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皮冠状动脉 (下称冠脉 )介入术 (PCI)开展 2 5年来 ,术后冠脉再狭窄一直是困扰临床的一大难题。研究证实 ,术中置入普通支架 (BMS)不能防止术后冠脉内膜的过度增生 ,再狭窄发生率高达 2 0 %~ 30 %。自 2 0 0 1年 9月欧洲心脏病学会议首次公布了 RAVEL 试验结果 (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术后 6个月再狭窄率为 0 )以来 ,PCI真正进入了药物洗脱支架 (Drugeluting stent,DES)时代。1 基本概念DES利用支架的包被物质作为载体 ,携带一定浓度的具有防止内膜增生作用的药物 ,并使其缓慢、稳定的释放 ,可达到预防再狭窄的目的。常用药物包括抗…  相似文献   

2.
药物洗脱支架(Drug eluting stent.DES)被认为是介入心脏病学发展史上又一个新的里程碑.可使经皮冠状动脉(下称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狭窄率降至5%~10%。在当前DES应用(主要是Cypher和Taxus洗脱支架)趋于普遍的情况下.为保证其药物疗效.有必要重视其植入技巧,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后冠脉循环中肾上腺髓质素(ADM)浓度变化与再狭窄的关系。方法:70例冠心病患者分别于术前,冠脉造影后、球囊扩张(PTCA)后、术后10 min采集冠状静脉窦血,同时采集股动脉血,采用放免法测定ADM及内皮素(ET)-1、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浓度。术后6个月或有心肌缺血复发证据时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随访结果显示,再狭窄发生率21.4%(15/70);与PCI术前比较,冠脉造影后冠脉循环中ADM、ET-1、TNF-α水平在有无再狭窄组无明显差异,球囊扩张后再狭窄组冠脉循环中ADM、ET-1、TNF-α含量明显多于无再狭窄组(P<0.01)。结论:球囊扩张后冠脉循环中ADM水平可作为预测PCI术后再狭窄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冠脉循环中肾上腺髓质素(ADM)及内皮素(ET-1)浓度变化与术后再狭窄的关系。方法 70例冠心病患者分别于术前、冠脉造影后、球囊扩张(PTCA)后、术后10分钟采集冠状静脉窦血,采用放免法测定ADM、ET-1的浓度。患者于术后6个月或有心肌缺血复发证据时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随访结果显示,再狭窄发生率为21.4%(15/70),PCI术前及冠脉造影后冠脉循环中ADM、ET-1水平在有无再狭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球囊扩张后再狭窄组冠脉循环中ADM、ET-1含量明显高于无再狭窄组,术后10分钟ADM值在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而ET-1在再狭窄组明显高于无再狭窄组。结论 球囊扩张后冠脉循环中ADM、ET-1水平与术后再狭窄关系密切,可作为预测PCI术后再狭窄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适用于冠脉狭窄大于70%及有明显症状的冠心病(CHD)病人,血管再通率高,创伤小,术后生活质量可明显提高,但PCI术后冠脉极易再狭窄和支架内血栓形成,影响其介入疗效。随着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转变,本研究从新医学模式角度综述PCI术后心脏康复治疗研究新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支架预防经皮冠状动脉(下简称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后冠脉再狭窄的效果及活动平板试验诊断冠脉再狭窄的价值。方法 将60例PTCA成功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PTCA组,联合组在PTCA基础上置入支架,PTCA组单纯行PTCA。两组均于术后1周及6个月分别行次极量活动平板试验;术后6个月重复冠脉造影,观察两组冠脉再狭窄率。结果 联合组术后即刻狭窄率低于PTCA组(P<0.01),术后6个月仍有明显差异(P<0.001),术后6个月两组13例冠脉再狭窄者活动平板试验阳性11例,占84.62%。结论冠脉支架置人具有预防PTCA术后冠脉再狭窄的作用,活动平板试验结合心绞痛复发症状可检出冠脉再狭窄的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血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表达与冠心病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3月在我院行PCI治疗的冠心病病人85例,随访1年。根据病人PCI术后1年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再狭窄组(17例)和未狭窄组(68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ANGPTL4水平,分析血清ANGPTL4与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危险因素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血糖和ANGPTL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CI术后冠心病病人血清ANGPTL4水平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血糖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血糖和ANGPTL4是影响病人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冠心病病人血清ANGPTL4水平低于未狭窄病人,血清ANGPTL4水平与PCI术后再狭窄呈负相...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药物涂层支架预防冠脉介入术后再狭窄效果.方法根据443例冠心病患者病变部位及复杂程度,分别置入药物涂层支架和普通支架(裸支架),并随访1~28个月 .结果除5例行涂层支架者因支架远端夹层形成而再次置入支架外, 手术即刻成功率100% ,术后冠脉造影显示病变残余率(6±4)%,支架完全覆盖病变,血流TIMI3级.仅1例行裸支架者因支架置入血管发生急性闭塞而死亡.随访期间,发生与支架置入有关的再狭窄33例 ,其中裸支架置入32例(64处),药物涂层支架置入仅1例(3处).药物涂层支架置入的再狭窄率(1.23%)明显低于裸支架置入(13.82%),P<0.01 .结论药物涂层支架置入可显著降低冠脉介入术后再狭窄率.  相似文献   

9.
张侃  陈晖 《山东医药》2012,52(4):106-108
近年来,随着冠心病发病率逐渐升高,介入治疗已成为重要的治疗手段。但是介入治疗并发的支架内再狭窄(ISR)使该技术受到极大的限制。再狭窄指PCI后冠脉造影显示血管内径再次狭窄达到或超过50%,伴或不伴临床症状、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等[1]。在金属裸支架(BMS)时代,再狭窄  相似文献   

10.
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由于冠心病(CHD)的危险因素继续存在,术后冠脉再狭窄率依然很高。因此,PCI术后患者的自我管理十分重要。本文就PCI术后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PCI术后康复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再发冠脉事件入院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冠心病PCI术后再发冠脉事件入院患者201例,按HDL-C水平分为3组,〈1.04 mmol/L为低水平组(A组)1,.04~1.54 mmol/L为适当水平组(B组),≥1.55 mmol/L为高水平组(C组),对3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B组和A组比较,年龄较大(P〈0.05)、女性居多(P〈0.01)、总胆固醇水平较高(P〈0.01)。冠状动脉新增单支病变率、支架内再狭窄率A组高于B组(P〈0.05)。HDL-C水平与冠状动脉新增单支病变率、支架内再狭窄率呈负相关。结论 HDL-C水平对冠心病PCI术后冠脉事件有预测价值,HDL-C水平降低对PCI术后疗效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进口药物洗脱支架的发展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自1977年Gruentzig首次成功对冠心病患者实施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以来,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已成为当今冠心病血运重建治疗的重要手段。而PTCA术带来的最大困惑是术后高再狭窄率,20世纪80年代人们致力于激光、旋切、旋磨等技术研究,但收效甚微。1986年Puel和Sigwart在人体内成功置人第1枚金属支架后冠脉内支架置人术迅速普及应用,成为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但支架术后再狭窄问题仍未得到满意解决。2002年美国强生Cordis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1种药物洗脱支架Cypher,将冠心病介入治疗引入了药物支架时代。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DES)使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再狭窄率从PTCA的30%~50%下降到5%水平,冠心病介入治疗发展史上具有革命性意义。  相似文献   

13.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 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熏要手段.联合冠状动脉内支架术的应用显著降低rPTCA后冠脉再狭窄(RestenosiS,RS)的发生率。然而冠脉介入术后6~9个月RS仍有10%~60%”.严重制约了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  相似文献   

14.
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高敏C反应蛋白与冠脉再狭窄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狭窄的关系。方法:选择71例接受PCI治疗并于PCI术后6个月复查冠脉造影的患者,经冠脉造影证实出现支架内再狭窄的患者14例(再狭窄组),未出现再狭窄的患者57例(无再狭窄组),测定入选患者PCI术前和术后血浆PAPP-A,hs—CRP水平并分析其支架内再狭窄情况。结果:再狭窄组患者术后血浆PAPP—A,hs—CRP水平较无再狭窄组显著升高(P〈0.01),且术后PAPP—A,hs—CRP水平与PCI术后冠脉后期内径丢失指数呈正相关(r=0.57,P〈0.01)。结论:PCI术后血浆PAPP-A,hs—CRP水平可以预测冠脉再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作者观察冠心病(CAG)及(或)CAD并发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及其冠脉介入治疗的特点,并追踪观察介入术后冠脉再狭窄情况。  相似文献   

16.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一种成熟的冠心病治疗方法,可以很好的实现血运重建,显著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病残率以及死亡率.然而,PCI使患者受益的同时,也会造成血管再狭窄,虽然术后强效抗血小板药物以及药物洗脱支架的引入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支架植入术后的再狭窄率,但其所致的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和再狭窄仍然不能忽视.因此,深入了解PCI术后再狭窄及相关影响因素将为PCI术后并发症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17.
药物洗脱支架面临新的挑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冠心病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长期以来因绕着心脏介入医师,成为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医师关注的焦点。虽然药物洗脱支架大大降低了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减少PCI术后靶血管重建、主要心脏事件的发生,但最近的研究结果提示,与置入金属裸支架相比,置入药物洗脱支架增加晚期心肌梗死及死亡的发生。主要原因为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在当今药物洗脱支架时代,是否所有的冠心病病人、是否所有冠状动脉病变类型都需要置入药物洗脱支架以及究竟什么病变、病人才能从药物洗脱支架中获益,将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心肌梗死病人血清中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6(CTRP6)表达水平与心肌梗死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于我院心内科行PCI术成功置入药物洗脱支架的180例病人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是否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分为再狭窄组(29例)与非狭窄组(151例)。收集病人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支架使用情况等;检测病人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C-反应蛋白(hs-CRP)等血清生化指标;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CTRP6表达水平,分析其与心肌梗死病人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性;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CTRP6水平诊断心肌梗死病人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的临床价值;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心肌梗死病人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因素。结果:与非狭窄组相比,再狭窄组血清中CTRP6水平降低(P<0.05);再狭窄组总胆固醇(TC)、hs-CRP、TNF-α、IL-6水平及有糖尿病史比例均高于非狭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9.
药物洗脱支架通过释放一种或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至血流和周围组织,抑制炎症反应和细胞增殖、延缓血管内皮化,使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的支架再狭窄率显著降低,并大大拓展了PCI的适应证,为冠心病患者带来了福音。本文就目前临床使用的两种药物洗脱支架(雷帕霉素、紫杉醇)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20.
正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经历了30年的发展历程,而减少术后再狭窄一直是人们努力的方向。单纯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再狭窄高达39%~67%[1],裸金属支架(bare-metal stent,BMS)置入术后再狭窄可达5%~35%[2],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DES)置入术后再狭窄仍达5%~10%[3]。近些年来出现了预防介入治疗术后血管再狭窄的新技术—药物洗脱球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