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对QT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们将经过冠状动脉造影 (CAG)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 ,按其冠脉病变支数分成三组 ,分别测量每组的QT离散度 (QTd)和较正QT离散度 (QTcd) ,以期探讨冠心病冠脉病变程度对QTd和QTcd的影响。研究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 :70例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术 ,并全部符合以下标准 :1 有 1支及 1支以上主要冠状动脉 (左主干 ,左前降支 ,左回旋支和右冠脉 )或其主要分支 (对角支、边缘支和后降支等 )狭窄≥ 5 0 % ;2 无束支传导阻滞 ;3 无急性心肌梗死 ;4 无严重心功能不全和明显心脏扩大 ;5 入院前未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或停用超过 3…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搭桥(CABG)术对同步12导联心电图QT离散度(QTd)的影响。评估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近4年来126例CABG术者术前与术后不同时间的QTd及心率校正的QT离散度(QTcd)。结果术前的QTd及QTcd均明显高于正常。术后QTd、QTcd均明显减少。较术前差异性显著。结论CABG治疗冠心病疗效显著。QTd及QTcd可作为CABG后血管通畅率的无创性、有效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校正QT离散度(QTcd)变化。方法分别描记56例冠心病患者行PCI术前1天及术后第1、3、7天心电图,测定QTcd。结果PCI术前及术后第1、3、7天QTcd分别为(88.6±10.5)ms、(63.4±8.9)ms、(62.1±10.1)ms(、62.6+9.7)ms,PCI术后各组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术后第1、3、7天各组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成功的PCI能显著缩短冠心病患者的QTcd,从而减少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QT离散度 (QTdispersion ,QTd)的变化。方法 对6 8例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管腔狭窄≥ 75 %而成功行PCI术前、术后 (2 4h、1周 )进行同步 12导联心电图检查 ,测量QTd和QTcd ,还同期测量了 6 2例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术前、术后 (2 4h、1周 )的QTd和QTcd。结果 ①冠状动脉造影组 :冠状动脉造影后 (2 4h、1周 )与冠状动脉造影前的QTd和QTcd比较均无明显改变 (P >0 0 5 )。②PCI术组 :PCI术后 (2 4h、1周 )与术前的QTd和QTcd比较均明显缩短(P <0 0 5 ) ,但术后 2 4h、1周之间的QTd和QTcd比较均无明显改变 (P >0 0 5 )。结论 成功PCI术不仅可改善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 ,而且早期 (2 4h)即可改善冠心病患者QTd、QTcd ,并持续至少 1周 ,从而可能预防早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是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有效方法之一,本研究观察CABG能否改善患者的QT离散度(QTd)。 资料和方法55例进行了CABG的患者(男性45例,女性10例),年龄37-80岁,平均60.1岁。其中48例手术前有不稳定型或劳力型心绞痛,27例有陈旧性心肌梗死。术前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单支病变4例、双支病变5例、3支病变36例、左主干病变4例、合并病变6例;手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0.3的 3例、0.3-0.…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心肌梗塞患者由于局部心肌缺血、心肌纤维化、室壁运动异常等原因,致各区域心肌动作电位不等,复极不均一程度增大,在心电图上表现为QT离散度增加。[BarrCS,etal.QTdispersionandsucldenunexpecteddeathi...  相似文献   

7.
QT离散度与冠状动脉病变血管范围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血管 (冠脉 )病变范围与QT离散度 (QTd)之间的关系。方法 :5 2例经选择性冠脉造影患者常规同步 12导联心电图QTd及QTcd进行观察。结果 :显示有冠脉狭窄的 38例患者 ,其QTd及QTcd均比无冠状动脉狭窄者大 (P <0 0 5 ) ,而单支与双支血管病变患者之间无差异 ,3支以上血管病变患者比单支及双支血管病变患者的QTd及QTcd明显延长 (P <0 0 5 )。结论 :在冠心病患者中 ,QTd及QTcd与冠脉血管狭窄累及的血管数有关 ,心肌缺血及损伤程度越重 ,其QTd及QTcd延长越明显 ,而冠脉血管狭窄程度与QTd及QTcd无相关 ,QTd及QTcd是评价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损伤的一个有意义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治疗对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选择127例行冠状动脉造影且心电图资料完整的患者,据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42例,治疗组85例,分别测定QT离散度(QTd)及校正QT离散度(QTcd)并进行比较。结果(1)介入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QTd及QTcd均明显延长,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介入治疗后QTd及QTcd明显缩短,与介入治疗前相比,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介入治疗后QTd及QTc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成功的介入治疗可缩短QT离散度,改善心肌的复极离散程度,减少心脏危险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s,CABG)对冠心病患者 QT间期离散度(QTd)、QTc离散度 (QTcd)及 JT离散度 (JTd)的影响。方法 测定 33例 CABG术前和术后的 QTd为 CABG组 ,并以 33例确诊为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 ,而暂未行 CABG手术和装支架的病人作对照组。结果  1CABG前和对照组比较 QTd无显著增大 (P>0 .0 5 )。 2 CABG组术后病人的 QTd、QTcd及 JTd显著减小 (P<0 .0 5 )。 3对照组冠状动脉造影术后 QTd、QTcd及 JTd与术前比较 ,无明显改变 (P>0 .0 5 )。结论  CABG能使 QTd、QTcd及 JTd减小  相似文献   

10.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对冠心病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对冠心病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对60例成功行PTCA 及PTCA+支架术的冠心病患者.于术前1 d、术后1~7 d每日定时测定心电图。结果:两组患者PTCA术前QTd及QTcd值均显著高于正常值.PTCA术后各天与术前第1 d比较,均有显著降低(P<0.01)。QTd及QTcd值在术后第1~3 d,较术前有所降低.但仍显著高于正常值水平,至术后第5 d基本降至正常值水平。结论:提示PTCA可降低心绞痛及心肌梗死患者异常的QTd及QTcd值,于术后第5 d接近正常值水平。  相似文献   

11.
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对QT离散度的影响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阐明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CA)对QT离散度(QTd)的影响,并探讨其意义。我们分析48例(心绞痛14例,心肌梗塞34例)CA术前后1天内所记录的心电图,测算QT、QTd、心率校正QT间期(QTc)和心率校正QT离散度(QTcd)。病例分为:心绞痛CA成功组、心肌梗塞CA成功组和CA失败组,分别对3组的4项指标作术前与术后比较。结论:前两组本前与本后QT和QTc差异均无显著性,但术后QTd和QTcd较术前显著减小(分别为38±13vs65±15ms,1.2±0.5vs2.4±0.8;38±16vs66±25ms,1.3±0.6vs2.1±0.9,P均<0.001)。CA失败组术前后4项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成功的CA能显著减小心绞痛和心肌梗塞患者的QTd,提示可能改善患者的预后;术后QTd减小可能反映了顿抑或冬眠心肌的“苏醒”,并表明梗塞区尚有存活心肌。  相似文献   

12.
老年冠心病患者QT间期离散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冠心病患者QT间期离散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苏勇李源张珊红龚卫琴郑昌柱一、对象和方法对象:选择1994~1995年间入院行冠状动脉(以下简称冠脉)造影的老年病例116例,入选病例均无电解质紊乱、心律失常以及服用影响心肌复极药物史。根据冠脉造影结果...  相似文献   

13.
QT间期及其离散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探讨心电图QT间期、QT离散度 (QTd)与冠状动脉病变及其程度和范围的关系。分析 138例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病例的临床及心电图资料 ,观察不同程度和范围的冠状动脉病变对QT指标的影响。结果 :无冠状动脉狭窄病人的QTd为 42 .0± 18.2 4ms,单支病变组及多支病变组的QTd分别为 48.42± 17.11,5 9.15± 2 2 .75ms ,P均 <0 .0 5 ;轻度狭窄组及重度狭窄组的QTd分别为 48.6 7± 2 0 .45 ,5 8.12± 2 1.6 1ms ,P均 <0 .0 5。结论 :QTd延长有助于心肌缺血的诊断 ,并可能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的范围及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成功的冠状动脉介入手术 (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 )对冠心病患者QT离散度 (QTd)的影响。方法 考察 2 5 2例冠心病患者成功进行介入手术前后十二导联同步心电图的结果 ,计算QTd和校正的QT离散度 (QTcd)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 5 2例冠心病患者经PTCA或加支架植入术共处理的病变有 383处 ,除 2 8例外 ,术后QTd缩短明显 ;介入手术前后QTd及QTcd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血流灌注术后均达到TIMIⅢ级与Ⅱ级 ,两组术前QTcd比较以及术后下降幅度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单支与多支病变术前QTcd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术后下降幅度则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冠心病经成功的介入治疗后QT离散度明显减小 ,QT离散度可作为介入手术后心肌再灌注成功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再狭窄对QT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对QT离散度(QTd)的影响及PTCA术后再狭窄时QTd的变化。探讨QTd在预测再狭窄中的意义。方法将30例临床拟诊PTCA术后再狭窄的患者根据第二次冠状动脉造影(冠造)的结果分为再狭窄组(19例)及非再狭窄组(11例)。对两组患者第一次PTCA术前后、第二次PTCA(或冠造)术前后的同步12导联心电图同时进行QTd(QTd=最大QT间期-最小QT间期)及校正的QT离散度(QTcd)的测定。结果 两组患者第一次PTCA术后QTd及QTcd均较术前显著减小(P<0.005)。再狭窄组第二次PTCA术前QTcd(70.9±17.1)ms又恢复至第一次PTCA术前(73.5±17.2)ms的水平,且显著大于(P<0.001)第一次PTCA术后(35.2±8.9)ms及第二次PTCA术后(34.5±9.3)ms的水平。非再狭窄组第二次冠造前QTcd(30.7±8.5)ms与第一次PTCA术后(29.3±8.1)ms比较无显著变化(P>0.05),仍显著小于(P<0.005)第一次PTCA术前(69.6±12.7)ms。结论PTCA术可降低冠心病患者QT离散度,再狭窄时QT离  相似文献   

16.
QT离散度与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关系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 QT离散度 ( Q Td)与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患者 6 0例 ,按主要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 :A组 (单支病变 2 1例 ) ,B组 (双支病变 2 0例 ) ,C组 (三支病变 19例 )。分别测量 12导联同步心电图 Q Td及校正 Q T离散度 ( QTcd)值 ,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 三组 Q Td和 Q Tcd分别为 A组 54 .7± 9.2 m s和57.8± 8.7m s,B组 6 2 .1± 8.1m s和 6 5.9± 9.0 m s,C组 70 .6± 10 .1m s和 74 .8± 9.7m s。三组 Q Td均较正常值增加。并且双支病变与单支病变以及三支病变与双支病变相比 ,Q Td和 Q Tcd均有显著增大 ( P<0 .0 1)。Q Td与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呈直线正相关。结论 冠心病患者心室复极不均一性增加 ,Q Td增大。并且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 Q Td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冠状动脉病变部位对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病变对 QT间期及 QT间期离散度 (QTd)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 5 1例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治疗前 QT间期和 QTd及 PTCA治疗后 QTd缩短情况 ,按冠状动脉病变进行比较。结果 :1PTCA治疗前 QTd在右冠状动脉 (RCA)病变比左前降支动脉 (L AD)病变明显延长 (P<0 .0 1) ;2 PT-CA治疗后 RCA病变 QTd缩短程度比 L AD病变明显 (5 0± 11m s对 12± 10 ms,P<0 .0 1)。 3 PTCA治疗后单支冠状动脉病变 QTd缩短程度比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明显 (2 2± 2 7m s对 5± 17ms,P<0 .0 5 )。结论 :冠状动脉病变使相应部位 QT间期延长 ,QTd增加。 PTCA治疗后 ,QT间期缩短 ,QTd减少。 QTd缩短程度和病变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18.
心电图运动试验至今仍为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临床诊断方法之一。传统ST段压低标准的敏感性和预测意义欠佳 ,限制了运动试验对冠心病检测和评价的应用。运动平板试验 (TET)可能使心肌耗氧量增加 ,影响心室复极 ,QTd及QTcd在衡量潜在性心律失常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探讨运动诱发的心肌缺血与心室复极之间的作用机制。1 资料与方法1999年 3月~ 2 0 0 0年 3月住院及门诊病人 ,分为两组 :A组和B组 ,各取 60例。A组中男女各 3 0例 ,年龄 40~ 68( 5 1± 8)岁。按 1979年WHO的标准诊断入选具有运动后出现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  相似文献   

19.
辛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生理及实验室检查均证实心肌缺血可导致心律失常 ,影响冠心病 (CHD)的预后。由于QT离散度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相关 ,因此反映心肌的血流灌注。本文观察辛伐他汀调脂治疗对老年CHD患者QT离散度的作用 ,以期对临床治疗与预后估计提供参考。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1997年 4月~ 1999年 3月 ,本院就诊的老年CHD患者 43例 ,男 2 6例 ,女 17例 ,年龄 6 0~ 78岁 ,平均 6 3 4岁 ,其中心绞痛 33例 ,陈旧性心肌梗死(OMI) 10例。合并 2型糖尿病 (DM ) 31例 ,合并原发性高血压 (EH) 39例 ,其中Ⅱ期 2 5例 ,Ⅲ期 14例。对照组 3…  相似文献   

20.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改善冠脉狭窄患者的QT离散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 对心肌复极电生理的影响。方法 连续测量了89 例冠状动脉狭窄患者PTCA 术前术后体表心电图的QT间期与QT离散度,并与47 例无狭窄对照组比较。结果 冠状动脉狭窄组较无狭窄组QT间期明显延长,QT离散度(QTD) 明显增加[QTmax:(445±50)vs(390±34) ;QTcmax :(482±45) vs (436±39) ;QTD:(75±34) vs (27 ±16); QTcD:(79 ±37)vs (31 ±18)ms;P<0-01] ;PTCA使QT间期缩短,QTD 缩小[QTcmax:术前(445 ±50) vs 术后1 周(453±36) ;QTcD:术前(79 ±37) vs 术后24 h内(65±30)及术后1 周(59±29) ;QTD:术前(75±34) vs 术后24 h 内(59±28) 及术后1 周(55±29) ms,P< 0-05]。结论 心肌灌注增加能改善心肌复极电生理,有助于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