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6 毫秒
1.
目的探讨危重病患者隐匿性心肌损伤的发生率以及肌钙蛋白Ⅰ(TnⅠ)和APACHEⅡ评分系统在评价危重病患者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检测2002年10月至2005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利用回顾性双盲单中心研究方法分析159例危重病患者血清TnⅠ的质量浓度与APACHEⅡ评分、心肌损伤、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病死率发生的关系。结果在159例危重病患者中有34例(21.4%)患者存在TnⅠ的升高,但34例患者中只有9例(26.5%)诊断为心肌梗死,另25例未发现明显的心肌损伤。TnⅠ升高患者的病死率远远高于TnⅠ未升高的患者(41.2%对16.0%);机械通气的发生率(58.8%对23.2%)和持续时间(7.9d对3.1d)也明显增加;ICU的住院时间也显著延长(10.8d对4.3d);心肌TnⅠ和A-PACHEⅡ评分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心肌TnⅠ增高的患者,APACHEⅡ评分也相应的增高。结论TnⅠ的升高表明危重病患者中并发心肌损伤和功能失调的发生率较高。心肌TnⅠ和APACHEⅡ评分都可以成为危重病患者病死率和存活率发生的独立的预测因子,在评价危重病患者的预后中也发挥重要作用。特别TnⅠ和A-PACHEⅡ评分升高患者的病死率、心肌损伤、机械通气的发生率、ICU住院时间等方面都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
不同性别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不同性别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入选2003-2004年我院住院的sT段抬高AMI患者904例,并随访728例,根据性别分为两组,共随访4.5年.结果 与男性相比,女性入院时合并糖尿病及高血压病者多,左室射血分数(LVEF)低,成功再灌注率低(P<0.05),住院期间病死率明显高于男性.随访期间女性坚持应用β受体阻滞剂明显少于男性,病死率及因再次AMI、心力衰竭再住院率显著高于男性(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是住院期间病死率的独立影响因素(OR=2.130,95%CI 0.954~4.754,P=0.045),但不是远期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多种因素导致女性AMI患者的预后差,重视女性的临床特征,积极干预危险因素才能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疑诊暴发性心肌炎(FM)伴ST段抬高患者行急诊冠脉造影的安全性和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81例诊断为FM患者根据入院后是否行急诊冠脉造影分为造影组(31例)和对照组(50例),比较2组入院心电图特征、院内死亡率、住院期间心肌损伤标志物cTnI峰值、心衰标志物NT-BNP峰值、出院前肝、肾功能、住院天数等。结果:造影组入院心电图ST-T呈急性心肌梗死样改变29例(93.5%)明显多于对照组26例(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造影组院内死亡率、住院期间心肌损伤标志物cTnI峰值、心衰标志物NT-BNP峰值、出院前肝、肾功能、住院天数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诊冠脉造影不增加病死率,不加重病情,提示对疑诊FM伴ST抬高的患者行急诊造影安全可靠。患者能从早期明确诊断中获益,可能有利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住院期间预后是否存在性别差异.方法 连续入选2009年6月~2012年6月因初发STEMI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患者307例,比较男性和女性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特征、病死率和联合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男性患者相比,女性患者平均年龄较大,既往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者较多,院前延迟时间较长,Killip分级≥Ⅱ级者多,有吸烟史者少,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肌酐、三酰甘油水平降低,且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高于男性患者,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不是影响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接受急诊PCI的STEMI患者中,女性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增加,但与男性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性别不是影响接受急诊PCI的STEMI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家庭型呼吸机治疗COPD稳定期的可行性,及其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接受无创机械通气并携带家庭型呼吸机返家的COPD病例20例(治疗组),以同期同等病情住院期间接受无创机械通气,出院后氧气治疗20例作为对照组。通气方式均采用经鼻面罩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观察两组血气分析,每年住院次数、出院后3个月FEV1及死亡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住院期间至出院前基本情况及血气指标,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出院后3个月PaCO2分别为(52.6±10.6)和(77.8±10.5)mmHg(P<0.05),FEV1分别为(74.4±6.8)%和(51.3±9.2)%(P<0.05),平均住院次数分别为(6人次/年)和(29人次/年)(P<0.01),病死率分别为10%和25%(P>0.05)。结论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尽早实施无创机械通气,出院后在稳定期继续间歇使用无创机械通气,能显著减少住院次数,改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延长COPD稳定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影响入住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的高龄(>65岁)重症肺炎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1日至5月31日因重症肺炎入住我院 EICU 的高龄患者,统计其院内病死率,同时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对病死率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了30例重症肺炎患者,平均年龄(81.77±7.78)岁,其中男性19例,平均年龄(79.53±7.25)岁。死亡12人,其中男性8例,平均年龄(81.17±10.20)岁。患者性别、是否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近3个月内是否住院治疗以及是否应用机械通气、气管镜治疗、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Ⅱ评分)与死亡无关,入院时动脉血气分析(ABG)中血乳酸水平以及入院时呼吸频率与院内病死率相关,进一步的多因素分析提示上述指标均不是重症肺炎患者 EICU 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动脉血乳酸水平以及入院时呼吸频率与入住 EICU 的重症肺炎患者院内死亡有关,但不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气管支气管炎(VAP)对机械通气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呼吸机相关性气管支气管炎诊断标准的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进展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分为VAP组(n=27)和对照组(n=4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时抗生素应用情况及治疗结束后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病死率。结果 VAP组多重耐药菌分离率及混合感染率均较对照组高(P<0.05)。27例VAP组患者中有12例接受了合理抗生素用药,41例对照组患者中有38例接受了抗生素合理用药,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VAP组的机械通气时间(14.2±7.3)d明显大于对照组的(9.1±6.5)d(t=3.011,P=0.000);VAP组的住院时间(17.1±7.9)d明显大于对照组的(10.2±6.9)d(t=3.802,P<0.05)。结论早期给予合理抗生素治疗有助于控制呼吸机相关性气管支气管炎的进展,降低其转为肺炎的危险度,对提高患者预后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每搏量变异指导液体复苏在老年脓毒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患者100例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在中心静脉压监测下进行,观察组实施每搏量变异指导,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率及血压情况,治疗后心脏指数、外周血管阻力指数及肺水指数和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30 d内病死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心率慢于对照组,收缩压、舒张压、心脏指数高于对照组,外周血管阻力指数、血管外肺水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30 d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每搏量变异指导下对老年脓毒症患者进行液体复苏,能更好地维持患者循环功能稳定,降低外周循环阻力,提高组织灌注,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HDL-C水平对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住院期间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52例接受急诊PCI的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空腹HDL-C水平分成HDL-C降低组(HDL-C<1.04mmol/L,125例)和HDL-C正常组(HDL-C≥1.04mmol/L,227例)。比较2组住院期间病死率和联合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与HDL-C正常组比较,HDL-C降低组的Killip分级≥Ⅱ级比例和既往糖尿病史比例增加,TC、LDL-C水平下降,TG水平增加(均P<0.05)。HDL-C降低组的住院期间病死率较HDL-C正常组增加(P<0.01),但2组联合心脏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DL-C是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对于接受急诊PCI的STEMI患者,HDL-C水平降低与住院期间病死率增加有关。HDL-C是接受急诊PCI的STEMI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红蛋白(Hb)水平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在1998年1月1日~2002年12月31日期间住院治疗且资料完整的192例慢性心衰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时程为两年。对不同组患者的Hb浓度、血清肌酐浓度、贫血发生率及随访期间的心血管事件等进行比较。结果Hb浓度随着NYHA分级的升高而降低〔Hb浓度在NYHAⅡ级为(13954±2155)g/L,NYHAⅢ级(13055±2212)g/L,NYHAⅣ级(12996±1905)g/L,P<005〕;贫血发生率随着NYHA分级的升高而升高(NYHAⅡ级1667%,NYHAⅢ级2159%,NYHAⅣ级2647%,P<005);与非贫血组比较,贫血组患者的病死率、心衰加重、住院次数、住院天数明显增加(P<005)。结论随心功能下降血红蛋白水平降低,贫血发生率增加;血红蛋白水平越低,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肺炎时患者体温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符合巨细胞病毒肺炎诊断标准的肾移植术后患者97例,根据使用甲基强的松龙72小时后患者体温变化情况分为体温正常组和发热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发热组患者入住ICU人数及入住时间显著高于体温正常组(P〈0.05),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体温正常组(P〈0.05),进展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时间显著快于体温正常组(P〈0.05),机械通气的发生率及带机时间、住院时间、死亡率均显著高于体温正常组(P〈0.05)。结论甲基强的松龙治疗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肺炎患者的体温变化可以反映患者的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红蛋白(Hb)水平与其心功能、肾功能的关系。方法:150例CHF男性患者按照心功能分为三组:NYHA II级组44例、III级组49例,IV级组57例,并随机抽选30例健康体检患者为健康对照组,分析各组心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肾功能指标[血清肌酐(SCr),肾小球率过滤(GFR)],血液学指标[Hb,红细胞(RBC),血红细胞比容(HCT)];根据CHF患者贫血情况分为贫血组(61例)和非贫血组(89例),并对两组上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CHF各组贫血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且随着心衰等级的增加而明显升高(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HF各组心功能各项指标(LVEDd,LVEF,NT-proBNP),肾功能指标(SCr,GFR),血液学指标(Hb,RBC,HCT)均有明显恶化,且随着心衰等级增加而明显加重(P均<0.05);与CHF非贫血组比较,CHF贫血组SCr[(89.78±44.79)mmol/L比(78.79±45.02)mmol/L]、GFR[(86.13±25.42)ml.min-1(1.73m)-1比(67.99±32.12)ml.min-1(1.73m)-1]、LVEF[(55.79±11.34)%比(45.65±12.03)%]水平明显降低,LVEDd[(49.89±8.93)mm比(56.45±11.23)mm]明显增大,NT-proBNP[(945.27±1249.76)pg/ml比(3884.23±2790.42)pg/ml]水平明显升高(P<0.05);线性相关分析显示Hb与LVEDd、NT-proBNP呈负相关(r=-0.346,-0.547,P均<0.05),与LVEF、GFR呈正相关(r=0.453,0.338;P均<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红蛋白下降会显著降低心、肾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联合血浆置换(PE)救治危重患者的临床疗效,并与血液透析或血液透析滤过进行比较。方法 60例危重症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生化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BUN、Cr、和K+均较治疗前降低(P均〈0.01);观察组治疗后CIC、CK、ALT、AST、LDH和D-Di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且下降幅度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通过CRRT持续恒定地清除中小分子毒素、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并对于危重患者联合PE治疗可清除大分子毒素,可为临床危重患者抢救提供更多的手段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危重甲型H1N1流感的救治方案。方法对6例危重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特征、救治方案、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患者中男4例,女2例,中位数年龄40岁。首发症状发热3例,咳嗽咳痰3例;5例最高体温在39.0℃以上;6例患者中3例有基础疾病;6例患者均使用奥司他韦、有创机械通气、甲强龙、低分子肝素钙治疗,4例使用CRRT治疗;6例患者中3例死亡、3例治愈。结论危重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治疗,以抗病毒、改善氧合、减轻炎症反应为主的综合治疗。CRRT、ECMO等技术的使用会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AMI)并低氧血症患者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后患者脑利钠肽(BNP)动态变化,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预后的改善。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3年10月期间收住院的60例 AAMI并低氧血症患者的资料,患者被随机分为无创通气组(28例)与常规治疗组(32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BNP的动态变化及 LVEF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BNP水平及 LVEF均有明显改善(P均<0.05),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无创通气组治疗后 BNP水平[24h:(263.6±23.3)μmol/L比(126.2±21.9)μmol/L]显著降低、LVEF [(40.6±13.1)%比(47.3±14.7)%]显著上升(P均<0.01),随访30d后无创通气组较常规治疗组6 min步行距离(426-550m)者比例为75.0%比59.3%、LVEF [(49.4±12.5)%比(41.1±11.7)%]、存活率(96.4%比90.6%)明显增加,再次住院率(7.1%比12.5%)显著降低(P均<0.01)。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并低氧血症患者早期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和存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分析老年人肾小球滤过率( GFR)和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对老年贫血患病率的影响,探讨老年贫血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其与老年人肾功能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例年龄≥60岁的老年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既往无慢性疾病的健康体检者30人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Cockcroft-Gault方程计算eGFR;根据eGFR分为A组[eGFR> 50ml/( min·1.73m2),62例]、B组[30ml/( min· 1.73m2)≤eGFR≤50ml/( min·1.73m2),114例]和C组[eGFR< 30ml/( min· 1.73m2),24例];66例老年贫血患者再根据GFR估算值(eGFR)分为AA组、AB组和AC组(分组标准同上).测定血红蛋白(Hb)、血肌酐(Scr)、EPO水平.结果 伴随着肾功能水平的降低,老年人贫血患病率呈升高趋势,并且A,B,C3组之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对照组Log EPO与Hb呈负相关(r2=0.219,P=0.009);A组Log EPO与Hb成负相关(r2=0.065,P=0.045),B组Log EPO与Hb之间无相关关系,C组Log EPO与Hb为正相关(r2=0.294,P=0.006);老年贫血患者随着肾功能水平的降低,EPO呈现下降趋势,AA组和A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42).结论 老年人肾功能水平中度减退时贫血患病率即显著增加;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EPO的分泌代偿性增加,但随着eGFR的不断下降,这种代偿机制逐渐减弱;当肾功能水平严重降低时,EPO分泌的减少是老年贫血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联合口服铁剂治疗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贫血患者血红蛋白、心功能、肾功能参数的影响。方法将87例心功能Ⅱ~Ⅳ级(NYHA)的老年CHF合并贫血(Hb〈110g/L)患者随机分至治疗组(n=44例)及对照组(n=43例)。在CHF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口服铁剂,治疗组给予口服铁剂+皮下注射EPO。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血红蛋白、血肌酐、肌酐清除率、心功能、N末端前脑钠肽(NT-ProBNP)变化。结果(1)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治疗组Hb明显升高[(112.1±3.4)g/LVS(98.3±5.4)g/L,P〈0.01],血清肌酐水平明显降低[(162.1±39.3)vmol/LVS(185.0±31.2) μmol/L,P〈0.053,肌酐清除率增加[(43.5±7.1)ml/minvs(38.2±9.O)ml/min,P〈0.053,NYHA心功能分级明显改善(2,5±0.5VS3.2±0.7,P〈0.01),血浆NT-ProBNP显著下降[(1636.3±436.7)ng/LVS(2217.8±960.2)ng/L,P〈0.053。对照组,上述参数均有所改善,但差异无显著性;(2)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治疗组Hb高于对照组,血清肌酐水平低于对照组,肌酐清除率高于对照组,NYHA心功能分级级别低于对照组,血浆NT-ProBNP低于对照组。结论在CHF合并贫血的老年患者中应用EPO和口服铁剂治疗,在纠正贫血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改善心功能(NYHA分级)、肾功能并降低血浆NT-ProBNP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贫血患者心功能、肾功能、血红蛋白的影响。方法将87例心功能Ⅱ~Ⅳ级(NYHA)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及对照组(43例)。在慢性心力衰竭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口服铁剂,治疗组给予口服铁剂加皮下注射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血红蛋白、血肌酐、肌酐清除率、心功能、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治疗组血红蛋白明显升高[(111.2±3.3)g/L比(99.3+4-3)g/L,P〈0.05],血清肌酐水平明显降低[(161.4±39.7)μmol/L比(198.2±41.7)μmol/L,P〈0.05],肌酐清除率增加[(43.8±7.1)ml/min比(39.0±8.8)ml/L,P〈0.05],心功能分级明显改善[(3.1±0.7)比(2.3±0.5)],血浆biT—proBNP显著下降[(11236.1+430.7)ng/L比(2215.3±950.2)ng/L,P〈0.05]。对照组上述参数均有所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患者应用rhGH和口服铁剂治疗,在改善心功能的基础上,可进一步纠正贫血,改善肾功能,降低血浆NT—proBNP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血红蛋白水平与30d心性死亡和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在解放军总医院住院的6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依据血红蛋白水平将其分为A(〈100g/L)、B(100~119g/L)、C(120~139g/L)、D(140~159g/L)、E(≥160g/L)5组。分析不同血红蛋白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30d病死率及并发症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因素。结果30d病死率分别为25.0%,20.4%,10.6%,4.3%和8.5%(P〈0.001);心力衰竭为36.1%,25.5%,20.9%,8.6%和5.1%(P〈0.001);肺炎为33.3%,23.5%,8.5%,2.2%和5.1%(P〈0.001);消化道出血为19.4%,5.1%,0.9%,0.9%和1.7%(P〈0.001);但是,心源性休克和室速/室颤的发生率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偏相关分析显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与患者年龄呈负相关(P〈0.001);与血浆白蛋白和载脂蛋白A1正相关(P〈0.001和P=0.001)。结论依据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其近期死亡和(或)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呈J型曲线,血红蛋白水平越低,近期死亡和(或)严重并发症的风险越大;较多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红蛋白水平低于非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非增强头部CT上显示的基底动脉高密度征(HDBA)与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发病48h内行非增强头部CT检查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103例。根据发病14 d时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将患者分为短期预后不良组(30例)和短期预后较好组(73例)。分析HDBA与患者短期预后的关系。其中75例在发病7 d内行头部CT血管造影(CTA)或MR血管造影(MRA)检查,分析血管病变程度与HDBA的关系。结果①预后不良组HDBA、糖尿病患者所占比率及入院时NIHSS评分高于短期预后较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DBA(OR=0.053,95%CI:0.013~0.213,P<0.01)和入院时NIHSS评分(OR=0.705,95%CI:0.521~0.955,P<0.05)是影响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③75例行血管检查的患者中,28例为HDBA组,47例为非HDBA组。HDBA组和非HDBA组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所占比率分别为71.4%(20/28)和6.4%(3/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DBA可能是影响急性后循环脑梗死短期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