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腺三算子及血氧功能成像技术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46例患有乳腺疾病的妇女行体格检查、三算子及血氧功能成像,超声和(或)乳腺X线检查。共发现153个病灶。在这些病灶中,四项检查中至少有一项提示需要接受手术,通过与术后病理对比,得出各自影像学诊断的准确性。结果146例中61例为恶性。超声检查的敏感性为80.33%,特异性为89.41%,准确性为85.61%,阳性预测值84.48%,阴性预测值86.36%。乳腺x线检查的敏感性为57.89%,特异性为80.36%,准确性为69.03%,阳性预测值75.00%,阴性预测值65.22%。三算子及血氧功能成像检查的敏感性为91.80%,特异性为83.53%,准确性为86.99%,阳性预测值80.00%,阴性预测值94.67%。结论三算子及血氧功能成像检查对乳腺病灶诊断的敏感性、准确性、阴性预测值均优于乳腺X线检查和超声检查,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介于两者之间,对乳腺癌的筛查及诊断有较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阴道镜图像对宫颈疾病尤其对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4年7月~2005年7月我院对253例患者进行阴道镜检查,根据阴道镜图像定位取活组织送病理检查。结果 根据阴道镜拟诊与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完全符合率为62.45%,包括相差一个级别在内者符合率为95.26%,对CIN诊断敏感性为80.70%,特异性63.27%,阳性预测值38.66%,阴性预测值92.54%。结论 阴道镜图像对应阴道镜拟诊与组织病理学有较高的符合率,对CIN的诊断价值在于具有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高的优点,以及早发现宫颈癌,适合作为CIN的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D-二聚体( D-D)与纤维蛋白原( Fg)联合检测对肺血栓栓塞( PE)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共入选521例高度疑似PE的患者,其中住院后确诊为PE的284例;其他疾病对照组237例,包括冠心病心功能不全103例,高血压心功能不全65例,I型呼吸衰竭69例;同时设50例正常健康对照。 D-D、Fg测定分别采用免疫比浊法和Cluass凝固法,在STAGOSTA Compact全自动血凝分析仪上进行。结果 PE患者D-D与Fg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与疾病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D-D诊断PE的敏感性为91.19%,特异性为63.07%,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0.95%和87.86%。 Fg对PE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71.13%和66.89%,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8.01%和70.07%。 D-D与Fg联合检测对PE 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93.31%和60.28%,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9.92%和90.10%。结论 D-D与Fg联合检测可以作为诊断肺栓塞首选筛选试验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4.
奥蜜佳结核抗体检测试剂应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奥蜜佳结核抗体检测试剂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 ①应用重复性实验、标本稀释试验评价其方法学;②应用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等指标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①92例标本3次重复性实验阴性结果总体符合率为100%;②20例标洒3个稀释度稀释试验示检测线性良好;③832例相关人群标本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2.6%,92.2%,95.4%,48.6%。结论 奥蜜佳结核抗体检测试剂方法学质量保证,并以其高的特异性和中度敏感性对结核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其敏感性有待进一步提高,操作方法亦需进一步简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摩拉生物共振诊断治疗仪(MORA-super)检测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变应原的准确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0年5 - 12月就诊于我院变态反应科的139例AR阳性病史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常见的10种变应原测试液为抗原,依次进行生物共振诊断治疗仪检测及皮肤点刺试验检测(skin prick test,SPT),以AR阳性病史及SPT阳性结果与病史相符为AR诊断标准,并以确诊为AR患者的SPT检测结果为标准,评价生物共振诊断治疗仪检测结果.结果 139例患者中SPT阳性且与病史相符124例,确诊为AR,以确诊为AR的124例SPT检测结果为对照,生物共振诊断治疗仪检测屋尘螨符合率为83.8%,灵敏度78.6%,特异度88.2%,阳性预测值84.6%,阴性预测值83.3%;艾蒿符合率为85.5%,灵敏度80.0%,特异度89.2%,阳性预测值83.3%,阴性预测值86.8%.结论 生物共振诊断治疗仪检测变应性鼻炎变应原的检测结果与SPT结果符合率较高,其用于变应原检测确实可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荨麻疹湿疹等过敏性疾病的病因,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采用体外定性的酶免疫分析法,对885例荨麻疹湿疹等过敏性疾病患者血清中特异性I娅及过敏原进行定性检测。结果 885例患者接受特异性IgE检测,阳性768例(86.78%),阴性117例(13.22%),同时接受吸入组阳性为593例(67.01%),阴性为292例(32.99%);632例患者接受食物组阳性323例(51.1%),阴性309例(48.89%);605例患者同时接受吸入及食物两组检测阳性320例(52.89%),阴性285例(47.11%)。吸入组阳性率67.01%,高于食物组阳性率51.11%。根据统计学处理,检测血清特异性IgE及过敏原阳性率结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别(P〈0.01)。结论 利用血清特异性IgE及过敏原检测法寻找可存在的外原性过敏原,为荨麻疹湿疹等过敏性疾病的治疗及预防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7.
应用皮肤试验或鼻粘膜激发试验确定过敏性鼻炎的变应原不仅痛苦,而且有一定危险性。建立一种体外方法确定变应原是十分必要的。本文用ELISA间接法测定血清特异性IgE确定变应原。结果29例蒿属花粉皮试阳性患者,其血清ELISA阳性者22例,符合率76%,阴性者符合率79%。该方法敏感、特异、简单易行,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一种准确率高,容易为超声医师掌握和量化的评估甲状腺结节的方法。方法:对我院超声检出并经病理确诊的244个甲状腺结节进行回顾性评分,利用甲状腺结节超声评分法,计算超声评分法判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拟定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评分临界值。结果:甲状腺结节超声评分法以4分为临界值,其敏感性为85.7%,特异性为83.2%,阳性预测值为70.2%,阴性预测值为92.7%;以5分为临界值,其敏感性为71.4%,特异性为92.8%,阳性预测值为82.0%,阴性预测值为87.5%;以6分为临界值,其敏感性为49.4%,特异性为95.8%,阳性预测值为84.4%,阴性预测值为80.4%。其中4分为临界值敏感性最高,6分为临界值特异性最高,最佳临界值为4分。结论:甲状腺结节超声评分法提高了良恶性甲状腺结节定性评估的准确率,特别是对微小癌的诊断更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肾脏实性占位病变诊断中应用超声造影技术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86例肾脏实性占位病变患者对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常规超声检测和超声造影检测,观察两种检测方法的特异性、准确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将病理学检验结果作为金标准,超声造影的特异性、准确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2%、96.5%、93.0%、74.4%和100.0%;而常规超声的特异性、准确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2.1%、70.9%、59.3%、19.7%、94.2%,超声造影与常规超声在特异性、准确性及阳性预测值方面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在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肾脏实性占位病变诊断中应用超声造影技术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准确性和敏感度,对于临床诊断及鉴别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外周血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在妊娠期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7年12月在北京胸科医院住院的25例根据细菌学或临床诊断的妊娠期结核病患者,及32例妊娠期健康女性,均应用外周血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进行检测,检测结果<24 SFCs/106 PBMCs为阴性,≥24 SFCs/106 PBMCs为阳性,采用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作为评价指标,评价其在妊娠期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在32例妊娠期健康女性中,阳性4例,阴性28例。在25例妊娠期结核病患者中,肺TB 17例,肺外TB 8例,阳性23例,阴性2例;10例细菌学确诊和15例临床诊断结核病的敏感性分别为100.0%(10/10)、86.7%(13/15)。总敏感性92.0%(23/25),特异性87.5%(28/32),阳性预测值85.2%(23/27),阴性预测值93.3%(28/30),阳性似然比7.36(92.0%/12.5%),阴性似然比0.09(8.0%/87.5%)。结论 外周血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在妊娠期结核病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诊断妊娠期结核病的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对照比较方法,分析MORA生物共振仪(MORA)对过敏性紫癜的疗效。方法:将204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采用常规药物治疗、MORA治疗以及药物联合MORA治疗,对治疗前后各组临床评分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三组的治疗前后临床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优于A、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各组均未观察有不良反应发生。③过敏原检测结果显示前三位过敏原依次为屋尘螨、花粉、海鲜类。结论:MORA生物共振仪治疗过敏性紫癜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沈艳芳  雷锐 《医学综述》2013,(2):360-361
目的探讨过敏性疾病患者发病与过敏原的关系,寻找该疾病常见的过敏原,为患者的脱敏治疗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德国摩拉生物共振仪对过敏性疾病(荨麻疹、湿疹、哮喘、紫癜、鼻炎)患者234例进行过敏原检测,回顾性分析常见过敏性疾病患者中各类过敏原阳性率及其分布差异。结果过敏性疾病常见的过敏原有螨虫、环境化学、花粉、真菌、食品添加剂、动物等,食入类过敏原中阳性率最高是鱼类,湿疹阳性率为65.22%,荨麻疹为62.07%;吸入类过敏原以支气管哮喘花粉阳性率最高,为89.74%,昆虫螨虫为79.49%;接触类过敏原以鼻炎的霉菌检出率最高,为77.78%,环境化学物质为66.67%。与部分其他地区相比,恩施地区花粉、尘螨的检出率较高,与本地区植被及气候特点有一定关系。结论摩拉生物系统可用于过敏性疾病病因的检测,过敏原种类全。大多数过敏性疾病患者能找到过敏原,且以螨虫、环境化学、花粉、真菌等为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 DCE-MRI)及弥散加权成像( DWI)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并经组织病理学证实为乳腺癌的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比较DCE-MRI、DWI和二者联合诊断(并联)对78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效能。结果:78例患者经组织病理证实有53个恶性病灶,以及30个良性病灶。 DCE-MRI诊断出64个恶性病灶,19个良性病灶,灵敏度94.3%,特异度53.3%,准确度79.5%。 DWI诊断出61个恶性病灶,22个良性病灶,灵敏度94.3%,特异度63.3%,准确度83.1%。二者联合诊断出55个恶性病灶,28个良性病灶,灵敏度90.6%,特异度76.7%,准确度85.5%。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略有降低,而准确度略有提高,但无统计学差异( P>0.05),特异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DCE-MRI联合DWI可显著提高对乳腺癌良恶性病变的诊断特异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变态反应性疾病吸入物过敏原过筛试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应用e-Star过敏原检测仪进行混合吸入性过敏原(hx901)检测。结果 106例受检患者中,45例hx901阳性,其中41例属呼吸道过敏性疾病,占91.1%。呼吸道过敏性疾病与其他过敏性疾病hx901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41例患者进行了屋尘螨(d1)和(或)粉尘螨(d2)的检测,结果表明hx901和d1、d2的检测结果明显相关(r=0.757,P〈0.05)。结论吸入物过敏原过筛试验对变态反应性疾病明确致敏原和疾病防治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超声检测胎儿鼻前软组织厚度(PT),探讨鼻前软组织厚度与唐氏综合征(DS)的关系,建立超声软指标PT中位倍数(MoM)值,明确PT筛查唐氏综合征的临床价值。 方法 对2012年6月—2014年6月期间在温州市中心医院超声检查的孕16~25周的正常胎儿及DS胎儿进行PT测量,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并行Spearman线性相关分析,采用二次回归模型计算2组MoM(PT)值,并建立风险评估模型,观察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指标。 结果 正常组PT平均值为(3.51±0.91) mm,DS组PT平均值为(5.16±0.79)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3,P<0.05);正常组胎儿PT随孕周增加而增厚,正常胎儿PT的MoM值为1.010,DS胎儿PT的MoM值为1.371。PT为单一指标筛查DS,以5%假阳性率,筛查唐氏综合征胎儿敏感度为58%,阳性预测值为0.46,阴性预测值为0.97,阳性似然比为11.63,阴性似然比为0.44;PT联合年龄高风险筛查DS,以5%假阳性率,敏感度提高到75%,阳性预测值为0.52,阴性预测值为0.98,阳性似然比为14.94,阴性似然比为0.26。 结论 鼻前软组织厚度是孕中期筛查唐氏综合征有效的遗传学超声软指标,唐氏综合征胎儿鼻前软组织厚度较正常胎儿厚。鼻前软组织厚度联合年龄高风险筛查唐氏综合征可以提高筛查敏感度,风险截断值达1/250,应建议行侵入性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阿罗格皮肤点刺试验及脱敏治疗在变应性鼻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阿罗格19种点刺原液进行皮肤点刺试验,组胺液为阳性对照、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并对变应原为螨阳性者进行脱敏治疗。结果:在21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中对螨Ⅱ和螨I变应原呈阳性反应者分别为50.5%和28.6%;对10种变应原的阳性反应在0.4%和6.2%之间;对其余7种变应原的反应均为阴性。对变应原为螨阳性者使用阿罗格标准抗原进行脱敏治疗,疗效满意。结论:阿罗格皮肤点刺试验为变应性鼻炎的特异性脱敏治疗提供可靠依据,也为治疗后的疗效评定提供客观指标;阿罗格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7.
西南地区2071例变应性疾病患儿变应原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刚  陈建平  汪万军  王梅  桂芹  何念海 《重庆医学》2011,40(19):1911-1914
目的探讨变应性疾病常见变应原的致病状况,为变应性疾病流行病学研究及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采用国际标准方法的皮肤点刺试验(SPT),对2 071例变应性疾病患儿做14种变应原测定,并设阳性(组胺)及阴性(生理盐水)对照;以阳性为对照判断标准。结果被检查的2 071例患儿中SPT阳性者1 101例,占53.2%(1 101/2 071)。其中,阳性率在30%以上的变应原有:粉尘螨814例,占39.3%(814/2 071);屋尘螨684例,占335%(684/2 071);其他变应原阳性率均在15%以下。吸入变应原总阳性率51.3%(1 062/2 071),吸入变应原中以粉尘螨和屋尘螨阳性率居高,分别为39.3%(814/2 071)和33%(684/2 071);食入变应原总阳性率24.0%(498/2 071),食入变应原在前2位的为鸡蛋清11.9%和海蟹14.5%。皮肤点刺结果为强阳性(++++)的以粉尘螨和屋尘螨为主,分别为20.9%和16.9%。1~14岁变应性疾病儿童吸入变应原与食入变应原阳性率随年龄增加均有升高趋势,在各年龄分组中吸入变应原与食入变应原,除了1岁~组与3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4,2.481,P>0.05),其余各年龄组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哮喘的吸入性、摄入性变应原皮试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变应性疾病(χ2=71.629,142.773,P<0.01)。结论变应性疾病通常由变应原致病,吸入性变应原为常见变应原,尘螨为首要变应原。皮肤点刺实验对变应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特异性免疫治疗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铜陵地区儿童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变应原谱特征,为本地区儿童常见过敏性疾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患有儿童哮喘和(或)变应性鼻炎、特应性皮炎等患儿50例,男性31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6.32±3.13)岁。所有对象均选用20种变应原进行皮肤点刺试验,以组胺作阳性对照,生理盐水作阴性对照。结果铜陵地区吸入性变应原以粉尘螨的阳性率最高为84%,其次是户尘螨阳性率82%、猫毛和狗上皮阳性率54%。食入性过敏原以海虾的阳性率最高62%,其次为牛肉和鸡蛋黄阳性率58%、花生阳性率56%。儿童哮喘、变应性鼻炎、特应性皮炎患儿均以尘螨类过敏最为常见。结论过敏性因素是儿童过敏性疾病的重要诱发因素,铜陵地区最常见的变应原是尘螨类、狗猫皮毛类和海虾、牛肉,可通过皮肤点刺试验明确过敏原,有助于对儿童常见呼吸道过敏性疾病进行早期诊断及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分析合并肝炎的变态反应性鼻炎患者皮肤点刺试验结果,探讨引起该类人群变态反应性鼻炎的过敏原分布。方法分析43例我院就诊合并肝炎、有变应性鼻炎病史及体征阳性的患者标准皮肤点刺试验结果,组胺为阳性对照,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结果阳性率最高的前三位变应原分别为艾蒿、禾木科植物及粉尘螨,阳性率分别为48.84%、41.86%、39.53%。结论合并肝炎的变态反应性鼻炎,变应原以植物为主,该类人群的变应原分布基本同未合并肝炎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引发上海市郊区儿童过敏性疾病过敏原的分布特点。方法 对800例上海市郊区过敏性疾病患儿(郊区病例组)、100名郊区健康儿童(郊区正常对照组)和450例上海市城区过敏性疾病患儿(城区病例组)进行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SPT)。将郊区病例组患儿按年龄分为婴幼儿组、学龄前组和学龄组,比较各组SPT及各过敏原阳性率。结果 郊区病例组SPT阳性率(73.38%)高于郊区正常对照组(26.00%),低于城区病例组(80.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郊区病例组患儿主要过敏原为粉尘螨和屋尘螨,阳性率分别为57.88%和59.13%。除杂草和橡胶外,郊区病例组各过敏原阳性率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郊区过敏性疾病患儿SPT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海市郊区过敏性疾病患儿的主要过敏原为屋尘螨和粉尘螨;郊区过敏性疾病患儿SPT阳性率低于城区患儿,并与年龄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