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结合作者多年来开展专科门诊和近年来的研究心得,进一步对慢性肾炎的证治进行探讨,提出慢性肾炎可分脾气虚弱,水湿逗留;脾肾阳虚,水湿泛滥;肝肾阴虚、湿热内蕴;心肾阴虚,气血郁阻四型进行辨证施治,本文并对在本病中出现的水肿、蛋白尿、高血压、血尿、肾功能不全的处理提出自己的见解,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2.
附子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 ,临床上随证变通 ,用于治疗脾肾阳虚、风寒外束的痹证 ,尿毒症所致的水肿及重度心衰所致水肿。 3证均属脾肾阳虚、水湿泛滥。此方药味虽少 ,但配伍巧妙 ,临床只要辨证准确 ,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附子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临床上随证变通,用于治疗脾肾阳虚、风寒外束的痹证,尿毒症所致的水肿及重度心衰所致水肿。3证均属脾肾阳虚、水湿泛滥。此方药味虽少,但配伍巧妙,临床只要辨证准确,,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甲状腺功能减退水肿(简称甲减水肿)属中医学水肿病范畴。临床上以脾肾阳虚为多见,病机多为脾肾阳虚,水湿泛滥。中医学认为,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本,能化气行水。肾阳虚衰则水不化气,停聚于内,泛溢成肿。中医治疗甲减水肿的治则温阳健脾。真武汤,具有温阳利水,健脾祛湿的功效,针对甲减水肿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从心气不足,血脉瘀阻;心肾阳虚,水气凌心;肝阴亏虚,水湿内停;肝气郁滞,脾气虚弱;“脾阳虚弱,水湿停聚;肺脾气虚,风热犯表;肺阴不足,痰湿阻肺七个方面讨论了舌象的各种变化,说明舌诊在中医临床辨证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慢性肾衰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发展到后期出现的临床综合症,临床诊治难度很大。杜雨茂教授认为三焦枢机不利是该病发生的基本病机,临证应辨证治疗:肾脾亏虚,湿热余邪留滞,三焦枢机不利,多以六味地黄汤合小柴胡汤化裁;湿浊內郁,壅滞三焦,以小柴胡汤合五苓散化裁;脾肾阳虚,水湿泛滥,浊毒内壅,以真武汤合小柴胡汤化裁;脾肾阳虚,瘀浊壅滞三焦,以连苏饮合真武汤、小柴胡汤化裁。  相似文献   

7.
邓启源以四妙散治疗肾小球肾炎63例二妙散加牛膝、焉米仁为四妙散。风水相搏型。以本方加泡麻黄、土茯苓、益母草;水湿停滞型,加炙黄芪、桂枝尖、土茯苓、茯苓皮;风水泛滥型,加益母草、土茯苓、建泽泻、茯苓反;瘀血阻滞型,加丹参、益母草、赤芍;脾肾阳虚型,加泡...  相似文献   

8.
脾肾阳虚、水湿壅滞而致腰部疼痛,甚则如坐水中,下肢疼痛挛急或稍见浮肿,有时延治或误治则致下肢痿痹,或脾肾阳虚而引起水湿为患的多种疾病,亦可用本方加减治之,疗效较为满意,兹提出以供大家参考。[方剂来源]肾着汤出自仲景《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原著为“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  相似文献   

9.
真武汤由附子、茯苓、自术、自芍、生姜组成,本方出自仲景《伤寒论》,该书太阳病篇和少阴病篇皆用真武汤。笔者体会本方为祛寒利水剂,其用途有二:(1)治阴寒内盛,或误汗亡阳,致心肾阳虚,水饮泛所出现的心悸,眩晕等证;(2)治脾肾阳虚,水湿内停,健运无权,所致的腹痛下利等证。  相似文献   

10.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肾阳虚本质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肾阳虚证的本质。方法:48例慢性心衰患者辨证分为心肾阳虚组(27例)和非心肾阳虚组(21例)。比较两组内分泌激素、肾功能、BNP和LVEF间的差异。结果:心肾阳虚组TSH水平、Cr、BUN、BNP含量明显高于非心肾阳虚组。结论:心肾阳虚型心力衰竭较非心肾阳虚者病情严重,TSH、Cr、BUN、BNP含量升高为其可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杨少山主任医师认为冠心病心绞痛虽病况复杂变化多端,但病仍在心,涉及气血阴阳、肾、肝、脾、肺诸脏。临证中分六型:痰阻气滞、气滞血瘀、气血亏虚、气阴亏虚、心阳不振、阳虚水停,针对上述分型,提出畅胸止痛六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姜德友教授对慢性心力衰竭病因病机及其辨证论治的临床经验。[方法]分析姜德友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辨治思路,阐述姜教授对该病病因病机的认识,详细论证其辨证分型,并附临床医案加以验证。[结果]姜德友教授认为慢性心衰的病因病机是内外相因,本虚标实。本虚系心之本位正气不足,发病初期以心气虚为主,随着疾病的发展变化,最终导致阴阳两虚。标实包括水饮、痰浊和瘀血,进而影响体内水液和血液循行,形成水饮内停、痰浊蕴肺、水血互结、痰瘀互结等证。姜德友教授将慢性心力衰竭分为心气虚证,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气虚血瘀证,心肾阳虚证,阳气亏虚、血瘀水停证5个临床证型,对其症型分别应用心力加、参景益心汤、补气通脉汤、补火汤、自拟参苈加进行治疗。所举验案中,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型,用参景益心汤加减治疗;心肾阳虚证,用补火汤加减;气虚血瘀证,用补气通脉汤加减化裁治疗,疗效显著。[结论]姜教授对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病机、辨治分型及治法方药均具有独到见解,临床上疗效显著,值得学习效法。  相似文献   

13.
充血性心力衰竭病程绵长,病位在心,常累及肺、脾、肾、肝四脏,心肾虚衰为本,阴阳亏虚损及肺、脾、肝三脏,水饮、瘀血、痰湿等邪聚结为标实,为本虚标实之证。治疗当在益气温阳、活血利水,益阴助阳、活血通脉基础上进行辩证施治。首辩病位,以心为本关联五脏,有机分析心与五脏生克制化的关系,以及临床证候出现的规律,调理相关各脏的功能,次辨标本分虚实,权衡缓急,辨明阴阳,分清主次。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介绍导师谈勇教授治疗黄体功能不全(luteal phase defect,LPD)性复发性流产的经验,为临床相关研究提供更多参考。[方法]通过门诊跟师抄方,整理分析临床病例资料,从病因病机及选方用药等方面阐述谈勇教授的临床经验,总结其治疗LPD性复发性流产的学术观点,并列举病案一例加以佐证。[结果]谈勇教授认为LPD病机以肾虚为主,同时涉及心肝脾,病理因素可见气滞、血瘀、痰湿,导致阴阳气血失衡,而发本病。临床上本病以肾阴虚、肾阳虚为本,兼见肝气郁结、脾阳不足、心火旺盛及痰湿瘀阻证,以本虚标实多见,故治疗以补肾为主,佐以疏肝、健脾、宁心、化痰、祛瘀等法。本案患者辨为肾阳虚证,治疗上主要运用滋阴补阳方序贯治疗,黄体期温补肾阳,卵泡期滋补肾阴,在此基础上兼顾疏肝健脾宁心,同时联合西药治疗,配合心理及饮食方面的指导,使阴阳平衡,最终成功妊娠并足月分娩,充分应证了上述辨证思路及治疗经验。[结论]谈勇教授以滋阴补阳方序贯治疗LPD性复发性流产疗效显著,可显著提高临床妊娠率,为临床治疗此病提供了新思路,值得学习和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2-4期患者中医证候证型分布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随机调查患者211例,比较中医证型及慢性肾脏病(CKD)原发病种、分期与中医证型证候间的相关性。结果 211例患者共涉及7个中医证型,其中单纯气虚(定位肺脾肾)52例,气阴两虚75例,单纯阴虚(定位肝肾)32例,为慢性肾脏病的主要3个证型。共涉及3类原发疾病,其中:气阴两虚在肾小球肾炎中表达率最高(40.84%),脾肾气虚在肾小管间质病中表达率最高为(28.78%),高血压相关肾损害组多表现为气血两虚(32%)。本虚证中,阳虚多见于高血压相关肾损害组(88%);标实证中肾小球肾炎易出现浊毒证(75%),高血压相关肾损害组易出现血瘀证(75%)。随着CKD分期及病情的不同,CKD4期的患者最容易表现为气血阴阳虚证,浊毒证及血瘀证逐渐加重,气滞证表现不明显。结论肾小球肾炎与气阴两虚证、浊毒证、血瘀证相关;肾小管间质病与脾肾气虚、浊毒证相关;高血压相关肾损害与气血两虚(阳虚)—血瘀证相关。  相似文献   

16.
痰瘀互结证为冠心病中医临床辨证的重要证候之一,痰浊与瘀血是冠心病发病最主要的两大病理因素,两者相互胶结贯穿该病发生、发展的始终.冠心病病位在心,与肝、脾、肾密切相关,治疗多从痰瘀同治,并根据其发病标本虚实,以及脏腑、气血阴阳失调等不同情况,按气虚、气滞、气阴两虚、阳虚、寒邪、热邪、毒邪的轻重加以辨证施治.该文通过对冠心...  相似文献   

17.
扩张型心肌病属原发性心肌病的一种,西医治疗缺乏特效的方法,预后较差。林钦甫主任中医师认为扩张型心肌病为本虚标实之证,其中以心气不足、心阳虚衰为本,水饮、瘀血病理因素为标,涉及到肺、脾、肾诸脏。治疗上应根据疾病的发展阶段及机体气血阴阳盛衰辨证施法,分期论治。  相似文献   

18.
嗜睡症的病机为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表现为阳虚阴盛,气血亏虚及气郁血瘀,主要与脾、肾功能失调有关,涉及心、肝两脏。临床治疗应谨守病机,辨证论治,常用方为补中益气汤、香砂六君子汤、右归丸、温胆汤、柴胡疏肝散、通窍活血汤等。  相似文献   

19.
袁肇凯教授辨证治疗心病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规律及遣方用药特色等几个方面介绍袁肇凯教授治疗心病(冠心病、心律失常、慢性心力衰竭)的经验,疗效显著.袁教授认为冠心病的主要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责之于心气阴两虚、阳气不足为主,标实责之于寒凝、气滞、痰阻、血瘀,且诸邪每多夹杂,主张补通二法作为本病防治的重要原则.心律失常辨证的关键在于分清寒热属性,快速性心律失常辨证多为心气阴两虚证治以益气养阳,镇静安神;缓慢性心律失常辨证多为心阳气亏虚证,或心脾两虚证治以温阳养心,复脉安神;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病机为心肾阳气虚衰,血瘀水停,临证以强心扶阳、温肾利水为法治疗.  相似文献   

20.
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可出现气虚络瘀病机变化,肺脾肾气虚为本,血络瘀阻为标。认为本病气虚络瘀病机演变过程为久病耗气伤阴,进而导致气阴亏虚,子病及母,肺气亏虚,脾气亦不足,脾气虚则气血生化乏源,后天失养可致肾气亦不足。同时,脾气不足,水液运化失常而致水湿停聚,聚而为痰,亦可导致痰浊阻肺;肾气亏虚,纳气失常,可出现喘息气促。气虚久病入络,无力推动血液运行,血行迟缓而致血液瘀滞不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