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格致余论·张子和攻击注论》有两个疑窦,不能释然,提出商榷,请教高明。一个是叙述阅读张子和书的经过问题,另一个是对张子和的评价问题。这些地方,都有可商之处。一论中说:“何其书(指子和之书)之所言,与《内经》、仲景之意若是之不同也?于是决意于得名师以为之依归,发其茅塞,……后到定城,始得《原病式》、东垣方藁,乃大悟子和之孟浪,然始未得的然之议论。……泰定乙丑夏,始得闻罗太无并陈芝  相似文献   

2.
张子和补法特点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子和善用汗、吐、下三法,反对滥用补药,其补养观点是在《内经》“补不足,损有余”原则指导下的“祛邪存正,补偏救弊”,具体归纳为,以攻为补,邪去言补,纯虚惟补,食疗补虚。  相似文献   

3.
路永平 《光明中医》2001,16(3):F003-F003,F004
张子和虽以攻邪见长 ,但对补法亦有灼见。本文就张氏补法的运用探讨如下 :1 祛邪即所以扶正张氏认为疾病所生 ,不论内因、外因 ,总是由病邪强加于人体而成 ,故治疗“先论攻其邪 ,邪去而元气自复也。”(《儒门事亲·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通过祛邪而达到扶正的目的。张氏重视下法以强身的理论。他说“下之攻病 ,人亦所恶闻也。然积聚陈于中 ,留结寒热于内 ,留之则是耶 ?逐之则是耶 ?《内经》一书 ,惟以气血通流为贵 ;世俗庸工 ,惟以闭塞为贵 ,又止知下之为泻 ,又岂知《内经》之所谓下者 ,乃所谓补也。陈去而肠胃洁 ,瘕尽而荣卫昌 ,…  相似文献   

4.
张子和攻邪强调邪留则正伤、邪去则正安之理,善用汗、吐、下三法。其学说的产生,远则取法于《内经》、《伤寒论》,近则受刘河间火热论及其治病经验的影响。"攻邪学说"和三法的应用,对开发和探索《内经》的部分医学观点,梳理中医历代各家学说的学术发展脉络,开拓中医学科学发展观的新思路、新方法,具有承上启下的现实意义和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5.
从三焦湿热相火论治慢性肝病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火之名,首见于内经,《素问·天元纪大论》有“少阳之上,相火主之”。至金元朱氏《格致余论》问世,相火理论趋于成熟,对说明疾病病理和指导临床产生深远影响。笔者在临床中始悟先贤“湿热相火为病甚多”,现将临床从三焦湿热相火论治慢性肝病的体会述于次。  相似文献   

6.
张子和乃金时一代名医,以擅用汗吐下三法著称于世,但他的学术后人每讥之为偏。笔者在学习子和学术思想的过程中,发现事实并非如此。一、《内经》病邪理论与子和祛邪三法在病因病位的认识上,子和的“天之六气,风暑火湿燥寒,地之六气,雾露雨雹冰泥,人之六味,酸苦甘辛咸淡,故天邪发病多在乎上,地邪发病多在乎下,人邪发病多在乎中”(《儒门事亲》)的论述,就是根据《内经》要旨而发。《灵枢·百病始生篇》  相似文献   

7.
刘静生 《中医研究》2003,16(3):11-12
张氏远尊《内》、《难》、《伤寒》 ,近宗河间 ,力主攻邪 ,认为病多由邪生 ,邪去则正安 ,力倡汗、吐、下三法 ,尤善吐法 ,可谓集吐法经验之大成。现试小议如下 :1 张子和论吐张子和总结前人经验 ,并弘扬光大 ,临证用吐 ,得心应手 ,恰到好处。正如他说 :“予之用吐法 ,非偶然也。曾见病之在上者 ,诸医尽其投而不效 ,予反思之 ,投以涌剂 ,少少用之 ,颇获征应。既久 ,乃广访多求 ,渐臻精妙 ,过则能止 ,少则能加 ,一吐之中 ,变态无穷 ,屡用屡验 ,以至不疑。”信不殆也。1 1 运用吐法的依据《内经》 :“其高者 ,因而越之” ,“木郁达之”。王冰…  相似文献   

8.
社会嗜补之习是张子和提出攻邪理论的历史背景,有着医学背景的苏东坡也是这一时弊的受害者。针对时弊,张子和不但提出自己的攻邪理论,还针对养生提出“养生当论食补,治病当论药攻”的理念,并对有关养生理论有所发展创造。  相似文献   

9.
社会嗜补之习是张子和提出攻邪理论的历史背景,有着医学背景的苏东坡也是这一时弊的受害者。针对时弊,张子和不但提出自己的攻邪理论,还针对养生提出“养生当论食补,治病当论药攻”的理念,并对有关养生理论有所发展创造。  相似文献   

10.
丹溪翁养阴别裁——从《丹溪心法》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丹溪(公元1281—1358).名震亨,字彦修,元代婺州义乌人。世居丹溪,学者尊称丹溪翁。初师事许谦研宄“理学”,后从罗知悌习医,穷研灵素,深得河间之传,并通戴人、东垣之学,贯穿诸家,搜集众长,创“阳有余阴不足论”、“相火论”。著有《格致余论》、《局方发挥》等书。门人又集绪余,辑《丹溪心法》。  相似文献   

11.
张从正是金代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为“攻下派”的代表。其“攻邪学说”的形成,实渊源于《内经》,发挥于仲景,充实于完素,完善于从正。本文就其“攻邪学说”简述如下: 一、“攻邪学说”渊源于《内经》《内经》认为,人体各脏腑组织之间、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维持着相对的动态平衡,在致病因素作用下动态平衡遭到破坏而又不能自行调节恢复时,就发生疾病。在发病原因方面,《内经·口问篇》说:“夫邪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阴阳喜怒,饮食居处。”《素问·痹论篇》更具体地指出:“风寒湿三  相似文献   

12.
通过《格致余论》和《金匮钩玄》及《丹溪心法》等书探讨丹溪臌胀证治心法。认为清浊相混,隧道壅塞是臌胀的基本病机,治疗须注意顾护正气,补脾益气,兼顾攻邪泻下,还总结了用药用方和病后调养的治疗经验。  相似文献   

13.
张子和学术思想源流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一般认为,张氏学术观秉承于金·刘完素。笔者认为,张子和学术理论基础,从《内经》及王冰注《素问》中获得有力的支撑。同时也可以发现,子和许多观点与《内经》并不完全合拍。张子和的学术思想在目前公认的七大流派(河间、易水、丹溪、攻邪、温补、伤寒、温热)中是较为独特的一家。其独特之点在于,它的学术渊源承受似有别于其他学派,把张氏学术思想、治疗方法、方药医案等资料与扁鹊学派人物和著作的学术观点作一些对照,有相通之处。子和的贡献在于将扁鹊学派的理论、治疗方法潜移于祖国医学的统一理论体系之中。故可认为是扁鹊学派传人。  相似文献   

14.
略论张子和食疗补虚方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金元名医张子和以攻邪汗吐下之法见长 ,然而 ,张子和更擅长补法的运用 ,尤其是其食疗食养。就张子和食疗补虚方药运用的学术特点 ,略述如下 :1.子和补法与食疗补虚张子和力主攻邪 ,弘扬汗吐下三法 ,力矫时弊 ,攻贬俗流温燥滥补之陋习 ,主张辨证地处理攻补 ,力倡“邪去正安” ,攻邪居先 ,寓补于攻。强调“后治其虚” ,补虚重在温存而养 ,提倡食疗。补虚 ,注重脾胃 ,安谷生精。尤其是“食疗补虚” ,上溯至内难二经 ,但到子和为之一变 ,突破了《素问·脏气法时论》之五谷、五果、五畜、五菜之所括 ,可大致分为 2个大内容 ,其一是“以食平疴” ,…  相似文献   

15.
《丹溪手镜》(以下简称《手镜》)一书,1982年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了。对本书校点者付出的辛勤劳动,笔者表示由衷的敬佩。校点者在该书的“校点前言”中说:“丹溪著作甚多,如《格致余论》、《金匮钩玄》……等,然多出自门人之笔,惟《丹溪手镜》一书,则系亲手撰写。”对于这一说法,笔者实难随同,故抒己见,请予指正。本书“校点前言”提出“亲撰”的论据是:“该书序言中说:‘《手镜》一帙,为先生所秘惜,左右行游,常  相似文献   

16.
张子和痛随利减在骨伤科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金良 《光明中医》2003,18(3):42-42
“痛随利减”是金元时期四大医家攻邪学派张子和运用下法的一个重要指导原则 ,尤其是在骨伤科运用 ,现略述如下。希冀研究张子和高超临床技艺 ,有益于启迪现代临床骨伤科诊疗思路和提高治疗效果。1 “痛随利减”的提出“痛随利减”就是疼痛随着峻泻攻下而减弱。这并不是张子和最早提出的 ,但却是张子和把这一泻下治疗指导思想运用的最好 ,系张子和从睢阳高大明、侯德和两位前贤采风学来的。在张子和攻邪学派的代表著作《儒门事亲》中 ,张子和多次强调论述。子和在卷一《七方十剂绳墨订》中曰 :“诸痛为实 ,痛随利减。……实则泻之 ,实则散…  相似文献   

17.
金元四大医家攻邪派代表张子和 ,以汗吐下攻邪三法推动了祖国医学的发展 ,其学术思想集中体现在《儒门事亲》中。现结合《儒门事亲》 ,就其攻邪学术思想的要点作一浅述。1.血气流通论气血流通 ,百病不生 ,气血郁滞乃疾病之病理基础。张子和对此有明确的认识 ,在《儒门事亲》中多次给予论述 ,这是子和攻邪学术思想的基本要点。子和在《儒门事亲·卷一·指风痹痿厥近世差玄说·二》(简写“卷一·二” ,以下同 )指出 :“郁极则为病 ,……尝治惊风痫 ,屡用汗、下、吐三法 ,随治随愈。”卷六·七十七指出“寒去则血行 ,血行则气和 ,气和则愈矣…  相似文献   

18.
朱丹溪(1281~1358年),名震亨,字彦修。元代婺州义乌(今浙江金华县)人。祖居义乌之丹溪,后人尊称为丹溪翁。在中国医学史上,以倡言“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论而为“滋阴派”,影响很大。著述颇多,其主要著作为《格致余论》、《局方发挥》以及由其学生帮助整理的《丹溪心法》等书。  相似文献   

19.
朱丹溪首提"痛风"之名,另别于"痹症""历节风"等。《格致余论·痛风》是其临床经验的总结,细析其案,可以发现朱氏基于《内经》,主张痛风乃内有血虚生热,外有风寒湿邪侵袭,内外合邪致病。本文通过浅析《格致余论》中痛风数案可知,丹溪善从阴血入手治疗痛风,以温通立法,化湿散瘀;重视调和气血关系,妙用理气之品;强调扶正祛邪当并举,清热邪以助正安;在痛风的整个发展过程中以血分期,慎用燥热之品。  相似文献   

20.
张子和是金元四大医家攻邪学派的代表人物,其著作《儒门事亲》一书和其学术思想对中医学的发展有巨大的推进作用。然而,有许多学者因为没有详读张子和之学术著作,不大了解张子和攻邪的汗吐下,之外还有许多历史成就.现仅就张子和在内科方面学术成就简要述之,以有益于对张子和学术思想的认识和弘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