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产新生儿出生后24 h内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BE CompactX全自动凝血仪,测定208例早产新生儿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并与37例正常新生儿的凝血四项对照比较。结果:早产新生儿中的PT、APTT、TT较正常新生儿对照显著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早产新生儿FIB较正常新生儿显著减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早产新生儿的凝血功能均有异常改变,进行凝血功能常规检测对诊断、指导治疗及预后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探讨早产新生儿出生后24 h内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美国IL公司生产的ACLTOP全自动凝血仪,测定158例早产新生儿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并与30例正常新生儿的凝血四项对照比较。结果:早产新生儿中的PT、APTT、TT较正常新生儿对照显著增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早产新生儿FIB较正常新生儿对照显著减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早产新生儿的凝血功能均有异常改变,进行凝血功能常规检测对诊断、指导治疗及预后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常妊娠期和产褥期妇女凝血功能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正常妊娠期和产褥期妇女不同时期凝血功能主要指标的变化。方法:采用ACL-200型血凝分析仪对163例不同孕期正常孕妇和113例不同产褥期正常产妇及58例健康非孕妇女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的检测。结果:PT、APTT、FIB在妊娠中晚期和产褥初期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TT仅在产褥初期有明显变化。结论:正常妊娠和产褥期妇女不同时期凝血功能多项指标与正常人有差异,医生在诊断孕产妇某些疾病时应充分考虑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和分析肝病患者(急性肝炎、肝硬化)P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的含量(FIB)和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含量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用日本sysmexca7000型血凝仪检测83例肝病患者(急性肝炎组44例,肝硬化组39例)PT、TT、APTT、FIB含量并与80例体检正常对照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肝炎组TT、PT、FIB及APTT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病中肝硬化组TT、APTT及FIB虽然较健康对照组明显改变(P〈0.05)。结论肝病患者(急性肝炎、肝硬化)进行血液的PT、TT、FIB和APTT凝血四项的检测,可早期发现急性肝炎、肝硬化形成的凝血机制障碍,对急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病情的了解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生儿凝血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50例正常新生儿和324例合并肠闭锁等先天性畸形新生儿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r)、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并与50例随机选取的正常成人凝血四项对照比较。结果先天性疾病组新生儿中的PT、AFFF、TT、FIB与正常新生儿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先天性疾病组中的门、APTT较正常成人对照组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IB较正常成人对照组显著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凝血功能指标临床参考区间:PT:12.28~14.57S,APTT:30.31—47.05S,TT:13.80~20.94S,FIB:1.61—3.07g/L。结论新生儿的凝血功能处于低凝状态,建立新生儿常规凝血功能参考区间,对凝血功能进行检测,可早期干预及指导新生儿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凝血四项检测在肝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尚亚娟  樊维 《吉林医学》1999,20(6):331-332
为了解各类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凝血机制障碍和凝血因子损害程度,以及与肝脏损害严重性之关系.采用CA-530到日本东亚全自动血凝仪对141例各类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和30例正常人进行了凝血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时间(APTT)、凝血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自动检测。结果:PT、APTT、TT及FIB在急性肝炎组均在正常范围内(P>0.05);而在慢性肝炎、肝炎肝硬变、重症肝炎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但FIB在肝癌组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其原因可能系病例数量少,伴有或不伴有肝硬变的肝癌病例混淆在一起所致,有待进一步探讨.从肝功能变化上看,肝脏损害程度越严重,凝血指标测定值越高,两者成正比.本结果说明:患病毒性肝炎时PT、APTT、TT、FIB都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联合检测凝血四项指标并动态观察,能较全面完整地反映各类型病毒性肝炎凝血因子损害的程度,对临床预防和治疗出血以及估计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孕妇产前血凝四项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围生期孕妇、特别是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凝血四项指标变化,预防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生。方法孕妇组550例、妊高征组100例与正常对照组100例进行凝血四项指标检测,采用生物学凝固法。结果孕妇组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孕妇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结果低于对照组,而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结果高于对照组;通过Ⅱ检验APTF、PT、FIB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TT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高征组与对照组比较表明APTF、PT、FIB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孕妇产前进行凝血四项指标检测,特别对妊高征患者非常必要;孕妇血浆中FIB浓度要比正常组明显升高;所以动态观察血凝四项指标,特别是FIB结果有着重要临床价值,能及早发现和预防DIC。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溶血标本对coatron1800血凝分析仪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收集本院临床溶血标本40例进行血浆血凝测定。以血红蛋白每下降10 g/L为标准,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溶血3个等级,同时测定3次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凝血酶时间( TT)和血浆纤维蛋白原( FIB);对溶血的干扰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非溶血组与轻度溶血组比较,TT、FIB检测结果差异显著(P<0.05);与中度溶血组比较,PT、TT、FIB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重度溶血组比较,PT、TT、FIB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检测中溶血标本对APTT检测结果影响较小;而对于PT、TT、FIB干扰较大,医务人员应规范抽血,避免由于抽血不当而引起的溶血现象。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及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96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测定其急性期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一二聚体(DD)及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变化,将急性期水平与67例非心脑血管疾病病人对照进行比较,并从脑梗死患者中选取83例,测定其恢复期相关指标水平,与急性期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患者急性期PT和APTT低于对照组,FIB、DD和MPV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T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同一患者恢复期的PT和APTT水平高于急性期,FIB和DD水平低于急性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T和MPV的变化不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脑梗死患者急性期APTT、PT、FIB、D-二聚体和MPV异常,检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凝血功能各项指标和D一二聚体含量的变化可为脑梗死的辅助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监测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临产孕妇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AC-05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PT、APTT、TT、FIB。结果临产孕妇PT低于对照组,而FIB明显高于对照组,APTT、TT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临产孕妇凝血功能增强,处于高凝状态,有利于产后快速止血,产前凝血功能检测对预防产后出血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杨晓霞 《基层医学论坛》2016,(27):3828-3829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凝血四项检验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92例肝硬化患者,按其病情分为肝硬化代偿组48例,肝硬化失代偿组44例,选取同期正常肝功能者46例作为正常对照组,统计分析3组患者凝血四项检验结果。结果肝硬化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均显著长于正常肝功组(P<0.05);肝硬化组纤维蛋白原(FIB)显著低于正常肝功组(P<0.05);肝硬化失代偿组的 PT、APTT、TT 均显著长于肝硬化代偿组(P<0.05);肝硬化失代偿组FIB显著低于肝硬化代偿组(P<0.05)。结论凝血四项检测对于肝硬化患者凝血状况及病情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探讨早期妊娠(6—12周)孕妇和晚期妊娠(38—42周)孕妇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凝血四项结果变化情况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德国BE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对376例在妊娠早期、妊娠晚期的正常孕妇及244例正常育龄非妊娠妇女进行PT、APTT、TT和FIB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妊娠早期组与妊娠晚期组PT、APTT、TT和FIB都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妊娠早期组与正常非妊娠妇女对照组差异不明显;妊娠晚期组与对照组比较, PT、APTT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TT差异不明显(P>0.05),FIB含量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妊娠早期组与妊娠晚期组比较,PT、APTT和FIB有差异(P<0.05),TT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处于妊娠期的妇女凝血功能发生改变,凝血四项作为期间出血倾向的指标,了解不同妊娠期间的凝血状况,预防产前及产中发生产科意外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检验依据,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肝病患者凝血功能相关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测定206例肝病患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酶时间(TT)4项主要凝血指标,并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6例肝病患者检测结果与100例健康者检测结果比较:肝硬化、肝癌患者PT、APTT、TT时间延长(P〈0.01),FTB含量降低(P〈0.01)。慢性肝炎患者PT、APTT时间延长(P〈0.01)。TT、FTB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肝病患者凝血功能4项检测明显异常,且与疾病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肝病患者病程进展及严重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凝血功能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肝硬化组按Child—pugh肝功能分级标准分级,对照组经体检后身体各项指标正常者。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结果:肝硬化和对照组凝血功能测定比较,胛、APTT、TT值均明显延长,FIB值明显降低(P〉0.01)。肝硬化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组间,PT、APTT、TT测定时间逐渐延长,FIB值则逐渐降低,A、B、C级间PT、APTT、TIB测定值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T、APTT、TT时间延长和nB结果降低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具有一致性,肝功能分级愈差,凝血障碍愈明显。故测定凝血功能的变化可作为临床判定肝硬化损害程度及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对62例肝硬化患,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并与24例对照组比较,同时比较肝硬化不同Child-Pugh分级状态时PT,TT和FIB的差异。结果:肝硬化组与对照组比较,PT,TT明显延长,而FIB明显下降,其差异有显性(P<0.01),按肝功能分级A→B→C顺序,显示PT,TT值逐渐延长,FIB值逐步降低,差异均有显性(P<0.01),结论:肝硬化患存在明显的凝血功能障碍,且随着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其凝血障碍越明显。  相似文献   

16.
肝病患者凝血象和红细胞参数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肝病患者凝血象和红细胞参数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85例肝病患者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雏蛋白原(FIB)四项凝血指标测定,并同时进行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和血小板计数(PLT)的检测。结果 85例肝病患者测定结果表明,PT、TT、APTT均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除肝癌外,FIB均较对照蛆明显减低(P〈0.05)。除急黄肝MCV与对照蛆差异无显著性外,其他各项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肝病患者血液患者血液处于明显的低凝状态,提示及时对肝病患者进行凝血因子的检测,有利于预防继发性出血,指导临床治疗,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乳糜血对光散射法血凝仪检测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栋 《中外医疗》2009,28(18):167-167
目的了解不同程度乳糜血浆标本对基于光散射比浊法为原理的血凝仪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醇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的影响,寻找解决和处理对策。方法收集62份外观呈不同程度乳糜标本,分为正常、轻度、中度、重度4组,每份标本分别用手工法和光散射比浊法血凝仪测定PT、APTT、TT、FIB,所得结果进行组内对照和组间比较。结果正常和轻度乳糜血浆标本手工法和仪器法测定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中度和重度乳糜血浆标本检测手工法和仪器法结果此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仪器法测定值明显大于手工法结果。结论在临床凝血检测中,对中度、重度乳糜血浆标本,基于光散射比浊法原理的血凝仪测定结果不可靠,须对标本进行预处理,或改用手工法、磁球法仪器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18.
赵曜 《包头医学》2022,46(1):17-18
目的 :探究凝血四项与老年重症肺炎(Severe Pneumonia,SP)疾病转归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本院86例老年SP患者(2019年1月~2020年3月)作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84例老年非SP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凝血四项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水平、不同转归患者凝血四项水平、分析老年SP疾病转归与PT、APTT、TT、FIB水平与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FIB低于对照组,PT、APTT、TT高于对照组(P<0.05);86例老年SP患者死亡26例、生存60例,死亡者FIB低于生存组,PT、APTT、TT高于生存者(P<0.05);Pearson分析表明,SP疾病转归与FIB(r=0.711)水平呈正相关,与PT(r=-0.632)、APTT(r=-0.598)、TT(r=-0.587)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老年SP患者凝血功能存在不同程度障碍,且与患者病情转归具有一定相关性,早期通过检测凝血四项指标有助于临床判断患者疾病转归情况,为临床预后预测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9.
腹部手术患者凝血指标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45例腹部手术患者手术前后血浆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并与50名对照组的凝血指标比较。结果腹部手术患者术前血浆FIB高于正常对照组,PLT、PT、TT、APTT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术后血浆PLT数量和FIB均显著降低,PT、TT、APTT延长,但FIB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术后死亡组PLT水平低于生存组,PT、TT、APTT、FIB无明显变化。结论腹部手术患者术前常呈高凝状态,术后则可呈现高凝、相对纤溶抑制和低凝,术后PLT降低,PT、TT、APTT延长可作为预测患者死亡的危险指标。  相似文献   

20.
闫莉妍  辛晓敏 《黑龙江医学》2007,31(11):805-806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疾病时凝血4项:PT(凝血酶原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TT(凝血酶时间)、FIB(纤维蛋白原)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美国库尔特ACLFuturaplus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收集GCS评分13-15分18例;9-12分26例;3~8分42例;对照组30例。结果 PT、APTT、TT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发现颅脑损伤不同程度发生凝血功能障碍不同,它们发生凝血功能异常的程度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结论 检测PT、APTT,TT可以了解颅脑损伤患者的凝血功能,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及时了解有无出血倾向,有助于颅脑损伤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