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建华  刘龙燕  万向农 《武警医学》2008,19(11):1049-1050
作为输血治疗前的必检项目,准确的交叉配血试验(Cross matching test,CMT)是确保临床安全、有效输血的重要手段。传统使用的盐水配血法虽然简便快速,但只能检出不相配合的完全抗体(天然抗体IgM),而不能发现不完全抗体(免疫性抗体IsG)。酶法和抗人球蛋白法虽能检出抗体IgG,但操作步骤烦琐、耗时,易耽误危重患者的抢救治疗工作。因此,敏感的CMT对临床输血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在输血中采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检测不规则抗体的意义。方法针对近期需要输血的1983例病例(2010年4月-2012年3月)实施不规则抗体检测,所有病例均采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统计阳性率并行抗体分析。结果5例病例的检测结果呈阳性,阳性率统计值0.25%(5/1983),2例(0.10%)表现为抗-E,1例(0.05%)表现为抗-cE,1例(0.05%)表现为抗-c,1例(0.05%)表现为抗-D。结论在输血中采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检测不规则抗体具有较高的灵敏性,能有效的减少溶血反应,提高输血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4.
5.
近几年来,由于太航医院妇科、外科等手术大量开展,由同种异体输血感染病毒的危险越来越引起重视,为保护受血者的身体健康,防止丙肝、乙肝、艾滋病毒等经输血的传播,了解医院患者HCV、HBV、HIV是术前还是术后,输血前还是输血后的感染,从2002年起,医院对所有手术前和输血前患者进行输血系列(包括HIVAb、HCVAb、乙肝五项、ALT、RPR)筛查。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 ,输注血液制品后具有感染与输血相关疾病的危险性。为此 ,对受血患者进行输血前相关疾病的检测就显得越来越重要。自 1997年以来 ,我们将本院收治的10 37例首次急需输血患者的输血前血液进行了常规性TBIL ,TTT ,ALT ,HBsAg ,抗 HCV ,抗 HIV 1/2 ,梅毒 7项指标检测 ,现将检测结果分析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对象  10 37例受检者均为本院收治的首次急需接受输血的治疗病人 ,其中男 881人 ,女 15 6人 ,年龄为 2~76岁。1 2 标本来源 患者在输血前抽取血做交叉配血试验的同时留取标本备检。1 3 检测…  相似文献   

7.
8.
输血前血液5项传染指标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统计分析了 13884例病人输血前 5项传染病指标 ,发现 5项检测指标的阳性率是 15 .4 %。说明输血前检查是预防输血感染疾病和减少医患纠纷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自体输血是减少血液浪费和保障输血安全的重要手段。本文总结了本院43例妇产科手术患者应用急性血液稀释法自体输血(AHD)的一些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10.
刘智勇 《西南军医》2010,12(5):898-898
目的调查患者输血前传染病感染状况。方法对30337例患者输血前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抗-TP、抗-HCV、抗-HIV和HBsAg。结果抗-TP、抗-HCV、抗-HIV和HBsAg检测阳性例数(阳性率)分别为2007:225(2.81%)、78(O.97%)、12(0.15%)、739(9.22%),2008:315(3.28%)、117(1.2%)、26(0.27%)、901(9.23%),2009:512(4.07%)、165(1.31%)、40(0.32%)、1158(9.21%)。结论对患者进行输血前检查的检测,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及医院感染的预防、可以提高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减少或避免因输血而引起的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1.
丙型肝炎病毒(HCV)呈世界性分布,我国主要以输血及输注血液制品为主要传播途径。估计抗-HCV阳性人群约有3000万。为了解输血前患者HCV的感染情况,笔者对23106例输血前患者进行抗-HCV检测,并对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因输血感染造成的医疗纠纷逐渐引起广泛重视。因此为减少病毒的输血传播,采取了成分输血、无偿献血等措施。但由于病毒的“窗口期”等问题,导致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不可避免。所以了解患者输血前经血传播疾病感染情况,对分析原因、分清责任、减少纠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患者输血前传染性指标的情况,探讨其检测的必要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对1401例输血患者在输血前进行HBsAg、抗HCV、抗HIV、梅毒抗体检测。结果1401例患者HBsAg阳性率为12.49%,抗HCV阳性率为0.71%,梅毒抗体阳性率为0.86%,抗HIV阳性率为0.14%。结论对受血者进行输血前传染病指标检测,可以了解受血者输血前状况,对减少经血液传播疾病而引起的医患纠纷,降低院内感染,保护医患双方利益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输血前传染性标志物检测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输血前四项传染性标志物检测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方法对9616例患者输血前血液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爱滋病病毒(HIV)抗体、丙肝病毒(HCV)抗体及梅毒(TP)抗体检测分析。结果各标志物阳性率分别为HbsAg10.61%、HIV0.04%、HCV2.16%、TP2.96%。结论输血前4项传染性标志物的检测可为血源性医院感染诊断提供依据,减少医患纠纷,充分认识四项检测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输血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一般采用间接输血法。婴幼儿由于每次输血量较少,若使用血库的袋血,则每次都会造成血源的浪费,同时给病人家庭带来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因此,婴幼儿少量输血采用直接输血是非常适合的。  相似文献   

16.
输血是临床上常用的抢救患者的医疗措施,但同时也可引起疾病血源性传播。近年因输血而感染肝炎病毒、梅毒和艾滋病而引起医疗纠纷的案例,时有报道。安全输血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输血前四项检查已成为各医院采取的共同措施。现将我院2156例输血前四项检测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利多卡因凝胶在男病人术前导尿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8.
陈斌  赖晓祥 《西南军医》2009,11(2):297-297
随着外科手术患者手术中用血量的不断增加,输同种异体血感染传染疾病的风险也随之增加,笔者2006年开始,在外科手术患者中采用选择性手术前采血,术中回输,有效减少了同种异体输血的用量,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去白细胞输血在大剂量输血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疗效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回顾性调查分析大剂量输血患者,比较了去白细胞输血和常规输血患者输血前、输血后1、3、7天丙氨酸氨基转移酶(GP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GOT)、乳酸脱氢酶(LDH)、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碱性磷酸酶(ALP)、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糖(GLU)、Ca^2 、总CO2、pH的变化 以及非溶血性发热反应(FNHTR)等多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与常规输血组比较,去白细胞输血组输血后3天GPT降低(P<0.05);输血后1、3、7天GOT、LDH均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输血后3天TB较低(P<0.05),而输血后1、3、7天DB均低(P<0.01)。常规输血组在大剂量输血后总CO2有 一定程度的升高,而去白细胞输血组基本保持稳定。两组输血后pH均略有升高 ,无高血K^ 发生, 输血后1天血Ca^2 明显降低,输血后GLU明显增高。输血前后两组GLU、ALP、TP、ALB、K^ 、pH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常规使用激素或其他抗过敏药物后,大剂量常规输血FNHTR发生率27%,而去白细胞输血组仅为1.9%,提示去白细胞输血在大剂量输血患者中的应用,可有效地防止FNHTR的发生,改善脏器功能,可减少组织受损程度。  相似文献   

20.
周晓飞  赵香  胡强 《武警医学》2005,16(8):612-613
我国是肝炎高发区,相当一部分患者经血液途径感染[1]。输血后肝炎(PTH)是一种输血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为2.4%~27.3%,以乙型肝炎(HBV)和丙型肝炎(HCV)多见。为减少和避免医院感染和医疗纠纷,输血前对患者进行乙肝五项、抗HCV、抗HIV1/2、梅毒血浆反应素快速试验(RPR)测定是每位医务人员与患者共同关注的问题。我院自2001年1月~2004年1月共检测输血前患者血液标本15308份。1材料和方法1.1检测样品均为住院患者晨测空腹血样。1.2试剂乙肝五项,ELISA法,中山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产品;抗-HCV、抗-HIV1/2检测,ELISA法,上海实业科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