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脊柱后凸畸形采取经椎弓根椎体椎间隙截骨脊柱短缩术治疗的疗效。方法方便选取于2009年5月—2014年5月期间该院接收的脊柱后凸畸形患者70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椎板和小关节突截骨术, n=35)与实验组(椎弓根椎体椎间隙截骨脊柱短缩术,n=35),观察两组手术情况、治疗优良率及治疗前后的椎间隙高度、Cobb角。结果实验组下床活动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VAS评分、术中出血量及Cobb角、残余尿量、强烈尿意、初始尿意的膀胱容量分别为(3.28±0.45)d、(76.52±9.12)min、(17.91±2.24)mL、(2.01±0.82)分、(36.15±4.27)mL及6.15±0.69)°、(63.75±7.23)mL、(456.6±51.8)mL、(241.5±28.6)m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优良率97.14%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椎间隙高度(12.65±2.83)mm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脊柱后凸畸形采取经椎弓根椎体椎间隙截骨脊柱短缩术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有利于纠正后凸畸形,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经椎弓根椎体椎间隙截骨脊柱短缩术对脊柱后凸畸形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改善及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6月巩义市中医院收治的86例脊柱后凸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椎板和小关节突截骨术,观察组采用经椎弓根椎体椎间隙截骨脊柱短缩术,比较两组术后疼痛程度(VAS)评分及康复进程(术后引流量、下床活动时间、椎间隙高度、Cobb角)。结果观察组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引流量、下床活动时间、术后1周Cobb角低于对照组,术后1周椎间隙高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经椎弓根椎体椎间隙截骨脊柱短缩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可减轻术后疼痛,缩短引流时间及下床活动,改善脊椎畸形,加快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5年5月我院58例脊柱后凸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经椎板和小关节突截骨术治疗,研究组采用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治疗。综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引流量、下床活动时间、椎体愈合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为(75.78±12.60)min,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伤口引流量及下床活动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Cobb角、出现初始尿意和强烈尿意时的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均低于对照组,椎间隙高度高于对照组的(8.26±1.05)mm(P<0.05)。结论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疗效突出,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少,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纠正后凸畸形,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5.
卿周强 《吉林医学》2013,34(3):417-418
目的:观察经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的效果。方法:对28例脊柱后凸畸形患者采用经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结果:患者手术时间110~200 min,平均140 min;失血量650~1 500 ml,平均850 ml。术后切口Ⅰ期愈合,无感染、脊髓神经损伤、内固定失败。有2例出现短暂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经神经营养等对症治疗后于2周后逐渐恢复。术后胸椎后凸角、腰椎前凸角、骶骨水平角、身高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增高,骶骨后上角至脊柱矢状轴线的距离有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36个月,平均24个月。术后腰痛均消失,无松动、断钉、断棒、假关节形成和矫正度数丢失等并发症,X线片见植骨融合良好,无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结论:采用后路经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手术操作相对简单安全,植骨融合良好,无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可取得较理想的矫形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具体分析实施经椎弓根+椎间盘截骨矫正僵硬型脊柱后凸畸形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治疗的40例僵硬型脊柱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按照临床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行经椎弓根+椎间盘截骨治疗,对照组行经椎弓根截骨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Cobb角、矫正率、VSA评分及并发症。结果:实验组患者各项临床观察指标(Cobb角、矫正率、VSA评分及并发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相对于单纯进行经椎弓根截骨治疗来说,采用经椎弓根联合椎间盘截骨效果更为明显。不但能够增加矫形角度,还可以避免脊髓褶皱,降低患者的神经损害并发症,治疗方案更具科学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脊柱后凸畸形的手术方法和治疗体会。方法:应用经椎弓根椎体截骨Gss内固定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共33例。结果:随访6—28个月,术前Cobb角37°-83°,平均57°,术后Cobb角平均12.5°,平均矫正44.5°,矫正率78.1%。结论:经椎弓根椎体截骨结合Gss内固定术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满意和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经椎弓根闭合楔形截骨术矫正胸腰椎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1月~2009年12月,45例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进行经椎弓根闭合楔形截骨矫形术。其中强直性脊柱炎18例,陈旧性胸腰椎骨折15例,胸腰椎结核12例。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内容包括术前、术后Cobb角以及侧位片上C7~S1水平距离,截骨处融合情况,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评分(ODI)的变化。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36个月。平均手术时间为220分钟,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510ml。术前后凸Cobb角平均为50.8°,术后为11.5°,平均矫正角度36.5°,C7~S1水平距离术前平均110.5mm,术后平均为20.8mm。融合率100%。术前患者腰痛VAS评分平均为7.9分,术后2.8分。术前ODI评分平均为62.3分,术后为29.5分。患者主观满意率97%。2例出现术后神经根损伤症状,未经特殊处理均基本恢复正常。2例术后出现脑脊液漏,经缝合、压迫治愈。结论:经椎弓根截骨术矫正胸腰椎后凸畸形有效、安全,应该进行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截骨部位。  相似文献   

9.
王红辉 《当代医学》2016,(13):39-40
目的 对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行不对称经椎弓根截骨术的有效性及可行性进行探讨.方法 以32例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不对称经椎弓根截骨术.对患者术前、术后矫形效果进行比较,并通过SRS-22问卷量表,对患者术前、术后生活质量变化进行评估.结果 手术平均融合节段(7.03±0.86)个;手术平均时间(4.37±0.21)h;术中平均出血量(1270.3±13.5)mL.冠状位主弯Cobb角、矢状位后凸角度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矫正率分别为(64.35±1.02)%与(63.27±1.12)%.32例患者中冠状面失衡患者12例,接受手术后均恢复平衡;矢状面失平衡患者8例,接受手术后恢复平衡患者6例,仍然为失平衡患者2例.SRS-22问卷量总得分术前、术后分别为(66.46±12.34)分、(84.12±6.41)分,术后评分明显高于术前(P<0.05).32例患者均实现骨性融合,未形成假关节或出现内固定断裂.结论 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行不对称经椎弓根截骨术不仅具有较好的矫形效果,且能够使患者躯体外观及躯体平衡获得显著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腰椎截骨术对于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2月~2011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38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所有患者均经L2或L3行椎弓根腰椎截骨术进行治疗,测量患者治疗前后颌眉角、全脊柱后凸角、胸腰段后凸角、腰椎前凸角等。结果:手术治疗时间平均为258±36分钟,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356±278mL,随访时间为23—7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32±7个月,所有患者均没有出现假关节及神经系统并发症。治疗后患者的颌眉角、全脊柱后凸角、胸腰段后凸角、腰椎前凸角均较治疗前减小,治疗前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经椎弓根腰椎截骨术对于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可以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截骨(PSO)长节段固定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的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PSO长节段固定治疗的65例脊柱创伤后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术中出血量为380~1 850 ml,手术时间90~210 min,术后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均为E级,术后患者疼痛程度和神经功能障碍明显改善。术后2个月及术后2年与术前后凸角和骶骨后上缘与颈7铅垂线的距离(SV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2年椎管狭窄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SO长节段固定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的有效方法,改善后凸畸形重建矢状面的平衡,有效的改善神经功能障碍和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诱发电位监测下经椎弓根截骨短节段固定治疗创伤后脊柱后凸畸形的疗效。方法:笔者2005年3月-2013年7月在采用诱发电位监测下,单纯后路经椎弓根+椎间盘截骨路径,切除后凸顶点(包括伤椎后上角和伤椎上方椎间盘),截骨矫正手术前、后进行系统影像学检查,测量胸腰段Cobb角的变化,治疗11例胸腰椎创伤后凸畸形。结果:术后全部后突畸形均明显矫正,随访无明显加重。随访时间为4~72个月,平均28个月,所有患者疼痛消失,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植骨融合时间为4~6个月。结论:诱发电位监测下经椎弓根+椎间盘截骨治疗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后凸畸形安全、可靠,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14.
刘祥志   《中国医学工程》2014,(10):176-176
目的针对脊柱后凸畸形的患者进行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并观察其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5月-2013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25例脊柱后凸畸形患者,均接受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结果患者失血量600~1400 mL,平均失血量730 mL;手术时间在2~3.5 h,平均时间2.5 h。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无感染及手术失败病例。其中3例出现术后并发症经过对症治疗后康复。与手术之前相比,腰椎前凸角、身高、胸椎后凸角等术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术后1~3年的患者进行随访,患者并没有出现松动、断钉、疼痛等后遗症状,伤口愈合良好。结论椎弓根螺钉技术操作简单,治疗有效,愈合良好,对脊柱后凸畸形矫正效果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后路改良经椎弓根截骨术(modified 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分析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2003年1月至2013年1月采用改良PSO治疗的58例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5例为初次手术患者,13例为翻修手术患者。对所有患者的矫正情况进行随访,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对腰椎功能进行评估。结果:随访24~60个月,平均42个月,手术时间190~430 min,平均285 min(初次手术平均时间为210 min,翻修手术平均时间为345 min);术中失血量为600~1 600 mL,平均950 mL(初次手术为710 mL,翻修手术为1 450 mL);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功能及自我形象的改善,后凸角得到了17.9°±4.3°的矫正,腰痛VAS评分下降(3.1±0.6)分,ODI下降(25.3±5.5)%;所有病例截骨面均获愈合,愈合时间为3~6个月,平均4.5个月。19名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3名患者出现2种并发症。术后12例(20.7%)出现脑脊液漏。3例(5.2%)术前无神经损害症状的患者术后出现一侧大腿麻木、无力,术后3个月后症状消失。4例发生伤口浅表感染,3例出现尿路感染,予静脉抗生素治疗有效。所有病例螺钉位置准确,无神经血管损伤并发症病例出现。结论:改良的PSO作为创伤后胸腰椎后凸畸型治疗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椎弓根钉-棒系统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治疗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我院骨科在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70例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行椎弓根钉-棒系统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对照组30例行前路椎体骨折复位内固定融合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分别为(2305.5±350.8) mL、(4.7±0.6) h,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536.9±405.4) mL、(5.4±1.3)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Cobb角与术前相比均显著减小,且观察组术后的Cobb角为(9.48±1.75)°,明显小于对照组的(13.85±0.9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植骨不融合率为7.50%(3/40),对照组为10.00%(3/3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断钉/断棒/松动、高度丢失发生率及复发率分别为7.50%(3/40)、7.50%(4/40)、2.50%(1/4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10/30)、56.67%(17/30)、50.00%(15/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弓根钉-棒系统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治疗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的疗效确切,并发症少,且能够有效预防术后再畸形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曲小雨 《中外医疗》2011,30(21):72-72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经椎弓根腰椎截骨术矫治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18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手术采用一期后路经L2或L3椎弓根截骨并椎弓根钉一棒系统固定矫形。结果所有病例均获1~5年随访,患者后凸畸形均明显改善,能平视行走及水平仰卧睡眠,双下肢肌力及感觉无损害,大小便功能均正常,截骨处均融合,无假关节形成。结论经腰椎椎弓根截骨结合内固定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脊柱后凸畸形有效手段,可以获得较满意的矫形效果,并具有效果确切、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单节段椎板截骨治疗脊柱后凸畸形赵廷宝,刘晓平,周银,吕金柱(济南军区总医院骨病科,济南市250031)关键词脊柱;椎板;椎板截骨;脊柱后凸;矫形治疗1临床资料本组21例,男19例,女2例,年龄16~41岁,平均26.3岁。强直性脊柱炎为病因者18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患有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疾病的老年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短节段弓根钉版系统内固定方式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骨折手术操作时间、骨折后住院治疗时间、脊柱功能恢复正常时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疾病治疗效果、骨折手术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的例数.结果 观察组患者骨折手术操作时间(70.34±10.58)min、骨折后住院治疗时间(13.39±2.54)d、脊柱功能恢复正常时间(94.17±10.62)d明显短于对照组[(165.34±12.87)min、(18.53±2.10)d、(115.42±13.80)d];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疾病治疗效果(总有效率91.1%)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1.1%);骨折手术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的例数(1例)明显少于对照组(7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应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术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