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院自90年12月—92年12月,共收治物理检查,X线平片,CT检查,椎管造影和手术探查五项资料完整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45例,将其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比较三种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40例。Ⅰ组采用手术治疗;Ⅱ组采用硬膜外阻滞治疗;Ⅲ组采用硬膜外阻滞加骨盆牵引治疗。比较三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三组患者年龄、治疗前病变范围与症状无明显差异。出院时Ⅰ、Ⅱ、Ⅲ组的疗效优良率分别为85%、87%、95%;出院后120例均随访一年,Ⅰ、Ⅱ、Ⅲ组的优良率分别为82%、82%、9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宜首选非手术治疗,以硬膜外阻滞加骨盆牵引为最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腰椎间盘突出症几种诊断方法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4.
腰椎间盘突出症两种微创手术方法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研究比较显微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MSLD)与椎间盘镜(MED)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方法和疗效,为LDH的微创治疗提供经验参考和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单节段LDH微创治疗病例,两组各100例,比较手术时间、术中情况、住院时间、并发症,以及疗效等指标。结果两组疗效优良率均达到90%以上,无显著性差异;在手术成功率及手术时间上MSLD组优于MED组。结论此两种微创方法疗效满意,技术方法无明显差异。MSLD具有操作简单,适应证宽等优点,作为目前微创治疗方法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5.
两种牵引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成鹏  郎海涛  杨红  陈夷 《中国骨伤》2000,13(5):287-287
本研究比较了传统牵引疗法及多方位牵引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1 临床资料  22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男146例,女76例;年龄15岁~67岁。病程1周~7余年。全部病例均根据临床表现和CT或MRI检查确诊,并由理疗科复诊。2 治疗方法  全部病例按理疗号随机分成两组。传统牵引疗法组计115例,采用日本产SD502牵引治疗机行骨盆牵引。患者取仰卧位,牵引重量从30kg开始,根据患者情况适当增加,持续牵引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2个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快速牵引治疗组计107例,采用山东医疗器械研究…  相似文献   

6.
两种牵引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腰椎间盘突出症两种手术方法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腰椎间盘突出症两种手术方法的疗效比较孟琪瑛1严力生1李国东1章祖成1钱海平1下腰椎术后不稳是导致下腰椎手术失败的原因之一。生物力学研究认为椎板切除范围越大,越易出现术后不稳〔1〕,但又有文献报道广泛椎板切除后,经术后长期随访,无明显不稳〔2〕。作者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ED)和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6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MED组(48例,采用MED治疗)和PTED组(48例,采用PTED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采用疼痛VAS评分及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手...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经手术证实的2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物理检查加X线平片、脊髓造影、CT扫描结果进行了对照分析。男197例,女71例。平均年龄51岁。发病时间平均6年8个月。物理诊断加X线平片与手术探查的符合率为87.3%,脊髓造影为97.2%,CT为70.1%。作者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术前诊断根据典型症状,体征进行诊断是目前一种主要手段,脊髓造影最可靠,CT扫描不宜首选或作常规检查,更不能单凭CT所见而进行手术。  相似文献   

10.
刘鸣  马志 《颈腰痛杂志》2004,25(5):335-336
目的 比较经皮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automated pereutaneous lumbardiscectomy,APLD)、经后路显微内窥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传统开窗椎间盘髓核摘除术3种术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在相同时间段内,3组病例采用统一的选择标准、疗效评定标准、手术由专人操作。结果 均获12个月以上的随访,用Ridit分析法对3种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论 APLD是治疗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较好方法;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传统手术的微创化,其手术技能基本同传统开窗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可作为单间隙旁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三种不同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三维多功能牵引、经皮穿刺切吸术 (APLD)及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2 80例 ,全部病例均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经CT确诊。结果 随访 2~ 48个月 ,总优良率达 90 2 %。并发症 :三维牵引 2 0 6 % ,APLD10 % ,开放手术 5 88% ,总并发症为 4 6 4% ,取得了较好疗效。结论 选择治疗方案应根据病人年龄、病史、体症、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病情 ,其次根据医院设备条件 ,医生对穿刺技巧及手术熟练程度来决定。治疗方案选择得当是预防并发症、减少复发率、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三种不同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采用三维多功能牵引、臭氧加射频法及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89例,全部病例均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经CT或MRI确诊。结果随访2~40个月,总优良率达90.5%。并发症发生率:三维牵引3.0%,臭氧加射频法2.5%,髓核摘除术3.2%,总并发症为3.1%,取得了较好疗效。结论选择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年龄、病史、体症、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病情,其次根据医院设备条件,医生对穿刺技巧及手术熟练程度来决定。治疗方案选择得当是预防并发症、减少复发率、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三种不同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方法:报告了36例临床诊断为腰突症患者,均先行脊髓造影后又行CTM检查。结果:经手术证实,脊髓造影诊断符合率为875%,CTM诊断符合率为969%。结论:故CTM检查诊断准确率较脊髓造影高,且CTM对于腰椎间盘膨出或小关节突肥大合并侧隐窝狭窄也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其治疗分为非手术和手术两种。Mcculloch认为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是椎间盘突出症的保守治疗中最后步骤。我院自1996年5月~1998年6月,共有185例患者分别接受盘内、盘外注射胶原酶化学溶解术,临床效果比较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185例,其中男114例,女71例,年龄20~72岁,平均年龄43岁,病例中L_4~L_5间隙突出98例,L_5~S_1 40例,L_4~L_5、L_5~S_1同时突出者23例,L_2~L_3、L_3~L_4及三个以上同时突出者9例。其中突出自0.3cm~1.6cm大小不等,平均突出0.68cm,行L_4~L_5注入胶原酶119例,L_5~S_1注入48例,L_3~  相似文献   

16.
17.
三种硬膜外注射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疾病,保守治疗是临床有效的方法,我科从1999年开始选用醋酸曲安奈德加利多卡因胶原酶盘外注射和醋酸曲安奈德加利多卡因再加透明质酸钠三种硬膜外注射方法治疗181例,对于髓核突出<0.5 mm,髓核突出≥0.5 mm或者髓核脱出和伴有椎管狭窄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各有明显的适应证和显著的疗效,现将临床观察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9.
疼痛是所有腰腿痛病例共同的临床症状,但疼痛的病因、病理、部位(范围或区域)、强度、性质、演变情况、影响因素与伴随症状等具有一定的特点与规律。这些差异既是特定疾病临床诊断的首要依据,也是鉴别诊断的重要线索。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诊断的前提是一系列的排他诊断,掌握一些类症鉴别诊断的思路与方法,将有助于该病的诊断与鉴别。  相似文献   

20.
三种硬膜外腔注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硬膜外前,后间隙胶原酶复合液注射疗法与传统的硬膜外后间隙阻滞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1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为硬膜外后间隙阻滞组,用药为2%利多卡因5ml,维生素B12 500ug和康宁克通A 40mg混合加生理盐水至20ml,B组为硬膜外后间隙胶原酶复合液治疗组,C组为硬膜外前间隙胶原酶复合液治疗组。B,C两组注药相同,均依 注入2%利多卡因3ml,康宁克通A40mg和胶原酶1200U,总结三组的优良率予以比较,结果:B,C两组优良率分别为74%和90%,疗效均优于A组(52%)(P<0.05和P<0.01),C组优良率亦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硬膜外前间隙胶原酶复合液注射疗法在三种治疗方法中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