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杓型和非杓型高血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邵光方  童建 《高血压杂志》2002,10(4):389-391
  相似文献   

2.
3.
非杓型高血压与微量白蛋白尿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4h动态血压监测 (ABPM)技术的应用 ,使人们对血压的昼夜变异及其临床意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当夜间血压均值与白昼血压均值比较时下降大于10 %者 ,即为杓型者 ,反之为非杓型者。众多研究证明 ,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昼夜节律异常与靶器官损害密切相关。而微量蛋白尿尤其是微量白蛋白尿为早期肾功能损害的主要标志 ,特别是对肾小球损害有早期诊断价值。本研究通过对 99名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以探讨非杓型高血压与微量白蛋白尿之间的关系。研究对象及方法   1.对象高血压组 :选择我院住院和门诊患者 99例 ,以 1999年WH…  相似文献   

4.
正常血压及高血压者的动态血压监测表明 ,多数人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比白天下降 1 0 %以上 ,此称为杓型血压 ;少数人夜间血压下降趋势变小 ,全天血压曲线趋于平缓 ,称为非杓型血压。近来研究证明 ,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是高血压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为此 ,本文观察了杓型和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用卡托普利治疗前后的胰岛素敏感性参数改变 ,旨在探讨该药对杓型和非杓型高血压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变化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杓型高血压 (下称 A组 ) 35例 ,男2 1例 ,女 1 4例 ;平均年龄 ( 5 4± 4.6)岁。非杓型高血压 (下称 B组 ) 35…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监测结果与左心室肥厚(LVH)的相关性。方法未用过降压药物的老年高血压患者67名,分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及双缩期高血压(SDH)两组,同期健康老年人4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应用超声多普勒技术、动态血压监测测定3组病例的相关参数并作统计分析。结果反映舒张功能的指标两个高血压组较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ISH组最具显著性;两个高血压组的收缩压结果LVH组明显高于非LVH组(P<0.01);两组高血压中非杓型组的LVH发生率明显高于杓型组(P<0.01)。结论ISH高血压更易出现舒张功能不全且存在夜间交感神经相对增强的非杓型现象易致LVH。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非杓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对血压昼夜节律形态及心、肾靶器官损害的影响。方法入选老年男性原发性非杓型高血压患者656例,根据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分为合并糖尿病组(n=366)与非糖尿病组(n=290)。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肌钙蛋白T(TnT),并依据MDRD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行心脏超声检查,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分析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差别。结果与非糖尿病组比较,合并糖尿病组患者血红蛋白[(132.3±15.62)mmol/L vs.(131.14±12.32)mmol/L]、TG[(1.52±1.09)mmol/L vs.(1.35±0.69)mmol/L]、HDL-C[(1.15±0.32)mmol/L vs.(1.20±0.33)mmol/L]、T3[(4.05±0.69)nmol/L vs.(4.27±0.85)nmol/L]、TnT[(0.05±0.18)μg/L vs.(0.02±0.02)μg/L]、LVMI[(179.82±44.83)g/m2 vs.(168.21±32.16)g/m2]、24h收缩压[(125.00±12.14)mmHg vs.(123.00±11.11)mmHg]、白昼收缩压[(127.00±13.09)mmHg vs.(125.30±12.29)mmHg]、夜间收缩压[(128.12±16.28)mmHg vs.(125.34±14.59)mmHg]、夜间血压与白天血压比值[(0.99±0.05)mmHg vs.(0.98±0.04)mmHg]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老年男性原发性非杓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收缩压升高更为严重,血压昼夜节律消失更为明显,心功能损害加重。  相似文献   

7.
我们研究了48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变异性(ABPV)特点及其甲皱微循环的改变,其中“杓型”者30例(占62.5%),“非杓型”者18例(占37.5%),对二组间ABPV(d-ABPVs,d-ABPVd),夜间ABPV(n-ABPVs,n-ABPVd),24小时ABPV(24-ABPVs,24-ABPVd)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非杓型”组的n-ABPVs,n-ABPVd,24-ABPV  相似文献   

8.
目的 按照时间治疗学的原则,探讨不同时间服用长效钙拮抗剂(CCB)左旋氨氯地平对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 采用90217型无创动态血压监测仪,动态血压监测的方法筛选出54例入选前≥4周未使用二氢吡啶类CCB的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左旋氨氯地平晨起服药组(n=28)和晚上服药组(n=26),2.5 mg/d,共治疗48周.药物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诊室血压和动态血压监测的检查.结果 1)不同时间服药组的诊室收缩压(SBP)在治疗后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的诊室SBP在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动态血压结果显示,晨起服药及夜间服药均能降低夜间SBP(P<0.05,P<0.01),夜间服药更能有效地降低全天的SBP.3)晨起服药组的白天血压达标率(SBP<135 mm Hg)为39.3%,晚上服药组的白天血压达标率为3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晨起服药组的夜间血压达标率(SBP<125 mm Hg)为28.6%,晚上服药组的夜间血压达标率为61.5%,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4)两组间纠正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由非杓型纠正为杓型)比例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展起服药组17.9%比晚上服药组46.2%,P<0.01).结论 对于非杓型老年高血压患者,左旋氨氯地平在晚上服用时可以较好地纠正夜间的高负荷血压,提高夜间血压达标率.夜间及白天服用长效CCB均能有效地降低夜间血压.  相似文献   

9.
老年细菌性肺炎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为揭示老年人细菌性肺炎的病理生理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以老年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健康老年人、健康非老年人为对照,以外周血中免疫球蛋白A、G、M,补体C3、C4,T细胞亚群CD3+和CD4+、CD8+及其比值,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为指标,观察老年细菌性肺炎患者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及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 结果健康老年组CD3+(53.90±7.10)%和CD4+(33.85±4.69)%分别较健康非老年组(62.67±6.08)%和(3.57±3.40)%降低;IL-2(4.09±0.69)μg/L和IL-8(0.28±0.07)μg/L分别较健康非老年组(6.72±0.52)μg/L和(0.39±0.09)μg/L水平降低.老年肺炎患者IgA、IgG、IgM及补体C3、CD8+水平显著高于健康老年组,IL-8(0.33±0.08)μg/L和TNF-α(1.25±0.23)μg/L水平显著高于健康老年组(0.28±0.07)μg/L和(1.10±0.20)μg/L,其中IgG、IgM及补体C3、IL-8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健康非老年组;T细胞亚群CD3+、CD4+及CD4+/CD8+水平显著低于健康非老年组;IL-2水平(2.73±0.61)μg/L则显著低于健康非老年组(6.72±0.52)μg/L与健康老年组(4.09±0.69)μg/L. 结论老年人细菌性肺炎的发生、发展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有关,具体表现在体液免疫亢进;补体系统过度激活;T细胞免疫调节网络平衡失调;炎性细胞因子过度分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按照时间治疗学的原则,探讨不同时间服用长效钙拮抗剂(CCB)左旋氨氯地平对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采用90217型无创动态血压监测仪,动态血压监测的方法筛选出54例入选前≥4周未使用二氢吡啶类CCB的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左旋氨氯地平晨起服药组(n=28)和晚上服药组(n=26),2.5mg/d,共治疗48周。药物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诊室血压和动态血压监测的检查。结果1)不同时间服药组的诊室收缩压(SBP)在治疗后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的诊室SBP在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动态血压结果显示,晨起服药及夜间服药均能降低夜间SBP(P<0.05,P<0.01),夜间服药更能有效地降低全天的SBP。3)晨起服药组的白天血压达标率(SBP<135mmHg)为39.3%,晚上服药组的白天血压达标率为3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晨起服药组的夜间血压达标率(SBP<125mmHg)为28.6%,晚上服药组的夜间血压达标率为61.5%,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4)两组间纠正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由非杓型纠正为杓型)比例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晨起服药组17.9%比晚上服药组46.2%,P<0.01)。结论对于非杓型老年高血压患者,左旋氨氯地平在晚上服用时可以较好地纠正夜间的高负荷血压,提高夜间血压达标率。夜间及白天服用长效CCB均能有效地降低夜间血压。  相似文献   

11.
杓型与非杓型高血压的脂质过氧化水平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探讨杓型与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脂质过氧化水平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根据 2 4h动态血压测定结果将高血压患者分为杓型组与非杓型组 ,测定血浆脂质过氧化物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结果发现与杓型高血压相比 ,非杓型高血压血浆脂质过氧化物浓度明显升高 ,超氧化物歧化酶明显降低 ,超氧化物歧化酶 /脂质过氧化物比值明显下降。表明脂质过氧化损伤及抗氧化能力在杓型与非杓型高血压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非杓型高血压2 4h持续血压负荷可促进体内脂质过氧化损伤 ;结合体外及动物实验结果 ,推测非杓型高血压的动脉粥样硬化易感性可能与其体内脂质过氧化损伤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中国疾控中心最新研究结果显示,目前我国高血压患病人数已突破3.3亿[1].国内外大量研究证明,和杓型高血压患者相比,非杓型高血压(non-dipper hypertension,NDHT)患者夜间血压没有充分下降,是心血管危险的判断指标,和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密切相关,是独立于血压负荷的高危因素[2].正确区分杓型高血压和NDHT,对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治疗和预后具有指导意义,NDHT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现就NDHT的发生机制、后果、临床意义及药物选择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服用络活喜对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采用90217型无创动态血压监测仪和诊室血压筛选出76例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晨起服药组和晚上服药组各例38例,口服氨氯地平5mg,1次/d。两组分另4在7:00~10:00或19:00-22:00期间服药,每天测量患者血压,治疗2周后血压未达到目标值,将氨氯地平荆量增加至10mg,若2周后仍不达标,则依次加服ACEI、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一直到血压达标,治疗8周后复查ABPM。结果晨起服药组纠正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比例为18.4%,而夜间服药纠正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比例为5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晚上服药组清晨时段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低于晨起服药组。结论根据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特征及降压药物的代谢动力学特点,夜间服用氨氟地平在有效平稳的同时,可恢复血压正常节律,控制晨起高血压程度,从而保护靶器官,减少心脑肾血管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正>非杓型血压形态是高血压患者昼夜节律异常的一种表现,老年患者因多伴有大动脉顺应性的降低,非杓型血压形态的发生较为多见,已有研究证实该类患者发生靶器官损害更严重,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性显著增加〔1〕。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时间服用长效钙拮抗剂左旋氨氯地平对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观察给药时间与血压昼夜节律的相关性。1资料与方法1.1对象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于心血管门诊及心内  相似文献   

15.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126例均为住院患者,其中男76例,女 50例,年龄(46±11.8)岁,病程8~26年(10年±7.2年),经有关检查除外继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病诊断符合1999年WHO/ISH提出的高血压病诊断标准,其中Ⅰ级 38例,Ⅱ级 52例,Ⅲ级 36例。 2.方法 采用美国DP5000动态血压监测系统进行24 h ABPM,白天(6:00~21:00)每30min1次,夜间(21:00~6:00)每小时1次,统计24h、白天及夜间血压平均值;按夜间血压下降百分率:(白天平均舒张压-夜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盐酸阿罗洛尔对杓型及非杓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24 h动态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条件的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7例.平均年龄(49.6±7.8)岁(18~70岁).服用安慰剂1周后,测量24 h动态血压,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程度将患者分为杓型组和非杓型组,其中杓型组23例,非杓型组24例.所有患者给予盐酸阿罗洛尔治疗,每次10~15mg,2次/d,连续4~6周,治疗结束时再测量一次24h动态血压.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偶测血压均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杓型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8.2%,非杓型组为54.2%;动态血压各项指标:24 h平均收缩压(24hMSBP)、24 h平均舒张压(24hMDBP),白天平均收缩压(dMSBP)、白天平均舒张压(dMDBP)和血压负荷均有显著降低,同时全天的心率也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后,非杓型组24例患者中,有12例(50%)血压节律改变为杓型.结论盐酸阿罗洛尔是一种有效的抗高血压药物,在影响血压节律方面,能够更显著地降低非杓型患者的夜间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24h动态血压(ABP)昼夜节律变化呈“杓型”与“非杓型”与血压负荷值、心脑血管损害及血糖、血脂的相关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EH176例,根据从ABP监测,分为“杓型”(A组)与“非杓型”(B组)对比分析两组与血压负荷值、心脑血管疾病(脑梗死、脑出血及冠心病)及血糖、血脂的相关关系。结果 B组的脑血管意外、冠心病患病率明显高于A组(P<0.05),而高脂血症、糖尿病患病率两组无显性关系(P>0.05)。结论 EH从ABP昼夜节律与血压负荷值及心、脑血管损害有相关性,与高脂血症及糖尿病无关。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是最重要和独立的脑卒中危险因素,无论收缩压或舒张压增高都增加脑卒中发病率,与脑梗死或脑出血发病风险呈正相关.已有研究证实,非杓型血压的高血压患者有更多脑卒中和左心室肥厚的发生[1],控制高血压可显著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女性非杓型高血压与年龄、心率的相关性。方法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将诊断为高血压的260例女性患者分为两组:非杓型组及杓型组,再根据女性生理特性将非杓型组分为三组:20-39岁组、40-59岁组、≥60岁组,研究女性非杓型高血压与年龄及心率的关系。结果女性非杓型高血压与非杓型心率相关且在40-59岁组发生率较高。结论女性非杓型高血压与年龄、心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时间治疗学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5例非杓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清晨服药组和夜间服药组,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两组患者选用左旋氨氯地平2.5~5.0mg治疗,清晨服药时间为患者起床后立即服用,夜间服药时间为睡前,用药3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h动态学参数,比较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24h平均收缩压(SBP)、平均舒张压(DBP)、白天收缩压(dSBP)、夜间收缩压(nSBP)、白天舒张压(dDBP)及夜间舒张压(nDB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清晨服药组达标率为90.7%(39/43),夜间服药组达标率为95.2%(40/4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SBPF有效率和DBPF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具体给药时间是平稳、有效、长效的控制血压,同时减低靶器官损害的理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