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结直肠锯齿状癌变途径是近年来提出的大肠癌发生的一条新的癌变途径,包括增生性息肉、无蒂锯齿状腺瘤、传统锯齿状腺瘤、混合性腺瘤。与传统的腺瘤-癌途径不同,以β-catenin为核心的经典WNT信号通路在锯齿状癌变途径中可能不起主要作用。β-catenin在锯齿状癌变途径中主要起黏附作用。β-catenin粘附和转录功能的调控机制包括翻译后修饰(磷酸化)和构象变化(C端折叠)。  相似文献   

2.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世界上第3大常见的恶性肿瘤和第4大癌症死亡原因。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对消化系统肿瘤的分类,锯齿状息肉(serrated polyposis,SPs)分为无蒂锯齿状腺瘤/息肉(sessile serrated adenoma/polyps,SSA/P)、增生性息肉(hyperplastic polyp,HP)和传统锯齿状腺瘤(traditional serrated adenoma,TSA)。除传统的腺瘤-癌序列途径,TSA和SSA均可通过锯齿状途径导致结CRC,又因TSA较为罕见,故SSA是该途径导致CRC的主要病变。本文总结了SSA/P的相关因素、组织学表现、分子生物学特征、内镜表现及内镜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的发病率在我国呈逐渐升高的趋势。随着诊治水平的进展,长病程的UC患者逐渐增多,发生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的风险明显增加。UC癌变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长病程、广泛肠段受累、累积炎症负担(cumulative inflammatory burden, CIB)、合并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 PSC)、CRC家族史等,其中炎症的反复发作是癌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colitis-associated colorectal cancer, CAC)与散发性CRC在癌变模式、发生机制、分子特征等方面均存在差异。本文将结合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详细阐述遗传和表观遗传的改变、氧化应激、异常免疫反应以及肠道菌群失调在炎癌转化中发挥的作用。基于危险因素对UC患者进行CAC风险分层,高危患者应进行更频繁的结肠镜监测以便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提出的“锯齿状癌变途径”是一条受到广泛重视的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llcer,CRC)癌变通路[1]。锯齿状息肉主要包括增生性息肉(hyperplastic polyp,HP)、无蒂锯齿状腺瘤(sessile serrated adenoma,ssA)和传统锯齿状腺瘤(tra—ditional serrated adenoma,TSA)。SSA是新近发现的、具有高危恶变倾向的病变,与右半结肠CRC密切相关[2-3]。SSA的早期检出和正确处理是阻止其进展及癌变的重要途径,但目前尚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及处理策略[3]。  相似文献   

5.
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变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遗传易感因素和免疫系统异常所导致的一种肠道慢性炎症性疾病,长期病程可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其中以结直肠癌变后果最为严重.UC导致结直肠癌变的机制十分复杂,从遗传物质到信号转导等的一系列改变可能在UC相关的癌变进程中产生重要影响,同时在发病机制方面,UC相关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与散发性CRC仍存在一定差异性,本文重点就上述方面阐述UC相关结直肠癌变机制.  相似文献   

6.
无蒂锯齿状腺瘤/息肉(SSA/P)是锯齿状病变的一种,具有高度恶变潜能,不同于传统腺瘤的癌变途径,SSA/P可通过锯齿状通路进行癌变,如SSA/P伴细胞异型增生,其进展到结直肠癌(CRC)的时间将会大大提前。但SSA/P在内镜下易被误诊为增生性息肉(HP),鉴于其误诊率及恶变潜能较高,本文对SSA/P的内镜特征、治疗及随访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结直肠锯齿状息肉是一种具有锯齿状隐窝结构的息肉类型,根据WHO分类标准,分为增生性息肉(HP)、无蒂锯齿状腺瘤/息肉(SSA/P)和传统锯齿状腺瘤(TSA)三种亚型。目前认为,除了已知的致癌途径,包括腺瘤—癌、炎症—异型增生—癌变、de novo癌途径,锯齿状通路被认为是结直肠癌发病机制的新途径,而SSA/P被认为是锯齿状通路的早期前驱病变。因SSA/P具有独特的组织结构和临床意义,现对其特征、癌变途径以及治疗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β-catenin在结直肠传统锯齿状腺瘤(TSA)、普通腺瘤及腺癌中的免疫组织化学表达及外显子3基因突变,分析β-catenin与锯齿状腺瘤癌变的关系及意义.方法:收集TSA30例,管状腺瘤/绒毛管状腺瘤(TA/VTA)20例,结直肠腺癌(CRC)21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β-catenin在病变组织中...  相似文献   

9.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第四大原因。大多数结直肠癌由良性腺瘤和结直肠息肉发展而来。在组织学上,结直肠息肉分为腺瘤,锯齿状息肉和其他罕见息肉。直到2010年,结直肠锯齿状息肉通常被认为是无害的病变,病理学家和胃肠病学家将其报告为增生性息肉(hyperplastic polyps, HPs)。然而,锯齿状息肉中的无柄锯齿状病变(sessile serrated lesion, SSL)作为第二常见的锯齿状病变类型,与传统锯齿状腺瘤(Traditional Serrated Adenoma, TSA)一起被认为是CRC的重要前体病变。而SSL由于其扁平、苍白、被覆黏液而经常被漏诊误诊。因此,本文对锯齿状息肉的来源及检测进行了综述,以期能对其进行更早、更准确的识别,减少CRC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结直肠锯齿状病变以往被认为是一种良性病变,近10年的研究表明其具有恶性潜能,锯齿状途径被认为是除腺瘤—癌、炎症—异型增生—癌变、de novo癌途径外新的结直肠癌癌变途径。据最新的世界卫生组织分类标准,锯齿状病变分为增生性息肉、无蒂锯齿状病变和传统锯齿状腺瘤3种类型。由于锯齿状病变具有相对特异的癌变途径及内镜下特点,本...  相似文献   

11.
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癌变途径主要为腺瘤途径(50%~70%)、de novo途径(3%~5%)、锯齿状息肉途径(30%~50%)。目前已有大量研究对锯齿状息肉进行了探讨,但对其癌变机制、内镜特点、治疗策略仍缺乏统一的认识。本文就锯齿状息肉的内镜特征、分子病理特征、治疗策略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溃疡性结直肠炎癌变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溃疡性结直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随着UC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其癌变率也在逐年增加,有资料显示,UC患者终身发生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概率为3.7%,每人每年的发病率为0.3%;UC癌变发生率以美国和英国为最高,每人每年发病率分别为5%和4%,也是UC患者的主要死因之一。目前认为,UC是CRC的一种癌前病变,其并发CRC的危险性较正常人群高20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相关结直肠癌的临床特点及其癌变的可能机制.方法 收集北京协和医院1984年至2008年6例UC相关性结直肠癌,分析其发病情况、临床表现、病理类型、治疗及预后特点,免疫组化检测组织标本中结肠腺瘤性息肉蛋白(APC蛋白)、β-连环蛋白、p53蛋白和Wnt1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 UC的癌变率为1.1%(6/534),女性多见(5/6),平均病程14.3年.临床均呈现典型的UC表现,病变常累及全结肠(5/6),均无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其中直肠癌4例、降结肠癌2例,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预后较差.APC蛋白、β-连环蛋白、p53蛋白和wnt1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6、6/6、5/6和6/6.结论 临床对病变累及全结肠、病程长的UC患者,应注意防止结直肠癌的发生,其癌变过程可能有多途径参与.  相似文献   

14.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CRC的发生是由环境、饮食及生活方式与遗传因素协同作用而引起的。近年来,肠道菌群在CRC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诸多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在结肠黏膜从正常上皮到腺瘤及癌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肠道菌群与CRC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5.
结直肠锯齿状病变是一类腺窝上皮呈锯齿状的息肉,其中广基锯齿状病变具有恶变潜能。广基锯齿状病变和传统锯齿状腺瘤的癌变途径代表了15%~30%的结直肠癌发生途径。但广基锯齿状病变,尤其是伴有异型增生的广基锯齿状病变,在内镜检查、病理诊断中均存在相应的难点。本文就广基锯齿状病变的癌变机制、病理特征、流行病学特征、内镜特征等作一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16.
结直肠锯齿状癌变途径的分子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祥胜  张亚历 《胃肠病学》2008,13(9):559-561
锯齿状癌变途径是近年提出的概念.用来解释一部分缺乏染色体不稳定性结直肠癌的发生,包括部分增生性息肉、无蒂锯齿状息肉、锯齿状腺瘤和混合性息肉。早期发生BRAF突变、DNA高甲基化以及微卫星不稳定是大部分这类息肉的分子特征.经典的Wnt信号通路在这条途径中可能不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WHO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显示,结直肠癌(CRC)发病率已跃居第3位,病死率位列第2位[1]。2020年我国CRC总发病人数为55.5万,位列我国各癌种的第2位。结直肠息肉与CRC的发生高度相关。传统的腺瘤-癌序列途径和锯齿状息肉致癌途径均参与CRC的形成[2]。肠镜检查作为临床发现结直肠息肉的重要检查手段,同时可治疗肠道息肉,降低CRC发病率和病死率[3]。  相似文献   

18.
陈萦晅  乔良 《胃肠病学》2013,(9):513-515
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罹患结直肠癌(CRC)的风险较高。UC相关的异型增生分两种,即腺瘤样异型增生相关性病变或肿块(DALM)和非腺瘤样DALM,后者因恶变风险高,常被建议结肠切除治疗。然而,非腺瘤样DALM与腺瘤样DALM在白光内镜下的表现极其相似,近年来发展了多种内镜新技术有利于两者的鉴别。  相似文献   

19.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在西方发达国家,CRC的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的第2~3位.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饮食习惯的变化,我国CRC发病率亦逐年升高,已跃居第3~5位,特别是大城市的增幅更快.结直肠腺瘤( colorectal adenoma,CRA)是CRC最主要的癌前疾病[1-3].通常认为结直肠肿瘤主要包括CRC和CRA.  相似文献   

20.
正近30年来国人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病率迅速增加,譬如上海市区人群中CRC的患病率从居恶性肿瘤的第6位提升到第2~3位。因此,重视CRC的早期预警和预防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应加强研究。虽然CRC的病因和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有一些已知的发病相关因素为CRC的预警提供了研究方法。无论是遗传性还是散发性结直肠癌,绝大多数均是经过腺瘤癌变而来。所以在50岁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