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徒手注射和肌电图引导定位注射A型肉毒毒素(BTX-A)对脑卒中后前臂屈肌痉挛的疗效. 方法:选择门诊和住院患者30例,按就诊时间顺序分为徒手定位注射BTX-A组(徒手组)与肌电图引导定位注射BTX.A组(肌电组).分别进行BTX-A徒手注射和肌电图引导定位注射,于注射前1天和注射后14天用改良Ashworth分度评分评定患者前臂屈肌的痉挛状态.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前臂屈肌痉挛均有明显改善(P<0.01),肌电组疗效明显优于徒手组(P<0.01). 结论:应用肌电图引导定位进行BTX.A肌肉注射治疗脑卒中后前臂屈肌痉挛能够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刺络拔罐联合局部振动治疗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温州中医院收治的单侧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60例,采用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局部振动治疗组)和试验组(刺络拔罐联合局部振动治疗组),每组各30例,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量表评定(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分级、临床疗效、上肢功能Fugl–Meyer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FMA)、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积分肌电值(integrated electromyogram,iEMG)的变化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MAS分级、上肢功能FMA评分及肱二头肌、肱三头肌iEMG较各组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治疗后的MAS分级、临床疗效、上肢功能FMA评分、肱二头肌及肱三头肌iEMG的改善均不同程度优于对照组,其中试验组的临床疗效、上肢功能FMA评分及肱二头肌iEMG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刺络拔罐联合局部振动法对脑卒中患者的上肢痉挛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痉挛上肢肌张力,同时改善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治疗脑卒中患者肱二头肌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阐明其可能机制。方法:选择脑卒中后肱二头肌痉挛状态患者4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24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联合治疗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于治疗前、治疗2周时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和简化的Fugl-Meyer评分法(FMA)评定2组患者肱二头肌痉挛状态和上肢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肱二头肌MAS和FMA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2周时,联合治疗组患者肱二头肌MAS和FMA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联合治疗组患者肱二头肌M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23)。治疗过程中联合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应用体外冲击波治疗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肱二头肌痉挛状态,且联合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4.
肉毒杆菌毒素注射治疗脑卒中后肢体肌张力增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脑卒中后最常见的后遗症之一就是偏瘫侧肌张力增高或痉挛,导致上肢肘关节屈曲内旋及下肢膝关节过伸性僵硬或强直,更甚者可致畸形,严重影响肢体的功能。近来我们应用A型肉毒杆菌毒素(BTX—A)行肱二头肌、股四头肌肌腹中央注射,并配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肢体肌张力增高,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彩超引导下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脑卒中后上下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及操作可行性。方法 8例因脑卒中致上肢或下肢肌痉挛患者,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引导下,进行痉挛肌肉内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采用改良Ashworth评分(MAS)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MBI)观察注射前、注射后4周肌张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变化。结果注射后4周MAS、MBI的改善均优于注射前(P〈0.05)。结论彩超引导下的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肌痉挛,定位准确,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重复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卒中后上肢痉挛状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小艳  付耀高  赵志华 《广东医学》2006,27(11):1744-1746
目的 观察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重复给予A型肉毒杆菌毒素(BTX-A)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用BTX-A对30例卒中后上肢肌肉痉挛患者重复2次进行局部肌肉注射,2次注射间隔时间为3~6个月,每次注射剂量为200~300U,在每次注射前,注射后3d,7d,1个月,3个月以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定肌肉肌张力的变化,Fud—Meyer上肢运动评测以评价运动恢复程度,修订的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改变。结果 两次治疗后分别与治疗前比较,痉挛肌肉肌张力MAS评分、Fugl—Meyer评分、MBI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7d及1个月差异有显著性(P〈0.01)。第2次注射后与第1次注射后分别比较,3项疗效评价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过程中未发现药物副作用。结论 重复局部肌肉注:时BTX—A治疗卒中后上肢肌痉挛患者疗效无减退,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李红  童光磊  张敏  易昕  蔡云飞 《安徽医学》2013,34(8):1070-1073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注射配合运动疗法和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效果。方法 75例下肢痉挛脑瘫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采用运动疗法;研究组37例采用A型肉毒毒素注射后配合运动疗法和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前后采用改良Ashworth评定量表(MAS)、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88)进行评定。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MAS评分、GMFM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A型肉毒毒素注射配合运动疗法和神经肌肉电刺激可以快速降低肌张力,有效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神经损伤诊断治疗系统定位联合超声引导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脑卒中肌肉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间收治的105例脑中卒痉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5),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神经损伤诊断治疗系统定位联合超声引导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1月后FMA、BBS和FIM明显改善,观察组在治疗后3、6个月的CSI、FMA、BBS及FIM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损伤诊断治疗系统定位联合超声引导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脑卒中肌肉痉挛效果显著,患者身体机能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肌电引导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护理。方法选择88例四肢痉挛型脑瘫患儿,进行非肌电引导定位后多点注射A型肉毒毒素,从注射前、注射中、注射后等方面加强护理和观察。结果 88例痉挛型脑瘫患儿经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均获得良好效果,无一例出现皮下血肿、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对患儿进行规范周到的护理有助于提高肉毒毒素注射疗效,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浮针再灌注”治疗卒中后偏瘫上肢屈肌痉挛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60例卒中后偏瘫上肢屈肌痉挛患者随机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浮针再灌注”。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改良Ashworth(MAS)量表、Fugl-Meyer评定(FMA)量表、肘关节屈曲90°时肱二头肌、肱肌、旋前圆肌杨氏模量平均值(Mean)。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MAS评分低于治疗前,FMA高于治疗前,治疗组MA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肘关节屈曲90°时肱二头肌、肱肌、旋前圆肌杨氏模量Mean值低于治疗前,治疗组肘关节屈曲90°时肱二头肌、肱肌、旋前圆肌杨氏模量Mean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浮针再灌注”疗法可降低卒中后偏瘫上肢屈肌痉挛患者的肌张力,提高上肢运动功能,降低肌肉的硬度,治疗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1.
自1979年第一批A型肉毒毒素(BTX—A)通过了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的认证并作为临床治疗药物以来,国外80年代即开始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咬肌肥大,国内90年代末才开始有使用A型肉毒毒素瘦脸的报道。我院从2007年以来,使用A型肉毒毒素(BTX—A)局部注射矫治单纯性咬肌肥大,以缩窄下面部轮廓84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A型肉毒毒素(BTXA)局部注射治疗肌痉挛已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一种新的定位技术:超声引导的BTXA注射正日益受到重视[1];本文采用超声引导下定位技术、电刺激定位技术、经验定位3种定位方法,对脑卒中后上下肢痉挛肌群进行BTXA注射,进行疗效对比,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BTX-A)对脑卒中后痉挛性肘及手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20例伴有上肢痉挛的患者在BTX-A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4周和12周应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Fugl-Meyer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MAS改善(P〈0.05),改善于注射后2周稳定出现,并至少维持12周。FMA、MBI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BTX-A局部注射可以改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及部分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速牵伸训练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脑卒中患者肱二头肌痉挛状态的疗效,为该方法的推广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56例脑卒中后肱二头肌痉挛状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40min/次,2次·d-1,每周6d)和慢速牵伸训练(15min/次,2次·d-1,每周6d)。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体外冲击波治疗,对照组给予假性体外冲击波治疗。2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2周和4周后分别采用简化的上肢Fugl-Meyer评分法(FMA)、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和改良Ashworth量表(MAS)对疗效进行评估。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2周后2组患者MAS评分明显降低(P<0.05),FMA和MBI评分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M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36),但FMA和MBI评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2周后比较,治疗4周后2组患者MAS评分明显降低(P<0.05),FMA和MBI评分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FMA评分和M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M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慢速牵伸训练联合体外冲击波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肱二头肌痉挛状态,且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应用慢速牵伸训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局部注射肉毒毒素A(BTXA)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因中风致上肢或下肢痉挛患者15例(共20患肢),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将BTXA准确注入到痉挛肌群.注射后佩戴抗痉挛矫形器及常规康复训练.将治疗4周后情况与治疗前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4周,肌肉痉挛的改善程度(MAS)、上肢运动功能(Fugly Meyer评分)、与上肢相关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FIM)、步长、步速均比注射前改善(P<0.05).结论 由于定位准确,超声引导下BTXA注射治疗脑卒中后肌痉挛安全可靠,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肌电引导对提高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脑损伤患者下肢肌痉挛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30例脑损伤后下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前者采用肌电引导A型肉毒毒素注射,后者采用经验注射;按修订Ashworth量表(MAS)进行评价疗效.结果 肌电引导组和非肌电引导组比较,治疗后MA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肌电引导组疗效明显优于非肌电引导组.且下肢肌无力和注射后局部疼痛副作用分别为1例和5例,有显著差异,1~3周后完全恢复.结论 肌电引导可明显提高治疗脑损伤下肢肌痉挛的疗效,且可有效减少副作用发生.  相似文献   

17.
刘雪洁  王敏  朱贵芹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44(3):317-319, 324
目的观察MOTOmed智能训练联合痉挛肌电刺激对脑卒中病人下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3例脑卒中后下肢痉挛病人按电脑抽取随机分为常规组、电刺激组、MOTOmed组,常规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电刺激组采用常规康复及痉挛肌电刺激疗法,MOTOmed组在常规康复上增加痉挛肌电刺激及MOTOmed智能训练,每组各31例。采用改良Ashworth评定量表(MA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在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对病人下肢肌张力、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比较。结果3组病人治疗后与各自治疗前MAS、FMA及MB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治疗后MOTOmed组与常规组及电刺激组MAS、FMA及MB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且MOTOmed组病人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组及电刺激组(P < 0.01)。结论MOTOmed智能训练联合痉挛肌电刺激可明显降低卒中后痉挛病人下肢肌张力,改善病人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8.
痉挛性斜颈(spasmodic torticollis,ST)是因颈部肌肉不随意性持续性强直或阵挛性收缩,产生头和颈部向一侧扭转或阵发性倾斜,常伴局部疼痛。ST是神经系统肌张力障碍性疾病之一。我院自2001年6月至2003年7月采用肌电图引导下A型肉毒毒素(BTX—A)局部注射治疗ST患者18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国产A型肉毒素(BTX-A)肌肉注射治疗卒中后痉挛性足下垂的疗效和安全性,特别是功能性改善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35例脑卒中后难治性、痉挛性足下垂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BTX-A+康复治疗组(A组)18例和单纯康复治疗组(B组)17例。采用电刺激(ES)引导的BTX-A注射方法,将BTX-A分别注射到腓肠肌内外侧头,比目鱼肌和胫骨后肌,注射剂量为300或400U。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4周时评定踝背伸时改良的Ashworth计分(MAS)、下肢的Fulg-Meyer(FMA-下肢)计分和步速。结果 A组患者中有效率为83.3%。治疗后2周、4周时的MAS显著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分别在治疗后2周、4周时有明显降低(P〈0.05)。A组患者的运动功能状态评定:FMA-下肢和步速治疗后虽呈明显提高趋势,但均未达统计学意义(P〉0.05)。BTX-A治疗无严重的副作用。结论 BTX-A结合康复治疗能有效缓解跖屈肌痉挛,但对于功能性改善不理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1例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病人进行A型肉毒毒素肌肉内注射治疗,采用Ashworth法对注射前、注射后2周、注射后4周肌张力进行评分。结果注射后2周与注射前相比治疗各肌群肌张力有显著降低(F=25.92~39.68,q=3.36~8.67,P〈0.05);注射后4周与注射前相比,各肌群肌张力有显著降低(q=4.76~9.38,P〈0.05),但与注射后2周相比肌张力变化不大(q=2.69~3.16,P〉0.05)。结论A型肉毒毒素可明显缓解脑卒中后肢体的痉挛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