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双源CT定量评估左心室功能的随机误差水平及可信度.方法 选取冠状动脉CTA检查者中病变较轻的受检者共49例,计算左心室的时间-容积曲线及左心室功能指标,包括LVEDV、LVESV、LVSV、LVEF.按照随机误差水平分为A、B、C、D四个等级,依次检验各指标在四个级别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获取A级曲线23例,B级曲线13例,C级曲线10例,D级曲线3例.LVEDV、LVESV、LVSV和LVEF在四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低误差水平曲线出现几率高于高误差水平曲线.(2)A级机误差水平低,最适合心功能测量分析;B级曲线信度一般.(3)C及D级曲线可信度低,结果不准确,不宜用于心功能计算.  相似文献   

2.
杨月娥  毕纯龙  雍敏  么刚 《海南医学》2014,(9):1308-1309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MSCT)在左心室室壁瘤(LVA)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3年7月间我院心胸外科收治的经手术确诊为LVA的患者36例,术前均行MSCT心脏检查和实时三平面超声心动图(RT-3PE),MSCT扫描后通过EBW工作站后处理(VR、MPR)和动态电影播放模式观察病变,对MSCT、RT-3PE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变分布在心尖部27例、前壁6例、下壁3例。MSCT表现为收缩期囊袋状膨突,室壁瘤处局部运动消失或呈矛盾运动,造影剂排空延迟,病变处心肌壁变薄,内壁光滑。术前MSCT诊断正确率为97.22%,与RT-3PE的94.4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56层螺旋CT诊断LVA安全简便,诊断准确性高,可作为左心室室壁瘤影像学检查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3.
抽取我院行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DSCTA)检查确诊为冠心病的100例患者分成老年组53例和中年组47例。DSCTA使用曲面重建和最大密度投影等后处理重建技术,以冠状动脉X线造影检查结果为标准,在段的基础上评价冠脉狭窄程度≥50%的各项指标及差异。结果显示,DSCTA对老年组和中年组冠状动脉的可评价率分别为97.0%、98.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和中年组冠状动脉狭窄≥50%节段发生率分别为12.6%、9.0%,多支血管病变发生率分别为28.3%、6.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SCTA评价老年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150%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依次为92.3%、98.0%、88.0%、98.9%;评价中年组的各项指标依次为96.0%、99.0%、90.6%、99.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DSCTA可作为冠心病的有效筛查和评价方法;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各项指标随着年龄增长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春红  梁立华  吴菊芳  梁涛 《海南医学》2012,23(12):120-123
多层螺旋CT(MSCT)是CT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它的问世极大地拓宽了CT的应用范围和诊断价值,开创了心血管疾病无创诊断的新纪元。目前多层螺旋CT已成为评价心脏功能的重要方法之一。左心室功能的评估能提供左心室整体和局部心肌收缩的信息,对心脏疾病患者的病情分析、治疗方案选择、疗效及预后判断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应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时所获得数据进行冠状动脉重建的同时也能用于评价心脏功能。本文主要就多层螺旋CT在左心室功能评价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双源双能量CT心肌灌注成像近年来应用广泛,在单次对比增强扫描期间即可同时提供心肌内碘分布图,以良好的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 coronary angiography,CTCA)显示冠状动脉疾病的心肌血流动力学改变.文中综述双源双能量CT成像的基本原理及应用于心肌灌注成像的临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评价冠状动脉支架通畅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显示冠状动脉支架的图像质量及支架内腔可见性,探讨双源CT评价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准确性.方法 对78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147枚支架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与支架植入术的平均间隔是(21.8±22.2)个月.采用5分制计分法评价支架的轴位多平面重建图像及通过支架内腔中心的曲面重建图像质量,同时测量支架内管腔直径.其中30例患者有1个月内的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对照,两位评价者独立对支架通畅性进行评价,共60个支架的通畅性得到评价.结果 图像平均质量评分为(1.6±0.6)分,达到优良水平.图像质量与支架直径、支架位置及心率有关.所有支架内腔均为可见,平均支架内腔可见直径比率为(72.2±12.2)%.支架内腔可见直径比率与支架直径及支架位置有关,与心率无关.对于有钙化斑块的支架,钙化部位的支架内腔可见比率明显低于非钙化部位(P<0.001).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对照,双源CT发现了14个支架内再狭窄中的12个,双源CT诊断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7%、95.7%、85.7%和95.7%.支架直径>0.275 cm的支架,CTA诊断支架内再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为100%.双源CT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一致率为93.3%,该一致性与支架直径和心率相关.结论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可部分显示支架内腔,图像质量较好,支架直径和位置对支架内腔的显示及图像质量有明显的影响.双源CT评价直径>0.275cm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准确性较高,可成为冠状动脉支架术后通畅性评价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评价左心室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5例疑诊或确诊冠心病患者同期行心脏64层螺旋CT(64SCT)、超声心动图(Echo)及X线左室造影(LVG)检查,测量射血分数(EF)、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等三种心功能指标,三种方法检查前后不超过1周。结果64SCT与Echo在测定左室功能方面(EDV、ESV、EF)具有高度相关性(r=0.85~0.90,P〈0.01);64SCT与LVG在测定左室功能方面(EDV、ESV、EF)亦具有良好相关性(r=0.75~0.81,P〈0.01)。64SCT较Echo高估了EDV、ESV(P〈0.05),而EF的均值差异无显著性,一致性可被临床接受。64SCT较LVG低估了EF(P〈0.05)。三种参数测量方法均有较好的可重复性。结论64层螺旋CT与X线左室造影、超声心动图所测的EDV、ESV、EF具有较高的相关性、一致性和可重复性。64层螺旋CT是定量评价左心室功能准确、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源CT心肌负荷灌注检查中相关的护理因素。方法对19例临床怀疑心肌缺血或心肌梗塞的患者行双源CT心肌负荷灌注检查的患者在检查前、检查过程中及检查后采用有效的护理流程进行严格的护理。结果 19例患者中的图像均能满足影像学评价,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严格和有效的护理流程是双源CT心肌负荷灌注检查成功和提高图像质量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正常肝脏CT灌注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 探讨CT测量肝脏的血流灌流量的方法。方法 以肝门作为靶层面对 2 3例正常肝行CT灌注扫描 ,从开始注射造影剂 (总量为 3 5~ 40ml,速度 5~ 6 7ml/s)后 7s或 9s开始连续扫描 41或 41 2 5s ,1s(或 0 75s) /层。利用所得图像形成时间 密度曲线 ,根据曲线参数计算灌流量参数。结果 正常肝的肝动脉灌流量为 0 3 78ml·min-1·ml-1,门静脉灌流量 1 12 5ml·min-1·ml-1,肝总灌流量 1 5 0 5ml·min-1·ml-1肝动脉灌注指数为 0 2 5 ,门静脉灌注指数为 0 75。结论 利用本研究的扫描及计算方法可更简便、可靠地测得肝脏的血流灌流量  相似文献   

10.
杨秀勇  杨秀军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6,6(10):1089-1091,F0003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的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诊断与表现。方法 12例脑卒中患者行了脑4层螺旋CT灌注成像(CTP)检查,在工作站生成脑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等局部脑组织血流动力学参数色阶图,并测量兴趣区这些参数值,以t检验比较分析。11例于12h至5天内作了CT复诊。结果 动态CTP显示了11例局部脑组织低灌注区和1例可疑病灶,主要表现为相应区域脑组织BF、BV数值下降、MTT数值增加及其彩阶图异常,12例患者均出现了局部脑组织MTT延长,其中BF、BV、MTT均异常者6例,局部脑组织BF、BV、MTT彩阶图异常范围大于实际缺血区。梗死或可疑梗死灶中心、周边区及对侧相应区域测量的BF、BV、MTT平均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P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有早期诊断价值,其中MTT是缺血性脑卒中反应最为敏感的功能与形态学定量分析指标。  相似文献   

11.
双源CT显示心肌桥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Zhang LJ  Lu GM  Guo H  Huang W  Chen P  Wang JP  Sun ZY  Li L  Cai J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12):826-829
目的 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AG)对照,评价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DSCTCA)检出心肌桥(MB)的价值.方法 53例患者同时进行DSCTCA和CAG.其中16例患者的DSCTCA和CAG数据分别以4D电影模式重组和回放,对照分析两者显示MB的价值.在4D影像上分别测量MB前、后及MB处在收缩期(40.0%)和舒张期(70.0%)的管径,计算MB处在收缩期的狭窄率及其与"挤牛奶效应"出现的关系.结果 53例患者中,DSCTCA检出16例患者有21处MB,检出率30.2%;CAG检出3例患者4处MB,检出率5.7%.在患者和MB的基础上,DSCTCA和CAG检出MB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837,P=0.001).16例MB患者的4D电影显示MB存在不同程度的"挤牛奶效应"及血液逆流.MB在收缩期狭窄程度与"挤牛奶效应"出现率有关(r=0.640,P=0.006).结论 双源CT可较CAG更可靠地再现CAG上的"挤牛奶效应",可作为常规的筛查方法用于排除或检出MB.  相似文献   

12.
双源CT主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评价双源CT在主动脉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并与其他影像学技术进行对照。方法:2007年3月至11月对临床拟诊主动脉病变的57例患者行双源CT主动脉成像。根据双源CT图像确定是否存在主动脉病变以及类型和范围。部分患者行其他影像学检查,并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57例患者中共检出主动脉夹层14例,主动脉瘤20例,主动脉壁内血肿4例,大动脉炎3例,主动脉缩窄3例,主动脉粥样硬化7例,另外6例正常。同时有9例患者进行了超声检查,6例与CTA一致,1例漏诊,2例升主动脉瘤误诊为主动脉夹层。11例行DSA,结果与CTA相近。1例行MRA,与CTA一致。结论:DSCT能够快速而准确地进行主动脉的无创性成像,在主动脉疾病的诊断和评价中具有重要价值,可作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多层螺旋CT评价左心室整体功能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测定左心室整体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9例临床确诊或怀疑冠心病的患者行64层螺旋CT回顾性心电门控增强扫描,用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重建像计算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左室每搏量(LVSV)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与同期X线左心室造影(LVG)结果进行比较。结果64层螺旋CT与LVG在测定左室容积和功能方面具有高度相关性(r=0.887~0.956,P<0.001)。BlandAltman法结果显示,64层螺旋CT与LVG测定LVEDV、LVESV、LVSV和LVEF差值的平均数分别是-2.3ml、4.1ml、-6.4ml和-3.5%,两种检查方法一致性范围分别是-27.2~22.4ml、-10.2~18.4ml、-26.4~13.6ml和-9.8%~3.0%。结论MSCT与LVG在评价左心室整体功能方面的一致性可被临床接受。  相似文献   

14.
肖云华  刘雪辉  杨喜彪  姚晋 《重庆医学》2016,(18):2453-2456
目的:探讨双源CT (DSCT)在评价成人先天性心脏病(ACHD)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行DSCT检查的ACHD患者资料。结果29例患者中,多数合并两种以上畸形,其中,心内畸形20例,包括法洛四联症4例(13.79%),房间隔缺损6例(20.69%),主动脉瓣二叶畸形4例(13.79%),室间隔缺损8例(27.58%);心外大血管畸形19例,包括主动脉缩窄3例(10.34%),动脉导管未闭4例(13.79%),大动脉转位3例,肺静脉异位引流5例(17.24%)。结论 DSC T不仅能清楚显示ACHD患者心脏大血管畸形,还能对患者双肺、气管及支气管进行观察,可以为手术提供详细的解剖学信息。  相似文献   

15.
王娜  蒲红  赵原  陈加源  蒋瑾 《四川医学》2012,33(10):1825-1827
目的评价双源CT血管造影在活体肾供体术前综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8例活体肾供体术前的双源CT血管造影及血管三维成像资料,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8例双源CT血管造影横断面CT及MPR显示双肾大小、形态位置、肾实质密度均正常。VR、MIP显示双肾动脉粗细、形态亦正常;12例VR及MIP也较好显示了双侧肾小盏、肾盂及输尿管上段。其中共计显示了58支肾动脉,包括左肾副动脉2例;57支肾静脉,包括1例左双肾静脉;29支肾盂输尿管,包括1例右侧双肾盂双输尿管。28例活体供体手术结果与双源CT影像所见完全吻合,准确率为100%。结论双源CT血管造影作为术前活体肾供体的有效筛查技术,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燕平 《西部医学》2011,23(4):643-64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原发性肝癌中的价值。方法对25例原发性肝癌进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动态电影模式扫描,所有数据经工作站软件处理并计算组织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time,MTT)、毛细血管通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PS)、肝动脉供血分数(hepatic arterial fraction,HAF),比较肿瘤组织、瘤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各灌注参数的变化。结果肝癌组织BF、HAF明显高于瘤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而MTT明显降低,且具有显著性差异;BV和PS值与正常组织无显著差异。结论肝癌CT灌注参数(BF、HAF和MTT)可有效的评价原发性肝癌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双源CT心脏冠脉低剂量成像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仁伟  韩丹 《医学综述》2009,15(21):3317-3320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无创性冠脉检查方法,如何利用双源CT系统,采用最低限度的辐射剂量冠脉成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低剂量冠脉成像是今后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发展的大方向,因此研究如何有效降低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中的辐射剂量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双源CT在隐匿性肋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有明确外伤史,临床怀疑肋骨骨折而X线检查未发现明确骨折病例的影像资料,采用原始薄层轴位图像结合MPR、MIP、VR后处理技术进行肋骨重建、分析。结果 27例患者中,骨折位于第1、2肋5例,胸肋关节处4例,腋中线处7例,后肋近肋椎关节处5例,膈下肋骨3例,肋软骨3例。同时合并有其他骨及胸腹部脏器损伤。结论双源CT扫描得到的原始薄层轴位图像与多种重建图像相结合能对隐匿性肋骨骨折准确诊断,明显优于X线平片,是肋骨隐匿性骨折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冠状动脉瘘的双源CT血管成像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瘘的双源CT(DSCT)血管成像表现,并与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比较,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CAG确诊为冠状动脉瘘的患者,均行DS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其中10例进行了手术治疗?分析每例患者的DSCT表现,并与CAG及术后结果进行对照?结果:13例冠状动脉瘘DSCT血管成像均获得正确诊断,并可以清楚显示异常冠状动脉的起源?走行?汇入心腔或心外的准确解剖位置以及瘘口的大小和数量?DSCT诊断3例患者合并其他心脏畸形,1例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引起肺动脉栓塞?患者的DSCT有效辐射剂量(ED)为(2.9 ± 1.1)mSv?结论:DSCT血管成像对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并可发现伴随的其他病变,是无创性诊断本病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20.
李伟  冯越  陈伏庆  刘铁 《浙江实用医学》2010,15(4):311-311,331,334
目的探讨双源CT(dual-source CT,DSCT)对冠状动脉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本院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接受DS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9000例,统计冠状动脉瘘的发生率及影像表现。结果 9000例DSCT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中共发现冠状动脉瘘23例,瘘口位于肺动脉20例,左心耳、左心室及冠状静脉各1例。影像表现为左、右或双侧冠状动脉起源畸形血管与肺动脉、左心耳、左心室或冠状静脉相连。结论 DSCT结合多种重建方法可以全程显示冠状动脉瘘的起源、走行及终止,对先天性冠状动脉瘘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