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调查铸造企业的职业病危害状况及职业病防治工作现状,提出职业卫生管理对策。[方法]对上海市7个区县95家铸造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职业健康监护等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并对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粉尘、噪声、高温进行监督检测。[结果]铸造行业从业人员中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比例大,占30.67%;接触职业病危害劳动者参加职业健康体检率较高,为93.21%;作业岗位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粉尘的检测点合格率为86.37%,噪声的检测点合格率为77.83%,高温的检测点合格率为51.49%;检测超标岗位主要集中在铸造落砂、清理、熔炼、浇铸。[结论]上海市铸造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状况基本符合监管要求,但尚未能全面达标;铸造行业的职业病潜在危害不容忽视,应继续加强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某板业有限公司建设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确定,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对未达到职业病危害防护要求的岗位提出职业病控制措施。方法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检验和检查表分析法对建设项目进行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化学毒物(甲醛、氨、锰及其化合物、一氧化氮、二氧化氮、臭氧等)、木粉尘、电焊烟尘、噪声、高温、紫外辐射等。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显示,大部分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要求,但有1个作业岗位的木粉尘浓度和2个作业岗位的噪声强度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结论该建设项目整体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较好,但个别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仍需进一步完善,特别是防尘设施和职业卫生应急救援预案的完善和执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从源头控制或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方法]根据卫生学调查和现场检测结果,按规范要求对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该工程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噪声、毒物及高温。工作场所粉尘浓度合格率为50%;噪声强度总合格率77.8%;生产性毒物合格率85.7%;高温作业岗位作业工人接触的高温强度均未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结论]该建设项目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通过综合防治措施,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太原市某水泥厂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为加强职业卫生防范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年7月对太原市某水泥厂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噪声强度、高温作业气象条件等进行检测与评价。[结果]某水泥厂作业场所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是粉尘和噪声。作业岗位空气中总尘的时间加权浓度(TWA)、短时间接触浓度(STEL)、最大值包装岗位、装车岗位、熟料运输岗位超过国家卫生标准限值,微机操作岗位未超过限值;熟料运送岗位、包装岗位、装车岗位、水泥运输岗位的噪声8h等效声级超过国家标准限值,配料岗位未超过限值。[结论]装车、包装、燃料运输岗位空气中粉尘总尘浓度不合格,微机操作岗位合格。噪声强度配料岗位合格,包装、装车、水泥运输、熟料运送岗位均不合格。  相似文献   

5.
王金合  杨金龙  刘涛 《职业与健康》2011,27(17):2011-2013
目的识别、分析某煤矿矿井建设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提出合理可行的职业病防护对策,为卫生行政部门竣工验收和企业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依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等职业卫生标准、规范,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等方法对该建设项目进行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存在煤尘、矽尘、噪声、手传振动等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采煤工等10个工种接触粉尘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超过了职业接触限值,11 011采面等13个作业岗位的粉尘浓度不符合超限倍数的要求,采煤工6个工种接触噪声等效声级超过了职业接触限值,岩巷、煤巷掘进工接触手传振动强度均超过了职业接触限值。结论建设项目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措施基本可行,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基本能够控制,但需要加强部分工作场所煤尘和噪声的控制措施,并做好手传振动作业工人的个人防护。  相似文献   

6.
目的识别、分析冷轧薄板生产线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初步探讨该项目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部位,为该类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工程分析、职业卫生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等方法。结果该建设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噪声、氨、盐酸等,对205个工作场所噪声和13个工作岗位的LAeq,8h噪声进行了检测,超标率分别为25.37%和61.5%;除工作场所氨的短时间接触浓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外,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结论该建设项目应重点控制噪声、氨、盐酸等职业病危害因素。企业应加强职业卫生管理,依法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和职业健康监护,以确保劳动者的职业健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某高压开关柜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检查表法和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该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是化学毒物、粉尘和噪声。化学毒物检测全部低于职业接触限值;粉尘检测中硫化喷涂岗位,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低于职业接触限值,而短时接触浓度高于职业接触限值;噪声监测显示4个点超过卫生限值。结论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护措施基本可行。  相似文献   

8.
王丹  王静  刘创建 《职业与健康》2013,(19):2468-2471
目的识别、分析某石油专用管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及危害程度,评价其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为企业控制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保护劳动者健康和改进职业卫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调查表法、现场调查法和职业病危害因素采样检测法对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检测和分析。结果该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苯、甲苯、二甲苯、铬、噪声、高温、紫外辐射和x射线。经检测,1个电焊岗位的电焊烟尘浓度超标,其他化学性有害因素的浓度均低于职业接触限值;40个岗位的噪声检测结果中有23个岗位噪声强度超标,超标率为57.5%,其中超过90dB(A)的岗位达11个。结论该企业噪声危害较为严重,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和职业卫生管理仍需改进。因此,结合该企业现有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以指导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我省火力发电厂的职业卫生现状,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方法]采用调查表进行一般情况调查,根据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火力发电厂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是粉尘、噪声和高温。粉尘测定点的合格率为85.5%,噪声为85.5%,高温为60.0%。12个粉尘作业岗位中,有6个作业岗位的粉尘浓度不同程度超过卫生标准。11个噪声作业岗位中,有7个作业岗位的噪声强度不同程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结论]卫生部门应根据火力发电厂各作业岗位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薄弱环节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某铸造企业职业病危害状况和作业分级,为职业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现场调查企业职业卫生现况、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危害作业分级。结果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和高温是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前3项岗位的检测合格率分别为76.2%(16/21)、87.5%(42/48)和17.4%(4/23);其中造型和砂芯岗位其粉尘浓度合格率为0%,作业Ⅱ级(中度危害);砂芯岗位甲醇、甲醛、酚、氨和正已烷等生产性毒物为Ⅲ级(重度危害);熔炼、研磨岗位噪声为Ⅱ级(中度危害);配料、浇注、造型、砂芯和砂处理岗位噪声为轻度危害;铸造熔炼和砂模浇注岗位均为高温、Ⅱ级(中度危害)作业;企业部分岗位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尚不够建全。结论某铸造企业应进一步完善职业卫生管理措施,针对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结果,采取不同控制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江阴市涉外企业职业性噪声危害状况,为其防治措施提供依据,以达到保护工人听力的目的。方法测定所调查企业各作业场所中噪声强度,对1 202名噪声作业人员进行纯音听阈测试,并对其听力损失与噪声强度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江阴市2家现代化涉外企业109个噪声监测点中,噪声强度均值为(89.30±4.57)dB(A),噪声作业点超标率为86.2%,超标点作业人群占89.9%;高频损伤和语频损伤总检出率为20.7%,在得到有效防护措施的保护情况下,长时间暴露在严重超标的噪声环境中是造成工人听力损失的主要原因。结论噪声是涉外企业主要的职业危害因素之一,加强"三同时"管理和个人防护措施的落实,提高工人自我保护意识,是预防涉外企业职业性噪声危害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全面了解北京市海淀区工业企业职工的健康状况,确定职业卫生工作防治的重点。方法收集该区不同性质的工业企业职业健康检查资料,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该区231家企业10 651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其中接触化学因素、粉尘、噪声的健康指标异常检出率分别为0.1%、0.6%、1.6%,接触粉尘人群中异常人群全部为金属粉尘接触者,接触化学有害因素的异常人群全部为苯系物接触者,其中仅有害化学物质接触企业及人群异常检出率与企业规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区职业病危害的重点是苯系物接触行业及噪声接触行业,个别企业及行业的职业病危害应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近5年北京市海淀区工业企业生产环境监测情况及接触职业有害因素人群的健康状况。方法对2006—2010年该区职业有害因素监测结果、职业健康监护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530户企业5 913个作业点进行职业有害因素检测,有害因素检测超标率为5.8%;其中化学物质、粉尘及噪声的超标率分别为0.7%、11.5%、11.3%,化学性有害因素不合格样品主要为甲醛、臭氧、三氯甲烷、甲苯、二甲苯,粉尘中不合格样品以矽尘、木粉尘及其他粉尘为主;共对1 090户企业中的50 935名职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其中接触化学因素、粉尘、噪声的健康指标异常检出率分别为0.4%、0.2%、15.9%,接触化学有害因素的异常人群以苯系物接触为主。结论该区职业病危害的重点是噪声接触行业,其次是粉尘及苯系物。  相似文献   

14.
汪忠良 《职业与健康》2012,28(20):2457-2459
目的通过了解企业职业危害因素分布情况,为有效控制职业危害因素、减少职业危害提供依据。方法对通城县271家工业企业进行现场调查。结果 271家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企业中,集体企业128家,占47.23%。职业危害因素主要分布在非金属矿物制品业(58.67%)和家具制造业(7.38%),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数占生产工人数的40.10%。目前,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粉尘、高温、噪声、苯、甲苯和二甲苯。大部分企业车间或岗位没有或只有简单的防护设施,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人不使用或不能正确使用防护用品。结论职业病危害因素呈现多样性。集体企业是该县职业卫生工作的重点。应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病防治知识教育。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掌握2007—2011年深圳市龙岗区布吉辖区企业职业卫生现状,为今后职业卫生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及规范,对辖区内所有企业2007—2011年职业卫生状况进行调查,对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浓度和强度进行检测,对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工人进行健康检查。结果至2011年底布吉辖区存在职业性有害因素的企业135家(占辖区现有企业12.90%),主要职业性有害因素包括有机溶剂、粉尘、噪声等。2007—2011年有机溶剂检测1 370个点,合格率为96.50%;粉尘检测264个点,合格率为95.83%;噪声检测532个点,合格率为62.22%。不同行业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发生职业病5例(包括2例职业中毒),疑似职业病1例。各职业性有害因素接触企业的防护设施设置率和个体防护率处于缓慢增长趋势,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劳动者岗前及离岗职业健康检查率较低。结论该辖区企业职业卫生状况存在较多问题,应加强职业卫生监督管理,按规定做好职业卫生监测和职业健康监护工作。  相似文献   

16.
刘川  朱锡生 《职业与健康》2012,28(15):1801-1805
目的通过对某可发性聚苯乙烯(EPS)生产企业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了解其职业病危害现况,以提出合理的职业病防治措施。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检测检验、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该EPS生产企业的选址与总体布局、生产设备布局、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使用的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卫生辅助设置等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规定;该EPS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粉尘、毒物、噪声、工频电场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其中生产性粉尘、噪声、工频电场作业场所相关职业病危害因素符合国家卫生标准,戊烷有部分作业场所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结论该EPS生产企业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可行、有效,但部分场所仍需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按照基本职业卫生服务试点工作要求,开展昆山市锦溪镇工业企业职业卫生现状调查,及时掌握昆山市南部乡镇锦溪镇工业企业职业危害的规律和特点,提出该辖区内职业卫生管理相应对策。方法采取现场调查的方法,对锦溪镇所有工业企业行业类型、人员状况、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接触职业病危害的职工数等情况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整理分析。结果锦溪镇328家工业企业的职工总数25 028人,其中生产工人数19 170人,占职工总数78.2%。存在职业病危害企业166家,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2 547人,占职工总人数的10.18%。主要以化学性毒物和物理类职业危害因素为主。结论锦溪镇职业病危害状况不容乐观,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工作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8.
绵阳市涪城区工业企业职业卫生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念 《职业与健康》2010,26(4):370-372
目的了解绵阳市涪城区工业企业职业卫生现状,规范工业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为加强职业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该区329家工业企业(5821名职工)进行现场调查和询问。结果主要危害因素为粉尘、噪声,职工接害频率高,接害工人总数达2452人。结论该市工业企业职业卫生工作薄弱,职业危害防护不完善。  相似文献   

19.
张秀莲  毛晓丽  林源  刘汉波 《职业与健康》2012,28(22):2721-2723
目的调查、检测、评价四川省23家石英砂企业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效果,为企业职业危害防护措施改进提供依据。方法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现场卫生学调查,按照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规范进行采样和分析。结果①现场卫生学调查结果:23家石英砂企业绝大多数属于微小型企业,80%企业生产工艺采用了湿法生产,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矽尘)和噪声。②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总粉尘共检测53个作业点,范围在0.50~27.4 mg/m3,平均3.84 mg/m3;18个作业点在职业卫生标准限值内,合格率为34.0%。呼吸性粉尘共检测53个作业点,范围在0.40~10.84 mg/m3;平均2.35 mg/m3,21个作业点在职业卫生标准限值内,合格率为39.6%。分析48个作业点粉尘中的游离二氧化硅(SiO2)含量只有13个点(27.1%)在10%以下。噪声共测量102个作业点,强度范围在72.2~104.0 dB(A),平均86.3 dB(A);66个作业点在职业卫生标准限值内,合格率为66.7%。结论四川省23家洗选、加工石英砂为主的生产企业中职业危害因素粉尘浓度超标严重,72.9%的作业场所中游离SiO2含量大于10%,属于高度危害作业场所,个别噪声岗位超限严重。因此,必须加强防护措施的设置与防护用品使用监督,才能有效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段传伟  刘移民  肖吕武 《职业与健康》2011,27(18):2077-2079
目的掌握广州市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工人健康状况。方法对广州市职业病防治院2006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受理的282家企业46162名接触粉尘、噪声、苯系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人,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 188进行评价和分类整理。结果共发现疑似职业病937人,检出率为2.03%;职业禁忌证125人,检出率为0.27%。结论广州市职业健康状况仍然不容乐观,职业病危害因素暴露人群的职业健康状况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