 24周空腹血糖(FPG)筛查妊娠期糖尿病(GDM)的价值及对母儿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对完成产前检查并分娩的2 200例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研究对象分为GDM组和正常组,比较两组妊娠结局及妊娠不同阶段FPG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FPG诊断GDM的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GDM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GDM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以及剖宫产、巨大儿、需要饮食运动控制、需要胰岛素治疗的比例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的围生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孕周<24周及孕周≥24周时的FPG值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 <0.001);GDM组FPG值在孕24周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FPG值在孕24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最佳的切点值在4.6 mmol/L,特异度为60.0%,灵敏度为68.4%,ROC曲线下面积为0.706(95% CI为0.673 ~0.739);且随着FPG值的升高,糖耐量试验阳性率明显升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PG与GDM呈正相关(OR值为5.886,P =0.000,95% CI为4.193 ~8.262).结论 GDM的不良妊娠结局与血糖水平密切相关,行FPG检查对GDM有预测意义;早期筛查FPG有利于对GDM进行早期干预,从而减少母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瘦素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关系及其对新生儿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GDM孕妇20例,糖耐量低减(IGF)孕妇22例,正常孕妇25例的血清溲索及新生儿脐血瘦素水平,同时测定3组孕妇的孕前体重指数和孕期体重增加指数及胎儿的体重,分析其与瘦素之间的关系。结果;GDM组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IGT组及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孕妇血清瘦素与胎儿体重均无相关性。而3组脐血瘦素水平与胎儿体重呈正相关(r=0.5727,P〈0.05)。GDM组瘦素与孕前体重指数明显相关。(r=0.8277,P〈0.05).3组孕妇瘦素水平与孕期体重增加指数均无相关。结论:孕妇瘦素水平的增加与GDM的发病有一定的关系。可作为GDM监测指标之一;脐血瘦素水平与胎儿体重有关,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梁启峰  郭芳  何平 《广州医药》2014,45(2):43-44
目的 观察瘦素在妊娠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孕期的序贯变化.方法 选择我院产检门诊孕周小于12周的病例入组,据病史采集并于孕早期行肝脏超声检查,据结果将孕妇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于孕期三阶段分别采集血液标本检测瘦素水平进行序贯观察,于孕中期行OGTT检查了解妊娠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孕期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情况.结果 研究组孕妇孕期三阶段外周血血清瘦素水平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孕中期及孕晚期瘦素水平与孕早期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中行OGTr异常诊断为GDM者有12例,发病率为38.7%;对照组中GDM患者有3例,发病率5.8%.两组GDM发病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妊娠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存在高瘦素血症,与其孕期GDM发病率高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葡萄糖筛查试验(GCT)阳性孕妇血清瘦素(LP)水平与糖代谢的关系及其妊娠结局.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23例GCT阳性但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阴性孕妇、20例糖耐量低下(IGT)孕妇、20例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以上为观察组)和30例正常孕妇(对照组)的血清LP、空腹胰岛素(FINS)和空腹血糖(FBG)水平,对各组血清LP水平、FINS水平、FBG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IS)进行分析比较,并比较妊娠结局.结果 ①观察组血清LP水平、FINS水平、FBG水平、HOMA-IR及HOMA-IS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代谢异常孕妇血清LP水平与FINS水平、FBG水平、HOMA-IR及HOMA-IS呈正相关(P<0.01).②各观察组的血清LP水平、FINS水平、FBG水平、HOMA-IR及HOMA-IS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分娩孕周、因胎儿大和胎儿宫内窘迫而进行的剖宫产率及新生儿体质量,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观察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孕妇存在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分泌,与血清LP水平升高密切相关;GCT阳性但OGTT阴性孕妇已存在糖代谢异常,并与妊娠结局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孕妇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的关系,分析孕妇血清25-(OH)D水平的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12月在玉环市人民医院产检的300例孕妇,在孕早期、中期、晚期分别检测25-(OH)D水平,根据血清25-(OH)D水平分为缺乏组和不缺乏组,比较2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的差别;根据孕晚期血清25-(OH)D水平,分析孕妇血清25-(OH)D水平的影响因素。  结果   孕早期缺乏组、不缺乏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分别为26.32%、12.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中期缺乏组、不缺乏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分别为28.65%、9.8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孕晚期缺乏组、不缺乏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分别为27.47%、1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每日户外活动时间少、孕晚期在冬春季、未正规补充维生素D、未及时补充维生素D为孕妇血清25-(OH)D缺乏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 0.05)。  结论  孕妇血清25-(OH)D水平下降可能增加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的风险,孕早期合理补充维生素D可有效预防孕妇维生素D缺乏,有助于降低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binding protein, RBP)在妊娠期葡萄糖耐量正常(NGT)妇女和妊娠期糖尿病(GDM)妇女中的变化及其与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等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162例孕晚期GDM及228例孕晚期NGT妇女血清RBP水平;同时应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两组孕妇空腹血糖、酶法检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水平。结果: 糖尿病组孕妇血清RBP水平为(39.94±9.49) mg/L,明显高于NGT组的(37.28±8.77) mg/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孕妇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LDL C分别为(6.24±0.82)mmol/L、(4.09±1.34) mmol/L、(3.38±0.72)mmol/L,明显高于糖耐量正常组的(5.83±0.67) mmol/L、(3.35±1.07) mmol/L、(3.13±0.62) 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孕妇血清HDL C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孕妇血清RBP含量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HDL C、空腹血糖均呈正相关(r=0.204, r=0.254,r=0.121,r=0.13,P<0.01或P<0.05),与LDL C无明显相关性(r=0.071,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清RBP水平明显升高;妊娠期妇女RBP水平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HDL C及空腹血糖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和正常孕妇的内脏脂肪素、脂联素在不同孕周的血清及新生儿脐血清中的表达。方法:2013年1月-7月在青岛市立医院产科产检的孕妇中,选取妊娠期糖尿病孕妇62例为试验组,正常孕妇68例为对照组。用ELISA方法检测31~33周孕妇血清,37~41周孕妇血清,足月新生儿脐血血清脂联素(adiponectin)、内脂素(visfatin)的含量。结果:随着妊娠的进展,血清脂联素水平呈逐渐下降,内脂素水平逐渐上升,三个采血时间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在中孕及晚孕均低于正常妊娠组,而血清内脂素水平在中孕及晚孕均高于正常妊娠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新生儿脐血脂联素、内脂素水平显著高于母血,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可考虑应用血清脂联素水平与内脂素水平对妊娠期糖尿病进行预测及评估,并作为指导GDM的治疗的新的理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母婴血清内脂素水平、胎盘及网膜脂肪组织内脂素基因表达及其与胎儿生长发育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40例妊娠期糖尿病及55例正常孕妇母血清及新生儿脐血血清中内脂素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两组胎盘及网膜脂肪组织内脂素mRNA的表达。结果:(1)GDM组孕妇产前BMI、孕期体重增长、新生儿出生体重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GDM组孕妇血清内脂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新生儿脐血血清内脂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两组脐血内脂素水平均显著高于母血内脂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胎盘组织内脂素mRNA表达有显著差异,双△Ct法进行相对定量分析,GDM组内脂素mRNA表达量是对照组的7.826倍;两组网膜脂肪组织内脂素mRNA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DM孕妇血清及脐血内脂素水平的升高可能参与了GDM的发生发展以及胎儿宫内发育的调节,循环中内脂素的变化主要来自于胎盘内脂素基因表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耐量异常患者雌二醇(E2)、孕酮(P)、催乳素(PRL)水平变化及与瘦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磁性分离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30例正常妊娠、30例GIGT和15例GDM孕妇血清E2、P、PRL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其瘦素水平。结果(1)GDM组、GIGT组、NGT组血清E2水平分别为(21 660.33±5 352.01)pg/ml、(16 216.07±5 751.15)pg/ml、(14 525.71±4 268.39)pg/ml,各组间E2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2)GDM组、GIGT组、NGT组血清孕酮水平分别为(197.79±31.36)ng/ml、(158.86±14.98)ng/ml、(134.10±26.52)ng/ml,各组间孕酮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GDM组、GIGT组、NGT组血清PRL水平分别为(5 346.50±1 112.51)μIU/ml、(4 611.78±1 508.36)μIU/ml、(4 070.97±505.39)μIU/ml,各组间PRL水平有统计学意义(P<0.005)。(4)瘦素只与孕酮相关(相关系数0.321,P<0.01),与PRL、E2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IGT及GDM患者血清E2、孕酮、PRL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瘦素与孕酮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Meta分析评估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用于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medial open wedge high tibial osteotomy,OWHTO)的临床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谷歌学术搜索(Google scholar)、考克兰图书馆(The Cochrane Library)循证医学数据库、荷兰医学文摘数据库(The Excerpta Medica ExcerptaMedica Da-tabase,Database,EMBASE)、科学引文数据库(Web of Science,WOS)中关于TXA应用于OWHTO的临床研究,截止日期为2021-01月.采用R语言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纳入5篇临床研究文献,共计532例患者,TXA组258例,对照组27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总失血量TXA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2.25,95%CI:-3.91~0.59,P=0.008),总引流量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0.79,95% CI:1.17~0.42,P<0.001);术后1天血红蛋白下降值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1.00,95%CI:-1.25~-0.75,P<0.001);术后2天血红蛋白下降值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1.15,95%CI:-2.14~-0.16,P=0.023);并发症发生率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21,95%CI:0.04~0.98,P=0.047).除并发症发生率外,其他4项指标的敏感性分析显示整体结果具有稳定性,结论可靠.结论 TXA应用于OWHTO手术可有效减少患者失血,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妊娠早期血脂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发生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4~10月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入组中国出生人口队列课题的建档并规律产检及分娩的39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GDM患者为病例组(n=64),血糖正常者为对照组(n=326)。检测两组孕早期血清总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的水平,比较两组孕早期血脂水平之间的差异,分析妊娠早期血脂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关系。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孕妇比较,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孕早期CHO、TG、LDL-C的水平均更高(P<0.05)。与健康对照组孕妇比较,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其HDL-C的水平更低(P<0.05)。Logistic 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CHO的水平较高是导致孕妇罹患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OR=0.575,95%CI:0.358~0.923,P<0.05);HDL-C的水平较低是导致孕妇罹患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OR=6.765,95%CI:2.078~22.020,P<0.05)。结论 妊娠早期血脂相关指标异常与妊娠糖尿病的发病有相关性,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在妊娠早期CHO、TG、LDL-C水平升高,HDL-C水平降低,临床应加强对妊娠早期血脂的监测和干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妇女妊娠后不同孕期中发生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的危险因素,以深入认识PCOS合并GDM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孕妇在孕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妇产科诊断为PCOS并接受规范治疗,并在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在该科接受产前检查。根据孕中期(孕24周)、孕晚期(孕32周)口服糖耐量试验结果,分为妊娠期糖尿病组(GDM组)和正常组(非GDM组),其中GDM组孕妇在孕中期和孕晚期分别有20和28例,非GDM组孕妇在孕中期和孕晚期分别有77和69例,比较不同组别间孕妇的基本情况及雄激素、胰岛素水平的差异,并分析其中GDM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在孕中期,GDM组与非GDM组的孕期增加体质量、胰岛素水平有统计学差异[GDM组孕期增加体质量(5.54±1.32) kg,非GDM组孕期增加体质量(4.08±0.91) kg,t=2.487,P=0.015;GDM组胰岛素为(30.35±8.70) pmol/L,非GDM组胰岛素为(25.47±7.56) pmol/L,t=3.289,P=0.001];在孕晚期,GDM组与非GDM组的孕期增加体质量、糖尿病家族史、睾酮及胰岛素水平有明显差异[GDM组孕期增加体质量(9.83±0.91) kg,非GDM组孕期增加体质量(8.61±1.23) kg,t=2.283,P=0.025;GDM组有糖尿病家族史10例,非GDM组胰岛素有糖尿病家族史9例, ?字2=3.939,P=0.047;GDM组睾酮为(3.49±1.65) nmol/L,非GDM组睾酮为(2.46±1.17) nmol/L,t=2.542,P=0.013;GDM组胰岛素为(33.78±7.01) pmol/L,非GDM组胰岛素为(27.12±6.39) pmol/L,t=4.108,P=0.000]。logistics分析提示,较高的孕期增加体质量、胰岛素水平是PCOS孕妇在孕中期发生GDM的独立危险因素(OR=2.467,95%CI=1.912~3.355,P=0.029;OR=1.565,95%CI=1.287~1.921,P=0.007);较高的孕周增加体质量、睾酮和胰岛素水平是PCOS孕妇在孕晚期发生GDM的独立危险因素(OR=2.640,95%CI=2.392~3.588,P=0.033;OR=1.587,95%CI=1.103~3.307,P=0.045;OR=2.735,95%CI=1.182~4.803,P=0.001)。结论:在孕中、晚期,较高的孕期增加体质量和胰岛素水平都是PCOS孕妇发生GDM的危险因素;较高的睾酮水平仅在孕晚期是PCOS孕妇发生GDM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背景 临床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进行饮食和运动等生活方式的干预十分重视,近年来有研究发现虽然GDM孕妇血糖控制满意,但巨大儿发生率并未有明显下降。目的 探究GDM对孕晚期糖脂水平及巨大儿的影响。方法 依托于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电子信息系统,回顾性选取2014-2018年在本院足月分娩的16 134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将孕期诊断为GDM的孕妇作为GDM组,未诊断为GDM的孕妇作为非GDM组。根据GDM与巨大儿的发生情况进一步分亚组:娩出巨大儿的GDM产妇为GM亚组,娩出非巨大儿的GDM产妇为GN亚组;娩出巨大儿的非GDM产妇为NM亚组,娩出非巨大儿的非GDM产妇为NN亚组。比较GDM组、非GDM组,GM亚组、GN亚组、NM亚组、NN亚组孕晚期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高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孕妇娩出巨大儿的影响因素。结果 GDM组3 834例,非GDM组12 300例,其中GM亚组411例,GN亚组3 423例,NM亚组898例,NN亚组11 402例。GDM组孕晚期TG、FBG高于非GDM组,TC、HDL-C、LDL-C低于非GDM组(P<0.05)。GN亚组孕晚期TG、FBG低于GM亚组,HDL-C高于GM亚组(P<0.05);NM亚组孕晚期TC、HDL-C、LDL-C高于GM亚组,TG、FBG低于GM亚组(P<0.05);NN亚组孕晚期TC、HDL-C、LDL-C高于GN亚组,TG、FBG低于GN亚组(P<0.05);NN亚组孕晚期HDL-C高于NM亚组,TG、FBG低于NM亚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DM〔是:OR=1.338,95%CI(1.158,1.547)〕、孕前体质指数(BMI)分类〔消瘦:OR=0.476,95%CI(0.361,0.626);超重:OR=1.770,95%CI(1.537,2.039);肥胖:OR=2.854,95%CI(2.282,3.568)〕、孕期增重〔OR=1.100,95%CI(1.087,1.113)〕、分娩孕周〔OR=1.728,95%CI(1.622,1.841)〕、孕晚期TC〔OR=0.705,95%CI(0.514,0.966)〕、孕晚期TG〔OR=1.282,95%CI(1.153,1.425)〕、孕晚期LDL-C〔OR=1.487,95%CI(1.094,2.021)〕、孕晚期FBG〔OR=1.692,95%CI(1.482,1.933)〕是孕妇娩出巨大儿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GDM孕妇TG、FBG高于非GDM孕妇,TC、HDL-C、LDL-C低于非GDM孕妇,且GDM及孕晚期血脂、血糖是孕妇娩出巨大儿的影响因素。在孕期应加强孕妇血脂、血糖监测,特别是TG和FBG,加强整个妊娠期体质量管理以减少巨大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