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评价马斯平单用或联合用药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重症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 4 6例恶性血液病并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发生严重感染时用马斯平治疗 ,观察其疗效和毒副作用。结果 :4 6例中痊愈 2 3例 ,显效 13例 ,进步 3例 ,无效 7例 ,临床有效率为 78.3% ,细菌总清除率为 6 6 .4 % ,且毒副作用小。结论 :马斯平是恶性血液病并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发生重症感染时初始经验治疗一线用药的首选。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期并发革兰阳性菌感染利奈唑胺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8例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恶性血液病患者,在明确诊断并发革兰阳性菌感染后,给予利奈唑胺注射液治疗。同时观察用药前后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患者经利奈唑胺治疗,痊愈50%(14/28),显效28.3%(8/28),进步7.1%(2/28),无效14.2%(4/28),临床有效率78.6%。细菌清除率78.6%(21/28)。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2%(4/28),其中临床不良反应2例(7.1%,2/28),主要为胃纳减退等胃肠道反应,实验室检测异常2例(7.1%,2/28),表现为一过性血小板减少。结论利奈唑胺是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期并发革兰阳性菌感染的良好选择,患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恶性血液病伴侵袭性真菌感染住院患者病原菌、感染部位分布及疗效有关影响因素,指导临床诊治工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2月~2020年7月收治的137例恶性血液病伴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临床资料,记录其治疗效果、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并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137例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共分离237株真菌,主要为热带念珠菌(21.94%)、白念珠菌(43.46%),感染部位主要为肺部(79.10%)、肠道(12.69%),治疗有效率为62.0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使用糖皮质激素、年龄≥60岁、中性粒细胞缺乏、累计使用抗菌药物>3种为影响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主要为白念珠菌感染,且多发于肺部,而治疗有效率偏低;老年化、使用糖皮质激素、累计使用抗菌药物>3种、中性粒细胞缺乏为影响疗效的重要危险因素,故临床需尽早明确上述因素,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增强疗效。  相似文献   

4.
恶性血液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因接受大剂量、多疗程的化学治疗而有长时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和 (或 )细胞、体液免疫功能缺陷 ,加上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使机体抵抗各种微生物的能力减弱 ,发生各种感染的危险增加。我院近 5年共收治恶性血液病患者 138例 ,其中 71例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化学治疗后出现粒细胞缺乏伴医院感染的特点,以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对16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化学治疗后出现粒细胞缺乏伴医院感染231例次的感染部位、病原体、抗感染治疗方案和疗效进行数理分析.结果:恶性血液病患者化学治疗后出现粒细胞缺乏伴医院感染的部位以呼吸道最常见;病原体以细菌为主;广谱抗菌药的降阶梯治疗对控制感染的有效率及降低与感染相关的病死率均有明显效果.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化学治疗后出现粒细胞缺乏伴医院感染,最常见的是呼吸道细菌感染,使用广谱抗菌药可以有效控制感染,降低与感染相关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中性粒细胞输注治疗血液病严重粒细胞缺乏症的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9例严重粒细胞缺乏症合并感染者接受粒细胞输注的病例资料.结果 8例感染得到控制,1例治疗失败而死亡,无1例出现粒细胞输注的严重不良事件.结论 中性粒细胞输注治疗用于粒细胞缺乏的血液病患者,具有一定疗效,且供受者均耐受良好,其临床价值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7.
粟小莲 《临床医学》2006,26(12):36-36
目的探讨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合并感染的特点,分析感染的因素,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感染发生率。方法对我院1992年2月-2005年10月住院的82例恶性血液病病例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发生感染患者70例,感染率85.4%,入院时即合并感染44例,感染率53.7%,医院感染26例,感染率31.7%,院内感染50例次,感染例次率61.0%。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首位,口腔感染亦常见,其次为尿路感染、肠道感染。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占56%。结论老年恶性血液病感染发生率高,易感因素为老年疾病本身、生理屏障受损、合并慢性病、脏器功能衰退、中性粒细胞减少及自身免疫功能低下,还与化疗有关。预防和控制感染是提高疗效、延长患者生存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处理。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546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546例患者中并发医院感染者178例,感染率32.7%。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为主。致病菌G(-)杆菌占59.5%,高于G(+)球菌(35.4%)。住院时间长、白细胞数在2.0×109/L以下、原发病为急性白血病和多发性骨髓瘤的恶性血液病患者易发生医院感染。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应对病人进行保护性隔离,及时发现感染,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加强支持治疗。在抗感染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有助于提高抗感染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急性粒细胞缺乏症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87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急性粒细胞缺乏症的护理过程.结果 187例中2例因血小板过低发生颅内出血自动出院,2例因严重肺部感染死亡,3例分别因急性肾功能衰竭、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肺部浸润而死亡,其余180例通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均转危为安.结论 做好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急性粒细胞缺乏症的护理至关重要,扎实有效的护理工作是降低感染发生的关键,帮助患者顺利度过急性粒细胞缺乏期,提高恶性血液病的缓解率,延长患者总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0.
1 恶性血液病患者院内感染的易感因素尽管恶性血液病的化疗及支持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骨髓移植(BMT)又为各类血液病提供了更多根治的机会,但由于疾病本身造成的机体免疫功能缺陷以及大剂量化疗,放疗及皮质激素的应用造成的白细胞减少或粒细胞缺乏、免疫功能减退均极易造成感染的发生.尤其是院内感染,仍然是恶性血液病患者最常见的合并症及主要死亡原因.约60%~75%的白血病和淋巴瘤患者的死亡原因是感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美罗培南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合并中重度感染时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2009年9月在我科住院的96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合并感染后应用美罗培南的疗效。用药剂量为1g每8~12小时1次静脉滴注,疗程〈21d。按卫生部颁发的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判定疗效。结果美罗培南治疗本组恶性血液病合并感染的有效率为78.1%(75/96);在合并败血症7例中,6例有效(6/7);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在0.5&#215;10^9/L以下者,有效率达72.9%(51/7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3%(7/96)。结论美罗培南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感染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分级预防法"用于预防恶性血液病病人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时的医院感染率。[方法]选取经骨髓穿刺及活检确诊为恶性血液病接受化疗的病人,试验组根据病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分为高度易感病人(〈0.5×109/L)、低度易感病人(0.5×109/L-2.0×109/L)两个级别,分别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对照组采用血液科常规护理措施。分别统计医院感染率。[结果]试验组病人的医院感染率50.82%,明显低于对照组(68.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呼吸道感染率、口腔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分级预防法"有效降低了恶性血液病病人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时的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3.
孙晓敏  范旭畅  王兴绒 《护理研究》2011,25(13):1177-1178
[目的]观察"分级预防法"用于预防恶性血液病病人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时的医院感染率。[方法]选取经骨髓穿刺及活检确诊为恶性血液病接受化疗的病人,试验组根据病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分为高度易感病人(<0.5×109/L)、低度易感病人(0.5×109/L~2.0×109/L)两个级别,分别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对照组采用血液科常规护理措施。分别统计医院感染率。[结果]试验组病人的医院感染率50.82%,明显低于对照组(68.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呼吸道感染率、口腔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分级预防法"有效降低了恶性血液病病人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时的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4.
文摘     
儿科早期治疗中性白细胞减少和严重感染粒细胞输血的安全性和疗效[英]/Sachs UJH…//Transfusion.-2006,46(11).-1909背景化疗后重度中性白细胞减少症患者的细菌和真菌感染,尽管给予适当的抗细菌和抗真菌治疗,但死亡率仍然很高。粒细胞输血常被当作附加治疗措施,出于担心会引起肺部反应,临床上往往推迟到感染晚期才被使用。本研究为临床二期前瞻性试验,分析免疫受到抑制儿童的中性白细胞减少和严重感染,早期治疗粒细胞输血的安全性和疗效。研究设计和方法研究对象为27例患血液病或恶性肿瘤及严重中性白细胞减少症儿童,经临床和/或微生物实…  相似文献   

15.
伊曲康唑治疗重症血液病患者真菌感染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伊曲康唑对于重症血液病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疗效.方法 12例重症血液病患者(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2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6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4例),应用伊曲康唑静脉治疗深部真菌感染,部分患者有效后改为口服伊曲康唑混悬液序贯治疗.结果 12例患者中10例有效(有效率83.3%),1例因肾毒性停止治疗,1例为光滑念珠菌感染,根据药敏改为两性霉素B治疗后好转.结论 伊曲康唑治疗谱广,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可以作为重症血液病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一线经验性用药,但需要注意其相关毒副作用,改善患者整体状况,以取得更佳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CD64对血液疾病患者细菌感染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 55例血液病患者和51例非血液病患者根据是否发生细菌感染分为血液病感染组(39例)、血液病非感染组(16例)、非血液病感染组(36例)、非血液病非感染组(15例),检测所有患者的CD64、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计数,并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其灵敏度与特异度。结果血液病感染组患者CD64阳性指数、PCT、CRP水平显著高于血液病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血液病感染组患者CD64阳性指数、PCT、CRP水平与WBC计数显著高于非血液病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病患者CD64阳性指数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73,95%CI为0.727~0.998,灵敏度为0.973,特异度为0.947;非血液病患者CD64阳性指数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42,95%CI为0.853~0.984,灵敏度为0.894,特异度为0.863。恶性与非恶性血液病感染患者CD64阳性指数、PCT、CRP水平与WBC计数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性粒细胞CD64能够作为血液疾病患者细菌感染的诊断指标,对血液病患者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美罗培南初始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骨髓抑制期间中性粒细胞减少合并医院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1例急性白血病住院患儿接受强化疗或骨髓移植后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期感染,感染开始时即使用美罗培南,每次20 mg/kg,每8小时1次,持续静脉点滴3 h以上,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美罗培南初始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骨髓抑制期间中性粒细胞减少合并医院感染的有效率为73.2%(30/41),痊愈率为61.0%(25/41),其中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痊愈率为70.6%(12/1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1/41).结论 儿童急性白血病中性粒细胞减少合并医院感染时,美罗培南作为初始治疗疗效显著,安全性较好,可作为儿童急性白血病骨髓抑制期合并感染的首选药物之一.治疗无效者应高度注意是否合并真菌感染.  相似文献   

18.
恶性血液疾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时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恶性血液疾病在病程中 ,常伴随感染 ,使病情复杂 ,治疗困难 ,病死率高。这种感染与机体的免疫功能低下密切相关 ,尤其是化疗以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甚至缺乏 ,因此这种感染的病原体、临床表现、诊治与转归等均有其特点。本文就恶性血液疾病化疗以后中性粒细胞减少时感染的处理作一介绍。一、恶性血液疾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时感染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一 )恶性血液疾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时感染的诊断1.确定是否存在感染 :恶性血液疾病在化疗期间或化疗结束后感染 ,特别是化疗以后中性粒细胞减少时 ,常表现为单纯的发热 ,但是发热通常又是血液…  相似文献   

19.
070758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急性粒细胞缺乏症的护理/张淑彩…//现代护理.-2006,12(25).-2421~2422回顾性分析187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急性粒细胞缺乏症的护理过程。结果:187例中2例因血小板过低发生颅内出血自动出院,2例因严重肺部感染死亡,3例分别因急性肾功能衰竭、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肺部浸润而死亡,其余180例通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均转危为安。提示:做好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急性粒细胞缺乏症的护理至关重要,扎实有效的护理工作是降低感染发生的关键,帮助患者顺利度过急性粒细胞缺乏期,提高恶性血液病的缓解率,延长患者总的生存期。参…  相似文献   

20.
为比较氟哌酸(norfloxacin)和环丙氟哌酸(悉复欢、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预防恶性血液病伴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细菌感染的效果,作者随机选择801名急性白血病或其它血液病成人住院患者。这些患者均伴有中性粒细胞减少(<1000/mm~3),且持续10天以上。从给予化疗前1—3天开始观察,将患者随机分为二组。一组每12小时口服氟哌酸400mg,另一组每12小时口服环丙氟哌酸500mg。当中性粒细胞>1000mm~3时停止预防性治疗。部分病例还应用了抗真菌或抗病毒预防治疗及中心静脉插管。未应用中性粒细胞输注。801例中有182例因种种原因不能作有效性分析。余619例中319例以氟哌酸治疗,300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