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156例,其中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96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56例,室性心动过速3例,房性心动过速伴阵发性心房扑动1例.156例中152例获得成功,成功率为97.44%.4例出现并发症,占2.56%.在随访1~24个月中,3例(1.97%)复发,而再次行射频消融治疗获得成功.文中对RFCA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疗效作了评价,并对其适应证及术后迟发性房室传导阻滞的防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苏运星 《中国心血管杂志》2001,6(6):355-355,361
目的 总结射频电流导管消融(RFCA)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SVT)临床资料。方法 采用RFCA治疗SVT333例。结果总成功率为97.3%,其中旁道参与的SVT 216例,离断207条,成功率95.8%;房室结折返心动过速(AVNRT)117例,阻断慢径117例,成功率100%;2例出现并发症。随访半年,9例SVT复发(2.7%),再次接受RFCA后获成功。结论 射频消融为治疗SVT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指南   总被引:86,自引:11,他引:86  
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指南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导管消融学组*《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编辑部射频导管消融(RFCA)自1987年应用于临床以来,已使快速心律失常病人的治疗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1991年至今我国有24个省、...  相似文献   

4.
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新起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新起点蒋文平(苏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苏州215006)自1991年《起搏与心脏》报道国内首例(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射频导管消融(RFCA)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以来,迄今治疗病人已逾万例。大量的临床实践无可辩...  相似文献   

5.
对4例房性心动过速(房速)患者进行心内电生理标测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探讨房速的电生理特点。其中男性2例、女性2例,年龄24~56岁,均有明确的房速发作史(10个月~10年),发作时心室率150~220bpm,食管起搏均能诱发与终止房速。心动过速时食管...  相似文献   

6.
全国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资料总汇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全国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资料总汇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导管消融学组《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编辑部参加本次注册的医院和单位共93家,1991年1月1日~1995年5月31日开展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病人共10035...  相似文献   

7.
射频电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射频电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进展同济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于世龙,雷鸣综述毛焕元审校1982年Scheinman与Gallagher始用直流电消融治疗顽固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之后迅速发展,对室上性心动过速(SVT)与室性心动过速(VT)的疗效达50%~...  相似文献   

8.
杨国钧 《山东医药》1997,37(1):52-52
自1987年射频电流消融术首次用于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以来,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射频导管消融术已成为根治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度及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首选方法,其治疗心肌梗塞后室性心动过速、房扑、房性心动过速,亦有不少成功的报道。 射频电流是能够转换为电能量的多种电流形式之一,其频率范围介于可听声音和超声之间。根据频率范围的不同,射频电流可达到三种不同的生物学效应,即电切割、电凝血和电干燥。导管消融即利用其电干燥效应,当射频电极与心肌接触时,引起其邻近组织温度升高,细胞内外水分蒸发,产生边缘清晰的凝固性坏死。由于无直流电消融时的电压伤和电火花,无需全身麻醉,故放电期间病人无明显不适。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对国产和进口射频消融导管治疗的两组心动过速病人进行对比,旨在评价国产温控射频导管的安全性和疗效。  相似文献   

10.
射频消融治疗心律失常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射频消融566例病人中有并发症者12例,发生率2.12%。其中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颤动、血胸、气胸各2例(分别占0.35%),下肢动脉血栓形成3例(0.53%),轻度心包填塞1例(0.17%),均发生于前200例中,表明并发症发生率与操作者经验有关。提出借鉴他人和自己的经验教训,及时认识与正确处理并发症,可以避免其严重后果。严格操作规程,纯熟掌握操作技术与影象学知识,可以使并发症减少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3 例房性心律失常的电生理特性及射频导管消融治疗的结果。男2 例,女1 例;自律性房速1 例,折返性房速1 例,房扑1 例为普通型。对房性心动过速于心动过速发作期采用双大头标测定位以寻找最早激动点;而对普通型房扑则在其折返环的狭部即缓慢传导区进射频电流发放。3 例均获成功。房扑患者术后第4 年复发。结果表明,成功消融房性心动过速的关键在于最早激动点的标测定位,采用双大头法标测可以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成功机会;消融狭区治疗房扑也是切实可行的,但存在房扑再复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经导管射频电消融治疗心动过速的临床应用成都市心血管病研究所燕纯伯综述杜传礼审校自从1981年Scheiman等首先用心内直流电阻断希氏束成功以来,经导管消融成为一种控制难治性快速心律失常的有用方法。但由于直流电消融有许多严重并发症,使其应用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13.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室上性心动过速 ,为射频消融的经典适应证。射频导管消融术已被公认为根治 AVNRT的首选方法 ,成功率达 96 .1%~98.8%。1  AVNRT的电生理特点目前 ,有关房室结的解剖结构、组织学形态以及 AVNRT的折返环路仍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 ,房室交界区存在解剖上或功能上的两条 (偶有多条 )径路 ,即 α径路 (慢径路 )和 β径路 (快径路 ) ,前者不应期短 ,传导速度慢 ;后者不应期较长 ,传导速度较快。组织学上发现快径路为前上组结周纤维 ,位于Koch三角的顶部 ,邻近房室结致密区 ;慢径路为后下…  相似文献   

14.
射频消融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病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80例行射频消融术(RFCA)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中,52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有53条旁路,射频阻断49条,成功率92%。例1第2次RFCA后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1周后安装DDD起搏器;1例大头导管在升主动脉打结;1例术后有左下肢静脉血栓形成;2例术后1个月复查B型超声示轻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26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射频全部成功,1例术后出现1度A-VB,1例出现左侧气胸。2例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射频成功。初步认为射频消融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有一定的并发症(包括Ⅲ度A-VB)。  相似文献   

15.
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射频电能(Rad iofrequency energy)是一种低电压高频(30·0KHz~1·5MHz)电能,在外科电切、电凝、神经外科等领域应用已逾50年。射频消融仪通过患者背部的电极板和导管头端的电极释放射频电能,在导管头端与局部心肌内膜之间电能转化为热能,达到一定温度(46℃~90℃)后,使局部心肌细胞脱水、变性、坏死(损伤直径7~8mm,深度3~5mm),自律性和传导性能均发生改变,从而使心律失常得以根治。1987年SK Huang等在动物试验中证实射频电能可安全地消融房室结,造成完全性房室阻滞,1989年正式应用于人体,从此开始了射频消融根治心律失常的新篇章。自199…  相似文献   

16.
射频导管消融(RFCA)已成为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有效手段。但在如何提高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减少死亡率方面仍有很多问题值得探讨。本文对我院200例射频导管消融治疗作一回顾分析。  相似文献   

17.
在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发育不良(ARVD)患者中的室性心动过速(VT)多为折返机制,关于其射频消融较少报告,现报道2例应用拖带标测技术指导消融ARVD合并的右心室流入道VT。  相似文献   

18.
对254例老年患者行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心动过速发作时出现胸痛和(或)心电图ST段缺血型压低的患者同时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首次RFCA成功率为94.9%(241/254),死亡1例;41例同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2例发现有临床意义的狭窄,均成功施以支架置入术。老年快速心律失常患者RFCA成功率与该疾病总体治疗成功率相似,但术中可能需要特殊器械,应注意避免损伤H is束;有冠心病危险因素患者可同时行冠状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19.
射频导管消融治疗预激综合征和房室结双径路并室上性心动过速,具有安全、无痛苦、创伤少、成功率高等特点。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男性16例,女性5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71岁,其中12例为预激综合征(8例A型、4例B型),9例为房室结双径路。其中71岁的女病人合并有冠心病、高脂血症;1例62岁男性为快速房颤经左侧旁道下传,心室率达250次/分。所有病人均频繁发作室上速,频率170~250次/分,有2例病人发作持续数天,药物不能终止。2材料与方法三根6F4极电极导管(美国Daig公司产品)从下肢股静脉…  相似文献   

20.
1982年,Scheinman等和Gallagher等首先报道直流电(DC)消融房室传导治疗顽固性室上性心动过速。DC消融是非药物治疗顽固性快速心律失常的一项重要进展,在一些病人中取代了外科手术,避免了开胸,减少了病人痛苦,降低了医疗费用。但是,DC消融不无危险,它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因此,限制了其广泛应用,并促使人们寻求更为理想的能量形式。1985年,Huang等首先采用射频电能(RFC)消融犬房室传导形成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