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科自 1987~ 1995年 ,应用转位筋膜瓣上植皮修复四肢骨与肌腱外露 2 9例 ,取得较好效果。1 临床资料本组 2 9例 ,男 2 4例 ,女 5例 ,年龄 16~ 55岁 ,平均 2 1 5岁。车祸伤 9例 ,挤压伤 6例 ,撕脱伤 6例 ,碾挫伤 3例 ,其他原因 5例 ;手部 7例 ,前臂 6例 ,肘部 4例 ,膝部 3例 ,小腿 3例 ,足部 6例 ;骨外露 17例 ,肌腱外露 3例 ,骨与肌腱同时外露 9例。修复面积为4 5cm× 6 .5cm~ 9.5cm× 13.5cm。治疗 :常规清创后 ,在创缘一侧或两侧扩大切口 ,显露其下的深筋膜 ,依创面大小切取筋膜瓣 ,分离时在显微镜下进行 ,防止损伤筋膜血管…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带血管蒂腓肠肌肌瓣移植在胫骨近端骨肿瘤保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行胫骨近端骨肿瘤保肢术患者共38例,出院后所有患者完成随访.结果 肌瓣移植者中有1例发生肌瓣坏死及骨筋膜室综合征;3例切口浅表感染.38例术后全部做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0个月.结论 胫骨近端骨骨肿瘤保肢术中采用带血管蒂腓肠肌肌瓣移植可重建软组织缺损、降低局部并发症及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在3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观察了跟骨内侧和上腿内侧下1/3筋膜血管来源与分布情况,其中分布到跟骨内侧的滋养动脉主要来自足底外侧动脉与胫后动脉的分支,分别发出3~9支和2~5支外径0.6±0.4mm的骨支。小腿内侧下1/3筋膜的血供来自胫后动脉的肌间隙筋膜皮动脉,有1~3支,外径0.8±0.5mm。踝管区的骨皮支与肌间隙动脉的下行支相吻合。根据供区解剖学规律,充分利用筋膜血管明显纵向分布的特点,设计带筋膜蒂跟骨瓣,转位修复内踝骨折、骨不连。  相似文献   

4.
腓肠肌内侧头肌瓣在胫骨上端恶性骨肿瘤保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腓肠肌内侧头前移术在预防胫骨上端恶性骨肿瘤保肢术后切口愈合问题中的价值。方法:在对20例胫骨上端恶性骨肿瘤患者行保肢术的同时行腓肠肌内侧头前移术。骨肉瘤12例,骨巨细胞瘤6例,尤文肉瘤和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各1例。瘤段切除特制人工关节置换术14例,瘤段切除灭活骨再植术6例。结果:本组患者除1例患者术后胫骨前部皮肤坏死,经清创后行游离植皮而愈合外,余19例患者术后切口均1期愈合,3例出现后期切口渗出及裂开。18例获得随访,2例骨肉瘤死亡;术后肢体功能优4例,良7例,可2例.差5例。结论:腓肠肌内侧头前移术应成为胫骨上端恶性骨肿瘤保肢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预防切口问题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带筋膜蒂跟骨瓣转位修复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田文  帅克宁 《西部医学》2004,16(3):227-228
小腿外伤后胫骨外露的治疗 ,特别是小腿中下 1/3胫骨外露的治疗 ,骨科医师常感到棘手。小面积缺损骨外露可通过局部转移皮瓣覆盖 ,大面积时我院以往均采用胫骨钻孔待肉芽组织长出后植皮或双腿交腿皮瓣修复 ,该方法存在住院时间长、费用高及病人痛苦等缺点。自 1996年 5月至 2 0  相似文献   

7.
目的:介绍腓肠肌内侧头皮瓣的治疗胫骨外露的手术方法及适应证。方法:应用腓肠肌内侧头皮瓣对15例胫骨外露病人进行的修复,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讨论上述手术方法的优缺点及其适应证。结果:本组均获成功,转移肌瓣成活,恢复良好,局部外形好,不臃肿。结论:应用腓肠肌内侧头皮瓣治疗胫骨外露,具有操作方便、血供可靠、成活率高、效果满意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用筋膜蒂骨膜瓣加植骨术治疗胫骨骨折骨不连,观察其与单纯植骨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将骨折端纤维及坏死骨祛除之后,局部给以松质骨植骨,并行钢板固定,之后将所取的筋膜蒂骨膜瓣包紧固定在骨折端周围,观察骨不连术后骨折的愈合情况.结果:手术28例,术后进行5个月~1年的随访,其中26例术后5个月已有大量的骨痂形成,2例出现骨折的延迟愈合,1年后骨折端愈合.结论:对于胫骨骨折骨不连的病人,行再次手术时,进行单纯植骨内固定的同时,取附近筋膜蒂骨膜瓣包绕骨折端,并将之固定,可提高骨折愈合率.  相似文献   

9.
作者于1986年1~10月采用腓肠肌内(外)侧头肌皮瓣转位术治疗股骨、胫骨慢性骨髓炎共7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本组男性6例,女性1例。年龄11~68岁,平均39.5岁。其中股骨下段3例,胫骨上段3例,胫骨下段1例。病程8个月至41年。采用右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转位术者5例;采用左腓肠肌内、外侧头肌皮瓣转位术者各1例。上述病例在此次入院前均曾多次接受过传统的“碟形开窗术”的手术治疗。经该手术治疗后伤口愈合好。其中一期愈合者  相似文献   

10.
尤彦德  邹强  包丽艳   《中国医学工程》2014,(11):127-127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胫骨慢性骨髓炎的治疗方法及内侧腓肠肌瓣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例胫骨慢性骨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随访10个月-10年,平均4年,均治愈,无一例复发。结论基层医院可采用病灶清除,腓肠肌内侧肌皮瓣转移结合闭式冲洗、内置抗生素骨水泥链珠法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  相似文献   

11.
12.
13.
报告复合肌瓣加肌皮瓣、肌皮瓣和单纯筋膜皮瓣转移治疗褥疮38例.其中半腱肌肌瓣翻转180度填塞死腔外用阔筋膜张肌肌皮瓣转移覆盖治疗坐骨结书褥疮,“靴形”阔筋膜张肌肌皮瓣转移治疗股骨大粗隆部褥疮和单或双侧臀腰筋膜皮瓣转移治疗骶尾部褥疮均取得满意效果.对失败病例做了进一步分析并讨论了术中有关术式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应用腓肠肌肉/外侧头肌-皮瓣转位治疗膝上下皮肤缺损共9例。其中4例为胫骨慢性骨髓炎合并溃疡或瘘管,2例为胫骨上段开放骨折并软组织缺损,3例为膝及其上方骨质外露。采用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5例,外侧头4例。肌-皮瓣面积为15×8~22×10cm。结果8例完全成活,1例皮瓣末端部分坏死。该肌-皮瓣血运丰富,能覆盖较大骨质外露创面,旋转范围广可达膝上及胫前上3/4,是一种修复软组织缺损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中药泡洗结合组织皮瓣转位修复术治疗跟骨骨髓炎的疗效.方法 行组织皮瓣转位修复术前一个月,将患足进行中药泡洗,每次60-90分钟,每日2-3次.结果 泡洗后局部皮肤条件改善,提高了组织皮瓣转位修复的成功率.结论 中药汤剂泡洗加组织皮瓣转位修复治疗跟骨骨髓炎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报道胫骨外伤性骨髓炎骨外露12例患者的治疗,因为此症伤口长期不愈,骨折端外露坏死,治疗困难。方法:腓肠肌肌皮瓣转移。结果:12例伤口均一期愈合。10例骨折10个月愈合;2例3个月后行植骨术,术后8个月骨折愈合。经11~19个月随访,患者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结论:笔者认为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前,小腿损伤后经过治疗,伤口愈合,如果存在胫骨骨不连及骨折端胫前贴骨疤痕,临床处理较为棘手,单纯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植骨,普遍出现疤痕坏死,创面骨、钢板外露问题.2000年3月至2007年6月,我院采用一次手术,同时行皮瓣转移,植骨,内固定治疗伴胫前贴骨疤痕的胫骨不连2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作者等自1982年12月以来,利用同侧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并小腿顽固性溃疡6例,随访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6例为18~47岁的男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讨论腓肠肌内侧头肌瓣转移修复胫骨前上段骨外露伴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治疗方法、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临床应用腓肠肌内侧头肌瓣转移修复胫骨前上段骨外露伴软组织缺损5例.2例开放性胫骨近端骨折软组织缺损(GustiloⅢA型1例,GustiloⅢB型1例),行外固定支架术后骨质外露;2例胫骨近端...  相似文献   

20.
18例小耳畸形患者采用耳后超薄皮瓣加筋膜蒂瓣一期全耳再造方法修复,均获得较满意的结果。讨论了手术方法、手术时机以及术后并发症、疗效评定、术后远期继发畸形处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