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报告了作者研制的改良哈氏棒治疗胸腰段脊柱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1991年1月~1994年10月,治疗26例,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从41.91%,恢复至95.57%,椎体后缘高度从81.03%恢复至100%,后凸畸形(Cobb氏法)从26°恢复至5°,有5例恢复前凸8°~10°,神经功能恢复1.8级(Frankel分级)。作者认为回复生理前凸的纵轴上纵向撑开力,更有助于胸腰段脊柱骨折的解剖复位。  相似文献   

2.
3.
本文对比分析了Dick内固定器和哈氏棒对胸腰椎骨折脱痊的治疗效果,椎体前压缩矫正率分别为63.4%和39.3%,后弓角矫正率分别为55.8%和39.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Dick内固定器在矫正前压缩畸形方面明显优于哈氏棒、短节段、创伤小和内固定坚强是其特点,是脊椎较为理想的内固定器械,讨论了体拉过伸复位的作用和合并截瘫的病例应和地脊髓侧前方减压术。  相似文献   

4.
5.
本回顾总结了1990年以来接受短哈氏棒撑开内固定并获得随访的69例不稳定胸腰椎体骨折脱位的病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改良哈氏棒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8.
9.
为探讨哈-鲁氏棒联合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有关因素,作应用哈鲁氏棒联合对胸腰椎骨折脱位54例进行复位,椎体复位率71.9%,截瘫病人恢复好,哈鲁棒联合具有昨位率高,使用安全方便,不需X线透视等优点,但易引起脱钩,断棒,章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11.
非手术方法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探讨非手术方法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71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分为石膏外固定法、垫枕练功法、弹性支架外固定法3组治疗。均测量治疗前、后X线片上的椎体前高度,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随访56例,时间1~5年。经3种非手术方法治疗后,压缩椎体的椎前高度明显恢复(P〈0.01)。但难以恢复至正常高度,弹性外固定治疗法疗效明显优于石膏外固定(P〈0.05)。结论 过伸体位复位法能明显  相似文献   

12.
马延周 《中国骨伤》2000,13(9):531-532
目的 对38例胸腰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的患者采用Dick内固定器固定脊椎的方法治疗,评价该手术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38例中完全性脊髓损伤15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23例。根据脊枞珠棘突与椎体在X线片上的关系。在术中确定Dick钉在关节突处进针点上的矢状面和水平面上的进针方向。未用X线机辅助。在减压复位后,用Dick内固定器把受损脊椎固定,结果 脊椎和椎体复位率达83.5%,完全性脊髓损伤功能恢复Ⅱ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伤椎内植骨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月~2008年10月,采用伤椎椎体内自体植骨、椎管减压(或不减压)及相邻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26例。根据AO分型,A2型18例,A3型8例;按ASIA脊髓神经功能分级标准:A级2例,B级2例,C级5例,D级7例,E级10例。观察手术前后及随访期间患者椎管狭窄率、伤椎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以及ASIA评分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9个月,平均13个月。术后椎管狭窄率、伤椎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均有明显改善,随访期间伤椎高度和矫正角度均无明显丢失。全组无术后脊髓神经功能障碍加重,术后及随访期间患者ASIA评分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中及术后随访期间无断钉、断棒和内固定松动迹象。结论伤椎内植骨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可有效地恢复伤椎椎体高度,重建前中柱的稳定性,防止术后由于椎体高度丢失所导致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椎弓根钉折断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吕刚  苏斌  张学春 《中国骨伤》2006,19(2):109-110
椎弓根是椎体后方最坚强的结构,通过它可获得脊柱三柱固定。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技术在我国已应用了十几年,它的固定效果可靠,但也出现了一些并发症,其中断钉及螺钉松动的问题更是不容忽视。当内置物松动、折断后,已恢复高度的受伤椎体将再次发生塌陷、生理前凸丢失,严重者又转变成后凸畸形。本文就18例胸腰椎骨折术后发生断钉的病例进行分析,以探讨螺钉断裂的原因。1临床资料2000年3月-2004年12月,共收治胸腰椎骨折患者243例,其中行椎弓根钉内固定者192例。按照Denis分型,压缩型83例,爆裂型104例,骨折脱位型5例。192例中T12骨折78例,…  相似文献   

15.
采用旋转加原位弯棒原理重建脊柱骨折矢状面形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Qiu Y  Zhu L  Zhu Z  Lu J  Wang B 《中华外科杂志》2000,38(11):818-820
目的 探讨使用钉钩加原位弯棒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在恢复椎体高度的同时对脊柱矢状面形态满意重建的原理和疗效。方法 自1997年7月起使用CD和TSRH治疗胸腰段骨折脱位48例,其中男41例,女7例,年龄17~54岁。手术方法(以L1为例):在T12和L2置入椎弓根螺钉,T11和L2安置偏心椎板钩,对棒按照固定区正常矢状面形态预弯,置入双侧椎弓根螺钉孔内,此时棒的预弯平面位于冠状面上。先用撑开力恢复伤  相似文献   

16.
AF系统内固定术已成为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常规手术。自1999年以来,我们在手术后辅以中药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内固定取出后随访时间在1年以上的24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胸椎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总结分析胸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特点,探讨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和疗效. 方法对2004年4月至2007年12月手术治疗的52例胸椎骨折脱位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52例患者骨折共累及70个节段,其中21例为多节段(两个节段以上)骨折.骨折AO分型:A1型15例,A2型3例,A3型5例;B1型2例,B2型3例;C1型3例,C2型19例,C3型2例.术前神经损伤ASIA分级:A级21例,B级4例,C级5例,D级8例,E级14例.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44例,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加内固定7例,前后联合入路1例.多节段固定21例,单节段固定31例. 结果 48例患者术后获12~56个月(平均32.4个月)随访,4例失访.术前椎体高度丢失平均43.6%,最终随访时为7.5%;术前Cobb角平均21.2°,最终随访时为6.2°.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5例,伤口感染1例,深静脉血栓1例,硬膜外血肿1例.其中21例术前ASIA分级为A级者无改善;2例B级者改善至C级,2例失访;5例C级患者中,2例改善至D级,1例改善至E级,2例失访;8例D级患者均改善至E级;14例E级无变化. 结论胸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特点为损伤外力强大,损伤部位多在下胸段,中上胸椎骨折造成的脊柱脊髓损伤严重且多发伤合并率高.手术方式以后路椎弓根固定为主,中上胸椎骨折应采用长节段固定,下胸椎骨折可以采用短节段固定.对于不稳定性骨折,即使是合并完全性脊髓损伤,也应考虑早期手术减压并稳定脊柱,以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8.
保留后韧带结构的AF系统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一种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伴截瘫的方法 ,使术后脊柱稳定性较好。方法 用AF系统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 5 4例 ,手术时保留脊柱后韧带结构。统计术前术后伤椎前后缘高度、Cobb角资料。结果 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恢复至 ( 95 1± 8 5 ) % ,后缘高度恢复至 ( 98 5± 7 2 ) % ,Cobb角恢复至 ( 4 8± 2 5 )°。各项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术后随访 0 5~ 3 5年 ,神经功能按Frankel评定 :46例提高 1~ 3级。结论 后韧带结构为坚韧有弹性的骨 -韧带条 ,在维护脊柱稳定的过程中 ,有着无法替代的价值。行椎管减压术应保留后韧带结构 ,术后脊柱稳定性较好 ,拆除内固定后脊柱不易滑移后凸 ,疗效优于单纯AF系统内固定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位转棒复位结合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单节段压缩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2月至2010年5月,收治外伤所致胸腰段压缩骨折患者12例,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24~52岁,平均35.8岁。骨折节段:T112例,T122例,L16例,L22例。所有患者排除骨质疏松症及病理性骨折,无神经损伤症状。收集术前、术后5d、末次随访(至少12个月)时影像资料,对伤椎Cobb角、椎体压缩比例、内固定物状况进行观察。结果: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19个月。所有病例获得骨性融合,无假关节形成,未见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矢状面后凸校正Cobb角由术前的(25.8±9.4)°矫正至术后5d的(6.7±2.3)°,末次随访时的(6.9±2.6)°;椎体压缩比例由术前的(42.5±10.4)%恢复至术后5d的(7.5±3.9)%,末次随访时的(8.4±4.5)%;术后5d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与术后5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位转棒复位结合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操作简便,可使胸腰段单节段压缩骨折获得并保持良好复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刘晓光 《中国骨伤》2014,27(2):89-91
<正>脊柱骨折脱位常常造成严重的脊髓损伤,其治疗应充分考虑骨折脱位的类型、稳定性、脊髓损伤的程度以及合并其他损伤的程度。对不稳定型脊柱骨折脱位且伴有脊髓损伤者应手术治疗,目的是及时解除神经压迫,恢复和稳定脊柱序列,最大限度恢复残余脊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